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chao)光緒二十三年(nian)(1897年(nian))四月二十六(liu)日,吳有訓(xun)出生(sheng)在江(jiang)西省高(gao)安市(shi)荷嶺鄉石溪(xi)吳村的小村莊。吳有訓(xun)7歲時入家塾(shu),習舊學。
中(zhong)華民國元年(1912年),進高(gao)安縣的瑞州(zhou)中(zhong)學,后隨學校并入(ru)江西省南昌第二中(zhong)學。
中華民國(guo)五年(1916年)七(qi)月,吳有訓(xun)(xun)畢(bi)業于江西省立第二中學,同時考入南京高等師范(fan)學校理化部(今南京大學),受教于留美歸來的胡(hu)剛復(fu)博士,在胡(hu)先生的指導下,吳有訓(xun)(xun)在中國(guo)國(guo)內即對X射線有了一定的了解(jie)。
中華民國(guo)十年(1921年),吳有訓以優異(yi)成績考取江西(xi)省官費留(liu)學,赴美入學習(xi)。
中華(hua)民國十一年(nian)(1922年(nian))1月,進(jin)入芝加(jia)哥(ge)大學(xue)物(wu)理(li)系學(xue)習。
中(zhong)華民國十二(er)年(nian)(1923年(nian)),物理(li)學(xue)(xue)家A.H.康普(pu)頓(dun)來到(dao)芝加哥大學(xue)(xue)任教,吳有(you)訓成為他的研究生,與康普(pu)頓(dun)教授一起從事X射線散射光譜研究。
中華民國十四(si)年(nian)(1925年(nian)),吳有訓在康(kang)普頓的指(zhi)導下做博(bo)士(shi)論(lun)文,題目就(jiu)叫“康(kang)普頓效應”。通過答辯獲得芝(zhi)加哥大(da)學哲學博(bo)士(shi)學位,并留校任助教。
中華民國十五(wu)年(1926年)秋,回中國先后(hou)在江西大學和國立中央(yang)大學(今南京大學)任(ren)教(jiao)。
中華(hua)民國(guo)十(shi)六年(1927年)八月,任(ren)國(guo)立第四中山大(da)學(xue)(1949年更(geng)名南京(jing)大(da)學(xue))理學(xue)院物理系(xi)副教授兼系(xi)主任(ren)。
中華民國十七年(nian)(1928年(nian))八月,任清華大(da)學教授,物理(li)(li)系主任、理(li)(li)學院(yuan)院(yuan)長(包括1938年(nian)以后在西南(nan)聯(lian)合(he)大(da)學的8年(nian))。
中華民國(guo)十八年(nian)(1929年(nian)),吳有訓(xun)在清華大(da)學建立中國(guo)第一個近(jin)代(dai)物理學實驗室,進(jin)行中國(guo)國(guo)內X射線問題的研究。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si)月(yue),被(bei)德國哈(ha)萊(Halle)自然科學(xue)研究院(yuan)(yuan)推舉為該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成(cheng)為第一位被(bei)西(xi)方國家授予院(yuan)(yuan)士稱號(hao)的中國人(ren)。
中(zhong)華民國三十四年(nian)(1945年(nian))十月,任中(zhong)央大(da)學(xue)(今南京大(da)學(xue))校(xiao)長(chang)。
中華民(min)國三十七年(nian)(nian)(1948年(nian)(nian)),先后在美國哈佛(fo)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yuan)等校進行短期訪問;同年(nian)(nian)底,任交通大學教授。
1949年6月(yue)(yue)初(chu),上(shang)海科(ke)技團(tuan)體(ti)聯(lian)合會(hui)推舉(ju)吳有(you)訓為(wei)主(zhu)席(xi);6月(yue)(yue)中(zhong),上(shang)海軍事管制委員會(hui)又任命他(ta)為(wei)上(shang)海交通大(da)學(xue)校務委員會(hui)主(zhu)任(相(xiang)當(dang)于校長(chang)),主(zhu)持交通大(da)學(xue)的(de)教學(xue)恢復工;7月(yue)(yue),吳有(you)訓作(zuo)為(wei)上(shang)海科(ke)技界的(de)代表(biao),赴(fu)北(bei)京(jing)出席(xi)中(zhong)華全(quan)國(guo)第一次(ci)自然科(ke)學(xue)工作(zuo)者(zhe)代表(biao)大(da)會(hui)籌(chou)備會(hui)。會(hui)議(yi)選舉(ju)了出席(xi)全(quan)國(guo)政治協(xie)商會(hui)議(yi)的(de)科(ke)技界代表(biao)15名,吳有(you)訓是代表(biao)之一;9月(yue)(yue),前往北(bei)京(jing)參加中(zhong)國(guo)人民(min)政治協(xie)商會(hui)議(yi)第一屆全(quan)體(ti)會(hui)議(yi),期(qi)間受(shou)到(dao)毛澤東(dong)接見。
1950年1月,出席科學(xue)院研(yan)究計畫局(ju)召開的(de)(de)近(jin)代物理座(zuo)談會(hui),討論并參(can)與科學(xue)院物理科學(xue)相關機構的(de)(de)調整和設置問題;3月被提(ti)名(ming)為近(jin)代物理研(yan)究所(suo)所(suo)長;5月,由中央(yang)人民政府正式任(ren)命。
