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zhan)分類(lei)
登錄 |    
常建
0 票數:0 #詩人#
常建,籍貫邢州(根據墓碑記載),后游歷長安(現在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長期過著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詩較為著名。
  • 中文名: 常建
  • 出生日期: 708年
  • 性別: 男(nan)
  • 民族: 漢(han)族
  • 祖籍: 邢州(今河(he)北(bei)省(sheng)邢臺市)
  • 出生地: 長(chang)安(今陜西西安)
  • 去世日期: 765年
  • 代表作品: 題破山寺后禪院,宿王昌齡隱居
詳細介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常建(708年(nian)—765年(nian)),祖籍(ji)邢(xing)州(根據墓(mu)碑記載),可(ke)能是長(chang)(chang)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少(shao)府。開元十五年(nian)(727年(nian))與王昌齡(ling)同榜進(jin)士,長(chang)(chang)仕宦(huan)不得(de)意(yi),來往山水(shui)名勝,長(chang)(chang)期(qi)過著漫游生活(huo)。后(hou)移家隱居(ju)鄂渚(zhu)。天(tian)寶中,曾任(ren)盱眙尉(wei)。常建的現存(cun)文學作(zuo)品(pin)不多,其(qi)中的《題(ti)破山寺后(hou)禪院(yuan)》一詩較(jiao)為(wei)著名。

破山(shan)寺即今虞山(shan)興(xing)福禪寺,寺中米(mi)碑亭(ting),銘刻了宋代書(shu)法大家米(mi)芾書(shu)寫的(de)《常(chang)少府(fu)題破山(shan)寺詩》石碑。

主要經歷

常(chang)建是唐(tang)代邢州籍的詩(shi)(shi)(shi)人,字少府,長期游歷(li)長安(an)。開元(yuan)十(shi)五年(nian)(727)進士。天(tian)寶中年(nian)為盱眙尉。后隱居鄂渚的西(xi)山。一生(sheng)沉淪(lun)失意(yi),耿介自守,交游無顯(xian)貴。與(yu)王昌齡(ling)有文字相酬。其詩(shi)(shi)(shi)意(yi)境清迥,語(yu)言洗煉自然(ran),藝術上有獨(du)特(te)造詣。殷璠《河岳英靈集(ji)》首列常(chang)建詩(shi)(shi)(shi),評論說:“建詩(shi)(shi)(shi)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wai),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惟論意(yi)表。”并(bing)舉(ju)“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宿王昌齡(ling)隱處(chu)》)等(deng)句,稱(cheng)其“警策”;尤(you)推服《吊(diao)王將(jiang)軍墓》,認為善(shan)敘悲怨,勝過潘岳。

他的詩(shi)以田(tian)園(yuan)、山水為(wei)主(zhu)要題材,風格接近王(wang)、孟一派(pai)。他善于運用凝練簡潔的筆觸(chu),表達出清寂幽邃的意境。這(zhe)類詩(shi)中(zhong)往往流露出「淡泊(bo)」襟懷。其實他對現實并未完全忘情(qing),他有(you)所感慨,有(you)所期望,也有(you)所指責,這(zhe)在占相當(dang)比重的邊塞詩(shi)中(zhong)尤為(wei)明顯。有(you)《常建集》。詩(shi)以寫(xie)山水田(tian)園(yuan)為(wei)主(zhu),選語精妙,境界超遠(yuan)。

常建其(qi)詩似初(chu)發通莊,卻尋(xun)野徑,百(bai)里(li)之外,方歸大(da)道。其(qi)旨遠,其(qi)興(xing)僻。佳句(ju)輒來(lai),唯論(lun)意表。淪(lun)于一尉,士論(lun)悲(bei)之。詩一卷。

