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歌》是湖(hu)北(bei)省、江西省贛南山(shan)區盛行(xing)的(de)地(di)方(fang)民曲。其演唱(chang)(chang)形式(shi)比較簡單,先是一人干唱(chang)(chang),無伴奏(zou),后來發展成為以竹擊節,一唱(chang)(chang)眾和的(de)“十二月采茶歌”的(de)聯唱(chang)(chang)形式(shi)。
社會在變,鄉村在變,茶農(nong)韻唱(chang)采茶歌(ge)的(de)(de)傳統沒(mei)有變。如今,她們的(de)(de)山歌(ge)賦于新內(nei)容:“口(kou)唱(chang)山歌(ge)心(xin)里甜,歌(ge)聲陣陣潤心(xin)間;三(san)農(nong)政策(ce)惠萬民(min),小康生活年勝年。”
天頂哪(na)哩落(luo)雨仔呀(ya)彈呀(ya)雷(lei)啰(luo)公伊呀(ya)
溪仔(zi)底哪哩無水仔(zi)呀(ya) 魚啰這個亂呀(ya)撞(zhuang)啰啊
愛著哪哩阿娘仔呀不呀敢啰(luo)講伊呀
找仔無哪哩媒人(ren)仔呀 斗啰這哩牽呀空啰啊(a)
大只(zhi)哪哩(li)水牛仔(zi)呀(ya)細呀(ya)條啰索(suo)伊呀(ya)
大仔漢哪哩(li)阿(a)娘仔呀(ya) 細啰這個漢呀(ya)哥(ge)啰啊
大漢哪哩阿娘仔(zi)呀(ya)不呀(ya)識啰寶(bao)伊呀(ya)
細(xi)仔粒(li)哪(na)哩(li)干樂(le)仔呀 較啰(luo)這(zhe)哩(li)賢(xian)呀翔啰(luo)啊(a)
注(zhu):相(xiang)傳,這首(shou)歌曲的(de)原始作者是(shi)唐朝宮(gong)中一位歌舞大師雷光(guang)華,他因某(mou)事觸犯(fan)了唐明(ming)皇,而潛逃至江西、福建交接(jie)的(de)山(shan)區,隱姓埋名(ming),以(yi)種茶(cha)為生。在與(yu)當地居民共同生活(huo)中,將自(zi)身的(de)歌舞才華和采茶(cha)動作融合,因而創(chuang)造“采茶(cha)歌”開始融入(ru)茶(cha)農生活(huo)。
眾姐妹:
三月鷓鴣滿(man)山游(you),四(si)月江水(shui)到處流,
采茶姑娘(niang)茶山走,茶歌(ge)飛上白(bai)云頭。
草中野兔竄過坡,樹頭(tou)畫眉離了窩(wo),
江心鯉(li)魚跳出(chu)水,要聽(ting)姐妹采(cai)茶歌。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層(ceng)白云一層(ceng)天,
滿山茶樹親手種(zhong),辛苦(ku)換得茶滿園。
春(chun)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時光掐細茶。
風吹茶樹(shu)香(xiang)千里,蓋(gai)過園中(zhong)茉(mo)莉花,
采(cai)茶姑娘(niang)時時忙,早起采(cai)茶晚插秧,
早起采(cai)茶頂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劉三姐:
采茶采到茶花(hua)開,漫(man)山接嶺一(yi)片(pian)白,
蜜(mi)蜂忘記回窠(ke)去,神(shen)仙聽歌(ge)下凡來。
注:此歌傳唱(chang)于“歌海”廣西(xi)壯族自(zi)治區。
百花開放好春光,
采茶姑娘滿山崗。
手提著籃兒將茶采,
片片采來片片香,
采到東來采到西,
采茶姑娘笑瞇瞇。
過去采茶為別人,
如今采茶為自己。
茶樹發芽青又青,
一棵嫩芽一顆心。
輕輕摘來輕輕采,
片片采來片片新。
采滿一筐又一筐,
山前山后歌聲響。
今年茶山好收成,
家家戶戶喜洋洋
注:此歌流傳于安(an)徽六安(an)一帶(dai)
太陽出山樂悠悠,
鳥兒叫連天,
拿起鋤來上南山,
草上的露水還沒干。
風和日麗好天氣,
白云似柳絮,
茶園滿山嫩又綠,
采茶的姑娘心歡喜。
《山里山外》
作詞:陳特明
作曲:陶思耀
演唱:吸引力組合
陽雀子張口山門開,
一枝枝紅杏出墻來;
走出來呀,走出來,
跨(kua)過十里(li)坳(ao),飛越(yue)百丈崖
走(zou)出來呀(ya),走(zou)出來,踏(ta)平坎(kan)坷,沖破關隘(ai)
走出來呀,走出來,
走出(chu)圍(wei)屋長見識(shi),走出(chu)大山闖(chuang)世界。
蝴(hu)蝶(die)兒飛舞百花開,甜滋滋甘(gan)泉源(yuan)頭(tou)來;
快回來呀,快回來,
回鄉創(chuang)大(da)業,舊景新剪裁
快回(hui)來(lai)呀,快回(hui)來(lai),乘著春(chun)風躍(yue)上(shang)擂臺
快回來呀,快回來,
裝扮江山織錦繡(xiu),金絲銀線(xian)巧(qiao)安排。
山間(jian)溪流連大海,松濤拍浪更澎(peng)湃。
小地球,寬網帶;
山(shan)(shan)里(li)山(shan)(shan)外,山(shan)(shan)里(li)山(shan)(shan)外一樣精(jing)彩!
