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雨果文集:歷(li)代傳(chuan)說(修訂版)》作(zuo)者雨果詩(shi)歌(ge)創(chuang)作(zuo)的頂峰,堪與(yu)但(dan)丁《神曲》媲美的史(shi)詩(shi)級(ji)力作(zuo),雨果一生(sheng)思考求索的結(jie)晶!1.詩(shi)歌(ge)體裁描述人(ren)類歷(li)史(shi),較為新穎;2.詩(shi)集寫(xie)作(zuo)時間延續近四十年,詩(shi)歌(ge)內容跨(kua)越人(ren)類歷(li)史(shi),是(shi)一部史(shi)詩(shi)級(ji)作(zuo)品。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維(wei)克多·雨果(Victor Hugo) 譯者:呂永真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shi)19世紀法國浪漫(man)主義文學的(de)代表人(ren)(ren)物。貫穿他一(yi)生(sheng)活動和(he)創(chuang)作的(de)主導(dao)思想是(shi)人(ren)(ren)道主義、反對暴力、以(yi)愛制“惡”,其作品包(bao)括26卷(juan)詩歌(ge)、20卷(juan)小說、12卷(juan)劇本、21卷(juan)哲(zhe)理論(lun)著,合計(ji)79卷(juan)之(zhi)多,被人(ren)(ren)們稱為(wei)“法蘭西的(de)莎士比亞”。代表作品有長(chang)篇(pian)小說命運三(san)部曲《巴(ba)黎圣母院(yuan)》、《海上勞工(gong)》和(he)《悲(bei)慘世界》及《九(jiu)三(san)年》等。
圖書目錄
產生這本書的夢境
一大地
頌歌
二從夏娃到耶穌
女子的加冕禮
良心
上帝即至善
雄獅
寺院
沉睡的布茲
哲學家看不到上帝
基督(du)首次(ci)在墳墓顯(xian)示奇跡
三至高無上的威力
四巨人和天神
巨人同天神談話
巨人的話
驚恐的年代
泰坦
五沉沒的城市
六諸神之后國王登場——從麥薩到阿提(ti)拉
碑(bei)銘(公(gong)元前九(jiu)百年)
卡珊德拉
索福克勒斯唱給薩(sa)拉米的歌
被放逐的人
對瑪約里安提出援助
六諸神之后國王登場(chang)——從拉米羅到(dao)科西莫(mo)·德·美第奇
七頭蛇
熙德進入熱耐哈里夫
西班牙八音(yin)節(jie)詩(shi)中的熙(xi)德
波斯王
兩(liang)個乞丐——羅馬帝國(guo)的捐稅和(he)教(jiao)廷的什一稅
蒙伏貢
大兵們
七雄獅和國王
某人加以制止
八羅馬帝國的墮落
致安卓克利斯的獅子
九伊斯蘭教
回歷新年
穆罕默德
雪松
十基督教的英雄史詩
弒父者
埃梅利奧
比瓦
十一被放逐的熙德
十二世界七大奇觀
十五闖蕩四方的騎士
大(da)地(di)以前看到(dao)游俠四處闖蕩
加利西亞的小國王
十六東方的御座
茲姆·茲茲米
一四五三年
穆拉德蘇丹
十七警告和懲罰
俘虜的勞作
兩位一體
頭盔上的鷹
十八意大利——拉特(te)拜爾
正直與自由的顧問們
翁弗洛瓦的忠諫
十九韋爾(er)夫,奧斯波(bo)城堡的主(zhu)人
在奧斯波深淵前
詩人致韋爾夫
二十艾勒西斯的四天
第一天
第四天
二十一比利牛斯山的(de)史(shi)詩
蓋弗·若日,阿基(ji)坦公爵
瑪斯費萊
二(er)十三我彎下腰,在(zai)一個幽(you)黑的地(di)點(dian)
二十四靈魂的光芒
二十五瀑布
江河和詩人
二十六西班(ban)牙(ya)公主的玫(mei)瑰
二十七 宗教裁判所
莫莫通博火山的理由
二十八大海探險者之(zhi)歌
二十(shi)九往(wang)昔的仁(ren)慈法官
三十斷頭臺
三十三暴君
自由
在兩把(ba)椅上安放的(de)是誰的(de)石棺?