主要作品

作品

嶺猿

杳杳裊裊清且切,鷓鴣飛處(chu)又斜陽。

相(xiang)思(si)(si)嶺上相(xiang)思(si)(si)淚,不到三聲合斷腸。

西山

一身為輕舟,落日西(xi)山際。

常(chang)隨去帆影,遠接長天勢。

物(wu)象歸徐清,林巒分夕麗。

亭(ting)亭(ting)碧流暗,日入孤霞繼。

清目(mu)遠(yuan)陰(yin)映,湖云(yun)尚明突。

林(lin)昏楚色來,岸(an)運荊門閉(bi)。

至夜轉清退,蕭蕭北風厲(li)。

沙邊(bian)雁鷺泊,宿處蒸蔑蔽。

圓月逗前浦,孤(gu)琴又搖曳。

冷然夜(ye)遂深,白露沾人袂(mei)。

燕居

青(qing)苔常滿路,流水復入林。

遠與市朝(chao)隔,日(ri)聞雞(ji)犬深。

寥(liao)寥(liao)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嘯傲轉無欲,不知成陸沉。

漁浦

春(chun)至百(bai)草(cao)綠,膠澤聞(wen)鴿鵬。

別家投釣翁,今世滄浪(lang)情。

漚(ou)綻為縵袍,折麻為長纓。

榮譽失本真(zhen),怪人浮此生。

碧水月自闊,安(an)流(liu)凈而平。

扁舟(zhou)與天(tian)際,獨往難能名。

吳故宮

越(yue)女歌長(chang)君且聽(ting),芙蓉(rong)香滿水(shui)邊城。

豈(qi)知(zhi)一日(ri)終非主,猶自如今有怨(yuan)聲。

第三峰

西山第三(san)項,茅手(shou)依雙(shuang)松。

香沓(ta)欲(yu)至天,云梯升幾重。

瑩魄澄(cheng)玉虛,以求寫鶴蹤。

遣(qian)返(fan)非天人,執節乘赤龍。

旁映白日光,縹緲輕(qing)霞客。

孤輝上煙(yan)霧,徐影明心胸。

愿與黃低磷,欲飛而英從。

因寂清(qing)萬象,輕(qing)云自中(zhong)峰。

山瞑學棲鳥,月來(lai)隨暗蒙。

尋(xun)空靜馀(yu)響,裊(niao)(niao)裊(niao)(niao)云溪(xi)鐘。

顧法院

勝景門閉對遠山,竹(zhu)深松老(lao)半含煙。

皎月殿中三(san)度(du)磐,水晶(jing)宮里一(yi)僧禪。

昭君墓

漢宮(gong)豈(qi)不死,異城(cheng)傷(shang)獨沒。

萬里馱黃金,峨(e)眉為枯骨。

回車夜出(chu)塞,立馬(ma)皆不發。

共恨丹(dan)青人,墳上哭明月。

落第長安

家園好(hao)在尚留秦,恥作(zuo)明(ming)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寫花笑,且向長(chang)安度一春。

贈三侍御

高山臨大澤,正(zheng)月蘆(lu)花乾(qian)。

陽色薰(xun)兩崖,不改青松寒(han)。

土(tu)賢守孤貞,古來皆(jie)共難。

明君錯(cuo)甚(shen)才,臺上飛三(san)奇。

操與(yu)霜雪明,星與(yu)江(jiang)海寬。

束導視天涯,安(an)能(neng)窮波瀾(lan)。

孤鶴在積棘,一枝非(fei)所(suo)安。

逸(yi)翩(pian)望絕霄,見欲凌云端(duan)。

層臺何其(qi)高(gao),山(shan)石(shi)流洪湍。

固知非天(tian)池(chi),雞躍同所歡。

難念(nian)獨枯槁,四十長江干。

責躬貴知己,效拙從一官。

折翩(pian)悲高風,苦饑候朝(chao)餐(can)。

湖月聯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tuo)身未知(zhi)所,謀(mou)道庶不刊。

