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經歷
畢(bi)業后,喬爾一(yi)直在(zai)擔任制片人助理的工作,之后又做了電影(ying)(ying)剪輯。這些經歷為他的電影(ying)(ying)運作積累了一(yi)定(ding)經驗。
1984年(nian),科恩兄弟花了(le)80萬美元2個月時間就(jiu)完成了(le)影(ying)(ying)片(pian)(pian)(pian)《血迷宮》。影(ying)(ying)片(pian)(pian)(pian)十分黑(hei)(hei)色(se),有許多評論人認為是(shi)希區柯(ke)克的(de)復活(huo),實際上(shang)是(shi)科恩兄弟自己的(de)風格——特別(bie)而(er)(er)(er)神(shen)(shen)秘的(de)類(lei)型電影(ying)(ying);復雜情(qing)節下(xia)的(de)簡(jian)單劇情(qing);扭(niu)曲(qu)和黑(hei)(hei)色(se)的(de)幽默;對(dui)于(yu)氣氛的(de)出色(se)把握。影(ying)(ying)片(pian)(pian)(pian)獲得第一(yi)屆圣(sheng)丹斯電影(ying)(ying)節最佳影(ying)(ying)片(pian)(pian)(pian),成為獨立(li)制片(pian)(pian)(pian)史(shi)上(shang)的(de)一(yi)部(bu)具有里程碑意義的(de)影(ying)(ying)片(pian)(pian)(pian)。理所(suo)當(dang)然的(de),這部(bu)電影(ying)(ying)也獲得了(le)獨立(li)精神(shen)(shen)獎。而(er)(er)(er)影(ying)(ying)片(pian)(pian)(pian)這些內(nei)容和形式上(shang)的(de)基本特征(zheng),甚至影(ying)(ying)響(xiang)了(le)以后(hou)很多的(de)美國影(ying)(ying)片(pian)(pian)(pian),尤(you)其是(shi)90年(nian)以后(hou)出現的(de)大(da)量獨立(li)制片(pian)(pian)(pian)作品,而(er)(er)(er)在大(da)約十年(nian)后(hou)成為一(yi)種潮流(liu)。
《血迷(mi)(mi)宮》的(de)(de)(de)(de)成功,當時只(zhi)是(shi)(shi)表現在(zai)影(ying)片(pian)成本與票房的(de)(de)(de)(de)比例(li)上,至(zhi)于影(ying)片(pian)所產生(sheng)的(de)(de)(de)(de)難(nan)以(yi)(yi)估量的(de)(de)(de)(de)重大影(ying)響(xiang),還要(yao)再等上幾年(nian)(nian)(nian)才能顯(xian)露出(chu)來(lai)。所以(yi)(yi),接(jie)下(xia)(xia)來(lai)的(de)(de)(de)(de)兩(liang)(liang)年(nian)(nian)(nian)中,兄弟(di)兩(liang)(liang)個(ge)(ge)只(zhi)完成了一部(bu)《捉蟲(chong)殺(sha)人(ren)事(shi)件》的(de)(de)(de)(de)劇(ju)本,并(bing)沒有(you)馬上開(kai)始下(xia)(xia)一部(bu)影(ying)片(pian)的(de)(de)(de)(de)制(zhi)作。直到1987年(nian)(nian)(nian),科恩(en)兄弟(di)才再度推出(chu)他(ta)們(men)(men)的(de)(de)(de)(de)新作《撫養亞利桑納》——這(zhe)(zhe)部(bu)電影(ying)是(shi)(shi)他(ta)們(men)(men)相對主(zhu)流的(de)(de)(de)(de)一部(bu)作品(pin)(pin)。1990年(nian)(nian)(nian)他(ta)們(men)(men)又推出(chu)《米勒的(de)(de)(de)(de)十字路口》。三年(nian)(nian)(nian)一部(bu)作品(pin)(pin),似(si)乎難(nan)以(yi)(yi)滿足不耐久候的(de)(de)(de)(de)影(ying)迷(mi)(mi),但每一部(bu)作品(pin)(pin)的(de)(de)(de)(de)推出(chu),都令所有(you)人(ren)無(wu)法(fa)忘(wang)掉(diao)兩(liang)(liang)個(ge)(ge)人(ren)展現出(chu)的(de)(de)(de)(de)驚人(ren)才華。