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de)·伯(bo)頓(dun),原名(ming)理查德(de)·沃(wo)爾(er)特(te)·詹金斯,1925年(nian)11月10日生于南威(wei)爾(er)士龐(pang)特(te)里文迪蓋的一(yi)個多子女礦工(gong)家庭。早年(nian)受(shou)教師菲利(li)普·伯(bo)頓(dun)的栽培,得以獲獎(jiang)學金就讀于牛津大學。入學前(qian)曾(ceng)在(zai)利(li)物浦(pu)登(deng)臺從藝,1943年(nian)首次(ci)登(deng)臺表演,翌年(nian)隨劇團到(dao)倫敦。1944—1947年(nian)在(zai)英國皇家空(kong)軍(jun)服役(yi),退役(yi)后重返舞臺。
1949年,因拍攝《多爾文的末日》步入影(ying)壇,并在(zai)拍片中結識了后來成為他妻(qi)子(zi)的茜(qian)比爾·威廉斯。
1949年,在倫敦演出《女人并非拿來議論的》,聲譽鵲起。1950年該劇在百老匯上演,頗獲批評家(jia)們贊(zan)賞。
1952年,拍攝一部美國影片《我的表(biao)哥雷(lei)切爾》,翌年應老維(wei)克劇(ju)團(tuan)之邀在愛丁堡藝術節上飾演哈姆雷(lei)特(te),此后一邊在該劇(ju)團(tuan)演出另外幾部莎劇(ju),一邊拍攝了《演員之王(wang)》、《亞(ya)歷山(shan)大大帝》等影片。百(bai)老匯觀眾更(geng)為喜愛1957年其演出的《難忘時刻(ke)》和1960年的《卡米洛(luo)特(te)》等劇(ju)目。
1958年,在電視片《呼嘯山莊(zhuang)》中飾演希茨克(ke)利夫。
1963年,拍攝20世(shi)紀福斯影片(pian)公司耗資數百萬(wan)的(de)影片(pian)《埃及艷(yan)后(hou)(hou)》,從此由一(yi)位極(ji)受(shou)尊重的(de)舞臺演(yan)員一(yi)躍成為聞名(ming)遐(xia)邇的(de)大影星。此后(hou)(hou),伯頓同飾演(yan)埃及艷(yan)后(hou)(hou)的(de)伊麗莎白·泰(tai)勒緋聞不脛而走,常(chang)成為轟動輿論界的(de)頭條新(xin)聞,遂與(yu)發妻茜比爾離婚(hun),與(yu)泰(tai)勒結合。伯頓曾經(jing)在他的(de)日記中毫(hao)不忌諱地寫道:“伊麗莎白是世(shi)界上最(zui)完美(mei)、最(zui)讓(rang)人狂野的(de)情(qing)人。”
1964年,他(ta)到紐約飾演哈姆雷特(te),轟動整個百老匯。60年代以其(qi)超(chao)級影星地位為他(ta)和妻(qi)子及其(qi)拍片伙伴帶來巨額收入(ru)。伯頓曾先后(hou)7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但從未獲得(de)夢寐以求的該獎。
1973年,伯頓和泰勒離異。
1975年,兩(liang)人在博茨瓦納復合,然而,僅4個(ge)月后又(you)再次分裂。“我(wo)(wo)們愛得太激烈,最終我(wo)(wo)們兩(liang)個(ge)都筋疲力(li)盡了。”伯(bo)頓這樣(yang)形容他和泰勒之間的關系。
1984年,于8月5日去世,終年58歲。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1984)
星戰任務 Absolution (1978)
野(ye)鵝(e)敢(gan)死(si)隊 The Wild Geese (1978)
馬屬 Equus (1977)
大法師Ⅱ ExorcistⅡ:The Heretic (1977)
Volcano: An Inquiry Into the Life and Death of Malcolm Lowry (1976)
大王龍 Klansman,The (1974)
藍(lan)胡子 Bluebeard (1972)
奇(qi)男奇(qi)女奇(qi)情 Hammersmith Is Out (1972)
暗殺托洛斯基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The (1972)
沙(sha)漠之狐(hu)隆美爾Raid on Rommel (1971)
硬漢 Villain (1971)
安(an)妮的(de)一(yi)千日 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69)
