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歷
嶄頭露角
伊利亞·卡贊
于20世紀30年代開始參加紐約劇團,先后(hou)從事演員和導(dao)演工作,并很快展現出(chu)(chu)才華(hua),執導(dao)了(le)(le)威(wei)廉斯(si)(si)的(de)(de)舞(wu)臺劇《欲望號街車》,但卡贊(zan)最終選擇(ze)轉入電(dian)影(ying)業。1945年他(ta)(ta)執導(dao)二十世紀福克斯(si)(si)電(dian)影(ying)公司出(chu)(chu)品的(de)(de)劇情(qing)片《長春樹》,于1945年2月28日在(zai)美國(guo)首映。1947年伊利亞(ya)·卡贊(zan)與李·斯(si)(si)特拉斯(si)(si)伯(bo)格合(he)創演員工作室,培養(yang)出(chu)(chu)了(le)(le)馬龍(long)·白蘭度、詹姆(mu)斯(si)(si)·迪(di)恩、沃倫(lun)·比(bi)蒂等演員,并編劇電(dian)影(ying)《夜的(de)(de)布魯斯(si)(si)》,在(zai)這部電(dian)影(ying)中他(ta)(ta)也有些(xie)戲份(fen)。1948年他(ta)(ta)先后(hou)執導(dao)了(le)(le)《隴上春色》《正義(yi)的(de)(de)呼聲(sheng)》《君(jun)子(zi)協定》,在(zai)這三部電(dian)影(ying)里《君(jun)子(zi)協定》是(shi)最成功的(de)(de)一部,它被評為第20屆奧斯(si)(si)卡金像獎(jiang)(jiang)的(de)(de)最佳(jia)影(ying)片和第5屆美國(guo)金球獎(jiang)(jiang)的(de)(de)劇情(qing)類最佳(jia)影(ying)片,卡贊(zan)也因其獲得(de)了(le)(le)第13屆威(wei)尼(ni)斯(si)(si)電(dian)影(ying)節的(de)(de)金獅獎(jiang)(jiang)和第5屆金球獎(jiang)(jiang)的(de)(de)最佳(jia)導(dao)演獎(jiang)(jiang)。1949年卡贊(zan)與約翰·福特聯(lian)合(he)導(dao)演電(dian)影(ying)《蕩姬血淚》,在(zai)當時這部片是(shi)少(shao)見的(de)(de)反對種族歧視的(de)(de)電(dian)影(ying)。
漸入佳境
1950年(nian)(nian)(nian)他(ta)執導(dao)(dao)了(le)黑(hei)白(bai)電(dian)(dian)影(ying)《圍殲街(jie)頭》,并在片(pian)中(zhong)客(ke)串,他(ta)憑(ping)(ping)借這部電(dian)(dian)影(ying)獲(huo)得(de)了(le)第15屆(jie)(jie)威尼斯(si)(si)電(dian)(dian)影(ying)節(jie)的(de)國(guo)際獎(jiang)和金獅(shi)獎(jiang)提(ti)名(ming)(ming)(ming)。1951年(nian)(nian)(nian)田納(na)(na)西·威廉姆斯(si)(si)的(de)劇本《欲望(wang)號街(jie)車》被改編為同名(ming)(ming)(ming)電(dian)(dian)影(ying)并由伊利亞(ya)·卡贊(zan)執導(dao)(dao)而成名(ming)(ming)(ming),同年(nian)(nian)(nian)卡贊(zan)獲(huo)得(de)了(le)第16屆(jie)(jie)威尼斯(si)(si)電(dian)(dian)影(ying)節(jie)的(de)評審團(tuan)特別獎(jiang)和金獅(shi)獎(jiang)提(ti)名(ming)(ming)(ming)。1952年(nian)(nian)(nian)執導(dao)(dao)西部類型電(dian)(dian)影(ying)《薩(sa)巴達萬歲》,同年(nian)(nian)(nian)他(ta)憑(ping)(ping)借該影(ying)片(pian)獲(huo)得(de)了(le)第5屆(jie)(jie)戛納(na)(na)電(dian)(dian)影(ying)節(jie)的(de)電(dian)(dian)影(ying)節(jie)大獎(jiang)提(ti)名(ming)(ming)(ming),在這一年(nian)(nian)(nian)卡贊(zan)再次(ci)憑(ping)(ping)借著《欲望(wang)號街(jie)車》獲(huo)得(de)了(le)第24屆(jie)(jie)奧斯(si)(si)卡金像獎(jiang)的(de)最佳導(dao)(dao)演提(ti)名(ming)(ming)(ming)。1953年(nian)(nian)(nian)卡贊(zan)導(dao)(dao)演了(le)劇情片(pian)《繩上人》,并憑(ping)(ping)借該片(pian)獲(huo)得(de)了(le)第3屆(jie)(jie)柏林國(guo)際電(dian)(dian)影(ying)節(jie)的(de)柏林參議院特別獎(jiang)。
