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蕭克
0 票數:0 #上將#
蕭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1925年蕭克投筆從戎,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和長征,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紅六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等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晉察冀軍區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 中文名: 蕭(xiao)克
  • 出生日期: 1907年07月14日(ri)
  • 性別:
  • 國籍: 中國(guo)
  • 民族:
  • 出生地: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泮頭鄉小街田(tian)村(cun)
  • 星座: 巨蟹座
  • 生肖:
  • 畢業院校: 嘉(jia)禾(he)甲種(zhong)簡(jian)習師范學校
  • 去世日期: 2008年(nian)10月(yue)24日
  • 職業職位: 軍人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我心明亮"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蕭克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細介紹(shao) PROFILE +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7年7月(yue)14日,蕭克出生于一個(ge)清貧的書(shu)香(xiang)門第。幼(you)年入私(si)塾(shu),讀《四(si)書(shu)》、《五經》;爾后(hou),上高(gao)等(deng)小(xiao)學,就讀同善高(gao)小(xiao)(后(hou)改(gai)同善中學)。

1923年(nian),考入嘉禾甲種(zhong)簡習(xi)師范學校。

1925年冬,從本(ben)縣甲種簡易(yi)師(shi)范學校畢業后,只(zhi)身前往廣州。

1926年初,考入國(guo)民(min)政(zheng)府軍(jun)事委員(yuan)會憲兵(bing)教(jiao)(jiao)練(lian)(lian)所(該教(jiao)(jiao)練(lian)(lian)所后(hou)歸并黃(huang)埔軍(jun)校(xiao))。畢業后(hou)參加北伐戰(zhan)爭,并隨國(guo)民(min)革命(ming)軍(jun)征戰(zhan)江西、浙(zhe)江等(deng)地。

參加革命

1927年初,蕭克到國民(min)革命軍第十一軍葉(xie)挺部(bu)任(ren)連(lian)政(zheng)治指導員、連(lian)長(chang)。蔣介石叛變(bian)革命后,他(ta)投(tou)入武裝反抗國民(min)黨反動派的斗爭洪流。

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nian)8月,蕭(xiao)克(ke)隨葉(xie)挺(ting)部(bu)參(can)加了南昌(chang)起(qi)義(yi)。起(qi)義(yi)軍南下途中(zhong)任71團4連(lian)連(lian)長。南昌(chang)起(qi)義(yi)軍起(qi)義(yi)軍在廣東(dong)潮汕失敗后回(hui)鄉組織發展基層支部(bu)。

1928年初,在(zai)嘉禾縣組織了中(zhong)國共產黨(dang)南區支部。

1928年1月任宜章縣(xian)游擊隊長(chang)并(bing)后(hou)率一(yi)部宜章農軍參加朱(zhu)德、陳(chen)毅領導的湘南起(qi)義。

1929年初,紅(hong)四軍進軍贛南、閩西(xi),蕭(xiao)克(ke)任支隊長、縱隊參謀(mou)長。在寧(ning)都攻城戰(zhan)中,率(lv)部首(shou)先(xian)登上城墻(qiang)。

1930年春,任(ren)紅四軍第(di)3縱隊司令員,率領部(bu)隊進軍江(jiang)西、湖南。蕭克利用(yong)打仗間隙(xi),針對部(bu)隊的具體情況,抓緊(jin)訓(xun)練,使第(di)3縱隊成為(wei)紅4軍的主力(li)之(zhi)一(yi)。

1930年6月(yue)后歷任(ren)紅4軍(jun)第3縱(zong)隊司令員、第12師(shi)師(shi)長。

1931年(nian)7月,蕭克調離第(di)三縱隊,任江西(xi)紅(hong)一(yi)方面軍獨立第(di)5師師長(chang),率領部(bu)隊英勇(yong)作戰,有力地配合了紅(hong)1方面軍粉碎敵人的第(di)三次(ci)“圍(wei)剿”。

