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楊應琚
0 票數:0 #歷史人物#
楊應琚(1696~1766),清朝大臣。字佩之,號松門。出生于青海西寧,遼海漢軍正白旗人。雍正七年由蔭生授戶部員外郎。乾隆時,擢山西河東道,尋調甘肅西寧道。于1754年5月3日-1757年8月31日期間,奉旨接替策楞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后調閩浙總督,再移陜甘總督。拜東閣大學士。乾隆三十一年任云貴總督。
  • 中文名: 楊應琚
  • 出生日期: 1696年
  • 性別:
  • 國籍: 中(zhong)國(guo)
  • 出生地: 青海省西(xi)寧(ning)市
  • 生肖:
  • 去世日期: 1766年
  • 職業職位: 清(qing)朝(chao)大(da)臣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大腳走天下"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楊應琚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xiang)細介紹 PROFILE +

生平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值38歲盛年的(de)楊應(ying)琚走馬蒞任西寧(ning)道,當時西寧(ning)的(de)防務雖經幾番調(diao)整,仍(reng)然處(chu)于“一線東通(tong),三(san)(san)面外暴(bao)”的(de)孤懸形勢。商旅常遭(zao)劫(jie)掠,百姓不得安寧(ning)。為改(gai)(gai)變(bian)這種被動局面,乾隆(long)三(san)(san)年(1738年),楊應(ying)琚請準把原屬臨(lin)洮府的(de)歸(gui)德(后改(gai)(gai)稱貴德)改(gai)(gai)隸西寧(ning)府。后又相繼在丹噶爾城(cheng)(cheng)設縣(xian)佐(zuo),在巴燕戎城(cheng)(cheng)設扶(fu)番通(tong)判(pan)廳,并將西寧(ning)北面的(de)大通(tong)衛由永(yong)安(大通(tong)川(chuan)北新城(cheng)(cheng))移(yi)駐白塔城(cheng)(cheng)(大通(tong)城(cheng)(cheng)關(guan)鎮)。

乾隆四(si)年(nian)(1739年(nian)),楊應(ying)琚(ju)請(qing)準在黑古城(cheng)(cheng)(貴德(de)縣(xian)(xian)境(jing)),千(qian)戶(hu)莊(貴德(de)縣(xian)(xian)境(jing))、亦雜石(shi)(貴德(de)縣(xian)(xian)境(jing))等(deng)九處地方就險建城(cheng)(cheng),設防增(zeng)兵。這(zhe)樣,西(xi)(xi)寧南(nan)北西(xi)(xi)三面形成連綿數千(qian)里的(de)(de)軍事屏(ping)障。自此,“營訊相(xiang)(xiang)連,邊界清晰”,過去(qu)慣于劫掠的(de)(de)人,只能“縮(suo)項(xiang)矯舌,屏(ping)氣而伏(fu)”了。商(shang)旅往來(lai)(lai)自如(ru),農牧民的(de)(de)生產也有(you)(you)了保障。四(si)境(jing)牛羊遍(bian)野,牧童 歌聲相(xiang)(xiang)聞。他一(yi)到任,“即以學(xue)(xue)校為(wei)首務”,決(jue)心從興辦教(jiao)育入(ru)手,根本(ben)改(gai)變這(zhe)種(zhong)落(luo)后(hou)面貌。西(xi)(xi)寧原有(you)(you)府(fu)學(xue)(xue)一(yi)處,但校舍年(nian)久失修(xiu),破敗(bai)不堪。他和西(xi)(xi)寧知(zhi)縣(xian)(xian)靳(jin)夢麟(lin)捐資重修(xiu),并從江浙一(yi)帶聘請(qing)教(jiao)師前來(lai)(lai)執教(jiao),選拔(ba)西(xi)(xi)寧、碾(nian)伯二縣(xian)(xian)秀(xiu)才(cai)前來(lai)(lai)學(xue)(xue)習。他還會同西(xi)(xi)寧知(zhi)府(fu)劉洪緒、西(xi)(xi)寧知(zhi)縣(xian)(xian)陳捐俸建立西(xi)(xi)寧縣(xian)(xian)儒(ru)學(xue)(xue),并訂課(ke)程,置學(xue)(xue)田,保證教(jiao)學(xue)(xue)的(de)(de)正常進行。在他的(de)(de)倡導下(xia),碾(nian)伯縣(xian)(xian)、大通衛、貴德(de)所(suo)、丹噶爾城(cheng)(cheng)等(deng)地也相(xiang)(xiang)繼創辦儒(ru)學(xue)(xue)、社會、義(yi)學(xue)(xue)多處。

乾隆(long)十一年(1747年),楊(yang)(yang)應琚(ju)又與劉洪(hong)緒、陳捐俸在西寧東關創設回(hui)民社學(xue),開了(le)青海(hai)創辦民族教(jiao)育(yu)的(de)先河(he)。為了(le)辦好(hao)學(xue)校,楊(yang)(yang)應琚(ju)還親自制定“學(xue)約”,“學(xue)示”,以(yi)約束、敦(dun)促地方(fang)官、教(jiao)師、家(jia)長和學(xue)生。經過楊(yang)(yang)應據等(deng)官員的(de)努力,河(he)湟地區儒學(xue)得(de)到發(fa)展,崇(chong)尚儒學(xue)之(zhi)風逐漸興盛,務本修(xiu)學(xue),耕讀傳家(jia),勤儉敦(dun)厚(hou)成為河(he)湟社會新風尚。

勤政

楊應(ying)琚為政(zheng)勤勉。在西寧府任內(nei)十幾年里,他的(de)(de)足(zu)跡踏遍了各縣、衛、廳、所。他還大力(li)提倡(chang)種(zhong)(zhong)樹種(zhong)(zhong)花,美化家園。還親(qin)自“引流種(zhong)(zhong)樹”,以為表(biao)率。楊應(ying)琚還十分重視社(she)會(hui)公益事業的(de)(de)建設(she),其中興建小峽橋(qiao),惠民橋(qiao)是最為突出的(de)(de)成就。

能干

楊應琚不(bu)僅是精(jing)明能干,政績突出(chu)的(de)官員,而且還是一位博學多才、勤于(yu)(yu)著述的(de)學者。他寫了不(bu)少詩詞、碑記、考傳和雜記。特別(bie)是他于(yu)(yu)乾隆(long)13年(1748)修成的(de)《西寧府新志(zhi)》,彌補了“邊地(di)(di)質(zhi)野,文獻無征(zheng)”的(de)缺憾,為《大清(qing)一統(tong)志(zhi)》的(de)纂修,提供了豐富翔(xiang)實的(de)資料。對我們今天研究青海地(di)(di)方(fang)史和團結各族人民共同建(jian)設新青海,提供了不(bu)可(ke)多得的(de)歷史資料。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zhu)冊用(yong)戶提供(gong)信(xin)息存儲空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傳(chuan)提供(gong)”的文(wen)章(zhang)/文(wen)字(zi)均是注(zhu)冊用(yong)戶自主發布上傳(chuan),不(bu)代表本站(zhan)觀點,更不(bu)表示本站(zhan)支持(chi)購買和交(jiao)易,本站(zhan)對(dui)網頁中內容的合(he)法性(xing)、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適用(yong)性(xing)、安全性(xing)等概不(bu)負責。版(ban)權歸(gui)原(yuan)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虛假信(xin)息、錯(cuo)誤信(xin)息或(huo)任何問(wen)題,請(qing)及時聯系(xi)我(wo)們(men)(men),我(wo)們(men)(men)將在(zai)第一時間刪除或(huo)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794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01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773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001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