在(zai)傳統(tong)影(ying)片(pian)題材范(fan)圍內,講(jiang)述(shu)一個(ge)(ge)并(bing)不十分特別的(de)(de)(de)(de)故事(shi),風格化(hua)的(de)(de)(de)(de)手法(fa),陰暗的(de)(de)(de)(de)黑色調子,讓你在(zai)明白故事(shi)之后,又恍惚于迷(mi)(mi)離(li)的(de)(de)(de)(de)手法(fa)。這(zhe)(zhe)一切,都使得(de)所有(you)看(kan)過這(zhe)(zhe)一對兄弟(di)影(ying)片(pian)的(de)(de)(de)(de)觀眾和(he)(he)影(ying)評(ping)人(ren),難(nan)以(yi)(yi)忘(wang)掉(diao)他(ta)們(men)(men)平和(he)(he)的(de)(de)(de)(de)怪異、溫(wen)柔的(de)(de)(de)(de)夸張和(he)(he)彬(bin)彬(bin)有(you)禮(li)的(de)(de)(de)(de)黑色幽默。
1991年的(de)(de)(de)《巴頓(dun)芬(fen)(fen)克(ke)》,是(shi)(shi)科(ke)(ke)恩(en)兄(xiong)(xiong)弟(di)正式走上國際影(ying)壇(tan)的(de)(de)(de)揚威之作。此(ci)前(qian)的(de)(de)(de)三部(bu)影(ying)片(pian)(pian)(pian),都僅僅是(shi)(shi)在(zai)(zai)想象與現(xian)(xian)(xian)實的(de)(de)(de)疆界(jie)上逡巡,而從這部(bu)影(ying)片(pian)(pian)(pian)開始,科(ke)(ke)恩(en)兄(xiong)(xiong)弟(di)步(bu)入了二(er)者之間廣闊的(de)(de)(de)灰色(se)地帶。即使《巴頓(dun)芬(fen)(fen)克(ke)》不是(shi)(shi)自傳,也無疑是(shi)(shi)來(lai)自科(ke)(ke)恩(en)兄(xiong)(xiong)弟(di)現(xian)(xian)(xian)實中的(de)(de)(de)經歷,尤(you)其(qi)是(shi)(shi)其(qi)中對(dui)于好萊(lai)塢大(da)制片(pian)(pian)(pian)商的(de)(de)(de)諷刺性描繪(hui),則肯定(ding)是(shi)(shi)自《血迷宮》成名之后兄(xiong)(xiong)弟(di)兩個最大(da)的(de)(de)(de)感(gan)受(shou)體現(xian)(xian)(xian)。在(zai)(zai)《巴頓(dun)芬(fen)(fen)克(ke)》一片(pian)(pian)(pian)中,不多的(de)(de)(de)人物和(he)(he)場景都是(shi)(shi)提煉(lian)自生活,經過夸(kua)張處理,明顯帶有魔幻色(se)彩和(he)(he)超現(xian)(xian)(xian)實主義風格(ge),是(shi)(shi)西方文化自卡夫卡以來(lai)的(de)(de)(de)現(xian)(xian)(xian)代派思(si)潮在(zai)(zai)90年代電(dian)影(ying)領(ling)域的(de)(de)(de)體現(xian)(xian)(xian),形(xing)成科(ke)(ke)恩(en)兄(xiong)(xiong)弟(di)影(ying)片(pian)(pian)(pian)最大(da)的(de)(de)(de)特(te)色(se)。
影片還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de)金(jin)棕櫚(lv)獎,科恩(en)兄(xiong)弟從此躋身世界級大(da)師名(ming)導(dao)行列。同時,這(zhe)一對編、制、導(dao)全面(mian)合作的兄(xiong)弟組合,更以(yi)其(qi)近(jin)乎傳奇的合作方式,為他們的成功增(zeng)添(tian)了一份神(shen)秘色(se)彩。