吟彼喬木詩,一夕常三嘆(tan)。

漳州留別

賢達不相識,偶然交已深(shen)。

宿帆謁郡佐,帳(zhang)別依禪林。

湘水流(liu)入海,楚(chu)云千里心。

望君(jun)杉松夜,山月(yue)清猿吟(yin)。

泊舟盱眙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liu)清。

夜久潮侵(qin)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sha)依雁宿,候館聽雞鳴。

鄉(xiang)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

湖中晚驛

湖廣舟自輕,江天欲澄界。

是時清楚望,氣色猶(you)霾(mai)喀。

踟(chi)躕(chu)金霞白,波上日初麗。

煙虹落鏡中,樹木生無際。

香(xiang)沓涯欲辨,蒙蒙云復(fu)閉。

言(yan)垂星漢明,又睹定流勢。

微(wei)興從此愜,悠然不知歲(sui)。

試職滄浪清,遂覺乾(qian)坤細。

豈念客衣薄(bo),將期(qi)水投袂(mei)。

遲回漁父間,一(yi)雁聲嘹唳。

客有自燕

贏馬(ma)朝自燕,一身(shen)為二連。

記(ji)親拜(bai)孤(gu)家(jia),移葬雙陵前(qian)。

幽愿從(cong)此畢,劍心因(yin)獲全。

孟冬寒氣盛,撫轡告言旋。

碣石海北門,除寇惟朝鮮(xian)。

離離一寒騎,裊(niao)裊(niao)馳白天。

生別(bie)皆自(zi)取,況為(wei)士卒先。

寸心漁(yu)陽興,落(luo)回族(zu)等懸(xuan)。

仙谷遇毛

溪口水石淺(qian),冷(leng)冷(leng)明藥叢。

人溪雙峰峻,松括疏幽風。

垂(chui)嶺(ling)枝裊裊,臀(tun)泉花蒙蒙。

黃緣齋人目,路盡心彌(mi)通。

盤石橫陽崖,前流殊末窮。

回(hui)潭清云影,彌漫長天(tian)空(kong)。

水邊一神女,千歲為玉童。

羽(yu)毛經漢代(dai),珠翠逃秦宮(gong)。

目覲(jin)神(shen)已寓,鶴飛(fei)言(yan)本終。

祈(qi)君青云秘,愿謁黃仙翁。

嘗以耕玉田,龍雞西項中。

金(jin)梯與天(tian)接,幾日來(lai)相逢。

戲題湖上

湖上老人坐磯頭(tou),湖里(li)桃花水卻(que)流。

竹竿(gan)裊裊波無際(ji),不知何(he)者吞吾鉤。

閑齋臥病

旬時結陰霖,簾外初白日(ri)。

齋沐清病容,心魂畏虛童(tong)。

閑梅照前產,明鏡(jing)悲舊質。

同施四五人,何不來(lai)問疾。

行藥至石壁,東風(feng)變萌芽。

主人(ren)門外綠,小隱湖中(zhong)花。

時物堪獨往,春帆宜(yi)別家。

辭君響滄(cang)海,爛漫從天涯。

白龍富泛舟

夕映翠山深,徐暉在龍窟。

扁舟滄(cang)浪意,治措(cuo)花影沒。

西(xi)浮(fu)入(ru)天色,南望對云闕。

因(yin)憶毒首(shou)峰,初陽濯玄發。

泉莫(mo)兩(liang)幽映,松鶴間(jian)情(qing)越。

碧海瑩于神,玉青澤人骨。

忽然為枯木,微(wei)興送如兀。

應寂(ji)中有天,明心外無(wu)物(wu)。

環回從(cong)所泛,夜靜猶不歇。

澹然意無(wu)限(xian),身(shen)與波上月(yue)。

造整十少府

微風吹霜氣,寒影明前(qian)除。

落日未能別,蕭蕭林木虛(xu)。

愁煙(yan)閉千里,仙尉其何(he)如。

因送別鶴操,贈之雙鯉魚(yu)。

鯉魚(yu)在金盤(pan),別鶴衰有徐。

心事則如此,請君開素書。

吊王將軍墓

嫖姚(yao)北伐時,深入(ru)幾千(qian)里。

戰徐(xu)落(luo)日黃(huang),軍(jun)敗鼓(gu)聲死(si)。

嘗聞(wen)漢飛(fei)將(jiang),可奈單于壘(lei)。

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shui)。

高樓夜彈箏

高樓百徐尺(chi),直上(shang)江水平。

明(ming)月照人苦,開簾彈玉(yu)箏(zheng)。

山高猿(yuan)秋(qiu)急(ji),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ban)生。

夢太白西嶺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遺我太白峰,寥(liao)寥(liao)辭垢氛。

結(jie)守在(zai)星漢(han),宴(yan)林閉伍三。

格(ge)授覆徐翠,巾舄生片(pian)云。

時(shi)往(wang)溪水間(jian),孤亭晝仍瞑。

松峰引無影,石(shi)做清(qing)霞文。

恬目緩舟趣,并(bing)心(xin)授馬群。

春(chun)風又搖(yao)掉,潭(tan)島花紛紛。

太公農晚遇

日出渭(wei)流白,文(wen)王政獵(lie)時。

釣翁在蘆葦,川澤無熊羆。

詔(zhao)書起遺賢,匹馬令致辭。

因稱江海人,臣(chen)老筋力衰。

遲(chi)遲(chi)詣天車(che),快快語靈(ling)龜(gui)。

兵馬更不錯,君臣皆(jie)共(gong)治。

同車至(zhi)咸陽,心(xin)影無(wu)磷緇。

四(si)牡玉墀下,一(yi)言為帝師。

王侯擁朱門,軒(xuan)蓋昭(zhao)長(chang)逵。

古來榮華人(ren),遭遇誰(shui)知之(zhi)。

落日是桑(sang)榆,光景有(you)頓(dun)虧。

倏悲天地人(ren),雖貴將何為。

空靈山應田叟

湖南元(yuan)村落,山舍多(duo)黃布。

淳(chun)樸(pu)如(ru)太古,其(qi)人居鳥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獻嘲。

油舟問溪口,言語告啞咬。

土俗不尚農,豈(qi)暇論肥曉。

莫候射禽獸,浮客烹魚(yu)統。

余亦果富人,獲康今尚苞。

敬君中國來,愿以充(chong)其(qi)庖。

日(ri)久聞虎斗(dou),空山滿咆哮。

懷人(ren)雖共安(an),異域終難交。

白水可洗心,采蔽可為肴。

曳策背落日,江風(feng)鳴稍稍。

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yang)林東渡(du)頭,永(yong)和三回蕩輕舟(zhou)。

故(gu)人家(jia)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qing)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lin)。

曲(qu)徑通幽處,禪房(fang)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ying)空人心。

萬籟(lai)此俱寂(ji),但余鐘磬音。

題破山寺后禪院

題破山寺后禪院

聽琴秋夜(ye)贈(zeng)寇尊(zun)師(shi)

琴當秋夜聽,況是洞中人。

一指(zhi)指(zhi)應法,一聲(sheng)(sheng)聲(sheng)(sheng)爽神。

寒蟲臨砌默,清吹(chui)裊燈頻。

何必鐘期耳,高閑自可親(qin)。

白湖寺(si)后(hou)溪宿云(yun)門

落日山(shan)水清,亂流鳴淙(cong)淙(cong)。

舊蒲雨抽節,新花水對窗。

溪中日已沒,歸烏多為雙。

杉松引直路,出(chu)谷臨前湖。

洲諸晚色靜,又觀花與蒲。

入溪復登嶺,草淺寒流速。

圓月明高峰,春山因獨宿。

松(song)陰澄初夜,曙(shu)色分遠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chuan)陸。