1932年(nian)10月(yue),任湘贛(gan)蘇區(qu)紅(hong)8軍軍長。

1934年1月,奉中央(yang)軍委之令(ling)(ling),率領(ling)部(bu)隊北上破襲南潯鐵路,在國(guo)(guo)民黨(dang)軍46個整團(tuan)(tuan)兵力圍追堵截中,率部(bu)4000余(yu)人(ren),縱橫(heng)馳(chi)騁,歷時(shi)兩個月,行程(cheng)1250余(yu)公里,在極其艱(jian)難的條件下,靈活作戰(zhan),擊潰國(guo)(guo)民黨(dang)軍6個團(tuan)(tuan)及(ji)許多保安(an)團(tuan)(tuan)隊,搗毀敵(di)人(ren)無數(shu)碉堡和據點(dian)。回師湘贛蘇(su)區(qu)后,在沙市伏擊殲滅國(guo)(guo)民黨(dang)軍一個旅,擊潰國(guo)(guo)民黨(dang)軍4個團(tuan)(tuan),并活捉(zhuo)國(guo)(guo)民黨(dang)軍旅長(chang)侯鵬飛,受(shou)到中央(yang)軍委的傳令(ling)(ling)嘉獎,并獲二等紅(hong)星獎章。

1934年2月,當選為(wei)中(zhong)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er)屆(jie)中(zhong)央執行委(wei)員會委(wei)員。

1934年7月(yue),擔任紅六軍團軍團長(chang),奉命(ming)率部先遣(qian)西(xi)征,為中央紅軍的戰略(lve)轉移開(kai)辟(pi)通道,拉開(kai)了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chang)征的序幕。

1934年8月(yue),率領部(bu)隊從江西永新出發(fa),經(jing)湖(hu)南(nan)、廣西、貴州(zhou),在敵人(ren)近40個正規團的(de)圍追(zhui)堵截中,穿(chuan)越(yue)敵境2500余公里。

1934年10月與(yu)賀(he)龍所率紅2軍團會合,爾后創建了湘鄂川(chuan)黔革(ge)命(ming)根(gen)據(ju)地(di)。并參與(yu)領導根(gen)據(ju)地(di)的(de)歷次反“圍剿”作戰(zhan)。

1934年11月(yue)中旬,在紅2軍(jun)(jun)團(tuan)(tuan)的配合(he)下,率(lv)部設伏十(shi)萬坪,殲國(guo)(guo)民(min)(min)(min)黨(dang)軍(jun)(jun)兩個旅(lv)(lv),擊(ji)潰(kui)國(guo)(guo)民(min)(min)(min)黨(dang)軍(jun)(jun)一個旅(lv)(lv)和一個團(tuan)(tuan),俘國(guo)(guo)民(min)(min)(min)黨(dang)軍(jun)(jun)2000余人。在陳家河遭遇戰中,指(zhi)揮部隊殲國(guo)(guo)民(min)(min)(min)黨(dang)軍(jun)(jun)近(jin)一個旅(lv)(lv),并(bing)擊(ji)斃國(guo)(guo)民(min)(min)(min)黨(dang)軍(jun)(jun)旅(lv)(lv)長(chang)李延齡(ling)。在桃子溪奔襲戰中,部隊僅用2個小時,殲滅國(guo)(guo)民(min)(min)(min)黨(dang)軍(jun)(jun)人1個師(shi)部、1個旅(lv)(lv)部、1個山炮營(ying)和1個步兵團(tuan)(tuan),活捉了國(guo)(guo)民(min)(min)(min)黨(dang)軍(jun)(jun)師(shi)參謀長(chang)周(zhou)植先。