又是兩年多(duo),科恩(en)兄(xiong)弟(di)在《巴頓(dun)芬(fen)克(ke)》輝煌的(de)(de)成(cheng)功之(zhi)后,創(chuang)作(zuo)了一(yi)部(bu)近代都市童話輕(qing)喜劇,《金錢帝國(guo)》。這部(bu)閃亮著銀灰色質感的(de)(de)影(ying)片(pian)制(zhi)作(zuo)非(fei)常精美(mei)細致,顯(xian)然是《巴頓(dun)芬(fen)克(ke)》的(de)(de)成(cheng)功給兄(xiong)弟(di)兩個帶(dai)來了足夠的(de)(de)制(zhi)作(zuo)資金。不過(guo),影(ying)片(pian)由于過(guo)于精致、過(guo)分注重故事的(de)(de)流暢和(he)傳奇(qi)色彩(cai),反(fan)而(er)使這對習慣特立獨行和(he)微妙(miao)想象力的(de)(de)兄(xiong)弟(di)難以盡展(zhan)才華(hua),令人(ren)多(duo)少有(you)些失望。
在接(jie)下來的(de)1996年,又是兩年以(yi)后,科(ke)恩兄弟又以(yi)一(yi)(yi)部恢復舊有(you)風格之(zhi)作《冰血暴》博得一(yi)(yi)片(pian)喝彩(cai)。略顯黑色(se)的(de)荒誕情節,接(jie)近現實主義的(de)表現手法(fa),讓這部影(ying)(ying)片(pian)帶著難以(yi)描繪的(de)特異風格。影(ying)(ying)片(pian)是近年來科(ke)恩兄弟最(zui)得主流認可的(de)影(ying)(ying)片(pian),不僅商業(ye)上更(geng)加成功,而且獲(huo)得了(le)(le)多項大獎(jiang),包括英國電影(ying)(ying)和電視藝術學(xue)院獎(jiang)、戛納的(de)最(zui)佳(jia)導演獎(jiang)、奧(ao)斯(si)卡的(de)最(zui)佳(jia)原創劇本獎(jiang)。同(tong)樣,在這次戛納頒獎(jiang)禮中,喬(qiao)爾(er)妻(qi)子弗朗西斯(si)也獲(huo)得了(le)(le)最(zui)佳(jia)女演員(yuan)獎(jiang)。
1998年(nian),科恩兄弟(di)的(de)(de)(de)(de)《謀殺(sha)綠腳趾》問(wen)世,影片仍舊(jiu)有著一(yi)貫的(de)(de)(de)(de),混含(han)著黑色、喜劇、神秘、甚至是略帶矯揉(rou)裝(zhuang)飾的(de)(de)(de)(de)風格。男(nan)主角“督爺”杰(jie)夫(fu)·布里吉斯本來只是為(wei)(wei)了一(yi)條喜歡的(de)(de)(de)(de)地毯才向大(da)富豪索賠的(de)(de)(de)(de),但(dan)最后居然卷進一(yi)個(ge)神秘復雜的(de)(de)(de)(de)綁架故事(shi)。有點象是喜劇風格的(de)(de)(de)(de)卡夫(fu)卡或格里耶的(de)(de)(de)(de)小說。而片中大(da)量(liang)關于美國政治歷史的(de)(de)(de)(de)暗示、隱(yin)喻、嘲諷,則更(geng)加晦(hui)澀。雖然當時只獲得了不(bu)溫不(bu)火的(de)(de)(de)(de)評價和一(yi)般的(de)(de)(de)(de)利(li)潤,但(dan)后來卻被認為(wei)(wei)是一(yi)部(bu)絕對經典的(de)(de)(de)(de)作品。
2000年,《逃(tao)獄(yu)(yu)三王》由原本的(de)(de)一(yi)(yi)個逃(tao)獄(yu)(yu)喜劇(ju),改(gai)動為一(yi)(yi)個奧德賽式的(de)(de)關于美國歷(li)史(shi)和(he)信(xin)仰的(de)(de)神秘劇(ju)。和(he)科(ke)恩兄弟的(de)(de)上一(yi)(yi)部影片(pian)《謀殺綠腳趾》一(yi)(yi)樣,影片(pian)對美國歷(li)史(shi)和(he)政(zheng)治(zhi)進行了隱喻(yu)式的(de)(de)探討(tao),追尋著美國民(min)主(zhu)政(zheng)治(zhi)、宗(zong)教以及(ji)民(min)眾心態(tai)在(zai)上個世紀30年代的(de)(de)歷(li)史(shi)性(xing)變遷,在(zai)這(zhe)一(yi)(yi)點上,影片(pian)被(bei)稱(cheng)為一(yi)(yi)部史(shi)詩(shi)當(dang)之無愧。而這(zhe)部電(dian)影優秀的(de)(de)音樂更(geng)加(jia)為人稱(cheng)道,甚至影響了一(yi)(yi)代美國民(min)謠歌手——這(zhe)部電(dian)影也讓喬治(zhi)克魯尼(ni)的(de)(de)喜劇(ju)天賦得到發揮。
