1964年8月(yue)26日(ri),生于巴庫(ku)。
1982年—1988年,先后畢業于阿塞拜疆國立醫學(xue)院(yuan)、莫(mo)斯科謝切諾夫第一國立醫學(xue)院(yuan)。
1983年12月,與伊利哈姆·阿利耶(ye)夫結婚(后任(ren)阿總統)。
2005年,獲哲(zhe)學碩士學位(wei)。
1988年(nian)—1992年(nian),在(zai)莫斯(si)科(ke)(ke)眼科(ke)(ke)科(ke)(ke)研(yan)所工作。
1995年(nian),創立“阿(a)塞拜疆文化之友”慈善基金(jin)會,并擔任主席;同年(nian),創辦《阿(a)塞拜疆遺產》期刊。
2004年,任阿(a)國家政(zheng)治委員會委員、蓋達爾·阿(a)利耶夫基(ji)金會主席;同年,被聯合國教(jiao)科文組織授予(yu)親(qin)善大使榮譽稱號(hao)。
2005年(nian)(nian)、2010年(nian)(nian)、2015年(nian)(nian),連續三(san)次(ci)當選阿國民會議議員。
2013年,任“新(xin)阿塞(sai)拜疆黨”副主(zhu)席(xi)、阿體操聯盟(meng)主(zhu)席(xi)、阿奧委會(hui)執委會(hui)委員(yuan)和(he)首屆(jie)歐洲運動(dong)會(hui)組委會(hui)主(zhu)席(xi)。
2017年2月,任阿第(di)一副總統;隨后,辭去國民會議議員職(zhi)務。
從小就對文(wen)(wen)學和音樂(le)抱有濃(nong)厚興趣的(de)梅赫麗班十分注重對阿(a)塞拜疆(jiang)民(min)間(jian)文(wen)(wen)學和民(min)族音樂(le)的(de)保護和發(fa)揚(yang)。她于1995年創立了“阿(a)塞拜疆(jiang)文(wen)(wen)化之友”慈善基金會,后又創辦了《阿(a)塞拜疆(jiang)文(wen)(wen)化遺產》雜志,并親(qin)自撰寫了許多文(wen)(wen)章(zhang)。
2004年5月,在梅赫麗班倡(chang)導下,“蓋達爾·阿利耶夫基金(jin)會”啟(qi)動了“煥(huan)然一(yi)新(xin)的(de)阿塞拜疆———全新(xin)的(de)學校(xiao)(xiao)”計劃,對阿境內學校(xiao)(xiao)的(de)辦學條(tiao)件、師資(zi)情況進(jin)行普查。有人(ren)做(zuo)過統(tong)計,近(jin)一(yi)年來,她親自走訪了30多(duo)所寄宿學校(xiao)(xiao),而該(gai)計劃已使(shi)132所學校(xiao)(xiao)受益。為了表彰梅赫麗班在保護阿民族文(wen)化、關(guan)注(zhu)阿社會現實問題(ti)、關(guan)心阿未(wei)來一(yi)代的(de)發展等方面所作出的(de)貢(gong)獻(xian),2004年被評(ping)為阿塞拜疆“杰出年度(du)女(nv)性(xing)”。
2004年8月,她因保護和(he)發揚(yang)阿(a)民族文(wen)學、音樂遺產成績(ji)突出,而被聯合國教科文(wen)組織任(ren)命為“親善(shan)大使”。此外(wai),熱愛(ai)體育的梅赫麗(li)班還是(shi)阿(a)塞(sai)拜疆體操(cao)協會主席和(he)阿(a)奧委(wei)會委(wei)員(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