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
毛(mao)竹山(shan)遺址(zhi)由安徽省(sheng)考(kao)古研究所于(yu)1986年(nian)底調查發現(xian),1997年(nian)發掘(jue)。遺址(zhi)略呈半圓形分(fen)布(bu),長10米、寬6米,發掘(jue)出(chu)1100多件礫石(shi)(shi)和(he)(he)石(shi)(shi)制品,其類(lei)型(xing)主要有(you)砍砸器(qi)、刮削(xue)器(qi)、尖(jian)(jian)狀砍砸器(qi)、石(shi)(shi)球和(he)(he)尖(jian)(jian)刃器(qi)。遺址(zhi)中(zhong)間部分(fen)是一(yi)面積四五平方米的空白區。遺址(zhi)埋藏在(zai)網(wang)紋紅土(tu)的底部,地質時代為中(zhong)更(geng)新(xin)世中(zhong)期。 官山(shan)遺址(zhi)1987年(nian)發現(xian),安徽省(sheng)考(kao)古研究所于(yu)1993年(nian)和(he)(he)1996年(nian)分(fen)別發掘(jue),出(chu)土(tu)的舊石(shi)(shi)器(qi)有(you)石(shi)(shi)片(pian)、石(shi)(shi)核、砍砸器(qi)、刮削(xue)器(qi)、鎬等。
歷史意義
毛竹山、官山遺址展示了五六十萬年前古人(ren)類生(sheng)活和勞動(dong)的情景(jing),對研究水陽江(jiang)(jiang)流(liu)域遠古人(ren)類的生(sheng)活具有(you)極其重要的意義(yi),對研究長(chang)江(jiang)(jiang)流(liu)域的舊石器文(wen)化也有(you)不可或缺(que)的貢獻(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