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兵買(mai)馬,漢語成語,拼音(yin)是zhāo bīng mǎi mǎ,原(yuan)是舊小說中的套語,現在(zai)常用(yong)來比喻組織班子,擴充力量。出自《三(san)國演義》。
明·羅貫中《三國(guo)演義》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軍(jun)往汝(ru)南駐扎,招兵買馬,徐圖征進。”
聯合(he)式;作(zuo)謂語、賓語;含貶義
明 湯(tang)顯(xian)祖《牡丹亭.第一五出》:限(xian)他三年內招兵買馬,騷擾淮揚地方,相(xiang)機而行,以開征進(jin)之路。
明(ming) 凌濛(meng)初(chu)《初(chu)刻拍(pai)案(an)驚奇》卷(juan)三一:開(kai)倉振濟,招兵買馬,隨行軍官兵將都隨功升賞。
《野叟曝言》第一○○回(hui):這(zhe)事情弄(nong)大(da)了!一不(bu)做,二(er)不(bu)休(xiu),如今須得韋大(da)哥為主,打開倉庫(ku),招(zhao)兵買馬,放出獄囚。
我們人手不(bu)足,需要招兵買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