2001年,科恩兄弟將英國黑色(se)驚悚小說《缺席(xi)的人》搬上銀(yin)幕(mu)。電影完(wan)全黑白拍(pai)攝(she),給人以壓迫和緊張感(gan),也十分的非主(zhu)流。
2003年(nian),科恩兄弟(di)拍攝了一部(bu)他們(men)最為商業的片(pian)子《難耐的殘酷》,惹得評論界很是惱火。這基(ji)本上是一部(bu)屎蛋(dan)喜(xi)劇,有些人喜(xi)歡,有些人失(shi)望。影片(pian)收(shou)益基(ji)本和成(cheng)本持平,對于一部(bu)好萊塢(wu)商業片(pian)這已經不(bu)錯了。
2004年他們重拍(pai)(pai)了經(jing)典老片《師奶殺手》。這讓他們獲(huo)得了他們這輩子收到的最冷淡的評論,沒人(ren)說(shuo)他們好,也(ye)沒人(ren)說(shuo)不好——總之翻拍(pai)(pai)經(jing)典確實限制(zhi)了兄弟的想象(xiang)力。
2008年,科恩兄弟的(de)《老(lao)無所依(yi)》驚艷奧斯卡。他(ta)們繼續以往(wang)的(de)黑色風格,滲透對美(mei)國(guo)社會的(de)隱晦思索,將科馬克·麥卡錫的(de)這(zhe)部小說內(nei)容發揮的(de)淋漓盡(jin)致,一(yi)舉囊括第(di)80屆(jie)奧斯卡金像獎四項大獎,包括最(zui)佳(jia)影片、最(zui)佳(jia)男配(pei)角(jiao)、最(zui)佳(jia)改(gai)編劇本,當(dang)然還有最(zui)佳(jia)導(dao)演,繼1961年杰洛米(mi)·羅賓(bin)斯和(he)羅伯(bo)特·維斯的(de)《西(xi)區(qu)故事》以來第(di)二(er)次有兩個導(dao)演同時獲獎。
2008年,伊桑還嘗(chang)試了舞(wu)臺劇,創作了《將近夜晚(Almost an evening)》,獲得好評。9月,他們與布拉德·皮特和喬治·克魯尼(ni)合作的喜劇《閱后即焚》上映。
2009年10月,編導作品《嚴肅的(de)男人》上(shang)映,此(ci)片以(yi)科恩兄弟猶太(tai)人明尼蘇達州圣(sheng)路易(yi)斯公園猶太(tai)郊區(qu)的(de)童年為基礎(chu),被提名第82屆(jie)奧斯卡金(jin)像獎最佳(jia)影片和最佳(jia)原創劇本。
2010年,小說改編作品《大地(di)驚雷》上映,被提名包括最(zui)佳影(ying)片獎十項第83屆奧(ao)斯卡金(jin)像獎。
2013年,根(gen)據DavevanRonk生平改編作品(pin)《醉鄉民謠》于(yu)戛納(na)電(dian)影(ying)(ying)節首(shou)映,贏得第66屆(jie)戛納(na)電(dian)影(ying)(ying)節評審團大獎(jiang),也入圍(wei)第86屆(jie)奧(ao)斯卡(ka)金(jin)像(xiang)獎(jiang)最佳(jia)攝(she)影(ying)(ying)、最佳(jia)音響效果。
2015年,伊桑·科(ke)恩(en)和喬爾·科(ke)恩(en)擔任第(di)68屆戛納(na)國際(ji)電影節評委會主席(xi)。這也(ye)是(shi)戛納(na)歷(li)史上第(di)一次由兩(liang)人同時擔任一屆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xi)。
2016年2月11日,他們(men)作(zuo)為嘉賓(bin)出席了第66屆柏(bo)林國(guo)際(ji)電影節(jie),作(zuo)品(pin)《凱撒萬歲》作(zuo)為開幕片亮相。2月28日,與(yu)馬特(te)·查曼合作(zuo)編劇的作(zuo)品(pin)《間諜之橋》,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ben)提名。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cheng) 類型
2016年 《凱(kai)撒萬(wan)歲(sui)》 電影
2013年(nian) 《醉鄉民謠(yao)》 電影(ying)
2010年 《大地驚雷》 電影
2009年 《嚴(yan)肅的男人(ren)》 電影
2008年 《閱后即焚(fen)》 電影
2007年 《老無所依》 電影
《每人一部電影》 短(duan)片
2006年(nian) 《巴黎,我愛你》 電(dian)影
