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nan)岸村(cun)(cun)位(wei)于紹興縣南(nan)部山(shan)(shan)區,會稽山(shan)(shan)南(nan)麓,湯浦水(shui)庫上流(liu),全(quan)村(cun)(cun),截至(zhi)2006年,有農戶446戶,,總面(mian)(mian)積(ji)5.5平方公里。全(quan)村(cun)(cun)山(shan)(shan)林面(mian)(mian)積(ji)4729畝(mu),耕地(di)1070畝(mu),茶園915畝(mu)。村(cun)(cun)集體總收(shou)入(ru)56萬(wan)元,2006年人均收(shou)入(ru)達到8100元,是一(yi)個(ge)山(shan)(shan)多地(di)少的(de)純山(shan)(shan)區村(cun)(cun)。
村先后通過省、市、縣三級連動創建省級全(quan)面小康示(shi)范(fan)村,2004年——2005年連續二年被(bei)評為(wei)全(quan)縣(xian)學(xue)習型村,多(duo)次(ci)被(bei)稱為(wei)市(shi)、縣(xian)五好(hao)黨組織,省綠化生態示(shi)范(fan)村、市(shi)縣(xian)文(wen)(wen)明(ming)村、市(shi)衛生村、市(shi)生態示(shi)范(fan)村、文(wen)(wen)化特(te)色村等(deng)(deng)等(deng)(deng)。
該村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首要工作,堅持對個私經濟的扶持政策,努力促使村民發展個私經濟。截至2006年,全村已有個私企業20余家,以紡織、服裝、食品、塑料、五金、茶廠等為主導行業,投資建辦的潤露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潤露”蜂皇漿銷往全國;玄鳳實業有限公司成為國家有機茶基地。建造工業集聚點,出租7000平米,投資250萬元,新發展個私企業11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投資100萬元優化改造初制茶,新建廠房700平方米,增加設備新制茶機,進一步促進村經濟發展。村積極開發旅游資源,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子。投資200萬元,建造南岸二橋,建造玄鳳生態園區大樓,對玄鳳900米小流域全面治理,對(dui)自然景(jing)觀——巖屋進行修(xiu)繕,并對(dui)玄(xuan)鳳嶺大道進行改造(zao)拓寬,使(shi)生態園(yuan)區建設成為規模化園(yuan)林(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