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民(min)安(guó tài mín ān)是(shi)一個漢語(yu)成(cheng)語(yu),意思是(shi)國家太平,人(ren)民(min)生活安定。
宋·吳自牧《夢粱(liang)錄·山川神》:“每(mei)歲海潮太(tai)溢,沖(chong)激(ji)州城,春(chun)秋醮祭,詔命學士(shi)院,撰青詞以祈國泰(tai)民安。”
《漢書·刑法(fa)志》:“至今桓(huan)公任用管仲(zhong);而(er)國富民安。”
用(yong)于(yu)褒義(yi),常與“風調雨順”連用(yong)。
老舍(she)《龍須溝》第(di)一(yi)章:“有一(yi)天,溝不臭,水又清,國(guo)泰民安享太(tai)平。”
《中國青年(nian)報》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說,飽(bao)經憂慮的中國人民畢竟盼來了物豐民富(fu),國泰(tai)民安(an)的好日子(zi)。”
【近義詞】河清(qing)海晏、政通人(ren)和
【反義(yi)詞】兵荒馬亂、兵連禍結、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