1954年(nian)執(zhi)導馬龍·白蘭度(du)主演(yan)的(de)(de)愛情片(pian)(pian)(pian)《碼(ma)頭(tou)風云》,這是一部反映50年(nian)代初期紐(niu)約碼(ma)頭(tou)各種勢力互相(xiang)斗爭的(de)(de)影(ying)(ying)(ying)(ying)(ying)片(pian)(pian)(pian),影(ying)(ying)(ying)(ying)(ying)片(pian)(pian)(pian)根據紐(niu)約《太陽(yang)報(bao)》撰寫(xie)的(de)(de)有關碼(ma)頭(tou)的(de)(de)報(bao)道文(wen)章改編(bian)而成,藝術風格具有半紀錄片(pian)(pian)(pian)特(te)色(se),外景全部實地拍攝,幾乎所有的(de)(de)場面都呈灰暗調子(zi),凄涼陰冷,與主題十分吻合(he),卡贊(zan)因其獲得了第(di)19屆威尼(ni)斯電(dian)影(ying)(ying)(ying)(ying)(ying)節的(de)(de)意大利影(ying)(ying)(ying)(ying)(ying)評(ping)人(ren)獎(jiang)、銀獅獎(jiang)最(zui)(zui)佳(jia)(jia)影(ying)(ying)(ying)(ying)(ying)片(pian)(pian)(pian)獎(jiang)、金獅獎(jiang)提名三重獎(jiang)項。1955年(nian)開始擔(dan)任電(dian)影(ying)(ying)(ying)(ying)(ying)制(zhi)作人(ren),擔(dan)任了電(dian)影(ying)(ying)(ying)(ying)(ying)《伊(yi)甸園之東(dong)》的(de)(de)導演(yan)和制(zhi)作人(ren),同年(nian)該(gai)影(ying)(ying)(ying)(ying)(ying)片(pian)(pian)(pian)被(bei)評(ping)為第(di)8屆戛(jia)納電(dian)影(ying)(ying)(ying)(ying)(ying)節的(de)(de)最(zui)(zui)佳(jia)(jia)劇情電(dian)影(ying)(ying)(ying)(ying)(ying)獎(jiang)。1956導演(yan)兼(jian)制(zhi)作影(ying)(ying)(ying)(ying)(ying)片(pian)(pian)(pian)《嬌(jiao)娃(wa)春情》。1957年(nian)卡贊(zan)獲得了第(di)14屆美國金球獎(jiang)的(de)(de)電(dian)影(ying)(ying)(ying)(ying)(ying)類最(zui)(zui)佳(jia)(jia)導演(yan)獎(jiang),在期間和《碼(ma)頭(tou)風云》的(de)(de)編(bian)劇巴(ba)德(de)·斯楚(chu)伯格再次合(he)作,導演(yan)并制(zhi)作影(ying)(ying)(ying)(ying)(ying)片(pian)(pian)(pian)《登龍一夢》。
淡出影業
從20世(shi)紀60年(nian)(nian)代開始,卡(ka)贊漸漸淡出電(dian)影(ying)(ying)(ying)業,他的(de)電(dian)影(ying)(ying)(ying)作品幾乎每隔幾年(nian)(nian)才出一部(bu)。1960年(nian)(nian)導(dao)演并(bing)(bing)制(zhi)作電(dian)影(ying)(ying)(ying)《狂瀾(lan)春醒》,并(bing)(bing)獲得(de)了(le)(le)第(di)10屆柏(bo)林國(guo)際電(dian)影(ying)(ying)(ying)節的(de)金熊獎(jiang)(jiang)。