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東化成寺塔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鐘瑛村紫薇山。塔建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稱東化成寺塔,又因建于元祐年間,故亦名元祐塔。塔初建時為磚木結構,平面呈正方形,邊寬約2米,原高七層,但現僅存四層。塔基用條石砌筑。部分塔磚的側面分別模印塔形圖案或“壬申元祐七年立”銘文。東化成寺塔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別名: 東化城寺塔
  • 所在地/隸屬: 浙江(jiang)省(sheng)紹(shao)興市諸暨市楓(feng)橋鎮鐘瑛村紫薇(wei)山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jia)級第七批(宋(song))
介紹攻略

基本介紹

東化城(cheng)寺(si)塔(ta)(ta)(ta)在諸暨楓橋鎮,建于北(bei)宋(song)元(yuan)祐七年(nian)(nian)(nian)(公元(yuan)1092年(nian)(nian)(nian)),故亦稱“元(yuan)祐塔(ta)(ta)(ta)”,至今有千(qian)余年(nian)(nian)(nian)歷史。據清《國朝三(san)修諸暨縣志》載:“東化城(cheng)寺(si),縣東五十里紫薇山(shan)中,梁大同二年(nian)(nian)(nian)建……初(chu)名紫巖院,后改今額(e)。寺(si)后山(shan)巔有東化城(cheng)寺(si)塔(ta)(ta)(ta),宋(song)元(yuan)祐壬申建,亦名元(yuan)祐塔(ta)(ta)(ta),下有滴水巖……”全塔(ta)(ta)(ta)純磚結構(gou),呈四方形,技藝高(gao)超,造型別致,屬(shu)國內罕(han)見。1988年(nian)(nian)(nian)列為浙(zhe)江省(sheng)重(zhong)點文(wen)物保護單位(wei)。

歷史沿革

南朝梁(liang)大同(tong)二年(nian)(nian)(536年(nian)(nian)),浙江諸暨楓橋紫薇山(shan)南麓建有(you)寺院,宋(song)開寶四年(nian)(nian)(971年(nian)(nian))重(zhong)建,初名(ming)紫巖院,后改名(ming)為東化城寺。傳說北(bei)宋(song)康王趙構(即(ji)宋(song)高(gao)宗,南宋(song)創建者)曾逃難到(dao)此,后寺院被毀。北(bei)宋(song)元(yuan)祐(you)七(qi)年(nian)(nian)(1092年(nian)(nian)),寺后山(shan)巔建塔,名(ming)東化城寺塔,亦(yi)名(ming)元(yuan)祐(you)塔。磚木結構,塔身(shen)平面呈(cheng)正(zheng)方形,原高(gao)7級(ji),現(xian)存4級(ji)。塔磚側面摸印塔形圖案和“壬申元(yuan)祐(you)七(qi)年(nian)(nian)立”紀年(nian)(nian)銘文,具有(you)較高(gao)的研究(jiu)價值,已列為省(sheng)級(ji)重(zhong)點文物(wu)保護單位。

自(zi)紹興偏門西行50余(yu)里(li),是越國古都(dou)之一的“大部”,遠遠就(jiu)見一座(zuo)呈顯虎踞龍蹯(fan)之勢的紫薇山,特別是山巔上那座(zuo)高接藍天的千年古塔——東化城(cheng)寺塔,像(xiang)在默默地訴述這塊(kuai)于越熱土的無(wu)數勝跡、千古光衰……

因塔勢孤高卓立,曾遭雷擊,現余四(si)層,呈(cheng)四(si)方(fang)形(xing)(xing)(xing);塔身通體(ti)用長方(fang)形(xing)(xing)(xing)磚(zhuan)塊(kuai)錯縫平(ping)鋪疊砌而成(cheng),四(si)面各層均(jun)留壺門;塔內(nei)四(si)角束腰處均(jun)有磚(zhuan)砌斗拱(gong)裝飾(shi),造型古樸(pu)別(bie)致;建塔所用的(de)磚(zhuan)塊(kuai),其側面都印有塔形(xing)(xing)(xing)圖案或“壬申元祐七年(nian)立”的(de)紀念銘(ming)文(wen)(wen)。不少古建筑專家(jia)曾慕名到此考(kao)察,一致認為宋代留下的(de)四(si)方(fang)形(xing)(xing)(xing)磚(zhuan)塔,在全國亦屬罕見,具有重(zhong)要的(de)研究價值。1988年(nian)經浙江省人民政(zheng)府批(pi)準,列為重(zhong)點(dian)文(wen)(wen)物保護單位。

自塔西望,山勢(shi)陡(dou)臨滔滔楓橋江(jiang),上(shang)有“新婦石(shi)(shi)(shi)”遺跡(ji)——三(san)石(shi)(shi)(shi)聳疊,陡(dou)立無根,俗呼“三(san)疊石(shi)(shi)(shi)頭”。出生于楓橋全堂村的(de)元代文(wen)學家(jia)、書法家(jia)楊維楨曾在此懷古作詩曰:“亭亭獨立傍溪濱,四旁無人(ren)水作鄰;苔(tai)發(fa)不(bu)梳(shu)千年髻(ji),翠眉空鎖萬年春(chun);霜為鉛(qian)粉憑風傅,霞作胭脂請日勻;莫道巖前無寶(bao)鏡,一輪明月色常新。”

本百科(ke)詞條由網站注(zhu)冊用戶【 給生活一把琴 】編輯上傳提(ti)供,詞條屬(shu)(shu)于開放詞條,當前頁(ye)面(mian)所展示的詞條介紹(shao)涉及(ji)宣傳內容屬(shu)(shu)于注冊(ce)用戶個人(ren)編輯行(xing)(xing)為(wei),與【東(dong)化(hua)成寺塔】的所屬(shu)(shu)企(qi)業/所有人(ren)/主體無關,網(wang)站(zhan)不完全保(bao)證內容信(xin)息的準(zhun)確性(xing)、真實性(xing),也(ye)不代表本站(zhan)立場(chang),各項數據信(xin)息存在更新(xin)不及(ji)時的情況(kuang),僅供參(can)考,請以官方發布為(wei)準(zhun)。如果頁(ye)面(mian)內容與實際(ji)情況(kuang)不符(fu),可點擊“反饋(kui)”在線(xian)向網(wang)站(zhan)提(ti)出修改(gai),網(wang)站(zhan)將(jiang)核實后(hou)進行(xing)(xing)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lun)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用(yong)戶(hu)提供信(xin)息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de)文章/文字(zi)均是注冊用(yong)戶(hu)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ben)站觀點(dian),版權(quan)(quan)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qin)權(quan)(quan)、虛假(jia)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ren)何問(wen)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xiang)關信(xin)息(xi)的知(zhi)識產權(quan)歸(gui)網站(zhan)方(fang)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biao)、著作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信(xin)息(xi)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2831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13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685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8886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