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縣橋墩高級中(zhong)學(xue)(xue)創(chuang)辦于(yu)1958年,辦學(xue)(xue)歷史悠(you)久。學(xue)(xue)校(xiao)坐落于(yu)風景秀麗(li)的(de)玉蒼山南麓,北依(yi)碧波(bo)蕩(dang)漾(yang)的(de)玉龍湖,旁邊是青(qing)青(qing)的(de)竹(zhu)林和(he)清澈的(de)小溪,且緊臨縣城靈溪,環(huan)境優美,交通(tong)便利,是莘莘學(xue)(xue)子(zi)求(qiu)學(xue)(xue)的(de)理想場所。學(xue)(xue)校(xiao)現有20個班級,近800名學(xue)(xue)生,榮獲浙江省校(xiao)園足球特色學(xue)(xue)校(xiao),溫州(zhou)市一級心理健(jian)康(kang)教育輔導中(zhong)心、蒼南縣文明單位、蒼南縣行(xing)規優秀學(xue)(xue)校(xiao)等稱(cheng)號。
學(xue)校有(you)(you)一(yi)支(zhi)熱愛學(xue)生,敬(jing)業(ye)愛崗、充滿(man)活力的師資隊(dui)伍。現有(you)(you)教職(zhi)工86人(ren),其中高級(ji)職(zhi)稱23人(ren),縣(xian)名教師3人(ren),市(shi)縣(xian)“三壇”、骨干20多人(ren)。一(yi)年來,教師課題、論文(wen)獲(huo)市(shi)縣(xian)一(yi)、二等獎50多人(ren)次,省級(ji)以(yi)上刊物發表10多篇。學(xue)校還與蒼南中學(xue)、紹興稽山中學(xue)結對,為青年教師專業(ye)成長塔建平臺。
學校(xiao)以竹文(wen)化為載體,開設“竹韻”課程(cheng),評選“橋竹之星”,開發“橋竹開心農場”,組織師(shi)生(sheng)進(jin)行(xing)“竹行(xing)天下,夢想花(hua)開”勵志遠足活(huo)動,開展讀(du)書節(jie)、體育節(jie)、文(wen)藝(yi)(yi)匯(hui)演活(huo)動,成立(li)文(wen)學社(she)(she)、辯論社(she)(she)、足球社(she)(she)、美術(shu)社(she)(she)等社(she)(she)團(tuan),校(xiao)園文(wen)化生(sheng)活(huo)豐富多彩(cai)。男(nan)子(zi)(zi)排球、女子(zi)(zi)排球均獲(huo)縣(xian)一(yi)等獎,男(nan)子(zi)(zi)足球獲(huo)縣(xian)二等獎,藝(yi)(yi)術(shu)教(jiao)育更是學校(xiao)特(te)色品牌,學生(sheng)在省、市、縣(xian)藝(yi)(yi)術(shu)節(jie)活(huo)動中(zhong)頻頻獲(huo)獎,藝(yi)(yi)術(shu)高考專業上線率、錄取(qu)率均達100%。
橋墩高級中(zhong)學(原(yuan)橋墩中(zhong)學)創(chuang)辦(ban)于1958年8月,辦(ban)學歷史(shi)悠久,是(shi)(shi)蒼南縣(xian)辦(ban)學早的七所公辦(ban)中(zhong)學之一(yi)。同時也是(shi)(shi)“蒼南縣(xian)文(wen)明學校(xiao)(xiao)”“蒼南縣(xian)辦(ban)學規(gui)范達標學校(xiao)(xiao)”。
1957年9月,《浙南(nan)大(da)眾》報第一版發(fa)表(biao)消息(xi),標題(ti)是《橋墩民(min)辦(ban)(ban)中學二所(suo)(suo)》,說橋墩群眾自發(fa)辦(ban)(ban)學,一所(suo)(suo)設立(li)在橋墩鎮,一所(suo)(suo)設立(li)在莒溪鄉。第三天,平陽文教局去(qu)函稱這二所(suo)(suo)所(suo)(suo)謂民(min)辦(ban)(ban)中學未經(jing)批準立(li)案,不予認可。