我漫(man)無目的(de)地(di)在田野(ye)信(xin)步
竊賊致國王
食人者
三十四黑暗
人類受到命運的愚弄
人(ren)類完全想錯!他以為萬物(wu)都很凄慘(can)
……
題解
序言
很(hen)想對這本書看一眼的人們若從中(zhong)看不出它僅(jin)僅(jin)是(shi)開端的話.對它便(bian)不會形成(cheng)準(zhun)確(que)的想法。
那(nei)么(me)這本書只是一個片段嗎?不(bu)對(dui)。它(ta)(ta)獨自(zi)生存(cun)著,像(xiang)人們將(jiang)會看(kan)到的那(nei)樣,它(ta)(ta)有(you)其開端(duan),有(you)其軀干,有(you)其結(jie)尾。
不過,同時(shi)也可以說(shuo),它(ta)是(shi)另一部書的第(di)一頁。
開端(duan)能構成一(yi)個整體嗎?無疑是可以(yi)的(de)。柱廊(lang)本身就是一(yi)座建(jian)筑物。
樹木是森林的(de)開端,它(ta)是一個整體(ti)。就根部而言,它(ta)屬于(yu)單獨的(de)小生(sheng)命(ming),就體(ti)內的(de)液汁而言,又屬于(yu)共同的(de)生(sheng)命(ming)。僅拿其(qi)個體(ti)來說,它(ta)只是樹,但又預示(shi)著森林的(de)生(sheng)成。
如果這種比較(jiao)說(shuo)不上(shang)牽強附會的話,這本書(shu)本身(shen)也(ye)具(ju)有這種二(er)重性。它(ta)單獨(du)生存著,構成(cheng)一(yi)個(ge)整體(ti),它(ta)單獨(du)生存著,又(you)成(cheng)為一(yi)個(ge)群體(ti)的一(yi)部分。
這個群體(ti)會是(shi)什(shen)么呢?
把人類作為一(yi)種循環的(de)(de)物體來表現(xian),從(cong)人類的(de)(de)歷史(shi)、傳(chuan)說(shuo)、哲學、宗教、科學等各個(ge)方面(mian),相繼而(er)(er)(er)又同時地描繪它(ta)(ta),這一(yi)切(qie)方面(mian)可(ke)總結為唯(wei)一(yi)的(de)(de)無(wu)窮無(wu)盡的(de)(de)走向光明的(de)(de)上(shang)升(sheng)運動;讓這個(ge)偉大的(de)(de)形象,單(dan)一(yi)而(er)(er)(er)多(duo)重的(de)(de),凄慘(can)而(er)(er)(er)光彩奪目的(de)(de),命運注定而(er)(er)(er)神圣的(de)(de)形象,在某種晦暗而(er)(er)(er)明亮的(de)(de)鏡中展現(xian)出來,這個(ge)形象就是大寫的(de)(de)人。而(er)(er)(er)這面(mian)鏡子在具有(you)作者所(suo)夢想的(de)(de)規模(mo)之前,大地上(shang)萬物的(de)(de)自然中斷將(jiang)有(you)可(ke)能擊碎它(ta)(ta)。《歷代(dai)傳(chuan)說(shuo)》就是從(cong)這種思想,也可(ke)以說(shuo)從(cong)這種雄心中孕育而(er)(er)(er)生(sheng)的(de)(de)。
人(ren)們即將(jiang)讀到(dao)的頭兩卷,如標題所示,僅(jin)僅(jin)包含了第(di)一部分的第(di)一組詩。
構成(cheng)這兩卷(juan)的(de)詩(shi)篇僅(jin)僅(jin)是(shi)從人類的(de)母親(qin)夏娃以(yi)來,直到(dao)人民(min)的(de)母親(qin)大革命之間(jian)各個時(shi)代人類側面(mian)像的(de)連續(xu)不斷的(de)印(yin)(yin)模(mo),時(shi)而采自(zi)野蠻(man),時(shi)而采自(zi)文明.但幾乎始終是(shi)歷史如(ru)實的(de)記錄(lu)。這些(xie)印(yin)(yin)模(mo)是(shi)按照各個世紀(ji)的(de)模(mo)樣(yang)塑造出來的(de)。
其(qi)他各章將(jiang)會加(jia)入這兩卷,使這部作(zuo)品稍微(wei)全面一些。這一系列大體(ti)上按照年代順序編排的印模,那(nei)時將(jiang)會組成一個人類頭像的陳列廊。