1961年(nian)(nian)執(zhi)導(dao)電(dian)影(ying)(ying)(ying)《天涯何處無芳(fang)草》。1962年(nian)(nian)電(dian)影(ying)(ying)(ying)《天涯何處無芳(fang)草》被提名為(wei)第(di)19屆美國(guo)金球獎(jiang)(jiang)的(de)劇(ju)情類最佳影(ying)(ying)(ying)片(pian)。1963年(nian)(nian)他編劇(ju)、制(zhi)作并(bing)(bing)執(zhi)導(dao)了(le)(le)電(dian)影(ying)(ying)(ying)《美國(guo)、美國(guo)》。1969年(nian)(nian)再次編劇(ju)、制(zhi)作和(he)執(zhi)導(dao)電(dian)影(ying)(ying)(ying)《我就愛你》。1972年(nian)(nian)執(zhi)導(dao)電(dian)影(ying)(ying)(ying)《來訪者》,并(bing)(bing)在同年(nian)(nian)獲得(de)第(di)25屆戛納電(dian)影(ying)(ying)(ying)節金櫚獎(jiang)(jiang)提名。1976年(nian)(nian)執(zhi)導(dao)愛情片(pian)《最后的(de)大亨(heng)》。1999卡(ka)贊獲得(de)了(le)(le)第(di)71屆奧斯(si)卡(ka)終身成就獎(jiang)(jiang)。
主要作品
導演電影
首映(ying)時間 首映(ying)地區 電影名稱 主要演員(yuan)
1945年2月28日 美國 長(chang)春樹 桃(tao)樂茜·麥姬爾;瓊·布朗德爾;詹姆斯·杜恩(en)
1947年2月26日 美國 隴(long)上春色 斯賓塞(sai)·屈塞(sai);凱(kai)瑟琳·赫(he)本;羅伯特(te)·沃(wo)克(ke)
1947年3月(yue)5日 美國 正義的呼聲 達納·安德(de)(de)魯斯(si);李(li)·科(ke)布、埃德(de)(de)·貝格利;卡爾(er)·莫爾(er)登
1947年11月11日 美國 君子(zi)協定 格(ge)利(li)高(gao)里(li)·派克;桃樂茜·麥姬(ji)爾;約翰·加菲爾德
1949年9月(yue)29日 美國 蕩姬血淚 珍妮(ni)·克(ke)雷恩;埃塞爾(er)(er)(er)·巴(ba)里(li)摩(mo)爾(er)(er)(er);埃塞爾(er)(er)(er)·沃特斯(si)
1950年6月12日 美國 圍殲街頭 理查德·威德馬克(ke);保羅·道格拉斯;杰克(ke)·帕蘭斯
1951年9月18日 美國 欲望號(hao)街車(che) 費雯·麗;馬(ma)龍·白蘭度;金·亨特
1952年2月(yue)7日 美國 薩(sa)巴達萬歲 馬龍(long)·白蘭度;簡·皮特斯;安東尼·奎(kui)恩
1953年(nian)4月1日 美國 繩上人 弗(fu)雷(lei)德里克·馬(ma)奇;泰瑞·摩爾(er);格(ge)洛麗亞(ya)·格(ge)雷(lei)厄姆
1954年(nian)6月22日 日本 碼頭(tou)風云 馬龍·白蘭度;卡(ka)爾(er)·莫爾(er)登;愛娃·瑪麗(li)·森特
1955年3月9日 美國 伊甸園之東 詹姆(mu)斯·迪恩;朱(zhu)麗·哈里斯;雷蒙德(de)·馬西
1956年12月18日(ri) 美國 嬌(jiao)娃春(chun)情 卡(ka)爾·莫爾登;卡(ka)羅爾·貝克;伊萊·瓦(wa)拉(la)赫;雷普·湯(tang)恩
1957年(nian)5月(yue)28日 美(mei)國 登龍一夢 安迪(di)·格里菲(fei)斯;帕(pa)德里夏·妮爾
1960年3月26日 美國 狂瀾春醒(xing) 蒙哥馬利·克利夫特;麗·萊米克;喬(qiao)·范(fan)·弗利特
1961年10月(yue)10日(ri) 美(mei)國 天涯何處無(wu)芳草 娜塔利·伍德;沃倫·比蒂
1963年(nian)12月15日 美國(guo)(guo) 美國(guo)(guo)、美國(guo)(guo) 斯塔(ta)西(xi)斯·加埃里斯;弗(fu)蘭克(ke)·沃(wo)爾(er)夫;埃琳娜·卡(ka)拉姆
1969年11月18日(ri) 美國 我就愛你 柯克·道(dao)格(ge)拉斯;費(fei)·唐納薇;黛博拉·蔻(kou)兒
1972年2月2日(ri) 美國 來訪者(zhe) 帕特里(li)克(ke)·麥克(ke)維;詹姆斯(si)·伍茲;史(shi)蒂夫·瑞爾斯(si)拜克(ke)
