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瑟·查爾斯·克(ke)(ke)拉(la)克(ke)(ke)爵士,CBE(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yue)(yue)16日(ri)-2008年3月(yue)(yue)19日(ri)),英(ying)國(guo)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寫科幻(huan)小說(shuo)聞(wen)名。他與艾薩(sa)克(ke)(ke)·阿西莫夫、羅伯(bo)特·海因萊因并稱為二(er)十世紀三(san)大科幻(huan)小說(shuo)家。
克拉(la)克最(zui)知名(ming)的(de)科幻小說作(zuo)品是《2001太空(kong)漫(man)游》。本書由導(dao)演斯(si)坦利·庫布里克于1968年拍攝成(cheng)同(tong)名(ming)電影,成(cheng)為科幻電影的(de)經典名(ming)作(zuo)。
克拉克于2008年3月(yue)19日在(zai)(zai)斯里(li)蘭卡去(qu)世,享(xiang)年90歲。他在(zai)(zai)臨終(zhong)前(qian)剛完成最(zui)后(hou)一本書(shu)(shu)《The Last Theorem》的(de)校對工作,該書(shu)(shu)計劃于2008年出版。在(zai)(zai)《新科(ke)學家(jia)》雜志(zhi)上(shang)刊登他的(de)訃告:“阿瑟·克拉克爵士去(qu)世,我(wo)們已經失去(qu)了一個太空時代前(qian)的(de)最(zui)后(hou)一個有(you)遠見,最(zui)雄辯的(de)夢(meng)想家(jia)。”
生平
1917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ying)格蘭薩默塞特郡邁因(yin)赫德。父親(qin)是(shi)農(nong)民,母親(qin)是(shi)當地(di)郵(you)局(ju)的(de)報務(wu)員(yuan)(yuan),他(ta)(ta)幼時就(jiu)喜(xi)歡仰望星空和閱(yue)讀舊的(de)美國(guo)科幻雜志(zhi)。曾利用自(zi)制的(de)望遠鏡繪制過月球地(di)表圖(tu),12歲(sui)父親(qin)去世(shi),他(ta)(ta)在中學(xue)和Huish語法(fa)學(xue)校畢業后,由于無法(fa)負擔大學(xue)費(fei)用,他(ta)(ta)在校董會的(de)養老金部門得到(dao)一份審計(ji)員(yuan)(yuan)工(gong)作。1934年,加入一個自(zi)稱為英(ying)國(guo)星際(ji)協會的(de)人數很(hen)少的(de)高級(ji)研究團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jian),克拉克加(jia)入英國皇(huang)家空(kong)軍(jun)(jun),擔任(ren)雷達技師,參與預警雷達防御系統的研制(zhi)。戰時克拉克主要操(cao)作(zuo)進場雷達,他早期的非科幻(huan)類小說,半自傳體的《GlidePath》就以(yi)此為背景(jing)。克拉克在(zai)皇(huang)家空(kong)軍(jun)(jun)的無(wu)線電學校No.9擔任(ren)下士指導員,在(zai)1943年5月(yue)27日被任(ren)命為空(kong)軍(jun)(jun)少尉(wei)(技術部門),1943年11月(yue)27日提(ti)拔為空(kong)軍(jun)(jun)中尉(wei)。1946年以(yi)空(kong)軍(jun)(jun)上尉(wei)軍(jun)(jun)銜退(tui)役(yi),進入倫敦(dun)國王學院(yuan),并以(yi)優異成(cheng)績畢業,取得數(shu)學和物理(li)學士學位。
1945年為(wei)《無線(xian)電(dian)世界(jie)》寫了一篇題為(wei)《地球外的(de)(de)轉(zhuan)播》的(de)(de)文章,詳細預言了可將廣播和(he)電(dian)視信號傳播到全(quan)世界(jie)的(de)(de)遠程(cheng)通(tong)信的(de)(de)地球同步(bu)(bu)衛(wei)星的(de)(de)系統。當(dang)時甚至(zhi)是專(zhuan)門(men)從事這方面研(yan)究的(de)(de)人讀后也對此表示懷疑。然而,20年后,人們(men)真(zhen)發射了“晨鳥”同步(bu)(bu)衛(wei)星。
1947年起,擔任英國(guo)星際協會主(zhu)席至1950年。
1948年,撰寫短篇科幻小說《前哨》(Sentinel)參(can)加BBC競賽(sai),但(dan)未獲獎;進(jin)入英國財政部工作(zuo)。
1949年起(qi),擔(dan)任(ren)《科學(xue)文(wen)摘(zhai)》(Science Abstracts)的助理編輯(ji)至(zhi)1951年。
1952年,成(cheng)為全職作家,投(tou)入科幻創(chuang)作。
1953年(nian),遇見(jian)了22歲并帶有(you)一個兒子(zi)的美(mei)國離(li)異女子(zi)Marilyn Mayfield,與之(zhi)閃電結(jie)婚(hun)(hun),6個月后(hou)分手(shou)。但(dan)婚(hun)(hun)姻(yin)(yin)一直持續到1964年(nian)才終結(jie)。克拉克評價,“這段婚(hun)(hun)姻(yin)(yin)從一開始就存在(zai)不可調和(he)的矛盾”。他(ta)此后(hou)沒有(you)再婚(hun)(hun),但(dan)與Leslie Ekanayake很親密,后(hou)者(zhe)在(zai)1977年(nian)去(qu)世(shi)。有(you)新(xin)聞記(ji)者(zhe)曾問是(shi)否是(shi)同(tong)性戀,克拉克否認。但(dan)Michael Moorcock說每個人(ren)都知道克拉克是(shi)同(tong)性戀,他(ta)還與他(ta)的男(nan)友喝過酒。
