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fu)推行“新政”。1902年(清光(guang)緒(xu)二十八年)直(zhi)隸總(zong)督(du)兼(jian)北洋大臣(chen)袁世凱奏(zou)請光(guang)緒(xu)皇帝頒發(fa)《直(zhi)隸中(zhong)學(xue)堂暫(zan)行章程(cheng)》通令各府(fu)州及書院改(gai)設學(xue)堂。同(tong)年10月,直(zhi)隸省永平府(fu)知府(fu)管廷獻奉命為總(zong)辦,就永平府(fu)治(zhi)所盧龍縣城內(nei)敬(jing)勝書院改(gai)設永平府(fu)立中(zhong)學(xue)堂,由(you)府(fu)學(xue)教官(guan)(即學(xue)官(guan))范(fan)文(wen)號任監督(du),負責監察(cha)學(xue)堂中(zhong)一切事務(wu)。
1905年,招(zhao)考第二屆學生,中國(guo)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李大釗(在(zai)校名李耆年)即為該屆校友。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學(xue)制變更,改(gai)學(xue)堂為(wei)學(xue)校(xiao),改(gai)監督為(wei)校(xiao)長,由知(zhi)府任監督。
1928年10月,直隸易名河北(bei),學(xue)校亦更名為河北(bei)省(sheng)立第四中學(xue)校。校址馬家屯。
1933年(nian),長城抗戰。10月學校(xiao)以所在(zai)地改稱(cheng)“河北省立唐山中學校(xiao)”。習稱(cheng)“省中”。
1942年10月,學校易名河(he)北省立唐山第(di)一中學。校址吉祥路。
1949年5月11日,省(sheng)中(zhong)和豐灤中(zhong)學(xue)(xue)合并(bing),仍稱河北(bei)省(sheng)立(li)唐山中(zhong)學(xue)(xue)。
1956年9月,更(geng)名河北唐山市第一高(gao)級(ji)中學,仍為河北省(sheng)中學。
1969年,“文革”期(qi)間(jian),易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學(xue),就近入學(xue)。
1976年,唐山(shan)大地(di)震。隨即學校開始(shi)重建工作。
1978年7月(yue),唐山一中被確定為河北省辦好(hao)的中學之一。
1980年,學校(xiao)不(bu)再(zai)招收(shou)初(chu)中,高中三(san)年制(zhi)。
1982年8月(yue),學校遷入友(you)誼路。
2002年,唐山(shan)一中舉行百年校慶。
2010年9月,學(xue)校搬遷至鳳凰新城的新校區(qu)。
2012年(nian)9月,唐山一中舉辦一百(bai)一十(shi)周年(nian)校慶活動。
截至2011年5月,該校有(you)教(jiao)學(xue)樓(lou)(lou)三座(zuo)(zuo),辦公樓(lou)(lou)一座(zuo)(zuo),科學(xue)館(guan)、圖書館(guan)、體(ti)育館(guan)各一座(zuo)(zuo),標準400米運動(dong)場一座(zuo)(zuo),禮堂一座(zuo)(zuo),階梯教(jiao)室(shi)數座(zuo)(zuo)。生活設施(shi)有(you)宿舍(she)樓(lou)(lou)一座(zuo)(zuo),餐(can)廳一座(zuo)(zuo),商店若干,夏晨廣場等。
理化(hua)生實驗(yan)設備和(he)儀(yi)器(qi)已達到(dao)國家(jia)標準,電化(hua)教育(yu)已形成了以閉路電視監控系統(tong)(tong)和(he)計(ji)算機(ji)網(wang)絡為核(he)心,集電影(ying)、錄音、廣播、投影(ying)、語音訓練為一體、辦(ban)公樓,與常規教學緊(jin)密結(jie)合的完整(zheng)系統(tong)(tong)。
截至2012年9月,圖書(shu)館總建筑面(mian)積達到7000平方(fang)米,擁有館藏圖書(shu)180000冊(ce),報紙140余種。
截至2011年(nian)5月,該(gai)校(xiao)占地7公頃,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有教(jiao)學班45個(ge),全部(bu)是三年(nian)制高中,在(zai)校(xiao)生2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