對詩人(ren)猶如對歷史學(xue)家(jia)(jia)一(yi)樣,對考古學(xue)家(jia)(jia)猶如對哲學(xue)家(jia)(jia)一(yi)樣,人(ren)類(lei)的面目在各個世紀(ji)都在發生變化(hua)。人(ren)們(men)在這兩卷詩歌中會找到(dao)人(ren)類(lei)面目某些(xie)變化(hua)的反映。我們(men)再說一(yi)遍,這兩卷詩將會接續(xu)下去,使之(zhi)完成。
在這(zhe)本書中可(ke)以(yi)找到(dao)過去的(de)(de)某些(xie)東西(xi),現在的(de)(de)某些(xie)東西(xi)(見第十三章《當代》),也可(ke)把它視為未來的(de)(de)朦(meng)朧的(de)(de)幻影(ying)。此外,這(zhe)些(xie)詩(shi)的(de)(de)主(zhu)題各異,但(dan)受(shou)到(dao)同一(yi)種(zhong)思想的(de)(de)激發,彼此間由(you)一(yi)根線貫(guan)穿(chuan),這(zhe)根線時(shi)而(er)(er)淡而(er)(er)又淡,以(yi)至難以(yi)看到(dao),但(dan)從未斷掉。人類迷宮中這(zhe)根偉大(da)而(er)(er)神奇的(de)(de)線就是進步。
猶如在一幅鑲嵌畫中,每塊(kuai)(kuai)石(shi)(shi)頭有(you)自身的色(se)彩和形(xing)狀,眾石(shi)(shi)塊(kuai)(kuai)的總和構成一副形(xing)象(xiang),正(zheng)如上面(mian)所說,這本(ben)書的形(xing)象(xiang)就是人類(lei)。
此外,這(zhe)兩(liang)卷詩是(shi)以后問世(shi)的(de)那著(zhu)作(zuo)(zuo)的(de)一部分(fen),如序(xu)曲之于交響樂,愿人們(men)切勿忘記(ji)這(zhe)一點。它(ta)們(men)不(bu)會給人以確切全面的(de)想法,但包含(han)著(zhu)整個著(zhu)作(zuo)(zuo)的(de)光(guang)芒。
作者心靈(ling)中的詩歌在這里才僅僅開始抒發。
就這兩卷(juan)詩集本身的(de)(de)內(nei)容而言,作者(zhe)(zhe)只有(you)(you)一(yi)句(ju)話可(ke)說(shuo)(shuo):人被看作一(yi)個(ge)偉大的(de)(de)集合的(de)(de)個(ge)體,一(yi)個(ge)時代(dai)(dai)接著一(yi)個(ge)時代(dai)(dai),在地(di)球上完成了一(yi)系列業績(ji)。他有(you)(you)兩個(ge)方(fang)面(mian):歷(li)(li)史(shi)(shi)的(de)(de)方(fang)面(mian)和傳說(shuo)(shuo)的(de)(de)方(fang)面(mian)。傳說(shuo)(shuo)的(de)(de)真實性并不亞(ya)于歷(li)(li)史(shi)(shi),而歷(li)(li)史(shi)(shi)的(de)(de)推測成分也不比傳說(shuo)(shuo)少。 順便(bian)說(shuo)(shuo)一(yi)下,希望人們(men)從上面(mian)最后一(yi)句(ju)話不要(yao)得出(chu)這樣的(de)(de)結(jie)論,認(ren)為作者(zhe)(zhe)懷(huai)有(you)(you)貶低(di)歷(li)(li)史(shi)(shi)教誨的(de)(de)崇高價值的(de)(de)想法。在人類天(tian)才的(de)(de)輝煌成就中,沒有(you)(you)任何一(yi)個(ge)可(ke)以超過(guo)卓越的(de)(de)哲學歷(li)(li)史(shi)(shi)學家的(de)(de)榮譽。作者(zhe)(zhe)在毫不降低(di)歷(li)(li)史(shi)(shi)學的(de)(de)意義的(de)(de)前提下,只想證明傳說(shuo)(shuo)的(de)(de)意義。希羅多德。撰寫歷(li)(li)史(shi)(shi),荷馬則(ze)創作傳說(shuo)(shuo)。