亂(luan)花覆東郭,碧氣銷長林(lin)。

四郊一清影,千(qian)里歸寸心。

前瞻(zhan)王程(cheng)促,卻戀云門(men)深。

畢景有徐(xu)興,到家彈(dan)玉(yu)琴(qin)。

宿(su)五度溪仙人(ren)得道處

五度溪上花,生根依(yi)兩崖。

二月尋片云,愿(yuan)宿(su)秦人家。

上(shang)見(jian)懸崖(ya)崩,下(xia)見(jian)白水(shui)瑞(rui)。

仙人彈(dan)棋處,石上青蘿(luo)盤。

無處(chu)求玉童(tong),翳(yi)翳(yi)唯林巒。

前溪(xi)通新(xin)月,聊取玉琴(qin)彈。

海(hai)日馬(ma)鐙曲(qu)稍次中流作

夜寒宿蘆葦,曉(xiao)色明西林。

晴天無纖翳,郊野浮(fu)春明。

波(bo)靜隨釣魚,舟小綠水深。

出浦見(jian)千里,曠(kuang)然諧遠尋。

扣船應漁父,因(yin)唱滄浪吟。

江行

平湖四無際,此夜泛孤舟。

明(ming)月異方意,吳歌令客愁(chou)。

鄉園碧云外,兄(xiong)弟祿江頭。

萬(wan)里無歸信,傷心看斗牛。

江上琴興

江上調玉(yu)琴,一(yi)弦清一(yi)心(xin)。

泠泠七弦遍,萬木(mu)澄(cheng)幽陰。

能使江月(yue)白(bai),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huang)金。

送陸擢

圣代(dai)多才俊,陸(lu)生(sheng)何考第。

南山高松樹,不合(he)空(kong)摧殘。

九月湖上別(bie),北(bei)風秋雨寒。

殷(yin)勤嘆(tan)鄧鳳,早(zao)食金(jin)瑯殲(jian)。

送宇文六

花映垂楊(yang)漢水(shui)清,曉風林里一枝輕。

即今(jin)江北還如此(ci),愁(chou)殺江南離別情(qing)。

送李大都護

單于雖(sui)不戰,都護事邊深。

君(jun)執幕中秘,能為高士心。

海頭近初月,櫥里多愁陰。

西望郭猶子(zi),將分淚滿襟。

送李十一尉臨溪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際一帆影,預懸離別心。

以(yi)言神仙尉,因致瑤華(hua)音(yin)。

回軫(zhen)撫商調,越(yue)溪(xi)澄碧林。

張山人彈琴

君(jun)去芳草(cao)綠,西峰彈(dan)玉琴。

豈推丘(qiu)中賞,兼得(de)清煩襟(jin)。

朝從山口還,出(chu)嶺(ling)聞清音(yin)。

了然云霞(xia)氣,照(zhao)見天地心(xin)。

玄鶴下澄空,翩(pian)翩(pian)舞松林。

改(gai)弦扣(kou)商聲,又聽飛(fei)龍吟。

稍覺(jue)此身妄,漸知仙(xian)事深。

其將煉(lian)金鼎,永(yong)矣投吾管。

張天師草堂

靈溪復(fu)清(qing)字,傍倚枯松根。

花藥繞方丈,瀑泉飛(fei)至門。

四氣(qi)閉炎熱(re),兩崖改明(ming)昏。

夜深月暫皎,亭午(wu)朝始撤。

信是無人居,幽幽寂無喧。

萬壑(he)應鳴磐,諸峰接一魂。

遂(sui)登(deng)仙子谷,因醉田中(zhong)樽。

時節(jie)開玉書,它映飛天言(yan)。

心化便無影,目精(jing)焉累煩。

忽而與霄漢,寥落(luo)空(kong)南(nan)軒。

古興

漢上(shang)逢老翁,江口(kou)為僵尸。

白(bai)發沾黃泥,遺骸(hai)集鳥鳴。

機(ji)巧自此忘,精魄今何之。

風吹鉤等(deng)折,魚躍安能施。

白水明(ming)汀洲,菰(gu)蒲冒深彼。

唯留扁舟影,系在長江涓。

突兀枯松枝,悠揚女蘿(luo)絲。

托(tuo)身難(nan)憑依(yi),生死焉(yan)相知(zhi)。

遍現今時(shi)人,舉(ju)世皆爾為。

將軍死重(zhong)圍,漢卒猶爭馳。

百馬(ma)同一街,萬輪同一規。

名與身就(jiu)親(qin),君子宜固思。

古興

軸轉井上雙梧桐,飛鳥銜花(hua)日將(jiang)沒。

深閨女兒莫愁年,玉指冷(leng)冷(leng)怨金碧。

石(shi)榴裙據峽蝶飛(fei),見人不語梁峨眉。

青(qing)絲(si)素絲(si)紅綠絲(si),織成錦券當為誰。

古意

牧馬古道(dao)(dao)傍(bang),道(dao)(dao)傍(bang)多古墓。

蕭(xiao)條愁殺(sha)人(ren),蟬(chan)鳴白楊樹。

回頭望京邑,合沓生塵霧。

富資安(an)可(ke)常,歸來(lai)保貞素。

古意

楚王竟何(he)去,獨(du)自留(liu)巫山。

偏使世人見,迢迢江漢間。

駐舟春溪里,皆愿拜靈(ling)顏。

寤寐(mei)見神女(nv),金(jin)沙鳴佩環。

閑艷(yan)艷(yan)世姿,令人氣(qi)力微。

含笑意不語(yu),化(hua)作朝(chao)云飛。

古意

二妃方訪(fang)舜,萬里南方懸(xuan)。

遠道同(tong)江漢(han),孤舟無歲年(nian)。

不知蒼梧處,氣盡呼青天(tian)。

愁淚變楚竹,峨(e)眉喪湘川(chuan)。

后(hou)人立(li)為廟,累世稱其賢。

過客(ke)設調祭,狐貍來(lai)坐邊(bian)。

懷古未忍還,猿吟徹(che)空(kong)山(shan)。

古意

明月照高閣(ge),彩女(nv)賽羅幕(mu)。

歌舞(wu)臨碧云,策聲沸珠箔。

青(qing)灣臨南海,天上(shang)雙白鶴。

萬(wan)里齊(qi)翼飛,意求君門樂。

玉霄(xiao)九重閉,金鎖夜(ye)不開。

兩翅自無力,愁鳴云外來。

態深入空貴,世屈無(wu)良媒(mei)。

俯仰顧中禁,東(dong)飛白玉臺。

古意

井底(di)玉冰洞地明,玻由糧護青(qing)絲索。

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shang)銀瓶照(zhao)天閣。

黃金作身雙飛龍(long),口銜(xian)明月噴芙蓉。

一時渡海(hai)望(wang)不見,曉(xiao)上(shang)青(qing)樓十二重。

宿王昌齡隱居

清(qing)溪深不測,隱(yin)處(chu)唯(wei)孤云。

松際露微(wei)月,清光猶(you)為君。