1935年11月,從湖(hu)南桑植出發(fa)長(chang)征(zheng)。與任(ren)弼時、賀龍(long)、關向應等一起,率(lv)領(ling)部(bu)隊聲東(dong)擊(ji)西橫渡灃水沅江,直插湘中,突破了(le)敵(di)人(ren)的包圍圈。而后挺進(jin)黔東(dong),開辟(pi)了(le)黔(西)、大(da)(定)、畢(節)蘇區(qu)。在將軍山(shan)戰(zhan)役中,指揮(hui)若(ruo)定,堅(jian)守陣(zhen)地7天7夜,遲滯(zhi)了(le)敵(di)人(ren)的進(jin)攻行動。還參與指揮(hui)了(le)烏(wu)蒙(meng)山(shan)千(qian)里回旋戰(zhan)、宣咸城外反(fan)擊(ji)戰(zhan)、普渡河(he)遭遇戰(zhan)及六甲阻擊(ji)戰(zhan)。

1936年7月(yue),紅二方面軍成立(li),擔任副總指揮。

1936年10月任紅四方面(mian)軍(jun)第(di)三十一軍(jun)軍(jun)長。

1936年12月當選為中華(hua)蘇維埃人民(min)共和國中央革命軍(jun)事委員會(hui)委員。帶領部隊(dui)爬雪山、過草地,為保存(cun)紅(hong)軍(jun)力量和實現一、二、四方面軍(jun)勝利會(hui)師作出了(le)重大貢獻(xian)。

抗戰時期

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一二零師副師長(chang),與賀龍、關向(xiang)應(ying)一起揮(hui)師東渡黃河,出(chu)兵(bing)山西(xi),創建晉西(xi)北抗(kang)日根據(ju)地(di),率部參加了忻口(kou)戰(zhan)(zhan)役,組織指揮(hui)了收復河曲、保德、偏(pian)關等7座縣城(cheng)的(de)戰(zhan)(zhan)役。

1939年2月,任八路軍冀熱察(cha)挺進(jin)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兼(jian)軍政委員會書記,提出(chu)了“鞏固平(ping)西抗日根據地,堅持冀東游擊戰爭(zheng),發展(zhan)平(ping)北新的游擊根據地”的方針。

1940年1月,指揮部隊反(fan)擊(ji)敵人(ren)的“十路圍攻”,經14天(tian)激戰(zhan),殲滅日偽(wei)(wei)軍(jun)(jun)800余人(ren),擊(ji)落飛機(ji)1架。在粉碎日偽(wei)(wei)軍(jun)(jun)的“掃(sao)蕩”戰(zhan)斗中,作戰(zhan)數百(bai)次(ci),殲滅日偽(wei)(wei)軍(jun)(jun)5500余人(ren),鞏固了(le)平西根(gen)(gen)據地(di),開辟平北根(gen)(gen)據地(di),發展(zhan)了(le)冀東根(gen)(gen)據地(di),并向熱(re)河南(nan)部、遼寧西部地(di)區發展(zhan),形成冀熱(re)察遼邊大塊(kuai)革命根(gen)(gen)據地(di),為(wei)以后東北的解放創(chuang)造了(le)條(tiao)件(jian)。

1942年(nian)2月(yue),任晉察(cha)冀軍區副司令(ling)員,協助(zhu)聶榮臻堅持(chi)、發展(zhan)和壯大晉察(cha)冀抗(kang)日根據地(di),指揮該地(di)區的反“掃蕩”戰役,總結推(tui)廣了冀中地(di)區的地(di)雷戰、地(di)道戰等(deng)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

1943年8月起,任(ren)中共(gong)中央晉(jin)察(cha)冀分局委員、晉(jin)察(cha)冀軍(jun)區代(dai)司令員。1944年4月,他(ta)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中國共(gong)產黨第七次全國代(dai)表大(da)會(hui)。

