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guan)察標本(ben)最大全長(chang):雄744/mm,雌967mm
頭側(ce)有頰窩的管牙類(lei)毒蛇.頭呈三角(jiao)形(xing),與(yu)頸區分明顯,頭背都(dou)是小鱗(lin)(lin),只有鼻(bi)間鱗(lin)(lin)與(yu)眶上鱗(lin)(lin)略大(da);軀體(ti)粗(cu)細(xi)正常,尾具(ju)纏(chan)繞(rao)性.通身以綠色(se)為主.
通(tong)身綠色,腹(fu)面(mian)稍(shao)淺或呈草黃(huang)色,眼睛、尾(wei)背(bei)和尾(wei)尖焦紅(hong)色。體側(ce)常有(you)一條由紅(hong)白各半(ban)的或白色的背(bei)鱗(lin)(lin)綴成的縱線。頭較大,呈三角(jiao)形,眼與(yu)(yu)鼻孔之間有(you)頰窩(熱(re)測(ce)位器),尾(wei)較短,具纏繞(rao)性,頭背(bei)都是(shi)小鱗(lin)(lin)片(pian),鼻鱗(lin)(lin)與(yu)(yu)第一上(shang)唇鱗(lin)(lin)被(bei)鱗(lin)(lin)溝完全分開;軀干中段背(bei)鱗(lin)(lin)19行;腹(fu)鱗(lin)(lin)150~178;尾(wei)下鱗(lin)(lin)54~80對。
云(yun)南竹(zhu)葉(xie)青蛇(she)與福建竹(zhu)葉(xie)青蛇(she)及其相似,主要區別在于本種中段背鱗只有19行。
半樹棲(qi)性(xing)。常發現(xian)于近水邊(bian)的灌木(mu)叢,山間溪(xi)流(liu)邊(bian)。
適合溫度:22—32度。
喜居樹上(shang),多夜間(jian)活動(dong)。
山區樹上(shang)或灌木叢(cong)雜草間.
鼠類 蛙類
1400-2600m
分布(bu)于緬甸、印度、尼泊爾(er)、錫金以及中國大陸(lu)的(de)云南、四川等地(di),常(chang)生活于棲(qi)山(shan)區樹上和灌叢雜草間(jian)。其生存(cun)的(de)海拔范圍為1400至(zhi)2600米。該物種的(de)模(mo)式產地(di)在云南騰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