1958年9月,鑒(jian)于橋(qiao)墩群眾的迫切要求(qiu),平(ping)陽縣文教局批(pi)準創(chuang)辦平(ping)陽縣橋(qiao)墩區(qu)小學戴帽中學,校址設(she)在當時的橋(qiao)墩區(qu)小(現(xian)橋(qiao)墩糧管所,寨仔山頂)內,開設(she)2個班級,學生112人。校長由蔣義和兼任。
1959年(nian)8月,校(xiao)址移到橋墩鎮(zhen)金(jin)星大隊,建六個拱形教(jiao)室,設(she)4個初(chu)中班,縣派鄭學友(you)任副校(xiao)長(主持(chi)日常工作)。師生們大都(dou)住(zhu)宿在金(jin)星天主教(jiao)堂內。沒有電燈,學校(xiao)開煤油(you)燈,汽(qi)油(you)燈供師生自修,辦公。
1960年(nian)2月,學校始建黨支部(bu),鄭學友任黨支部(bu)書(shu)記,黨員3人(溫亦震、方國忠、鄭學友),黨支部(bu)領導學校一(yi)切工作(zuo)。
1960年8月,橋墩水庫出險(xian),校舍被(bei)沖毀(hui),學校遷(qian)到古樹大隊(dui),師生撿破木料及外地(di)支援(yuan)的蘆葦(wei)簟釘成板壁(bi)當(dang)教室(shi)上課,作寢(qin)室(shi)住(zhu)宿。當(dang)時書(shu)記鄭(zheng)學友,名譽校長(chang)溫亦震(區委書(shu)記兼任),副校長(chang)蘇尚懷、湯中(zhong)堅(jian)。
1961年2月,學(xue)校(xiao)又搬到橋墩水庫工(gong)棚(peng)上課,條(tiao)件十分艱苦,師生吃不飽肚子(zi),但(dan)仍堅持(chi)正常教學(xue)、生活秩(zhi)序。平陽一中等(deng)兄弟學(xue)校(xiao)捐送課桌椅和實驗(yan)器材,幫助學(xue)校(xiao)建設。
1961年9月,學校遷址到橋墩仙堂山頂(即大墓內(nei),現堂陽居1號),并(bing)重(zhong)建簡易校舍。
1962年9月,貫(guan)徹“八字方針”,學(xue)(xue)(xue)校奉命停辦,橋墩片(pian)學(xue)(xue)(xue)生(sheng)(sheng)并入靈溪中(zhong)學(xue)(xue)(xue)插班(ban),莒溪片(pian)學(xue)(xue)(xue)生(sheng)(sheng)并入平陽二中(zhong)(水頭(tou))插班(ban)繼續學(xue)(xue)(xue)習(xi)。教師另行分配(pei)各中(zhong)學(xue)(xue)(xue)。
1963年9月,橋(qiao)墩(dun)公社黨(dang)委(wei)出面,辦起“橋(qiao)墩(dun)公社農(nong)業(ye)中(zhong)學(xue)”,學(xue)生半(ban)(ban)天讀書,半(ban)(ban)天開荒勞動,種(zhong)植茶樹及農(nong)作物,還去溪邊(bian)篩沙,到國營茶場除草,學(xue)費全免,還補助部分生活費。學(xue)校聘任(ren)教(jiao)師(shi)有李步墩(dun)、陳開發、吳計生,靠(kao)學(xue)校帶學(xue)生創收,發低(di)微薪金,橋(qiao)小兼課教(jiao)師(shi),不計報酬。橋(qiao)墩(dun)公社黨(dang)委(wei)副(fu)書記黃祥營兼任(ren)農(nong)中(zhong)名譽校長。此后,共收三屆學(xue)生。