解放時期

1948年5月,蕭克(ke)同志根據黨(dang)中央關于辦“大軍校”的指示,參(can)與創辦了華(hua)北軍政大學,兼任副校長(chang)。

1949年5月,調任(ren)第四(si)野(ye)戰(zhan)(zhan)軍(jun)(jun)兼(jian)華中軍(jun)(jun)區第一參謀長(chang),參與指(zhi)揮(hui)部(bu)(bu)隊南下(xia),橫渡長(chang)江,進軍(jun)(jun)中南。聯絡民主(zhu)(zhu)人士,組(zu)織策劃河南張軫起義和湖(hu)南程潛、陳明仁(ren)起義,為武漢的順利(li)解(jie)放和湖(hu)南的和平解(jie)放作(zuo)出了(le)(le)(le)貢獻(xian)。參與指(zhi)揮(hui)第四(si)野(ye)戰(zhan)(zhan)軍(jun)(jun)千里追殲,席卷中南、西南,先(xian)后進行了(le)(le)(le)6次較大規模(mo)的戰(zhan)(zhan)役(yi),殲滅(mie)了(le)(le)(le)中南地區國民黨(dang)白崇禧集團和余(yu)漢謀諸部(bu)(bu)共43萬人,解(jie)放了(le)(le)(le)湘、鄂(e)、贛(gan)、粵(yue)、桂等省和海南島(dao),消滅(mie)了(le)(le)(le)國民黨(dang)軍(jun)(jun)在大陸上(shang)的殘存主(zhu)(zhu)力。

建國時期

1950年6月,蕭克同志任中央人(ren)民政(zheng)府人(ren)民革(ge)命軍(jun)(jun)事委(wei)員(yuan)會軍(jun)(jun)事訓練(lian)部(bu)部(bu)長。在組建軍(jun)(jun)訓部(bu)機(ji)關的同時,著重(zhong)抓(zhua)了籌建軍(jun)(jun)事學院(yuan)、組織編寫(xie)軍(jun)(jun)事條令和指導(dao)全軍(jun)(jun)軍(jun)(jun)事訓練(lian)等(deng)主要工作。

1954年(nian)11月(yue),蕭(xiao)克(ke)(ke)同(tong)志任國防部副部長(chang)。1955年(nian)4月(yue),蕭(xiao)克(ke)(ke)兼任解放(fang)軍訓練(lian)總監(jian)部副部長(chang),負責全軍的教育與訓練(lian)。

1957年(nian)11月,任訓練(lian)總(zong)監部(bu)部(bu)長。

1958年(nian)“反教條主義(yi)”運動中,蕭克同志(zhi)遭到錯誤批判,并被解除(chu)職務。

1959年9月,調任農(nong)墾部副部長,堅(jian)持(chi)(chi)原則,反對浮夸,糾正在橡膠種植工作中的冒進計劃,先后主持(chi)(chi)制定了《國營(ying)農(nong)場工作條例》、《國營(ying)農(nong)場領導管(guan)理體(ti)制的決(jue)定》等40余(yu)項(xiang)綜(zong)合性和(he)(he)專業(ye)性規章,對加強和(he)(he)改善國營(ying)農(nong)場的管(guan)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1955年被授予上(shang)將軍(jun)銜(xian),榮獲一級(ji)八一勛(xun)章、一級(ji)獨(du)立自由勛(xun)章、一級(ji)解放勛(xun)章。

1957年任訓(xun)練總(zong)監部部長(chang)、黨委書記。

1969年冬,遭受錯誤批判,被下放到江西“五(wu)七”干校勞(lao)動(dong)“改造”。在逆境(jing)中(zhong),始(shi)終堅(jian)定(ding)信念,堅(jian)持學(xue)習,獨(du)立思(si)考(kao),不隨(sui)波逐流,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革命(ming)本色。

1972年5月,蕭克同(tong)志被(bei)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jun)軍(jun)政大學(xue)校(xiao)長。重返軍(jun)隊院校(xiao)領(ling)導崗(gang)位后,蕭克夜以繼日地投入工(gong)作(zuo),同(tong)其(qi)他(ta)校(xiao)領(ling)導一起抵(di)制“四人幫”的干擾破壞,狠抓(zhua)領(ling)導班子、教(jiao)員(yuan)隊伍和(he)教(jiao)材建設,全面整頓恢復了學(xue)校(xiao)正規的教(jiao)學(xue)工(gong)作(zuo)秩序。

1977年(nian),蕭(xiao)克任軍事學院(yuan)院(yuan)長兼第1政(zheng)治委(wei)員,中(zhong)共中(zhong)央(yang)軍委(wei)委(wei)員。