茅亭(ting)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luan)鶴群。

鄂精(jing)招(zhao)王(wang)昌齡張債

對蘆曠野中,沙上飛黃云。

天晦無精光,茫(mang)茫(mang)悲遠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ri)偶。

春雁(yan)又北飛(fei),音(yin)書固難聞。

滴居未為嘆,讒(chan)征何由分。

午日(ri)逐(zhu)故龍(long),它為吊冤文。

翻覆古井然,官宦(huan)安足云。

貧士任枯槁,捕(bu)魚清(qing)江清(qing)。

有時荷鋤(chu)犁,曠野(ye)自(zi)耕耘。

不(bu)然春山(shan)隱(yin),溪澗花氮包。

山(shan)鹿(lu)自有場,賢達(da)亦顧群。

二(er)賢(xian)歸去來,世上徒紛紛。

塞上曲

翩(pian)翩(pian)云中使,來問太原卒(zu)。

百戰苦不歸(gui),刀頭怨明月。

塞云隨(sui)陣落,寒(han)日(ri)傍城(cheng)沒。

城下有寡(gua)妻(qi),哀(ai)哀(ai)哭(ku)枯骨(gu)。

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cheng)王。

天涯靜處無征(zheng)戰,兵(bing)氣銷為日月光。

塞下曲

北(bei)海(hai)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jie)是長城卒,日暮(mu)沙(sha)場飛(fei)作灰。

塞下曲

龍斗(dou)雌雄勢已分,山(shan)崩鬼哭(ku)恨將軍。

黃(huang)河直北千馀里,冤氣蒼茫成黑云。

塞下曲

因嫁單于怨在(zai)邊(bian),蛾眉萬古葬胡天。

漢家此去(qu)三千里,青冢(zhong)常(chang)無草木(mu)煙。

塞下

鐵馬(ma)胡裘出漢營,分廢百道救龍城。

左賢(xian)未通新華折,過在將軍不在兵。

另有記載

在(zai)唐(tang)朝(chao)燦若星辰的詩(shi)(shi)人(ren)中,常(chang)建(jian)是一位頗有(you)影響(xiang)的著(zhu)名(ming)(ming)詩(shi)(shi)人(ren)。在(zai)歷代唐(tang)詩(shi)(shi)選(xuan)(xuan)本中,都有(you)常(chang)建(jian)的詩(shi)(shi)入選(xuan)(xuan),《唐(tang)詩(shi)(shi)三(san)百首(shou)(shou)》中有(you)常(chang)建(jian)的《題破山(shan)寺后禪院》、《宿王昌齡隱(yin)處》二首(shou)(shou)。其(qi)中的“曲徑通(tong)幽(you)處,禪房花(hua)木(mu)深”成為唐(tang)詩(shi)(shi)中的名(ming)(ming)句,廣為流傳,影響(xiang)很大。在(zai)唐(tang)朝(chao)文壇上(shang),常(chang)建(jian)在(zai)某(mou)些方面甚至(zhi)超過了(le)李白。如唐(tang)丹陽(yang)進士(shi)殷王番的唐(tang)詩(shi)(shi)選(xuan)(xuan)本《河岳英(ying)靈集》中就把常(chang)建(jian)置于卷首(shou)(shou),位在(zai)李白、王維等人(ren)之前(qian),并在(zai)詩(shi)(shi)序中大加(jia)稱贊。

詩人之謎

但常建的祖籍是哪里?一直是一個懸案――

上海古籍出版社(she)出版的金性堯注(zhu)《唐(tang)詩三(san)百首新注(zhu)》說(shuo)(shuo):常建(jian)(jian)的籍貫(guan),《全唐(tang)詩》未書。《唐(tang)才子傳》作長(chang)安(an)人(ren)(ren)(ren)(ren),但(dan)唐(tang)才子傳是小說(shuo)(shuo),并(bing)非史(shi)書。而且他的《落第長(chang)安(an)》詩有“家(jia)園(yuan)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ren)(ren)(ren)(ren)。恐逢故(gu)里鶯花笑,且向長(chang)安(an)度一(yi)春”語,似非長(chang)安(an)人(ren)(ren)(ren)(ren)。此說(shuo)(shuo)見著名(ming)唐(tang)詩研(yan)究專家(jia)傅璇琮(cong)先(xian)生《談(tan)新編本的一(yi)些問(wen)題》(文學評論叢(cong)刊第三(san)期)。傅璇琮(cong)《考》也對《唐(tang)才子傳》所記(ji)常建(jian)(jian)事跡作了辨正,他認為《唐(tang)才子傳》說(shuo)(shuo)常建(jian)(jian)是長(chang)安(an)人(ren)(ren)(ren)(ren)不確,但(dan)他究系何地人(ren)(ren)(ren)(ren),限于目前的史(shi)料,只能(neng)闕疑。

高步瀛選注(zhu)(zhu)的《唐宋詩舉要》中注(zhu)(zhu):常建,長安(an)人(ren)。開元進(jin)士(shi)。大歷中,為盱眙(在今(jin)(jin)江蘇)尉,頗不如意。后寓鄂(e)渚(zhu)(今(jin)(jin)湖北武(wu)昌(chang)),招王昌(chang)齡、張僨同隱,見唐才子傳(chuan)。

漢(han)語(yu)大詞典出版(ban)社出版(ban)的《唐詩三百首辭(ci)典》中(zhong)注:長安(an)(現陜(shan)西西安(an))人。開元進士,曾任(ren)盱眙(yi)尉。

《辭海》“常(chang)建“條是這(zhe)樣解釋的:唐詩人(ren)。故里不詳(一說(shuo)長安人(ren),誤)。開元(yuan)15年進士,與王昌齡同(tong)榜。曾(ceng)任(ren)盱眙尉。天寶年間卒。一說(shuo)大歷(li)時尚在世,實誤。其詩多(duo)為(wei)五言,常(chang)以(yi)山(shan)林(lin)、寺觀為(wei)題材,《題破(po)山(shan)寺后禪院》一首,為(wei)世傳誦。也有部分邊塞詩。有《常(chang)建集(ji)》。