傳說的(de)方(fang)面在(zai)這(zhe)兩卷中(zhong)占主(zhu)導地位(wei),使其中(zhong)的(de)詩(shi)(shi)(shi)歌色彩繽紛(fen)。人類傳統(tong)這(zhe)把(ba)(ba)火(huo)炬在(zai)這(zhe)些(xie)詩(shi)(shi)(shi)篇(pian)中(zhong)一首一首地傳下(xia)去,幾乎沒(mei)有中(zhong)斷。這(zhe)把(ba)(ba)火(huo)炬使本(ben)書得到統(tong)一,它(ta)的(de)火(huo)焰(yan)就(jiu)(jiu)是(shi)(shi)真實。所有這(zhe)些(xie)詩(shi)(shi)(shi)篇(pian),至少是(shi)(shi)那些(xie)概括過去的(de)詩(shi)(shi)(shi)篇(pian),都來自濃縮的(de)歷(li)史現(xian)實或推測的(de)歷(li)史現(xian)實。有時有虛構,但絕對沒(mei)有篡(cuan)改,沒(mei)有任(ren)何(he)夸張,絕對忠(zhong)實于各(ge)個(ge)(ge)時代(dai)的(de)色彩與各(ge)種不同文化的(de)精神。不妨(fang)舉幾個(ge)(ge)例子:《羅馬帝國的(de)墮落》(第一卷第49頁(ye))沒(mei)有一個(ge)(ge)細節(jie)不是(shi)(shi)嚴格準確的(de),伊斯蘭國家君主(zhu)的(de)殘暴由(you)岡特米爾這(zhe)位(wei)熱(re)情的(de)土耳其史官(guan)記載下(xia)來。《茲(zi)(zi)姆·茲(zi)(zi)茲(zi)(zi)米》與《穆拉德蘇(su)丹》。的(de)最(zui)初幾頁(ye)就(jiu)(jiu)是(shi)(shi)據(ju)此描述的(de)。
此(ci)外,熟諳(an)歷史(shi)研究的入一定(ding)會承(cheng)認,這(zhe)部書(shu)的整個基(ji)調就是(shi)真(zhen)(zhen)實與(yu)真(zhen)(zhen)誠,作者對此(ci)毫不懷疑。有一首(shou)詩(shi)(《基(ji)督首(shou)次在墳墓(mu)顯(xian)示奇跡》)取(qu)(qu)材(cai)于《福音(yin)書(shu)》.作者也可以說(shuo)是(shi)譯自此(ci)書(shu)。另外兩首(shou)(《羅(luo)蘭的婚禮(li)》《埃梅(mei)利奧》)剪(jian)裁自中世紀(ji)的宏大史(shi)詩(shi)《查理曼,胡須濃密(mi)的皇帝》。這(zhe)兩首(shou)詩(shi)直(zhi)接(jie)取(qu)(qu)材(cai)于騎士武功詩(shi)。這(zhe)是(shi)站在傳說(shuo)的門口聽(ting)到(dao)的歷史(shi)。
其他有(you)(you)些詩(shi)在(zai)作者思想(xiang)中(zhong)是如(ru)何構思的(de)(de)?只(zhi)要讀讀第二卷(juan)第126頁注釋中(zhong)的(de)(de)幾行(xing)就可(ke)以得出看法,題為《莫莫通博火山的(de)(de)理由》即出于(yu)此。作者承認,只(zhi)要有(you)(you)一(yi)個難(nan)以察(cha)覺的(de)(de)痕跡往往對他就足夠了。它隱沒在(zai)編年史或(huo)傳統之(zhi)中(zhong),肉眼幾乎看不見。博物(wu)學(xue)家對動物(wu)學(xue)的(de)(de)資料(liao)試圖進(jin)行(xing)加工(gong),如(ru)根據趾甲的(de)(de)印痕或(huo)牙槽將一(yi)頭巨獸復(fu)原。同樣(yang),不能禁止詩(shi)人(ren)和(he)哲學(xue)家對社會資料(liao)也(ye)試圖這樣(yang)做。
在(zai)(zai)此處留下空(kong)缺(que),在(zai)(zai)另一處卻對(dui)細枝(zhi)末節進(jin)行(xing)津津有味的(de)深入(ru)的(de)研究,這正是分(fen)成幾部(bu)分(fen)出版著(zhu)作(zuo)的(de)缺(que)陷。這種比例不勻稱的(de)缺(que)陷其實只(zhi)是表面(mian)的(de)。讀者肯定認為有理由(you)期待《歷(li)代(dai)傳說》全書(shu)問世,以便對(dui)它(ta)做出最后的(de)評價(jia)。例如,篡權(quan)在(zai)(zai)中(zhong)世紀建立王國方面(mian)起了(le)(le)如此大的(de)作(zuo)用,在(zai)(zai)封(feng)官晉爵時犯了(le)(le)那么多罪行(xing),因而作(zuo)者認為應該在(zai)(zai)三(san)首(shou)詩中(zhong)從其三(san)個(ge)主(zhu)要方面(mian)來(lai)表現它(ta),這三(san)首(shou)詩是《加利西亞的(de)小國王》、《艾維拉得(de)努(nu)斯(si)》和《法勃利斯(si)侯爵的(de)信心》。今天(tian)看(kan)來(lai)也許過于(yu)鋪張(zhang)揚(yang)厲,以后從整體來(lai)看(kan)就是恰當的(de)了(le)(le)。
