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men)(men)罕(han)戰(zhan)爭(zheng)遺址(zhi)旅游區位于呼倫(lun)貝爾市新巴爾虎(hu)左旗所在地阿木(mu)古郎鎮以南(nan)55公里的諾門(men)(men)罕(han)布日德蘇(su)木(mu)境內(nei)。二次世界(jie)大戰(zhan)期(qi)間發生在這(zhe)里的“諾門(men)(men)罕(han)戰(zhan)役”是世界(jie)上最早的一(yi)次大規模立(li)體戰(zhan)爭(zheng),是日本(ben)(ben)關東軍731部隊(dui)首次將生物武器應用于實(shi)戰(zhan),日本(ben)(ben)史學家稱這(zhe)場戰(zhan)爭(zheng)為“日本(ben)(ben)陸軍史上最大的一(yi)次敗仗(zhang)”。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試探蘇聯軍事實力,在今新巴爾虎左旗境內諾木罕布爾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與蘇聯進行了一場局部的正規戰爭,從1939年5月4日開始,到9月16日停戰,歷時135天,雙方投入兵員20多萬人,大炮500余門,飛機900余架,坦克和裝甲車上千輛,死傷6萬余人,無論空戰還是坦克戰,在當時的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空前的,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立體戰爭。日本關東軍在這片不足600平方公里的沙丘地帶,損耗了5.4萬兵員和大量重武器,最后進行了細菌戰,但仍遭到嚴重失敗,被迫停戰講和。諾門罕(han)戰爭(zheng)(zheng)遺址被列為自(zi)治區(qu)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重點(dian)文物(wu)保護單位,現建(jian)有戰爭(zheng)(zheng)遺物(wu)陳列館(guan)。。遺(yi)址現分為(wei)(wei)四(si)個(ge)功能區(qu)既(ji)主(zhu)(zhu)接(jie)待區(qu)、軍(jun)事(shi)娛樂區(qu)、軍(jun)事(shi)博覽區(qu)、綜(zong)合服務區(qu)。陳列館(guan)外觀設(she)計成為(wei)(wei)一(yi)個(ge)密封(feng)的(de)(de)碉堡造型,采用(yong)框架結構,主(zhu)(zhu)體為(wei)(wei)四(si)層建(jian)筑。館(guan)內布展的(de)(de)整體色(se)(se)調以(yi)巖石般的(de)(de)凝重灰色(se)(se)為(wei)(wei)主(zhu)(zhu),輔以(yi)剛強的(de)(de)金屬色(se)(se)如實的(de)(de)反(fan)映當年的(de)(de)戰爭場(chang)面和政治(zhi)時局。形式(shi)上采用(yong)聲、光(guang)、電等高科技手段進行布展,將會達到身臨其境的(de)(de)感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