在(zai)(zai)(zai)目前僅存的(de)(de)(de)(de)《唐(tang)人選唐(tang)詩(shi)》,只有十(shi)種,由(you)唐(tang)朝人元結(jie)和殷(yin)王(wang)番等選編(bian)(bian)的(de)(de)(de)(de),應該是(shi)(shi)(shi)比較(jiao)權威(wei)的(de)(de)(de)(de)選本(ben)。這些選本(ben)的(de)(de)(de)(de)選取(qu)標(biao)準(zhun)雖然各有不同,但總的(de)(de)(de)(de)可以看出他們對本(ben)時(shi)代詩(shi)歌的(de)(de)(de)(de)一些看法與評價(jia)。其中(zhong)(zhong)(zhong)第三集(ji)(ji)是(shi)(shi)(shi)《河(he)(he)岳英靈(ling)集(ji)(ji)》,由(you)殷(yin)王(wang)番選編(bian)(bian),共選詩(shi)二十(shi)四(si)家,殷(yin)番在(zai)(zai)(zai)此(ci)集(ji)(ji)前言(yan)中(zhong)(zhong)(zhong)說了(le)他的(de)(de)(de)(de)編(bian)(bian)選標(biao)準(zhun):“如名不副實,才(cai)不合道,縱權壓梁竇,終(zhong)無(wu)取(qu)焉(yan)。”他在(zai)(zai)(zai)目錄中(zhong)(zhong)(zhong)又寫(xie)道:“切見詩(shi)之流(liu)傳于世多(duo)矣。若唐(tang)之河(he)(he)岳英靈(ling)。中(zhong)(zhong)(zhong)興間氣。則(ze)世所罕見焉(yan)。本(ben)堂得此(ci)本(ben)。編(bian)(bian)次既當(dang)(dang)。批摘(zhai)又精。真詩(shi)中(zhong)(zhong)(zhong)無(wu)價(jia)寶也。”說明編(bian)(bian)者(zhe)是(shi)(shi)(shi)非常(chang)(chang)(chang)(chang)認真的(de)(de)(de)(de),目的(de)(de)(de)(de)確是(shi)(shi)(shi)以質(zhi)論詩(shi)。在(zai)(zai)(zai)此(ci)集(ji)(ji)中(zhong)(zhong)(zhong),第一名就是(shi)(shi)(shi)常(chang)(chang)(chang)(chang)建(jian)(jian),第二位(wei)才(cai)是(shi)(shi)(shi)李(li)白,而(er)與常(chang)(chang)(chang)(chang)建(jian)(jian)同榜進士的(de)(de)(de)(de)王(wang)昌齡,卻被排(pai)在(zai)(zai)(zai)了(le)卷上的(de)(de)(de)(de)倒(dao)數第二位(wei)。并且,常(chang)(chang)(chang)(chang)建(jian)(jian)詩(shi)15首,而(er)李(li)白詩(shi)僅選了(le)13首,由(you)此(ci)可見常(chang)(chang)(chang)(chang)建(jian)(jian)在(zai)(zai)(zai)當(dang)(dang)時(shi)文(wen)壇(tan)的(de)(de)(de)(de)地位(wei)是(shi)(shi)(shi)非常(chang)(chang)(chang)(chang)高的(de)(de)(de)(de),甚(shen)至超過了(le)李(li)白。此(ci)集(ji)(ji)在(zai)(zai)(zai)常(chang)(chang)(chang)(chang)建(jian)(jian)集(ji)(ji)前評語中(zhong)(zhong)(zhong)言(yan):“高才(cai)無(wu)貴士。誠哉(zai)是(shi)(shi)(shi)言(yan)。曩劉楨死于文(wen)學。左(zuo)思終(zhong)于記室。鮑照卒于參軍。今常(chang)(chang)(chang)(chang)建(jian)(jian)亦淪(lun)于一尉(wei)。”

辭海“河(he)岳英靈集”條稱(cheng):“選(xuan)錄唐(tang)開元二(er)年(nian)至天寶十(shi)(shi)二(er)年(nian)(714――753)期間(jian)常(chang)建、李白等(deng)二(er)十(shi)(shi)四人詩(shi)二(er)百一十(shi)(shi)四首(shou),每人各附評語。番論詩(shi)反對輕艷矯飾(shi),提倡風骨聲律的(de)統一,注重興象(xiang)。所選(xuan)以(yi)此為標準,是唐(tang)人選(xuan)唐(tang)詩(shi)中較好的(de)選(xuan)本。”

古碑證籍

2006年(nian)(nian)8月(yue),河北省邢臺(tai)市臨城縣(xian)文(wen)管(guan)所在征集文(wen)物中,收上(shang)來一塊古碑,是(shi)常(chang)建后人的一塊墓(mu)志銘(ming)。墓(mu)志銘(ming)刻于威通(tong)六年(nian)(nian)。墓(mu)志銘(ming)中追述了常(chang)建的事跡,具(ju)有(you)很(hen)高的歷史價值(zhi),破解了這個千年(nian)(nian)之謎:唐(tang)朝(chao)大詩人常(chang)建的祖籍(ji)就是(shi)邢臺(tai)。

