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lou)是在清朝宣統二(er)年(nian),即(ji)1910年(nian)。分(fen)上下兩層,共有大小房(fang)屋16間(jian),天棚地板,鐵皮(pi)房(fang)頂,門框(kuang)窗(chuang)欞,均砌有精美圖案。臨街的墻全部(bu)呈(cheng)淺紅色,故而人(ren)們稱(cheng)之為(wei)“紅樓(lou)”。
1914年紅樓建成(cheng),建筑(zhu)面積885平方米(mi)。上層(ceng)為(wei)起居室和商務會客(ke)用房(fang),下層(ceng)儲藏珍(zhen)貴物(wu)品。整個建筑(zhu)外墻涂以鐵(tie)銹紅,于是民間稱(cheng)之為(wei)“紅樓”。紅樓落成(cheng),在一(yi)片低矮謙卑(bei)的(de)泥土屋中,儼(yan)然像(xiang)一(yi)位(wei)高(gao)傲威嚴的(de)紳士,顯示了吉祥(xiang)涌洋行(xing)在新疆外商洋行(xing)中的(de)排(pai)頭地位(wei)。
1922年,蘇新(xin)貿易公司初來新(xin)疆,吉祥涌(yong)洋行賣給(gei)蘇方(fang)羊(yang)毛(mao)和棉花,要求一部(bu)分付現銀。蘇方(fang)付給(gei)吉祥涌(yong)洋行洋板紋銀20萬(wan)兩之多,用60匹駱駝馱運來。其余部(bu)分付給(gei)蘇聯貨物。
俄國十月革(ge)命之后(hou)(hou),俄商洋行(xing)逐漸失去靠山。他們(men)曾經暗中資助沙俄白軍(jun),企圖復辟。后(hou)(hou)看大勢已去,大多(duo)加入中國籍,結交官(guan)府(fu),繼續經營。
熱瑪(ma)贊無(wu)子(zi)嗣。他(ta)死后(hou)吉(ji)祥涌(yong)洋行產業由其弟那木土拉的三個兒子(zi)哈山、胡(hu)沙(sha)音(yin)、斜力甫繼承。哈山·恰尼謝夫在塔城(cheng)任(ren)吉(ji)祥涌(yong)洋行進出(chu)口總經理。胡(hu)沙(sha)音(yin)在烏魯(lu)木齊任(ren)吉(ji)祥涌(yong)洋行經理。金樹仁倒(dao)臺后(hou),胡(hu)沙(sha)音(yin)曾擔(dan)任(ren)過新疆省地方維持會委員。
1937年秋(qiu),掌控(kong)新(xin)疆的軍(jun)閥(fa)盛世(shi)才為(wei)了(le)強化(hua)獨裁(cai)統治,打擊(ji)地方(fang)勢力,搜刮錢財,炮制了(le)“大(da)陰謀(mou)暴動(dong)案(an)”,將一大(da)批軍(jun)政(zheng)官(guan)員(yuan)、蒙哈王公、喇嘛(ma)阿訇、富商巨賈構陷網中(zhong)。1938年2月,哈山、胡(hu)沙音(yin)俱被逮(dai)捕。吉祥涌(yong)洋行所有財產被沒(mei)收。僅從胡(hu)沙音(yin)處收繳的黃金就有27個煤(mei)油桶(tong)之多。塔(ta)城(cheng)紅(hong)樓(lou)作為(wei)“逆產”也被政(zheng)府沒(mei)收。不(bu)久(jiu),哈山、胡(hu)沙音(yin)在(zai)刑訊中(zhong)死于獄中(zhong)。斜力甫(fu)流落塔(ta)城(cheng)后棲身(shen)清真(zhen)寺,不(bu)久(jiu)貧病而(er)死。
1941年,寂寞冷(leng)清的紅樓改作塔城行政區醫(yi)院。三位俄羅斯醫(yi)生在這里開設西醫(yi)門診。
1945年8月,三區革命塔城(cheng)專員公署入駐紅樓(lou)。
新(xin)中國建立后(hou),紅樓成為塔城專署機(ji)關(guan)辦公處。除舊布新(xin),改天換地的(de)多(duo)少(shao)政令從這里傳(chuan)達(da)到(dao)機(ji)關(guan)學校工廠商店農村牧場。
1975年,紅樓成為塔城行署(shu)農林畜等科(局(ju))的(de)(de)辦公(gong)室(shi)。“農業(ye)學大寨(zhai)”的(de)(de)鼓動,農村農業(ye)農民問題的(de)(de)不自覺困(kun)擾(rao)都留(liu)在紅樓的(de)(de)記(ji)憶中。
1984年,紅(hong)樓劃歸塔城報社(she)使用。報社(she)對70歲的(de)(de)紅(hong)樓進行了檢查和修葺,拆除了古老的(de)(de)壁爐(lu),改裝了現代化的(de)(de)暖氣。在改革開(kai)放的(de)(de)春(chun)風里,作為地委喉舌的(de)(de)《塔城報》,為唱響主旋律(lv),紅(hong)樓的(de)(de)燈光時常很晚才(cai)熄(xi)。《塔城報》的(de)(de)“紅(hong)樓筆會”成為讀者有興(xing)趣的(de)(de)本土(tu)文化欄目。
1999年(nian)7月(yue),紅樓被定為自治區級文物(wu)保護單位。2006年(nian)5月(yue)25日國(guo)務院批(pi)準塔(ta)城紅樓為國(guo)家級重點文物(wu)保護單位。
2006年初,塔城地(di)委(wei)行(xing)署(shu)籌(chou)資1300余萬,在紅(hong)樓(lou)原址(zhi)建塔城博物(wu)館。保護文(wen)化遺產(chan),展顯時代風(feng)貌(mao),對紅(hong)樓(lou)進行(xing)全面整修,并依照紅(hong)樓(lou)的(de)建筑(zhu)風(feng)格(ge)續建了一座1289平方米的(de)兩層(ceng)樓(lou)展廳。新老銜接,文(wen)物(wu)映襯博物(wu);鑒(jian)故知今,歷史觀照現實(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