在本書中,笑盈盈的(de)場景是不多(duo)(duo)見的(de),因(yin)為(wei)歷史上就不多(duo)(duo)見。
人(ren)們(men)將會(hui)看到,作(zuo)者在(zai)講述(shu)人(ren)類時,并沒有把他與地理(li)環境隔絕開來。為了(le)讓(rang)人(ren)類發出(chu)真正的(de)聲音,作(zuo)者觸及了(le)他的(de)靈(ling)魂(hun),有時把人(ren)與我們(men)稱之(zhi)為野獸、事物、死寂的(de)自然這些與人(ren)類不同的(de)存(cun)在(zai)結合在(zai)一起(qi),它們(men)在(zai)創(chuang)造臻于(yu)神奇的(de)平衡(heng)方(fang)面發揮了(le)難(nan)以(yi)說清的(de)作(zuo)用(yong)。
這本詩集就(jiu)是這樣(yang)的(de)(de)。作者把它呈獻給公眾時,毫不隱(yin)瞞其深深的(de)(de)不足(zu)。這是走向理想的(de)(de)一次嘗試,僅此而已。
上面這句話也許需(xu)要加(jia)以解(jie)釋。
我們(men)相信,以后(hou)當這(zhe)本書的其他(ta)幾部分出版時,大(da)家會(hui)看到,在作者的觀念中,《歷(li)代傳說》與(yu)此時已接近(jin)完成的詩篇《撒旦的末日(ri)》和(he)《上(shang)帝》是聯結在一起(qi)的,一部是其結局,另一部是其升(sheng)華(hua)。
此外,作(zuo)者(zhe)為了補(bu)充上面所說(shuo)的(de)(de)(de)(de),現在(zai)可(ke)以毫不(bu)為難地讓人們有(you)個印象(xiang),他在(zai)幽居(ju)時(shi)勾勒出一(yi)部內容相(xiang)當(dang)廣(guang)闊(kuo)的(de)(de)(de)(de)詩篇,從中(zhong)反映出的(de)(de)(de)(de)唯(wei)一(yi)問題就是具有(you)三(san)重面孔(kong)的(de)(de)(de)(de)生(sheng)命:人、惡、無限(xian);進步、相(xiang)對(dui)、絕對(dui)。它體現在(zai)可(ke)以稱(cheng)之為三(san)部曲(qu)的(de)(de)(de)(de)詩集(ji)中(zhong),即《歷代傳說(shuo)》、《撒旦的(de)(de)(de)(de)末日》和(he)《上帝》。
今天(tian)他出版(ban)了這套詩集的第一部,其(qi)他兩部也會(hui)相繼發表。
沒有一個人(ren)能夠回答(da)說他必將完成他開(kai)始的(de)(de)(de)事業(ye),沒有一分鐘可以(yi)保證將開(kai)創的(de)(de)(de)事業(ye)繼(ji)續下(xia)去。唉(ai)!唯有整(zheng)個人(ren)類能這(zhe)樣做。不過(guo)允(yun)許人(ren)們,即使(shi)是能力最(zui)薄弱的(de)(de)(de)人(ren),懷有這(zhe)種美好的(de)(de)(de)意愿并說出來(lai)。
因而,這本(ben)書的(de)(de)意愿是美好的(de)(de)。
人(ren)類(lei)一個世紀(ji)接著(zhu)一個世紀(ji)的(de)繁榮昌(chang)盛,從(cong)黑(hei)暗上(shang)升到(dao)理想,地(di)球從(cong)地(di)獄變為(wei)天堂,自由緩慢地(di)但最后終于誕(dan)生(sheng)。此(ci)生(sheng)的(de)權利,對來世的(de)責任(ren),一首有一千節的(de)宗教頌歌,它(ta)(ta)的(de)心靈深處懷著(zhu)深厚的(de)信(xin)仰,它(ta)(ta)的(de)頂(ding)峰是(shi)虔(qian)誠(cheng)的(de)祈(qi)禱,它(ta)(ta)的(de)內容被造物主(zhu)的(de)面孔所照(zhao)亮(liang)。這就(jiu)是(shi)這部詩(shi)在結束時的(de)整個內容,如果(guo)人(ren)類(lei)存在的(de)主(zhu)人(ren)上(shang)帝(di)同(tong)意的(de)話。
1859年(nian)9月于奧特維爾(er)·豪斯(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