在(zai)此碑額(e)上刻有“唐故府(fu)君(jun)常(chang)公(gong)墓志(zhi)銘(ming)”字樣。碑題是:《唐故府(fu)君(jun)前試左(zuo)武衛兵曹參軍(jun)(jun)常(chang)公(gong)墓志(zhi)銘(ming)并序鄉貢進士傅融撰》:碑文為:公(gong)諱(hui)□,先邢州縣(xian)人也。建(jian)國(guo),命(ming)謚其來(lai)遠矣,粵(yue)文場常(chang)建(jian)者(zhe),公(gong)之(zhi)(zhi)近祖(zu)也,在(zai)英靈集,冠(guan)群(qun)公(gong)之(zhi)(zhi)首,詞(ci)華品(pin)藻,具(ju)在(zai)小(xiao)序。祗如夢(meng)太(tai)白(bai)西(xi)岑(cen)、哭(ku)王昭君(jun)可為盡(jin)美矣。曾祖(zu)琳,皇試太(tai)子(zi)通事(shi)舍(she)人。祖(zu)如玉,皇授左(zuo)龍武軍(jun)(jun)軍(jun)(jun)使兼御史大夫。天(tian)寶(bao)未年,安史作亂,四海鼎沸,公(gong)發貔虎之(zhi)(zhi)威,掃蕩妖氛,無不泯盡(jin)。敕書(shu)于詔至今見在(zai)。父太(tai)平,皇右軍(jun)(jun)兵馬使,金(jin)紫光祿大夫,檢校太(tai)子(zi)厝事(shi),上柱國(guo),河內縣(xian)開國(guo)伯,食(shi)邑三百戶。

公秉仁義之(zhi)(zhi)(zhi)權俠,忠(zhong)貞之(zhi)(zhi)(zhi)勇卒,因內外(wai)游(you)歷,中丘御史端公曹公一(yi)見(jian)如舊,署(shu)以爪(zhua)牙之(zhi)(zhi)(zhi)任,亦非(fei)愿焉(yan)(yan)。早年(nian)(nian)(nian)知命(ming),退身鄉里,□茅二(er)房,結文場之(zhi)(zhi)(zhi)友,清文麗(li)藻,觀(guan)之(zhi)(zhi)(zhi)璨然。復至(zhi)暮年(nian)(nian)(nian),漸遵釋教(jiao),毗藍凈(jing)宗,往(wang)來不(bu)(bu)(bu)絕。或(huo)圖畫真容,或(huo)書(shu)寫經典,前后(hou)數(shu)年(nian)(nian)(nian),不(bu)(bu)(bu)可勝(sheng)記(ji)。何圖天下□音(yin),魚靳遺殞,此(ci)明哲于(yu)(yu)(yu)大(da)(da)中九年(nian)(nian)(nian)三(san)月五日,享(xiang)年(nian)(nian)(nian)六十(shi)有(you)四,終于(yu)(yu)(yu)私茅焉(yan)(yan)。夫人雍(yong)氏,志性溫雅,令望謙柔,名著(zhu)陶家,恩同孟氏。自(zi)(zi)公淪(lun)亡,經于(yu)(yu)(yu)數(shu)載,饋奠之(zhi)(zhi)(zhi)禮,靡有(you)闕(que)輿,不(bu)(bu)(bu)幸(xing)忽抱疾(ji)瘵,枕席(xi)彌留(liu),禍亟(ji)飛鐘,遄流不(bu)(bu)(bu)息,于(yu)(yu)(yu)咸(xian)通四年(nian)(nian)(nian)三(san)月甘日,享(xiang)年(nian)(nian)(nian)七十(shi)奄(yan)終。華(hua)室唏吁,喬(qiao)柯先折,鸞(luan)鏡沉輝。自(zi)(zi)親非(fei)親,咸(xian)悉悲悼(dao)。女(nv)王氏,長(chang)適(shi)太原(yuan)王氏。幼奉訓誡,長(chang)習箴規(gui),克著(zhu)三(san)從,罔虧四德(de)。次在室,豈(qi)豈(qi)令漱(shu)難可比焉(yan)(yan)。幼曰喜娘子不(bu)(bu)(bu)幸(xing)華(hua)年(nian)(nian)(nian)奄(yan)遘,大(da)(da)夜琢玉,記(ji)銘至(zhi)今。

見在令(ling)子三人(ren),二人(ren)早亡。幼曰現,少(shao)詣儒門,頗覽墳典(dian),曾蒙鄉薦(jian),云(yun)漢攀鯢,久躡秦川。東堂折掛,自遭荼毒,泣血庭隅,公之□榆,歲月深遠(yuan),道路睽阻,護(hu)喪不(bu)任。以咸通六年八月十(shi)二日,卜兆于茲邑西南十(shi)里,禮也(ye)。其(qi)塋也(ye),前臨郊(jiao)邑,卻(que)眺山河,韓魏之風(feng)云(yun),燕代(dai)之委氣(qi),其(qi)在茲矣,慮以陵谷遷改(gai),年代(dai)湮沒,乃命刊(kan)石(shi)而記焉。

銘曰:粵惟(wei)常(chang)公,堂(tang)(tang)堂(tang)(tang)挺秀(xiu),杖德(de)松(song)筠,懷仁苑囿,話言惟(wei)新(xin),傾蓋如(ru)舊,守禮不(bu)差,防閑匪晝,掛冠嚴嶺,濯纓滄浪。晚就釋曲,時赴道場,心懷松(song)柏,□德(de)珪璋,氣如(ru)浮云(yun),志若秋霜。疾疹彌留(liu),亦奠痊損(sun)。泰山(shan)其頹(tui),哲人(ren)將殞,于戲夫子,微言將泥。令德(de)令圖(tu),道光惟(wei)允。嗚(wu)呼哀哉,喪(sang)我英逸。已(yi)矣夫人(ren),古今難匹。動合箴規,如(ru)琴如(ru)瑟。云(yun)逐蟾輝,魂飛白(bai)日。猿啼青(qing)山(shan),長歸幽冥。滔(tao)滔(tao)者(zhe)川,渾(hun)渾(hun)東注(zhu)。悠悠者(zhe)人(ren),茫(mang)茫(mang)不(bu)□。自古在昔,何(he)新(xin)何(he)故。長夜冥冥,千載(zai)不(bu)寤。