1951年,吳有訓率團再赴東(dong)北(bei);10月(yue),組織成立東(dong)北(bei)分院(yuan)籌備處,提出了設(she)立中國科學院(yuan)東(dong)北(bei)分院(yuan)的初步(bu)方案。
1956年(nian),主持(chi)制(zhi)定數理(li)化等基礎學科“12年(nian)科學遠景(jing)規劃”,12年(nian)遠景(jing)規劃提(ti)前完(wan)成(cheng)。
1958年8月,參加江西省首屆科學工作者會議。
1959年2月(yue)14日(ri)至(zhi)5月(yue)11日(ri),以中國(guo)科學(xue)(xue)院(yuan)副院(yuan)長吳有訓為團長的中國(guo)科學(xue)(xue)院(yuan)代表團,訪問了(le)東(dong)歐七國(guo)科學(xue)(xue)院(yuan)和若干高校及產(chan)業部門的研(yan)究組織(zhi)。
1960年7月,吳有訓作為(wei)團(tuan)長率中國科學院代表團(tuan)一行(xing)五人應邀參加英(ying)國皇家學會成立三百(bai)周年慶典(dian)活動(dong),對英(ying)國進(jin)行(xing)訪問。
1963年(nian),又參加(jia)與制定機關報的科技10年(nian)規劃。
1977年(nian),吳(wu)有訓為籌備全國科(ke)學大(da)會的(de)召開,提(ti)出(chu)了(le)許(xu)多建(jian)議,并(bing)審(shen)閱中國自然科(ke)學發展(zhan)規劃,同(tong)年(nian)11月(yue)30日(ri),在北京地安門東大(da)街的(de)家中去世,終(zhong)年(nian)八十(shi)歲。12月(yue)7日(ri)下午(wu),黨(dang)和(he)國家領導人以(yi)及科(ke)學界的(de)同(tong)仁好友數百人在北京八寶(bao)山(shan)革命公墓(mu)為吳(wu)有訓舉行了(le)隆重的(de)追悼大(da)會。
驗證康普頓效應
吳(wu)有訓對近代物理(li)學(xue)的重要貢獻,主要是(shi)全面地驗(yan)證(zheng)了(le)康普頓效應。康普頓最初發(fa)表的論(lun)(lun)文(wen)(wen)只涉(she)及一(yi)種(zhong)散(san)射(she)(she)(she)(she)(she)(she)物質(zhi)(石墨),盡管已(yi)經獲得明(ming)(ming)確的數據,但終究只限于某(mou)一(yi)特(te)殊條(tiao)件。為了(le)證(zheng)明(ming)(ming)這一(yi)效應的普遍性(xing)(xing),吳(wu)有訓在康普頓的指導下,做了(le)7種(zhong)物質(zhi)的X射(she)(she)(she)(she)(she)(she)線散(san)射(she)(she)(she)(she)(she)(she)曲線,證(zheng)明(ming)(ming)只要散(san)射(she)(she)(she)(she)(she)(she)角相同(tong),不同(tong)物質(zhi)散(san)射(she)(she)(she)(she)(she)(she)的效果都一(yi)樣(yang),變(bian)線和不變(bian)線的偏離(li)與物質(zhi)成分無關。他們在1924年(nian)聯名發(fa)表題為《經輕(qing)元素散(san)射(she)(she)(she)(she)(she)(she)后(hou)的鉬K·射(she)(she)(she)(she)(she)(she)線的波長》一(yi)文(wen)(wen),論(lun)(lun)文(wen)(wen)刊(kan)登于《美國科學(xue)院通報》(Proc.Nat.Acad.Sci.)第10卷上。文(wen)(wen)中寫道:“這些(xie)實驗(yan)無可(ke)置疑(yi)地證(zheng)明(ming)(ming)了(le)散(san)射(she)(she)(she)(she)(she)(she)量子理(li)論(lun)(lun)所預言的光譜位移的真實性(xing)(xing)。”
1930年10月,吳有(you)訓在(zai)美(mei)國(guo)著名(ming)的(de)(de)《自然(ran)》雜(za)志發表了他中(zhong)國(guo)后的(de)(de)第一篇(pian)理論(lun)文(wen)章:《論(lun)單原(yuan)子(zi)氣(qi)體全(quan)散射(she)X射(she)線的(de)(de)強度》,開始(shi)了對(dui)單原(yuan)子(zi)氣(qi)體、雙原(yuan)子(zi)氣(qi)體和晶體散射(she)的(de)(de)散射(she)強度理論(lun)研究。
1932年,吳有訓在(zai)美國《物理(li)學評論》上(shang)發表了(le)題為《雙原子(zi)氣體(ti)X射線散(san)(san)射》一文,認為當時(shi)華盛頓大(da)學物理(li)系教授江賽的(de)散(san)(san)射強度(du)公式,缺少一個校正因子(zi),并令(ling)人信服(fu)地(di)闡明了(le)他分析(xi)的(de)正確(que)性。
吳有訓是(shi)近代中國科學史上一個(ge)模范的科學家。 ? (數(shu)學家陳省身院士評)
吳有(you)訓是他平生最得意(yi)的兩個學生之(zhi)一。 ?(物(wu)理(li)學家康普頓評)
我沒有(you)(you)和(he)他講(jiang)過一句話(hua),沒有(you)(you)聽過他一堂課(ke),60多年過去(qu)了,他崇(chong)高的(de)形象依然(ran)確確實實地活在我們同學(xue)的(de)心中。(巖(yan)石學(xue)家王德滋院(yuan)士評(ping))
吳有訓的工作實(shi)開中國(guo)物理學研(yan)究之先河。 ? (物理學家(jia)嚴濟慈(ci)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