1980年,蕭克任國防(fang)部副部長(chang)(chang)兼軍事學院(yuan)院(yuan)長(chang)(chang)、第一政治(zhi)委員。

1980年8月至1983年6月蕭克任(ren)政協全國(guo)委員會副主席。

1988年(nian)7月榮獲一(yi)(yi)級紅星(xing)功勛榮譽章。曾當(dang)選第(di)一(yi)(yi)至(zhi)三屆(jie)國(guo)(guo)防委(wei)(wei)(wei)員(yuan)(yuan)會委(wei)(wei)(wei)員(yuan)(yuan),政協第(di)五屆(jie)全國(guo)(guo)委(wei)(wei)(wei)員(yuan)(yuan)會副主席,中國(guo)(guo)第(di)八屆(jie)中央(yang)委(wei)(wei)(wei)員(yuan)(yuan),第(di)十屆(jie)候補中央(yang)委(wei)(wei)(wei)員(yuan)(yuan),第(di)十一(yi)(yi)屆(jie)中央(yang)委(wei)(wei)(wei)員(yuan)(yuan)。

1982、1987年當選為中央顧問委(wei)員(yuan)會(hui)常務(wu)委(wei)員(yuan)。

晚年經歷

2008年(nian)10月24日12時51分,蕭克(ke)同(tong)志因病醫治無(wu)效(xiao)在(zai)北京逝世,享年(nian)102歲。

2008年(nian)11月(yue)2日(ri),蕭克(ke)同志遺體(ti)在北京八寶(bao)山(shan)革命公墓(mu)火化(hua),胡錦濤、江澤民(min)、溫家寶(bao)、賈慶林、李(li)長春(chun)、習近平(ping)、李(li)克(ke)強、賀國強等前往(wang)八寶(bao)山(shan)最后送別。

榮譽成就

1934年活捉國民黨軍旅長侯(hou)鵬飛(fei),受到中央軍委的傳令嘉獎(jiang),并獲二等紅星(xing)獎(jiang)章。

1955年被授予(yu)上將軍銜和一(yi)級八一(yi)勛(xun)章、一(yi)級獨立自由(you)勛(xun)章、一(yi)級解放(fang)勛(xun)章。

1988年7月,被授予(yu)一級紅(hong)星(xing)功(gong)勛榮(rong)譽章(zhang)。

1988年獲(huo)得茅(mao)盾(dun)文學獎(jiang)榮譽獎(jiang)。

主要作品

著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朱毛紅軍(jun)側記》、《中華文化通志》、《蕭(xiao)克回憶錄》、《蕭(xiao)克詩稿》、《浴血羅(luo)(luo)霄》等作品。其中,《浴血羅(luo)(luo)霄》獲1988年(nian)(nian)(nian)(nian)茅盾文學獎榮譽獎終。1937年(nian)(nian)(nian)(nian)5月(yue)動筆(bi)到1939年(nian)(nian)(nian)(nian)10月(yue)蕭(xiao)克將軍(jun)寫出了長(chang)達40萬字的小(xiao)說初稿,書名暫定為(wei)《羅(luo)(luo)霄軍(jun)》。在隨后的四(si)五年(nian)(nian)(nian)(nian)中,蕭(xiao)克先(xian)后做了三次大(da)修改(gai),多(duo)次小(xiao)修改(gai)。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用(yong)(yong)戶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bian)輯(ji)上(shang)(shang)傳提供”的(de)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注(zhu)冊用(yong)(yong)戶自主發布上(shang)(shang)傳,不代表本站觀點,更(geng)不表示本站支持購(gou)買和交易,本站對網頁中內容的(de)合法性(xing)(xing)、準(zhun)確性(xing)(xing)、真實性(xing)(xing)、適用(yong)(yong)性(xing)(xing)、安(an)全性(xing)(xing)等(deng)概(gai)不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ru)有侵(qin)權、虛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問(wen)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chu)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92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44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1282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029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