1976年11月15日(ri) 美國 最(zui)后的大亨 羅(luo)伯特·德尼(ni)羅(luo);托尼(ni)·柯(ke)蒂斯;羅(luo)伯特·米徹姆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1999 第71屆(jie) 終身成(cheng)就獎(jiang)(jiang) (獲獎(jiang)(jiang))
? 1964 第36屆 最佳原創劇(ju)本 《美國、美國》 (提名(ming))
? 1964 第36屆(jie) 最佳導演獎 《美(mei)(mei)國(guo)、美(mei)(mei)國(guo)》 (提名)
? 1964 第36屆 最(zui)佳(jia)影片 《美(mei)(mei)國、美(mei)(mei)國》 (提名)
? 1956 第(di)28屆 最佳(jia)導(dao)演獎 《伊甸園(yuan)之東》 (提(ti)名)
? 1955 第27屆 最佳導演獎 《碼頭風云》 (獲獎)
? 1952 第24屆 最佳導演獎 《欲望號街(jie)車》 (提名)
? 1948 第20屆 最佳導演(yan)獎(jiang) 《君(jun)子協(xie)定》 (獲獎(jiang))
戛納電影節
? 1972 第(di)25屆 金棕(zong)櫚獎 《來(lai)訪者(zhe)》 (提(ti)名)
? 1955 第8屆 最佳劇情電(dian)影獎(jiang) 《伊(yi)甸(dian)園之東》 (獲獎(jiang))
? 1955 第8屆 金棕櫚獎(jiang) 《伊(yi)甸園之東》 (提名(ming))
? 1952 第(di)5屆(jie) 電(dian)影節大獎 《薩巴達萬(wan)歲》 (獲(huo)獎)
威尼斯電影節
? 1955 第20屆 國(guo)際(ji)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jiang) 《碼頭風云》 (獲獎(jiang))
? 1954 第19屆(jie) 金獅(shi)獎 《碼頭風云》 (提名)
? 1954 第19屆(jie) 銀獅獎-最佳影(ying)片 《碼頭風(feng)云》 (獲獎)
? 1954 第(di)19屆 意大利(li)影評人獎 《碼頭(tou)風云》 (獲(huo)獎)
? 1951 第(di)16屆 金獅(shi)獎 《欲望號街車》 (提名)
? 1951 第(di)16屆 評審(shen)團特別(bie)獎 《欲望號街車》 (獲(huo)獎)
? 1950 第15屆 金獅獎 《圍(wei)殲街頭(tou)》 (提名)
? 1950 第15屆 國際獎(jiang) 《圍殲街頭》 (獲(huo)獎(jiang))
? 1948 第13屆 金(jin)獅獎 《君子協定》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96 第46屆 終身(shen)成就金熊獎(jiang) (獲(huo)獎(jiang))
? 1960 第10屆(jie) 金熊獎(jiang) 《狂瀾春醒(xing)》 (提名(ming))
? 1953 第3屆 柏林參議院特別獎 《繩上人》 (獲獎)
美國金球獎
? 1964 第21屆 電影類-最佳導演 《美(mei)(mei)國、美(mei)(mei)國》 (獲(huo)獎)
? 1957 第14屆 電影類-最佳導演(yan) 《嬌娃春(chun)情》 (獲獎)
? 1955 第12屆 電影類(lei)-最佳(jia)導演 《碼頭風云》 (獲獎)
? 1948 第5屆 電影類-最佳導演 《君子協(xie)定》 (獲獎(jiang))
人物評價
從電(dian)影成(cheng)就來講(jiang),伊利(li)亞(ya)·卡贊獲得奧斯(si)卡終身成(cheng)就獎不(bu)該有何爭(zheng)議,他(ta)執導的《碼(ma)頭風云》《欲望號街車(che)》《伊甸之東》《君(jun)子協定》,都是可以留名影史的作品。 (經濟觀察網評(ping))
伊利亞·卡(ka)贊是(shi)(shi)美國劇場界的佼(jiao)佼(jiao)者(zhe),同(tong)樣(yang)也在(zai)電影領域發(fa)光發(fa)熱,此項(xiang)成就(jiu)很(hen)難得到,對伊利亞·卡(ka)贊本人而言這更是(shi)(shi)他一(yi)生夢(meng)想(xiang)的頂(ding)點(dian),卡(ka)贊的努力即是(shi)(shi)重新(xin)定義(yi)電影里的現實主義(yi)。(新(xin)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