正月采茶是(shi)新年,家家戶(hu)(hu)戶(hu)(hu)喜連連,
夫君離家(jia)有十(shi)載,年果煎堆食冇(mao)甜(tian)。
二月(yue)采茶(cha)是春分,田中秧(yang)苗綠茵茵。
青春一年(nian)一年(nian)過,痛苦淚水吞落心。
三月采茶是清明,畫眉唱(chang)歌聲(sheng)接(jie)聲(sheng),
人(ren)家插(cha)秧成(cheng)雙對(dui),我已插(cha)秧冷清清。
四(si)月采茶是立夏,蝴蝶(die)雙(shuang)雙(shuang)來采花,
人人都贊(zan)蝴(hu)蝶好(hao),我(wo)是蝴(hu)蝶淚雙下。
五月采茶賽龍舟,到處鑼鼓響悠悠。
我夫外出不歸家(jia),三(san)餐茶飯難落喉(hou)。
六月(yue)采茶大暑天,夫離家去我掛牽,
苦(ku)果(guo)我夫今日(ri)轉,有人搖扇在身邊。
七月采茶是立(li)秋(qiu),霜濃露多冷颼(sou)颼(sou)。
寄件棉褸給夫著(zhu),夫妻情義記心頭。
八(ba)月采茶是中秋,幾家歡喜(xi)幾家愁,
財主剎雞又(you)殺鴨(ya),窮(qiong)人番瓜撈芋頭。
九月采茶是重陽,處處黃(huang)花(hua)噴鼻香,
人(ren)家(jia)雙(shuang)(shuang)雙(shuang)(shuang)登高去,我(wo)倚門傍盼夫郎(lang)。
十(shi)月采(cai)茶(cha)是(shi)立(li)冬,田中(zhong)禾桶響冬冬,
人家雙雙收割去(qu),有講有笑樂融(rong)融(rong)。
十一月采茶是冬至,家(jia)家(jia)浸米來舂糍(ci),
我夫外出(chu)難回家,碓(dui)坎(kan)發霉冇(mao)人知(zhi)。
十二月采茶近過年,一(yi)張龍床空一(yi)邊,
盼星盼宿盼月(yue)亮,何(he)年何(he)月(yue)伴夫眠?
明(ming)萬歷年(nian)間(jian)(jian)(jian)已有民間(jian)(jian)(jian)進(jin)入豪紳官(guan)吏府(fu)第演唱(見石城縣崖嶺熊(xiong)氏六修宗譜《熊(xiong)體甫先生傳》)。明(ming)中(zhong)葉以(yi)后,“十二月采(cai)茶(cha)歌”聯唱在(zai)贛南民間(jian)(jian)(jian)燈彩(cai)及其他藝術(shu)形式的影響下(xia),進(jin)一步發展(zhan)成(cheng)有紙扎(zha)茶(cha)籃,扇(shan)子,手帕等道(dao)具,邊唱邊舞的采(cai)茶(cha)燈,又叫“茶(cha)籃燈”(見明(ming)末諸生屈(qu)大均的《廣東新(xin)語(yu)》和清康熙年(nian)間(jian)(jian)(jian)吳震方的《嶺南雜(za)記》)。
流行于江西﹑湖南﹑湖北(bei)﹑廣西﹑安徽、福建等地(di)的(de)民間曲調(diao),由民間藝術家所創(chuang)作(zuo)的(de)《采茶歌》具有地(di)方特色。有些地(di)區(qu)后來發展成“采茶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