2004年 《老婦殺手》 電影
2003年(nian) 《真情(qing)假愛》 電影
2001年(nian) 《缺(que)席(xi)的人》 電影(ying)
2000年(nian) 《逃獄三王(wang)》 電影(ying)
1998年 《謀殺(sha)綠腳趾》 電影
1996年 《冰(bing)血暴》 電影
1994年(nian) 《金錢帝國(guo)》 電影
1991年 《巴頓·芬克》 電影
1990年(nian) 《米勒(le)的十字路口(kou)》 電(dian)影
1987年 《撫養亞歷桑納》 電影
1984年 《血(xue)迷宮》 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lei)型
2017年 《迷鎮兇案(an)》 電(dian)影(ying)
2016年 《凱撒萬歲(sui)》 電(dian)影
2015年 《間諜(die)之(zhi)橋》 電影(ying)
2014年 《堅不可摧》 電影
2013年 《醉鄉民謠》 電(dian)影(ying)
2012年 《神偷艷賊》 電(dian)影
2010年 《大(da)地(di)驚雷》 電(dian)影
2009年 《嚴肅的(de)男人》 電影
2008年(nian) 《閱后即焚》 電(dian)影
2007年 《老無所依》 電(dian)影
2006年 《巴黎,我愛你》 電影(ying)
2004年 《老婦(fu)殺手(shou)》 電影
2003年 《真情假(jia)愛》 電影
2001年 《缺(que)席的人》 電影
2000年(nian) 《逃獄三王(wang)》 電影
1998年 《謀殺綠腳趾》 電影
1996年 《冰血暴》 電影
1994年 《金錢帝國》 電影
1991年 《巴頓(dun)·芬克(ke)》 電影(ying)
1990年(nian) 《米勒的(de)十(shi)字路(lu)口》 電影
1987年(nian) 《撫養(yang)亞歷桑納》 電影
1985年(nian) 《捉蟲殺(sha)人(ren)事件(jian)》 電影
1984年 《血迷宮》 電影
制片作品
時間 名(ming)稱 類型(xing)
2017年 《冰血暴第(di)三季》 電視(shi)系列劇
2016年 《凱撒萬歲》 電影
2015年(nian) 《冰血暴第二季》 電(dian)視系列劇
2014年 《冰血暴第一季》 電(dian)視系列劇
2013年(nian) 《醉鄉民謠》 電(dian)影
2010年 《大地(di)驚雷》 電影
2009年 《嚴肅的男(nan)人》 電影(ying)
2008年 《閱后即焚》 電影(ying)
2007年 《老無所依》 電影
2005年 《愛情和香(xiang)煙(yan)》 電影
2004年 《老婦(fu)殺手》 電(dian)影
2003年(nian) 《真情假愛》 電影
《圣誕壞公公》 電(dian)影
2001年(nian) 《缺席的人》 電影
2000年 《逃獄三王》 電影
1998年(nian) 《謀殺綠腳趾》 電影
1996年(nian) 《冰血暴》 電影
1994年(nian) 《金錢帝國》 電影
1991年 《巴頓·芬克(ke)》 電影(ying)
1990年 《米勒的十字路口》 電影(ying)
1987年 《撫養亞(ya)歷桑納》 電(dian)影
1984年 《血迷宮(gong)》 電影
剪輯作品
時間(jian) 名稱 類型(xing)
2016年 《凱撒萬(wan)歲(sui)》 電影
2013年 《醉鄉民謠(yao)》 電影
2010年 《大(da)地驚雷》 電(dian)影
2009年 《嚴肅的(de)男人》 電影
2008年 《閱后即焚》 電影
2007年 《老(lao)無所(suo)依》 電影
2004年 《老婦殺手》 電影
2003年 《真情假愛》 電影
2001年 《缺席(xi)的人》 電(dian)影
2000年 《逃獄(yu)三王》 電影
1998年 《謀殺綠腳趾》 電(dian)影(ying)
1996年 《冰血暴》 電影
1991年 《巴頓(dun)·芬克》 電影
1984年 《血迷宮》 電(dian)影
獲獎記錄
奧斯卡
? 2016 第88屆 最佳原創劇本(ben) 間諜之橋 (提名)
? 2011 第83屆 最佳導演(yan) 大地(di)驚雷 (提(ti)名)
? 2011 第83屆 最(zui)佳改編劇本(ben) 大地(di)驚雷 (提名(ming))
? 2011 第83屆 最佳影片 大地驚(jing)雷 (提名(ming))
? 2010 第82屆(jie) 最(zui)佳原創劇本 嚴肅的男人(ren) (提名(ming))