1970年(nian)2月(yue),公辦學(xue)(xue)校復(fu)辦,定名為平(ping)陽縣(xian)橋墩(dun)公社中學(xue)(xue),恢復(fu)春(chun)季(ji)招生,領導由貧管(guan)會(hui)接管(guan),學(xue)(xue)校負責(ze)人(ren)為戴良(liang)俊。同(tong)時新分(fen)配進10多名高學(xue)(xue)歷教(jiao)師,其(qi)中有(you)不少名教(jiao)師,如周干(學(xue)(xue)者型教(jiao)師,對文(wen)史研究頗有(you)建(jian)樹)、吳(wu)在來、(原(yuan)平(ping)陽一(yi)中數學(xue)(xue)教(jiao)研組長)等。
1972年4月,縣委派林敬煊任校(xiao)(xiao)長,校(xiao)(xiao)名改為(wei)平(ping)陽縣橋墩中學,增(zeng)設高中部,招收一個高中班。
1972年9月,學校開始建造座北朝南的二層教學樓(lou),六(liu)個教室,計430.8平方米。
1977年9月(yue),林敬煊任黨支(zhi)部書(shu)記(ji),鐘學雄任副書(shu)記(ji)兼副校(xiao)長(chang)。
1978年8月,學校擴建一座二(er)層八間(jian)教學大樓(lou),計572平(ping)方米(mi)。
1978年(nian)9月,莒溪中(zhong)學高中(zhong)班合并到本(ben)校。初中(zhong)原二年(nian)制改為三(san)年(nian)制,高中(zhong)仍為二年(nian)制。
1979年5月(yue),林敬煊校長(chang)調(diao)離,賴大(da)普任校長(chang)兼副(fu)書記。
1981年(nian)2月,平(ping)陽分為(wei)平(ping)陽、蒼(cang)南兩縣(xian)(xian),校名(ming)改為(wei)蒼(cang)南縣(xian)(xian)橋墩中學。
1982年,學校始建一(yi)座二層十二間宿舍樓。
1984年7月,學校(xiao)擴(kuo)建三層十(shi)二間(jian)宿舍樓。擴(kuo)建一(yi)座占地100平方米的廁(ce)所。
1987年9月,高中改為三年制。
1988年8月(yue),始建一座三層樓房,作為儀器室、實驗室、教工活動室。
1989年9月,建立一間體育器(qi)材室,實行專人專管體育器(qi)材。
1990年(nian)9月,我校高(gao)中班增設職高(gao)班,學(xue)制為二年(nian)。
1990年9月,學校(xiao)印發《學生(sheng)教(jiao)育手冊》,確定橋墩中(zhong)學校(xiao)訓為“嚴謹、勤恒、文明、進取、創新”。
1990年11月(yue),新(xin)建(jian)校門(men)(men)、傳達室、檔案室、黨員活動室、圍墻(qiang)基本(ben)完工(gong),縣教委主任(ren)葉宗潮為校門(men)(men)題字“橋(qiao)墩中學(xue)”。
1991年縣人民政府(fu)授予我校“文明衛生單位”稱號。
1991年8月(yue),黃招義(yi)副校長調離,縣(xian)教(jiao)委任(ren)命林允舒(shu)為副校長(主持(chi)工作,后當選黨支(zhi)部書記)。縣(xian)教(jiao)委副主任(ren)陳定掌親(qin)臨學校召(zhao)開(kai)教(jiao)職(zhi)工大會精神,宣布這一決(jue)定。
1992年9月(yue),學(xue)校(xiao)制定《教學(xue)常規(gui)細則》。
1993年(nian)8月,劉(liu)修禮從嘉鄉(xiang)中學校長,調(diao)任我校副校長。
1993年11月(yue),市教委把我校列為《省(sheng)高級(ji)中學學生思想品(pin)德考核(he)暫(zan)行(xing)辦法》試(shi)行(xing)學校。
1993年12月,市(shi)教委把我校列入《縣市(shi)勞(lao)動技術課考查資格認(ren)可學(xue)校》名(ming)單。
1994年8月,林允舒副(fu)校(xiao)長調離,縣教(jiao)委任命劉修禮出任校(xiao)長兼書記。這是十二年來我校(xiao)扭轉副(fu)校(xiao)長主(zhu)持工(gong)作的局面(mian)。
