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ya)瑟·查爾斯·克拉克爵士,CBE(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yue)16日-2008年3月(yue)19日),英國(guo)作家(jia)、發明(ming)家(jia),尤(you)其以撰寫(xie)科幻小(xiao)說聞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mo)夫、羅伯(bo)特·海因萊因并稱(cheng)為二十世(shi)紀三大科幻小(xiao)說家(jia)。
克拉克最知(zhi)名的科幻小說作(zuo)品是《2001太(tai)空漫游》。本(ben)書由導演斯(si)坦利·庫布里(li)克于(yu)1968年拍攝成同名電(dian)影,成為(wei)科幻電(dian)影的經典名作(zuo)。
克拉克于2008年3月(yue)19日在(zai)斯里蘭卡去(qu)世(shi),享(xiang)年90歲。他在(zai)臨終前(qian)剛完成最后一本(ben)書(shu)《The Last Theorem》的校對工作,該書(shu)計劃于2008年出版。在(zai)《新科學家》雜志上刊登他的訃告:“阿瑟·克拉克爵士去(qu)世(shi),我(wo)們已(yi)經失去(qu)了一個(ge)太空時代前(qian)的最后一個(ge)有遠見(jian),最雄辯的夢(meng)想家。”
生平
1917年(nian)12月(yue)16日,出生(sheng)于英(ying)格蘭薩默塞特郡邁因赫德。父親(qin)(qin)是農民(min),母親(qin)(qin)是當地郵局的(de)報務(wu)員,他(ta)幼(you)時就(jiu)喜歡(huan)仰望星(xing)空和閱讀舊的(de)美國科幻(huan)雜志。曾利用自制的(de)望遠鏡繪制過(guo)月(yue)球(qiu)地表圖,12歲(sui)父親(qin)(qin)去世,他(ta)在中學和Huish語法學校(xiao)畢(bi)業后(hou),由(you)于無法負擔大學費用,他(ta)在校(xiao)董會(hui)的(de)養(yang)老金部門得到一(yi)份審計員工作。1934年(nian),加入一(yi)個自稱(cheng)為英(ying)國星(xing)際協會(hui)的(de)人數很少的(de)高級研究(jiu)團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qi)間,克(ke)(ke)拉(la)克(ke)(ke)加入英國(guo)皇(huang)家(jia)(jia)空(kong)軍,擔(dan)任雷(lei)達技師,參與(yu)預警(jing)雷(lei)達防御系統的研制。戰時克(ke)(ke)拉(la)克(ke)(ke)主要操作進場雷(lei)達,他早期(qi)的非科(ke)幻類小說,半自傳體的《GlidePath》就以此為背景。克(ke)(ke)拉(la)克(ke)(ke)在皇(huang)家(jia)(jia)空(kong)軍的無線電(dian)學(xue)(xue)校(xiao)No.9擔(dan)任下(xia)士(shi)指導員,在1943年(nian)(nian)5月(yue)27日(ri)被任命為空(kong)軍少(shao)尉(技術(shu)部門),1943年(nian)(nian)11月(yue)27日(ri)提拔為空(kong)軍中尉。1946年(nian)(nian)以空(kong)軍上尉軍銜退役(yi),進入倫敦(dun)國(guo)王學(xue)(xue)院(yuan),并(bing)以優異成績畢(bi)業(ye),取得數學(xue)(xue)和物理學(xue)(xue)士(shi)學(xue)(xue)位。
1945年為《無線電(dian)世(shi)界(jie)》寫了(le)(le)一篇題(ti)為《地(di)球外的(de)轉播》的(de)文(wen)章,詳(xiang)細預言(yan)了(le)(le)可將廣播和電(dian)視信號傳播到全世(shi)界(jie)的(de)遠程(cheng)通信的(de)地(di)球同步(bu)衛(wei)星(xing)的(de)系統(tong)。當時甚至是專門從事這(zhe)方面研究的(de)人(ren)讀(du)后(hou)(hou)也對此表示懷疑(yi)。然而,20年后(hou)(hou),人(ren)們真(zhen)發射了(le)(le)“晨(chen)鳥”同步(bu)衛(wei)星(xing)。
1947年(nian)起(qi),擔任英國星際協會(hui)主(zhu)席(xi)至1950年(nian)。
1948年,撰寫短篇(pian)科幻(huan)小說《前哨》(Sentinel)參加BBC競賽,但未獲獎;進入(ru)英國財(cai)政部(bu)工(gong)作。
1949年起,擔任(ren)《科(ke)學文摘》(Science Abstracts)的助(zhu)理(li)編輯(ji)至1951年。
1952年(nian),成(cheng)為(wei)全職(zhi)作家,投入科幻創作。
1953年,遇見(jian)了22歲并帶(dai)有一(yi)個(ge)(ge)兒子的(de)美國離(li)異女(nv)子Marilyn Mayfield,與(yu)之閃電(dian)結(jie)婚,6個(ge)(ge)月后(hou)分手。但(dan)婚姻一(yi)直(zhi)持(chi)續到(dao)1964年才終結(jie)。克(ke)(ke)拉克(ke)(ke)評價,“這(zhe)段婚姻從一(yi)開(kai)始就存在不可調和的(de)矛(mao)盾”。他此后(hou)沒有再(zai)婚,但(dan)與(yu)Leslie Ekanayake很親密,后(hou)者在1977年去世。有新聞記者曾問是(shi)否(fou)是(shi)同性(xing)戀,克(ke)(ke)拉克(ke)(ke)否(fou)認(ren)。但(dan)Michael Moorcock說每(mei)個(ge)(ge)人(ren)都知道克(ke)(ke)拉克(ke)(ke)是(shi)同性(xing)戀,他還與(yu)他的(de)男友(you)喝(he)過酒。