? 2010 第82屆(jie) 最(zui)佳(jia)影(ying)片 嚴肅的男(nan)人(ren) (提名(ming))
? 2008 第80屆 最佳電影剪輯 老(lao)無所依 (提名)
? 2008 第80屆 最(zui)佳改編劇本 老無(wu)所依(yi) (獲(huo)獎)
? 2008 第80屆 最佳(jia)影(ying)片 老無所依(yi) (獲(huo)獎)
? 2008 第80屆 最佳導(dao)演 老(lao)無所(suo)依 (獲獎)
? 2001 第73屆 最佳改編劇本 逃獄三王 (提名)
? 1997 第69屆 最佳電影剪(jian)輯 冰血暴 (提(ti)名)
? 1997 第(di)69屆(jie) 最佳改編(bian)劇本 冰血暴 (獲(huo)獎)
? 1997 第69屆 最佳導演(yan) 冰血暴 (提名(ming))
戛納電影節
? 2013 第66屆 評審團大獎(jiang) 醉鄉民謠 (獲獎(jiang))
? 2013 第66屆 金棕(zong)櫚獎 醉鄉民謠 (提(ti)名)
? 2007 第60屆 金棕(zong)櫚獎 老無所依 (提名)
? 2004 第57屆 金棕櫚獎 老婦殺(sha)手 (提名)
? 2001 第54屆 最佳(jia)導演(yan)獎 缺席的(de)人 (獲獎)
? 2001 第54屆(jie) 金棕櫚獎 缺席的(de)人 (提名(ming))
? 2000 第53屆(jie) 金棕櫚獎 逃(tao)獄三王 (提名(ming))
? 1996 第49屆 最佳導演獎 冰血暴 (獲獎)
? 1996 第49屆 金棕櫚(lv)獎 冰血暴 (提名)
? 1994 第47屆 金棕櫚獎 金錢(qian)帝國 (提(ti)名)
? 1991 第44屆 最(zui)佳導演(yan)獎 巴頓·芬克(ke) (獲獎)
? 1991 第44屆 金(jin)棕櫚獎(jiang) 巴頓·芬克 (獲獎(jiang))
金球獎
? 2014 第71屆 最佳原創歌曲 醉鄉民謠(yao) (提名)
? 2008 第65屆 最(zui)佳編(bian)劇 老無(wu)所依(yi) (獲獎)
? 2008 第65屆 最佳導(dao)演 老無(wu)所依 (提名(ming))
? 2002 第59屆(jie) 最(zui)佳編劇 缺席(xi)的人(ren) (提名)
? 1997 第54屆 最(zui)佳編劇 冰血暴(bao) (提名)
? 1997 第54屆 最佳導演 冰血暴 (提名(ming))
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98 第48屆 金熊獎 謀殺(sha)綠腳(jiao)趾 (提名)
圣丹斯電影節
? 1985 第1屆(jie) 評審團大獎 血迷宮 (獲獎)
艾美獎
? 2017 第69屆 最佳迷你劇(ju) 冰血暴 (提名(ming))
? 2016 第(di)68屆(jie) 最佳迷(mi)你劇(ju) 冰(bing)血暴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 2016 第(di)69屆 最佳原創(chuang)劇本 間諜(die)之橋(qiao) (提(ti)名)
? 2014 第67屆 最佳原創劇本(ben) 醉鄉民謠(yao) (提名(ming))
? 2011 第64屆(jie) 最佳改編(bian)劇本 大地驚雷 (提名)
? 2011 第64屆 最(zui)佳影片 大地驚雷 (提名)
? 2010 第63屆 最(zui)佳原創(chuang)劇本(ben) 嚴肅的男人 (提(ti)名(ming))
? 2009 第62屆 最佳原創劇本 閱后即焚 (提名)
? 2008 第61屆 最佳導演 老無所依 (獲獎)
? 2008 第61屆 最佳影片 老無所依 (提名)
? 2008 第61屆 最佳(jia)原創(chuang)劇(ju)本 老無所(suo)依 (提(ti)名(ming))
? 2008 第61屆 最佳剪輯 老無所依 (提(ti)名)
? 2001 第(di)54屆 最(zui)佳原創劇(ju)本(ben) 逃獄(yu)三王 (提名)
? 1997 第50屆 最佳導演 冰血暴 (獲獎)
? 1997 第50屆 最佳(jia)影片 冰血(xue)暴(bao) (提(ti)名)
? 1997 第50屆 最(zui)佳(jia)剪輯 冰血(xue)暴 (提名)
? 1997 第50屆(jie) 最佳(jia)原創劇(ju)本 冰血暴 (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