血染雪山堡(引(yin)進時譯名:魔窟尋(xun)諜) Where Eagles Dare (1968)
玉女七試云雨情 Candy (1968)
浮士德(de)游地獄 Doctor Faustus (1967)
孽海游龍 Comedians,The (1967)
馴悍記 Taming of the Shrew,The (1967)
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柏林諜(die)影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The (1965)
雄霸天(tian)下(xia)Becket (1964)
一(yi)代情侶 V.I.P.s,The (1963)
埃及艷后(hou)安(an)東尼(1963)
最長的(de)一天(tian)The Longest Day (1962)
仲(zhong)夏夜之(zhi)夢Sen noci svatojanske (1961)
Look Back in Anger (1959)
沙漠大(da)血戰(zhan) Amère victoire (1958)
一(yi)代天王亞(ya)歷山(shan)大Alexander the Great (1956)
The Rains of Ranchipur (1955)
星期四的孩子 Thursday's Children (1954)
沙漠之鼠 The Desert Rats (1953)
圣袍(pao)千(qian)秋 The Robe (1953)
斷腸(chang)花My Cousin Rachel (1952)
浮士德游地獄(yu) Doctor Faustus (1967)
蘇(su)捷(jie)斯卡戰役 Sutjeska (1973)
1978 第50屆最佳男(nan)主角獎 馬屬 (提名(ming))
1970 第42屆最佳男主角獎 安妮的千(qian)日(ri) (提名)
1967 第39屆最佳男主角獎 靈(ling)欲春宵 (提(ti)名)
1966 第38屆最佳男主角獎(jiang) 柏林諜影 (提名)
1965 第37屆最(zui)佳男(nan)主角獎(jiang) 雄霸天下 (提名)
1954 第26屆最佳(jia)男主(zhu)角獎 圣(sheng)袍 (提名)
1953 第25屆最(zui)佳男(nan)配角獎 斷腸花 (提名)
1978 第35屆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 馬屬 (獲獎)
1970 第27屆(jie)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jiao)獎(jiang) 安妮的千日 (提名)
1969 第(di)26屆亨(heng)利埃(ai)塔獎(jiang)(jiang)-最受歡迎男演員(yuan)獎(jiang)(jiang) (提名)
1968 第25屆電影類-音樂喜劇(ju)類最佳男主角獎(jiang) 馴悍記 (提名)
1967 第24屆電影(ying)類-劇情類最佳(jia)男主(zhu)角獎 靈欲(yu)春(chun)宵 (提(ti)名)
1965 第22屆(jie)電(dian)影類(lei)-劇情類(lei)最佳男主角獎 雄霸(ba)天下 (提名)
1960 第17屆電影類(lei)-劇情類(lei)最佳男主角獎(jiang) 憤怒回首 (提(ti)名)
1953 第10屆電(dian)影類-最佳男(nan)新(xin)人獎 斷腸花 (獲獎)
1968 第21屆電影獎(jiang)-最佳(jia)英國男演員獎(jiang) 馴悍記 (提名(ming))
1967 第20屆(jie)電影獎-最佳(jia)英國男演員(yuan)獎 柏林諜影 (獲獎)
1960 第(di)13屆電影獎(jiang)-最佳英(ying)國男演員獎(jiang) 憤怒回首 (提名)
1985 第37屆限定劇/電視電影類(lei)-迷你(ni)劇/電視電影最佳男配(pei)角 Ellis Island (提名)
1967 第11屆最佳外(wai)國男(nan)演(yan)員獎(jiang) 馴悍(han)記 (獲(huo)獎(jiang))
1966 第(di)10屆最(zui)佳外國(guo)男演員獎(jiang)(jiang) 柏林諜影 (獲(huo)獎(jiang)(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