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特征
全(quan)長706-875毫米,吻(wen)端較圓(yuan),頭大,頸明顯;眼較大,瞳(tong)孔橢圓(yuan)形(xing)。
上唇鱗(lin)(lin)(lin)(lin)8(2-3-3)枚,少數7或9枚;眶前鱗(lin)(lin)(lin)(lin)1(2),眶后(hou)2(3)枚,頰鱗(lin)(lin)(lin)(lin)1枚,不入(ru)眶;顳(nie)鱗(lin)(lin)(lin)(lin)2(1,3)+3(2,4)枚。背(bei)鱗(lin)(lin)(lin)(lin)光滑,19-19-15行(xing),或19-17-15(13)行(xing),被鱗(lin)(lin)(lin)(lin)擴大;腹鱗(lin)(lin)(lin)(lin)169-230枚。肛鱗(lin)(lin)(lin)(lin)1枚,尾下鱗(lin)(lin)(lin)(lin)82-98對(dui)。背(bei)脊(ji)有1條淡褐(he)色(se)(se)縱(zong)紋,其兩側(ce)各有1行(xing)彼此交錯的(de)深褐(he)色(se)(se)大斑(ban),其腹側(ce)為深褐(he)色(se)(se)小斑(ban);頭(tou)背(bei)有深褐(he)色(se)(se)v狀(zhuang)斑(ban),自吻兩側(ce)經眼至(zhi)口角亦有帶狀(zhuang)斑(ban)。后(hou)槽牙類(lei)毒蛇。
地理分布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南 廣東(dong) 廣西 海(hai)南 貴(gui)州 云(yun)南 香港 澳門(men)
分布在(zai)以下保(bao)護區:武夷山(shan)(福(fu)建) 武夷山(shan)(福(fu)建) 內伶仃島--福(fu)壺瓶山(shan) 東洞(dong)庭(ting)湖 鄱(po)陽(yang)(yang)湖 鄱(po)陽(yang)(yang)湖 武夷山(shan)(江西) 大圍山(shan) 金平分水嶺 高黎貢(gong)山(shan) 銅壁關 南洞(dong)庭(ting)湖濕地和水禽 南靖南亞熱帶雨林
生活習性
生(sheng)活(huo)在(zai)山區的灌叢樹林上,以鳥、蜥(xi)蜴(yi)為食,被掠動時頸彎成“S”形,以待(dai)攻(gong)擊。有微毒。
飼養觀察其捕食壁虎(hu)、蜥蜴;根(gen)據(ju)廣(guang)州龍洞附(fu)近采集的標(biao)本,解剖發現(xian)胃(wei)里有未(wei)消化完(wan)的暗綠繡眼鳥。
毒性
林蛇(she)屬蛇(she)具(ju)有產生毒性分(fen)泌(mi)(mi)物的(de)毒腺一杜(du)氏腺(Duvernoy′Sgland)及(ji)皮下(xia)腺,且不同的(de)毒腺具(ju)有不同的(de)毒性作(zuo)用,表現(xian)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xi)困難、腎損害等。杜(du)氏腺分(fen)泌(mi)(mi)物主要具(ju)有凝血酶原激活(huo)物、蛋白水解(jie)酶和出血活(huo)性物質,具(ju)有突觸后神經毒直接纖溶組(zu)分(fen)和/或(huo)含有不同強度的(de)PLA2活(huo)力(li)等活(huo)性成分(fen)。杜(du)氏腺液體作(zuo)用于小鼠(shu)所產生的(de)病理特征與注射蝰科蛇(she)毒的(de)特征相似(si)。
保護級別
該物種(zhong)已被列入國家(jia)林(lin)業局(ju)2000年(nian)8月1日發布的(de)《國家(jia)保護的(de)有益的(de)或者有重(zhong)要經濟(ji)、科學研究價值(zhi)的(de)陸(lu)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