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zhan)分(fen)類(lei)
登錄 |    
楊絳
0 票數:0 #作家#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 中文名: 楊(yang)絳(jiang)
  • 別號名稱: 楊季康
  • 出生日期: 1911年07月17日
  • 性別:
  • 國籍: 中國
  • 民族:
  • 籍貫: 江(jiang)蘇省無(wu)錫市(shi)
  • 出生地: 北京(jing)市
  • 星座: 巨蟹座(zuo)
  • 生肖:
  • 配偶: 錢鐘書
  • 子女: 錢瑗
  • 畢業院校: 東吳大學,清華大學
  • 去世日期: 2016年05月25日
  • 職業職位: 翻(fan)譯(yi)家,文學家,戲(xi)劇(ju)家
  • 代表作品: 《干校六記》,《洗澡》,《我們仨》
  • 主要成就: 翻譯《堂吉訶德》,《小癩子》,《吉爾·布拉(la)斯》
詳細介紹(shao) PROFILE +

人物生平

1911年(nian)7月17日,楊絳生于北京。

1923年,楊絳在(zai)啟明上學,舉家遷蘇(su)州。

1928年(nian),楊絳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xue)外文系(xi),但(dan)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xue)。

1932年(nian),從(cong)蘇州東吳(wu)大(da)學(xue)到清華(hua)大(da)學(xue)借讀,并認識錢(qian)鍾書(shu)。

1935年(nian),楊(yang)絳與錢(qian)鍾書(shu)結婚,同年(nian)夏季與丈(zhang)夫同赴英國、法(fa)國留學。

1938年,楊(yang)絳隨錢鍾(zhong)書帶(dai)著一歲(sui)的(de)女(nv)兒回國,回國后歷任上海震旦女(nv)子文理學院(yuan)外語系(xi)教授、清華大學西(xi)語系(xi)教授。

1943、1944年,楊絳的劇(ju)本《稱心(xin)如(ru)意》、《弄假成真》、《游戲人間》等相繼在上海公演(yan)。

1953年(nian),任北京大(da)學文(wen)學研究(jiu)(jiu)所、中(zhong)國(guo)(guo)科學院文(wen)學研究(jiu)(jiu)所、中(zhong)國(guo)(guo)社會(hui)科學院外(wai)國(guo)(guo)文(wen)學研究(jiu)(jiu)所的研究(jiu)(jiu)員。

1956年,作(zuo)品《吉爾·布拉斯》經大(da)修大(da)改,由人民文學出(chu)(chu)版社出(chu)(chu)第一版。

1965年1月,《堂吉(ji)訶德》第一部翻譯完畢。

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

1981年發表的《干校六記》,已有三種(zhong)英(ying)語(yu)、兩(liang)種(zhong)法語(yu)和(he)一種(zhong)日本(ben)譯(yi)本(ben)。

1984年,她寫的《老王(wang)》被選(xuan)為初中教材。

1986年,她(ta)出版(ban)《回憶我的父親》、《回憶我的姑母(mu)》、《記錢(qian)鍾書與圍(wei)城》。

1992年2月,法譯本《洗澡》及《烏云的金(jin)邊(bian)》在巴黎出版(ban)。

1997年,雜志第5期《方五妹和(he)她(ta)的(de)“我老頭(tou)子”》,《十月》發表。

1997年(nian)3月4日,其女錢瑗(yuan)因患脊椎(zhui)癌去世。

1998年(nian)12月(yue)19日,其(qi)丈夫錢鍾書去世。

2001月,出版(ban)《從(cong)丙午到(dao)流亡》。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們仨》。

2007年,出(chu)版《走到人生(sheng)邊上——自問自答(da)》一書(shu)

2011年(nian),百歲老人楊絳查(cha)出(chu)患有心(xin)衰,但她(ta)依舊(jiu)樂(le)觀豁達,每(mei)天讀書寫作(zuo)從不(bu)間斷,晚上(shang)一點半(ban)睡覺。

2013年(nian)7月(yue)17日(ri),楊(yang)絳102歲生日(ri)。

2015年7月17日,楊絳先生迎來104歲(sui)生日(如按照楊絳先生自己(ji)的虛歲(sui)算法,是(shi)105歲(sui)),身(shen)體依舊很好,仍(reng)然(ran)思路清(qing)晰(xi)、精神矍(jue)鑠。

