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摩崖(ya)石刻,位(wei)于廣東(dong)韶關市仁化縣(xian)丹霞山長老峰(feng)。石刻年代上起宋(song)代,下(xia)至民國(guo),共有(you)111處(chu),其中宋(song)刻8處(chu),元刻9處(chu),包含(han)了當時社會(hui)歷史豐富信息,有(you)著極高的文化藝術價(jia)值(zhi)以及歷史研究(jiu)價(jia)值(zhi)。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guo)重點文物保護單位(wei)。
廣東韶關丹(dan)霞(xia)山,是丹(dan)霞(xia)地貌的命名地。由紅色(se)砂(sha)礫(li)巖構(gou)成(cheng),以赤壁丹(dan)崖為特色(se)。廣東丹(dan)霞(xia)山和湖南崀山、福(fu)建(jian)泰寧、江西龍虎山、貴州赤水、浙江方巖和江郎(lang)山,以“中國丹(dan)霞(xia)”的名稱聯(lian)合申報世界自(zi)然遺產,并于(yu)2001年獲得(de)通過,成(cheng)為我國第八(ba)處(chu)世界自(zi)然遺產。
刻于山門峭(qiao)壁上的“丹霞”二字,通高2.7米(mi)(mi)、寬2米(mi)(mi),所占面積近(jin)20平(ping)方米(mi)(mi),為清代康(kang)熙年間廣東按(an)察使、陜西人王(wang)令手書。
南宋淳佑六(liu)年趙(zhao)汝耒所(suo)書“錦(jin)巖”二字(zi),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shi),字(zi)體龐大(da)、蒼勁有力,每字(zi)高1.8米、寬1.4米,是(shi)目前所(suo)見丹霞(xia)山早摩崖石(shi)刻。
“禪林第(di)一”四個大字,面積約有20平方米(mi)以上。
目前丹霞山摩崖石(shi)刻(ke)存(cun)在(zai)滲水、表層風化、粉化、脫落(luo)等(deng)不(bu)同程(cheng)度的問題,在(zai)積極(ji)保護的同時,有關部(bu)門也在(zai)進行拓片存(cun)檔等(deng)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