1956年,他(ta)對海底探索發(fa)生興趣,遂移(yi)居(ju)斯里蘭卡首都(dou)科(ke)倫坡,開始另一(yi)種生涯,從事不(bu)穿(chuan)潛水(shui)服的的深水(shui)潛泳(yong)和攝影(ying)。體驗失重的感覺。在(zai)以《珊瑚岸(an)》開始的一(yi)系列(lie)作品中,他(ta)報道了他(ta)的許多水(shui)下探險活動,同年出版(ban)《城市與星(xing)星(xing)》;短篇小說(shuo)《星(xing)》(Star)獲(huo)得雨(yu)果獎
1962年(nian), 克拉克遭(zao)受了(le)嚴(yan)(yan)重的(de)小兒麻痹癥(zheng)的(de)攻擊。雖然他完(wan)全恢復(fu),在(zai)1988年(nian),他被確診為脊髓灰質炎(yan)綜合征,從此只(zhi)能坐在(zai)輪椅(yi)上。 盡(jin)管這嚴(yan)(yan)重限制(zhi)了(le)他的(de)行動,也沒有阻止他繼續(xu)多產的(de)寫作。
1964年,與斯坦利(li)·庫布里(li)克共同構思《2001太空漫游》的小(xiao)說和劇本。小(xiao)說在一些情(qing)節上與電(dian)影略有差(cha)異。
1968年(nian),《2001太空漫游(you) (電影)》上映,小說也于同年(nian)出版(ban)。
1973年(nian),出版《與拉瑪相會》。
1974年(nian),《與拉(la)瑪相會(hui)》獲星云獎(jiang)、雨果獎(jiang)、約翰(han)·坎貝爾獎(jiang)。
1986年(nian),榮獲(huo)象征終身成(cheng)就的(de)星云科幻大師獎(jiang)。成(cheng)立阿瑟(se)克拉克獎(jiang),頒給在英(ying)國出版的(de)最佳科幻小說。
1988年,經診斷(duan)患有小(xiao)兒麻痹后遺癥(zheng),此后多靠輪椅行動。
1995年,獲NASA“杰(jie)出公(gong)共(gong)服務獎”。
2000年,受封英國爵士(shi),由于克(ke)拉克(ke)行動不便,英國王室派高級專員(yuan)親臨斯里蘭卡授與其爵位(wei)。
2001年(nian),探測(ce)火星礦物(wu)的探測(ce)器被(bei)命名為“2001火星奧(ao)德賽(sai)”。
2008年,正式成為斯(si)里蘭(lan)卡公民(min)。
作品
《太空前(qian)奏》(Prelude to Space,1951年)
《火(huo)星之沙》(The Sand of Mars,1951年)
《空中(zhong)列島(dao)》(Islands in the Sky,1952年)
《童(tong)年(nian)的終結》(又名《最后一個地球人》)(Childhood's End,1953年(nian))
《地光》(Earthlight,1955年)
《城市與(yu)群星》(The City and the Stars, 1956年)
《深海牧(mu)場》(The Deep Range, 1957年)
《月海沉船》(A fall of Moondust, 1961年)
《海豚島》(Dolphin Island, 1962年)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
《二零零一失落的世界(jie)》(The Lost World of 2001, 1972年)
《與拉瑪相會》(Rendezvous with Rama, 1973年, 雨果獎(jiang),星(xing)云獎(jiang))
《會見梅(mei)杜莎》(A Meeting with Medusa, 1973年(nian), 星云獎(jiang))
《天堂的噴(pen)泉(quan)》(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1979年, 雨果獎,星云獎)
《2010太空漫(man)游》(2010: Odyssey Two,1982年)
《遙遠(yuan)地球之歌》(The Songs of Distance Earth,1985年)
《2061太空漫游》(2061: Odyssey Three,1988年)
《拉瑪再現》(Rama II,1989年)與簡崔.李(Gentry Lee)合著
《拉瑪(ma)迷境》(The Garden of Rama,1991年)與簡(jian)崔.李(Gentry Lee)合著
《拉瑪真相》(Rama Revealed: The Ultimate Encounter,1993年)與簡崔.李(Gentry Lee)合著
《3001太空(kong)漫(man)游》(3001: The Final Odyssey,1997年)
《時光之眼》(Time's Eye,2003年(nian))與史蒂芬.巴(ba)塞(sai)特(te)(Stephen Baxter)合(he)著
《太(tai)陽(yang)暴》(Sunstorm,2005年)與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
《第一次出生(sheng)》(Firstborn,2007年)與史(shi)蒂芬.巴塞特(te)(Stephen Baxter)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