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1.5 m左右,體重0.5-1.5千克。背面棕黑色具光澤,自(zi)頸(jing)部(bu)至(zhi)尾部(bu)有(you)約占1~2枚鱗(lin)寬的窄橫紋(wen)22~28個,前后兩橫斑(ban)相距(ju)8~12枚鱗(lin);腹面灰白色(se)有(you)明顯的黑斑(ban)。背鱗(lin)23-23-19行(xing),僅最外1行(xing)平滑,余均具強棱;腹鱗(lin)203~224;肛(gang)鱗(lin)二(er)分;尾下鱗(lin)54-76對。隨產地不同顏(yan)色(se)差(cha)異(yi)較(jiao)大。湖南浙江的顏(yan)色(se)較(jiao)淺;北京(jing)的顏(yan)色(se)鮮艷,花紋(wen)明顯;東北的顏(yan)色(se)深基本(ben)是黑色(se)。
卵生。
活動(dong)于平原、山區(qu)的林邊(bian)、草叢、耕地,亦到(dao)人(ren)(ren)住宅附(fu)近甚(shen)至進入(ru)房內。性情比較溫和(he),不受(shou)威脅時,一般不咬人(ren)(ren)。以(yi)鼠類(lei)為食(shi),亦吃鳥類(lei)及鳥蛋。7~8月產卵6~21枚,卵徑40-60 mm×28-30 mm,卵重18-29 g;孵化期(qi)1.5~2月;初孵仔(zi)蛇全長270~350 mm,重8-18 g。
黑龍(long)江、吉(ji)林、遼寧(新(xin)賓和清原)、河北(bei)、山(shan)東、湖南、湖北(bei)、浙江、西(xi)伯利亞、朝鮮、北(bei)京、日本。
該物(wu)種(zhong)已被列入國家林(lin)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bao)護的有益(yi)的或者有重要經(jing)濟(ji)、科學(xue)研究價值的陸生(sheng)野(ye)生(sheng)動物(wu)名(ming)錄》。中國紅皮書(shu)等級: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