1956年,他對海底探索發生(sheng)興趣,遂移居斯里(li)蘭卡首都科(ke)倫坡,開(kai)(kai)始(shi)另一(yi)種生(sheng)涯,從事不(bu)穿潛水服的的深水潛泳和攝影(ying)。體(ti)驗失(shi)重的感覺(jue)。在以《珊(shan)瑚岸》開(kai)(kai)始(shi)的一(yi)系列作品中,他報道了他的許(xu)多(duo)水下探險活動,同(tong)年出(chu)版(ban)《城(cheng)市與星星》;短(duan)篇(pian)小說《星》(Star)獲得(de)雨果(guo)獎
1962年, 克拉克遭受(shou)了嚴(yan)重的(de)小兒麻痹癥的(de)攻擊。雖然他(ta)完全恢(hui)復,在(zai)1988年,他(ta)被確診為脊髓(sui)灰質炎(yan)綜(zong)合征(zheng),從此只能坐在(zai)輪椅(yi)上。 盡管這嚴(yan)重限制了他(ta)的(de)行(xing)動(dong),也(ye)沒有阻止他(ta)繼續多產(chan)的(de)寫作。
1964年,與斯坦(tan)利·庫布里克共同(tong)構思《2001太空(kong)漫游》的小(xiao)說和劇本(ben)。小(xiao)說在一(yi)些情節上與電影略有差異。
1968年(nian),《2001太空(kong)漫游 (電(dian)影)》上映,小說也(ye)于同年(nian)出版。
1973年,出版《與拉瑪相會》。
1974年(nian),《與拉瑪相(xiang)會》獲星云獎、雨果獎、約(yue)翰·坎貝(bei)爾獎。
1986年,榮獲象征(zheng)終身成就的星云科(ke)幻(huan)大師(shi)獎(jiang)。成立阿瑟克拉(la)克獎(jiang),頒(ban)給(gei)在(zai)英國出版的最佳科(ke)幻(huan)小說。
1988年,經診斷患有小兒麻痹后(hou)(hou)遺癥(zheng),此后(hou)(hou)多靠輪(lun)椅(yi)行(xing)動(dong)。
1995年,獲NASA“杰(jie)出(chu)公共服務獎”。
2000年,受封英國爵(jue)(jue)士(shi),由于克(ke)(ke)拉克(ke)(ke)行動不便,英國王室(shi)派高級專員親臨斯里蘭卡(ka)授(shou)與其爵(jue)(jue)位。
2001年,探(tan)(tan)測火(huo)星礦物的(de)探(tan)(tan)測器被(bei)命名為“2001火(huo)星奧德賽”。
2008年,正(zheng)式成為斯里(li)蘭(lan)卡公民。
作品
《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1951年)
《火(huo)星之沙(sha)》(The Sand of Mars,1951年(nian))
《空中列島(dao)》(Islands in the Sky,1952年)
《童(tong)年的終結》(又名(ming)《最后(hou)一(yi)個地(di)球人》)(Childhood's End,1953年)
《地(di)光(guang)》(Earthlight,1955年)
《城市與群星》(The City and the Stars, 1956年)
《深海牧場》(The Deep Range, 1957年)
《月(yue)海沉船》(A fall of Moondust, 1961年)
《海豚島》(Dolphin Island, 1962年)
《2001太空(kong)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
《二零(ling)零(ling)一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of 2001, 1972年(nian))
《與拉(la)瑪相會》(Rendezvous with Rama, 1973年, 雨(yu)果獎(jiang),星云獎(jiang))
《會見梅杜莎》(A Meeting with Medusa, 1973年, 星云(yun)獎)
《天堂的噴(pen)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1979年, 雨果獎(jiang),星云獎(jiang))
《2010太空(kong)漫游(you)》(2010: Odyssey Two,1982年)
《遙(yao)遠地球之歌》(The Songs of Distance Earth,1985年)
《2061太空(kong)漫游》(2061: Odyssey Three,1988年(nian))
《拉瑪(ma)再現》(Rama II,1989年)與簡崔.李(Gentry Lee)合著
《拉瑪(ma)迷境(jing)》(The Garden of Rama,1991年(nian))與(yu)簡(jian)崔.李(Gentry Lee)合著(zhu)
《拉瑪真相》(Rama Revealed: The Ultimate Encounter,1993年(nian))與簡崔.李(Gentry Lee)合(he)著
《3001太空漫游》(3001: The Final Odyssey,1997年(nian))
《時光之眼》(Time's Eye,2003年(nian))與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he)著
《太(tai)陽暴》(Sunstorm,2005年)與(yu)史蒂(di)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
《第一次出生》(Firstborn,2007年)與(yu)史蒂芬.巴(ba)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