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雞(ji)公(gong)山(shan)建筑群的形成,與一個叫李立生的美(mei)國傳教士(shi)有關。
1890年,原名丹尼爾(er)·納爾(er)森的李立(li)生,從(cong)美國來到湖北漢口。
1902年平漢鐵(tie)路通(tong)車后(hou),鐵(tie)路經過信(xin)(xin)陽雞公山(shan),他開始在河(he)南信(xin)(xin)陽傳教。1902年10月21日,李立生和同伴(ban)施道格,踏訪雞公山(shan)。
據雞公(gong)山管(guan)理區旅游(you)文化局(ju)局(ju)長何軍介紹,李(li)立生的(de)(de)女兒瑪莉在她父親的(de)(de)傳記中寫道,由于天氣炎熱(re),他們(men)在當地(di)很不適應,李(li)立生剛出(chu)生的(de)(de)小兒子李(li)敦禮不幸染上的(de)(de)熱(re)病(bing),差點(dian)死去(qu)。
這(zhe)件(jian)事使李立生下(xia)決心尋找一(yi)處(chu)可以避暑的(de)(de)地方,他首先想到了信陽人常常提起的(de)(de)雞(ji)公(gong)(gong)山(shan)。一(yi)次的(de)(de)探訪(fang),雞(ji)公(gong)(gong)山(shan)的(de)(de)山(shan)勢讓他們印(yin)象(xiang)深刻(ke),認為這(zhe)是一(yi)處(chu)避暑之所。
1903年(nian)9月15日,李立生和施道格通過(guo)賄賂信陽知州,購買(mai)了雞公山長1.5公里、寬約1公里的(de)山場,他們在此興建了4幢別(bie)墅。第(di)二年(nian),施道格又購買(mai)了方圓2.5平(ping)方公里的(de)土地,建了兩幢別(bie)墅。
隨后,西方傳教士和商人(ren)紛至沓來,一幢幢風格各異的石頭房子如雨后春筍般在這里冒(mao)出。
到1905年年底(di),雞公山上已建(jian)有英、美、法、俄、日等國(guo)洋(yang)房27幢。但(dan)這些別墅的建(jian)造(zao),沒有經過官府(fu)批(pi)準,是違章建(jian)筑。
朝廷知道(dao)后,震怒,嚴令查辦。后來,清政府將雞公山土地及建筑全部估價贖回(hui)租賃。傳教士所購山地,則被單獨劃為“教會區(qu)”,享受(shou)治外法權。
那時,驕橫的外(wai)國(guo)(guo)人不允許中(zhong)國(guo)(guo)人在別(bie)墅(shu)區行走,警(jing)察(cha)也(ye)不能進去(qu)查其戶(hu)口。雞公(gong)山儼然成了(le)中(zhong)國(guo)(guo)的一個公(gong)共租界。
現在,雞公(gong)山景區管理處還收(shou)藏著一塊“租(zu)界碑”,這里被學者(zhe)稱(cheng)之為漢口租(zu)界的“界外飛地(di)”。
保護
2006年(nian),雞(ji)公山近代建(jian)筑(zhu)群被(bei)河南省(sheng)政府列為第(di)四批省(sheng)文(wen)物(wu)(wu)(wu)保護單位。根據2007年(nian)至2011年(nian)國家第(di)三次(ci)文(wen)物(wu)(wu)(wu)普查的結果,雞(ji)公山尚(shang)遺(yi)存1903年(nian)至1949年(nian)間中、美(mei)、英(ying)、俄、日、德、法、瑞典、挪威、丹(dan)麥等23個國家建(jian)設(she)的風格(ge)各異(yi)的近代建(jian)筑(zhu)及其(qi)構筑(zhu)物(wu)(wu)(wu)119處(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