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7月17日(ri),楊絳(jiang)生(sheng)于北京。
1923年,楊絳(jiang)在啟明上學,舉家遷蘇州(zhou)。
1928年,楊絳一(yi)心一(yi)意要(yao)報考(kao)清(qing)華大學(xue)外文系(xi),但南方沒有名額(e),楊絳只得(de)轉投蘇州(zhou)東(dong)吳大學(xue)。
1932年,從蘇州東吳大學到(dao)清華大學借讀(du),并(bing)認識(shi)錢(qian)鍾書。
1935年(nian)(nian),楊絳與錢鍾書(shu)結婚,同年(nian)(nian)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
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shu)帶著(zhu)一歲的女(nv)兒回(hui)國(guo),回(hui)國(guo)后歷任上(shang)海震旦女(nv)子(zi)文理學院(yuan)外(wai)語(yu)系(xi)教(jiao)授、清華大學西(xi)語(yu)系(xi)教(jiao)授。
1943、1944年,楊絳的劇(ju)本(ben)《稱心如(ru)意》、《弄(nong)假成真》、《游戲人間》等相繼(ji)在上海公演。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she)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1956年,作品《吉(ji)爾·布(bu)拉斯(si)》經大修大改,由人(ren)民文學出版(ban)社出第一(yi)版(ban)。
1965年1月,《堂(tang)吉(ji)訶德》第(di)一(yi)部翻譯完(wan)畢。
1978年,《堂吉(ji)訶德》中譯本出(chu)版。
1981年發表的《干(gan)校六(liu)記》,已有三種(zhong)英語(yu)、兩(liang)種(zhong)法語(yu)和一種(zhong)日本譯本。
1984年,她(ta)寫的《老王》被選(xuan)為初中教(jiao)材(cai)。
1986年(nian),她出版(ban)《回(hui)憶我的(de)父(fu)親》、《回(hui)憶我的(de)姑母》、《記錢(qian)鍾書與圍城》。
1992年2月,法譯本《洗澡(zao)》及《烏云的金邊》在巴黎(li)出版。
1997年,雜志第(di)5期《方五妹(mei)和她的“我老頭子”》,《十(shi)月》發表。
1997年3月(yue)4日(ri),其女錢瑗(yuan)因患脊椎(zhui)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其(qi)丈(zhang)夫錢鍾(zhong)書去世。
2001月,出版(ban)《從(cong)丙(bing)午到流亡》。
2003年(nian),她出版作品《我們(men)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邊(bian)上——自問自答》一書(shu)
2011年(nian),百歲老人楊絳查(cha)出患有心衰,但(dan)她依舊樂觀豁達(da),每(mei)天讀書(shu)寫作從不間(jian)斷(duan),晚上(shang)一點半睡覺。
2013年7月(yue)17日(ri)(ri),楊絳102歲生日(ri)(ri)。
2015年7月(yue)17日(ri),楊絳先生(sheng)迎來(lai)104歲生(sheng)日(ri)(如按照楊絳先生(sheng)自己的(de)虛歲算法(fa),是(shi)105歲),身體依舊很(hen)好(hao),仍(reng)然思路清晰(xi)、精神矍鑠。
2016年5月25日(ri)凌晨,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yuan)病逝,享年105歲。
楊絳文學作品語言(yan)的(de)(de)(de)成功是有(you)(you)目共睹的(de)(de)(de)。其沉定簡(jian)潔的(de)(de)(de)語言(yan),看起來平(ping)平(ping)淡淡,無陰(yin)無晴,然而(er)平(ping)淡不(bu)(bu)是貧乏,陰(yin)晴隱于(yu)其中(zhong),經過漂洗的(de)(de)(de)苦(ku)心經營的(de)(de)(de)樸素中(zhong),有(you)(you)著本色的(de)(de)(de)絢爛華麗,干凈(jing)明(ming)晰的(de)(de)(de)語言(yan)在楊絳筆下變得有(you)(you)巨大的(de)(de)(de)表(biao)現力(li)。有(you)(you)時明(ming)凈(jing)到有(you)(you)些冷(leng),但由(you)于(yu)滲入詼(hui)(hui)諧幽(you)默(mo),便平(ping)添幾分靈動之(zhi)氣,因而(er)使靜(jing)(jing)穆嚴肅的(de)(de)(de)語言(yan)自有(you)(you)生機,安(an)靜(jing)(jing)而(er)不(bu)(bu)古(gu)板,活潑而(er)不(bu)(bu)浮動,靜(jing)(jing)中(zhong)有(you)(you)動,動還(huan)是靜(jing)(jing)。沉靜(jing)(jing)詼(hui)(hui)諧中(zhong)有(you)(you)沉著老到、雍容優(you)雅(ya)(ya)的(de)(de)(de)氣派,鋒芒內斂后的(de)(de)(de)不(bu)(bu)動聲色,有(you)(you)種靜(jing)(jing)穆超然的(de)(de)(de)中(zhong)和之(zhi)美。(節選(xuan)自《人(ren)在邊緣──楊絳創(chuang)作論》,《文學評(ping)論》1995年第5期(qi))楊絳的(de)(de)(de)文字韻致淡雅(ya)(ya),獨具一格,更(geng)難得的(de)(de)(de)是,當她(ta)用這潤澤之(zhi)筆描(miao)寫那(nei)些不(bu)(bu)堪回首的(de)(de)(de)往(wang)事時,擁(yong)有(you)(you)不(bu)(bu)枝不(bu)(bu)蔓的(de)(de)(de)冷(leng)靜(jing)(jing),比那(nei)些聲淚俱下的(de)(de)(de)控訴更(geng)具張(zhang)力(li),發人(ren)深省。
? 2004 ? ?杰出成就(jiu)獎 ? ? (提(ti)名) ? ?
? 2003 ? ?十大好書(中文(wen)創作類(lei))第一(yi)名 ? ? 《我們仨》 ? ?(獲獎) ? ?
? 1986 ? ?西班(ban)牙“智慧國王阿方(fang)索十世勛章(zhang) ? ?(獲獎) ? ?
? 1985 ? ?最佳(jia)散(san)文獎(jiang)(jiang) ? ?《林(lin)奶奶》 ? ?(獲獎(jiang)(jiang)) ? ?
從2001年(nian)起,楊絳將個人(ren)稿費捐給(gei)清華(hua)大學設(she)立(li)“好讀(du)書(shu)”獎學金,到2014年(nian)已累計(ji)捐款一千多萬(wan)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