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區城內,一座蒼翠柔美的山巒俯視著城區,與蒙頂山遙相呼應。此山在不知多少年前,就有一個優雅而又柔美的名字:“月華山”。“欞(ling)星門”是(shi)名(ming)山文廟入口。穿(chuan)越(yue)此門,可見四座雕龍(long)石拱橋(qiao)并列(lie)于伴(ban)池(chi)之上,這是(shi)名(ming)山區頗負盛名(ming)的“狀元橋(qiao)”。穿(chuan)門過橋(qiao),兩排雕花廂房如巨臂般環繞成(cheng)一個院落,廂房廡廊之間(jian)的通道(dao)喚作(zuo)“大(da)成(cheng)門”。和此門相(xiang)對(dui)的便(bian)是(shi)文廟建(jian)筑群的主(zhu)建(jian)筑“大(da)成(cheng)殿(dian)”,再后是(shi)孔圣人的祭祀之所“崇圣祠”。
據《名(ming)(ming)山縣(xian)志》記載(zai),名(ming)(ming)山文廟建(jian)于清道(dao)光二十一年(nian)(1841年(nian)),建(jian)立之初,包括萬仞宮墻、欞(ling)星(xing)門、伴池(chi)、大成門、廡房、大成殿(dian)、崇圣祠等建(jian)筑。不(bu)過,萬仞宮墻在上(shang)世紀(ji)五十年(nian)代(dai)被拆除,如(ru)今我(wo)們還能看到其他(ta)的古建(jian)筑群。
名(ming)山文廟(miao)占地面積達六千多平方(fang)米。欞星門(men)和崇圣祠之(zhi)間為建(jian)筑(zhu)(zhu)中(zhong)軸線,整個古建(jian)筑(zhu)(zhu)群就分布在(zai)這條中(zhong)軸線上(shang)(shang),呈東高西低,層(ceng)層(ceng)遞進之(zhi)勢,沿襲中(zhong)國(guo)古代(dai)建(jian)筑(zhu)(zhu)學的(de)對稱傳統(tong),于(yu)緊湊結構中(zhong)盡(jin)顯大氣磅(bang)礴(bo)。在(zai)四(si)川省現(xian)存的(de)古代(dai)文廟(miao)建(jian)筑(zhu)(zhu)中(zhong),無論規模(mo)還是藝術價值,名(ming)山文廟(miao)都(dou)坐得(de)上(shang)(shang)“一(yi)把交椅”。
眾所周知,文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它往往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筑群。名山文廟背靠著(zhu)西南群山,于雕梁畫棟(dong)和巍峨(e)“宮墻”之中,隱(yin)隱(yin)透出(chu)至尊大氣。
名山文(wen)廟建(jian)筑(zhu)群(qun)不僅(jin)規模(mo)大(da),同(tong)時也極具(ju)藝術研究價值。這個(ge)由石牌(pai)坊、石橋和三座大(da)型木制建(jian)筑(zhu)構成的建(jian)筑(zhu)群(qun),擁有眾多精(jing)美的建(jian)筑(zhu)構件。大(da)成殿(dian)上斜出的飛(fei)檐下,有龍頭(tou)斗拱昂首四面。廂房內交錯的梁柱旁,可見刀工精(jing)湛的雕(diao)花(hua)板。
文廟內隨處可見浮雕,從美好祝愿到古代演義里的經典故事,都可收入眼底。每一根支撐建筑的立柱下都有柱墩子,其上刻滿了圖案。經過清朝工匠的精心打磨,戲珠的雙龍和飛舞的鳳凰盤繞其上,還有老老實實“鎮守”房基的神牛,頭頂房柱上百年,歷經風霜卻依舊栩栩如生。這(zhe)些建筑藝術珍品(pin)的(de)背后,折(zhe)射出的(de)卻(que)是千百年來,一個民族對(dui)“文化知識”的(de)崇(chong)敬和渴望。
由于(yu)孔(kong)子創立的(de)(de)儒家思想對于(yu)維(wei)護(hu)社會統治(zhi)安定所起到的(de)(de)重要(yao)作用,歷代(dai)封建王(wang)朝(chao)對孔(kong)子尊(zun)崇(chong)備至,從而把修廟祀孔(kong)作為國(guo)(guo)家大事(shi)來辦(ban),到了明、清(qing)時期,每(mei)一州(zhou)、府、縣(xian)治(zhi)所都(dou)有(you)孔(kong)廟或文廟。其數量之(zhi)(zhi)多、規制(zhi)之(zhi)(zhi)高,建筑(zhu)技術與藝術之(zhi)(zhi)精(jing)美,在我(wo)國(guo)(guo)古代(dai)建筑(zhu)類型中(zhong)(zhong),堪稱是(shi)最為突出的(de)(de)一種,是(shi)我(wo)國(guo)(guo)古代(dai)文化遺產中(zhong)(zhong)極其重要(yao)的(de)(de)組成部分。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光中,中國人心中的“孔子情結”一直處在不斷變化中。最初,這種情結是對一位卓越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尊崇。后來歷經歲月輾轉變遷,漸漸轉變為對“有學之人”和“治學之人”的敬仰和向往。遍布全(quan)國各地的(de)(de)文廟,成為這種情結的(de)(de)載(zai)體。名山文廟建(jian)筑群所透(tou)出的(de)(de)“至尊大氣”,承(cheng)載(zai)了傳統文化(hua)中對大學之人的(de)(de)極致敬(jing)意。
欞星門上挺立著四座石獸,吉象、金獅、麒麟、靈蟾,都是古代寓意吉祥的神獸。在古代,這類石刻神獸在尋常建筑中絕難見到,唯皇族貴戚方可擁有。而狀元橋上沿橋欄雕琢的八條游龍,在古代更是“御用”之物。高達十三米的大成殿(dian)前,一塊碩大方正的浮(fu)雕(diao)石板鑲嵌在(zai)(zai)階(jie)梯上。石板四邊都刻有圖案,似牡(mu)丹盛放也如(ru)巨龍擺尾。石板中心原亦有浮(fu)雕(diao),現(xian)在(zai)(zai)已難(nan)以(yi)辨認。
歷史上的孔廟有兩千多所,根據其性質或類別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孔氏家廟,二是國廟,三是學廟。名山文廟,正屬于學廟之列。名山文廟,作(zuo)為“學廟”而被完整地保存(cun)至今,讓(rang)我們看到了昔日,乃(nai)至延續至今的“崇文”思想。
學廟或稱廟學,在古代中國就是以辦學為宗旨的將學習儒家經典的學校與祭祀孔子的禮制性“廟宇”相結合的國家行政教育場所和祭孔場所。它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與(yu)所有的學(xue)廟(miao)一樣,名山文廟(miao),也(ye)重在“學(xue)”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