2016年5月25日(ri)凌晨,楊絳(jiang)在(zai)北京(jing)協和醫(yi)院病逝,享年105歲。

作品風格

楊(yang)絳(jiang)(jiang)文學作品語(yu)言(yan)的(de)(de)(de)(de)(de)(de)(de)成功是(shi)有(you)(you)(you)目共睹的(de)(de)(de)(de)(de)(de)(de)。其(qi)(qi)沉(chen)定簡潔的(de)(de)(de)(de)(de)(de)(de)語(yu)言(yan),看起(qi)來平(ping)平(ping)淡淡,無(wu)陰無(wu)晴,然而(er)(er)平(ping)淡不(bu)是(shi)貧(pin)乏,陰晴隱(yin)于其(qi)(qi)中,經(jing)過漂洗的(de)(de)(de)(de)(de)(de)(de)苦心經(jing)營的(de)(de)(de)(de)(de)(de)(de)樸(pu)素中,有(you)(you)(you)著本(ben)色的(de)(de)(de)(de)(de)(de)(de)絢爛(lan)華麗,干凈明晰的(de)(de)(de)(de)(de)(de)(de)語(yu)言(yan)在(zai)楊(yang)絳(jiang)(jiang)筆下(xia)變得(de)有(you)(you)(you)巨大的(de)(de)(de)(de)(de)(de)(de)表現力。有(you)(you)(you)時明凈到有(you)(you)(you)些(xie)冷,但(dan)由于滲入詼(hui)諧幽默,便平(ping)添(tian)幾分靈動(dong)(dong)之(zhi)氣(qi),因(yin)而(er)(er)使靜穆嚴肅的(de)(de)(de)(de)(de)(de)(de)語(yu)言(yan)自有(you)(you)(you)生機(ji),安靜而(er)(er)不(bu)古板,活(huo)潑(po)而(er)(er)不(bu)浮(fu)動(dong)(dong),靜中有(you)(you)(you)動(dong)(dong),動(dong)(dong)還是(shi)靜。沉(chen)靜詼(hui)諧中有(you)(you)(you)沉(chen)著老(lao)到、雍(yong)容優(you)雅(ya)(ya)的(de)(de)(de)(de)(de)(de)(de)氣(qi)派,鋒芒內斂后(hou)的(de)(de)(de)(de)(de)(de)(de)不(bu)動(dong)(dong)聲(sheng)色,有(you)(you)(you)種靜穆超然的(de)(de)(de)(de)(de)(de)(de)中和之(zhi)美。(節選自《人在(zai)邊緣──楊(yang)絳(jiang)(jiang)創(chuang)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楊(yang)絳(jiang)(jiang)的(de)(de)(de)(de)(de)(de)(de)文字韻(yun)致淡雅(ya)(ya),獨具(ju)一格,更難得(de)的(de)(de)(de)(de)(de)(de)(de)是(shi),當(dang)她用這(zhe)潤澤之(zhi)筆描寫那(nei)(nei)些(xie)不(bu)堪回首的(de)(de)(de)(de)(de)(de)(de)往事時,擁有(you)(you)(you)不(bu)枝(zhi)不(bu)蔓(man)的(de)(de)(de)(de)(de)(de)(de)冷靜,比(bi)那(nei)(nei)些(xie)聲(sheng)淚俱(ju)下(xia)的(de)(de)(de)(de)(de)(de)(de)控訴更具(ju)張(zhang)力,發(fa)人深省(sheng)。

獲獎記錄

作品獲獎

? 2004 ? ?杰出成就獎 ? ? (提名) ? ?

? 2003 ? ?十(shi)大好書(中文創作(zuo)類)第一名 ? ? 《我們仨》 ? ?(獲(huo)獎) ? ?

? 1986 ? ?西班(ban)牙“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勛章 ? ?(獲獎) ? ?

? 1985 ? ?最佳散文(wen)獎 ? ?《林奶奶》 ? ?(獲獎) ? ?

社會活動

從2001年起(qi),楊絳將個人稿(gao)費捐給清華大學(xue)(xue)設立“好(hao)讀書”獎學(xue)(xue)金,到2014年已(yi)累計捐款(kuan)一千多(duo)萬(wan)元。

本百科(ke)詞條由網站注冊用(yong)戶(hu)【 文壇那些人 】編(bian)(bian)輯上(shang)傳提供(gong),詞(ci)條(tiao)(tiao)(tiao)屬于開放詞(ci)條(tiao)(tiao)(tiao),當前頁(ye)面(mian)所(suo)展示的(de)詞(ci)條(tiao)(tiao)(tiao)介(jie)紹涉及(ji)宣傳內(nei)(nei)容屬于注冊用戶個(ge)人編(bian)(bian)輯行(xing)為,與【楊絳】的(de)所(suo)屬企業(ye)/所(suo)有人/主體無(wu)關,網(wang)站(zhan)(zhan)不(bu)(bu)完全保證內(nei)(nei)容信息(xi)的(de)準(zhun)確性(xing)、真實(shi)(shi)性(xing),也不(bu)(bu)代表(biao)本站(zhan)(zhan)立場(chang),各項數據信息(xi)存在更新不(bu)(bu)及(ji)時(shi)的(de)情況(kuang),僅(jin)供(gong)參考,請以官(guan)方發布為準(zhun)。如(ru)果(guo)頁(ye)面(mian)內(nei)(nei)容與實(shi)(shi)際情況(kuang)不(bu)(bu)符,可點擊“反(fan)饋”在線向(xiang)網(wang)站(zhan)(zhan)提出修改,網(wang)站(zhan)(zhan)將核實(shi)(shi)后(hou)進行(xing)更正。 反(fan)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xin)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站為注冊用戶(hu)提(ti)供信(xin)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ti)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hu)自主發布(bu)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本(ben)(ben)站觀點,版(ban)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qin)權、虛假信(xin)息、錯誤(wu)信(xin)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ye)上相(xiang)關(guan)信息(xi)的(de)知(zhi)識產權(quan)歸網(wang)站方所有(you)(包括但不限于文(wen)字、圖(tu)片、圖(tu)表、著(zhu)作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戶提供的(de)商業信息(xi)等),非經許可(ke)不得抄襲或使(shi)用。
提交說(shuo)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99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0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409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470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