此碑文的說法與《河岳英靈集》的說法完(wan)(wan)全(quan)一樣,由此完(wan)(wan)全(quan)可以認為常建的祖籍是邢州是肯定(ding)的。

常建其詩

盛(sheng)唐詩(shi)派中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之稱。他(ta)的詩(shi)現(xian)存57首,數量雖不多,《四庫全書總目》稱常建“卓(zhuo)然與(yu)王、孟抗行(xing)者,殆十(shi)之六七”。《河岳英靈集(ji)》中常建序稱“建詩(shi)似初發(fa)通莊,卻(que)尋野(ye)徑(jing)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qi)(qi)旨遠,其(qi)(qi)興僻,佳句輒來(lai),唯論意表,于(yu)如松際(ji)露微月(yue),清光猶為君(jun)。又(you)山光悅鳥性,潭影(ying)空人(ren)心(xin)。此例十(shi)數句,并可稱警策。”

盛唐山水詩(shi)大多歌詠(yong)隱逸情(qing)趣,都有一悠閑適(shi)意的情(qing)調(diao),但各(ge)有獨(du)特(te)風格(ge)(ge)和成就,常建最著名的《題破山寺后(hou)禪院》是在優游中寫會(hui)悟,但風格(ge)(ge)閑雅清警(jing),藝術(shu)上(shang)和王維(wei)的高妙、孟(meng)浩然(ran)的平淡都不類(lei)同,確屬獨(du)居一格(ge)(ge)。現江蘇常熟虞(yu)山破山寺已成蓍名景點,全(quan)賴常建此詩(shi)以傳。

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竹(zhu)徑(jing)”兩句,說“欲效其(qi)語作一聯,久不(bu)可得(de),乃(nai)知造(zao)意者(zhe)為難工也”。后(hou)來他在青州一處(chu)山齋宿息,親身體驗到(dao)“竹(zhu)徑(jing)”兩句所寫(xie)的意境情趣(qu),更想寫(xie)出(chu)那樣的詩句,卻仍然“莫獲一言”。

再如常(chang)建以(yi)下四首詩(shi):

江上琴興

江上(shang)調玉琴(qin),一(yi)弦清一(yi)心。

泠(ling)泠(ling)七(qi)弦遍,萬木澄(cheng)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此詩語言(yan)情致幽(you)靜,引人遠思(si),反映了作者的隱逸(yi)生(sheng)活。

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xi)深不測(極(ji)),隱(yin)處唯孤云。

松際露微月,清(qing)光猶為君。

茅亭宿(su)花影,藥院滋(zi)苔紋(wen)。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luan)鶴(he)群。

此詩在盛唐時已傳為山水詩名篇,清朝受到“神韻派(pai)”推崇。

昭君墓

漢宮(gong)豈(qi)不(bu)死,異域傷(shang)獨沒。

萬里馱黃金,蛾眉為枯骨。

回車夜(ye)出(chu)塞,立馬皆不發。

共(gong)恨丹青人,墳上哭明月。

此(ci)詩見(jian)《河岳英(ying)靈集》,也被墓(mu)志銘例舉,有名(ming)于當時。

塞下曲之一: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sun)歸去(qu)不稱(cheng)王(wang)。

天涯(ya)靜處無征(zheng)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此詩獨(du)辟蹊徑(jing),得出了不同尋常的(de)異響(xiang)。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嘆時運,而是(shi)立足于民族和(he)睦的(de)高度、謳歌了化(hua)干戈(ge)為玉帛的(de)和(he)平友好的(de)主(zhu)題。

今存《常(chang)建(jian)詩集(ji)》3卷(juan),輯入《唐(tang)六名家集(ji)》。《常(chang)建(jian)集(ji)》2卷(juan),輯入《唐(tang)百家詩》;《常(chang)建(jian)詩集(ji)》2卷(juan),輯入《唐(tang)詩二十六家》。

本百科(ke)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hu)【 精靈世(shi)界 】編(bian)輯上(shang)傳提供(gong),詞條屬于(yu)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suo)展示的詞條介紹(shao)涉及(ji)宣傳內(nei)容屬于(yu)注(zhu)冊(ce)用戶個人編(bian)輯行為,與【常建】的所(suo)屬企業/所(suo)有人/主體無關,網(wang)(wang)站不完(wan)全保(bao)證內(nei)容信息的準確性(xing)、真實(shi)性(xing),也不代表本(ben)站立場,各項數(shu)據信息存在(zai)更新不及(ji)時的情(qing)況,僅供(gong)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ru)果頁面內(nei)容與實(shi)際情(qing)況不符,可點擊“反(fan)饋”在(zai)線向網(wang)(wang)站提出修改(gai),網(wang)(wang)站將(jiang)核實(shi)后進(jin)行更正。 反饋(kui)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ce)用戶提(ti)供(gong)信息存(cun)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傳(chuan)提(ti)供(gong)”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zi)主(zhu)發布(bu)上傳(chuan),不代表本(ben)站觀點,版(ban)權歸原作(zuo)者所(suo)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xiang)關信(xin)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zhan)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zuo)權(quan)、商(shang)標權(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shang)業信(xin)息等),非經許可不得(de)抄襲或使用(yong)。
提(ti)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1038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407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