1994年9月,學(xue)校(xiao)制(zhi)定(ding)《橋(qiao)墩(dun)中(zhong)學(xue)管理制(zhi)度(du)》,該制(zhi)度(du)全面(mian),具(ju)體,涉及面(mian)廣(guang),是(shi)我校(xiao)設立以來較完整的管理制(zhi)度(du)。
我校連續多年被縣教委評為黨報黨刊發行先進集體。蒼南縣委機關報《蒼南時報》9日在第一版發表報道,褒揚我校報刊發行工作,題目是《這省,那省,黨報黨刊不可省,橋中連續五年訂閱<蒼南時報>到(dao)班級(ji)》,強調指(zhi)出我校(xiao)領導(dao)重視,平時在政教(jiao)處(chu)指(zhi)導(dao)下,開展讀報(bao)用報(bao)活(huo)動,這對推(tui)動學校(xiao)精神文明建(jian)設,收到(dao)了良好效果。
1999年4月(yue),為實現(xian)《中國教(jiao)育改(gai)革(ge)和發展綱要》提(ti)出的目標,我(wo)校(xiao)(xiao)首次向(xiang)縣(xian)教(jiao)委呈文《關于橋(qiao)(qiao)墩中學(xue)改(gai)名(ming)為橋(qiao)(qiao)墩高級(ji)中學(xue)的請(qing)示》報告。20日,橋(qiao)(qiao)墩、觀美、莒溪鎮政府及五鳳、騰洋鄉(xiang)政府聯合呈文縣(xian)政府《關于橋(qiao)(qiao)墩中學(xue)遷建專項(xiang)集資的請(qing)示》,文中提(ti)出宣傳口號:今天(tian)我(wo)們辦好(hao)一所學(xue)校(xiao)(xiao),明天(tian)他們將還給我(wo)們一座漂亮(liang)的城鎮。
1999年(nian)12月,縣教委(wei)向縣府、市府呈文《關于設(she)立橋(qiao)墩高(gao)級中(zhong)學的(de)請示》,并附文《關于橋(qiao)墩中(zhong)學要求遷(qian)建的(de)報告》。
2000年1月,縣府、市府批準我(wo)校改名為蒼南縣橋墩高級中學,同(tong)意遷建到橋墩鎮金山頭村。
2002年1月,進(jin)行(xing)新校(xiao)舍總(zong)測繪規劃,第一期工程4日開始,由蒼南二(er)建籌建。
2003年(nian)9月,位于橋墩鎮金山路1號的新校(xiao)園已(yi)投資700多萬元。新學(xue)期(qi)開始,搬進(jin)新校(xiao)舍。
橋墩籍(ji)著名書法(fa)家(jia)林(lin)劍丹先生(sheng)為我校題(ti)名“橋墩高級中學”。
2003年11月,因新(xin)校(xiao)舍出處就(jiu)是104國(guo)道,車輛往(wang)來(lai)極(ji)為頻繁,尚未(wei)設(she)立任何交(jiao)通(tong)安全設(she)施(shi),我校(xiao)寫報告給鎮(zhen)政府、縣(xian)教育局、交(jiao)通(tong)局、公安局,要求及(ji)時派人調查情況,并采(cai)取積(ji)極(ji)有效的(de)防護措(cuo)施(shi)。上級領導非常重(zhong)視(shi),采(cai)取了(le)樹標(biao)警示,劃(hua)人行道等積(ji)極(ji)措(cuo)施(shi)。
2007年9月,投(tou)資(zi)170多萬元的四層新學生宿舍竣工,它解決了(le)大(da)部分住校生在(zai)校外租房的局面。
2009年12月獲(huo)得(de)蒼南縣文明(ming)學(xue)校。
2010年10月25日,蒼(cang)南(nan)縣副(fu)縣長(chang)陳雷率縣辦公室主任(ren)吳克修,在縣教育(yu)局副(fu)局長(chang)曾迎玲以及橋(qiao)墩鎮副(fu)鎮長(chang)張加友等有(you)關領導陪(pei)同下,到橋(qiao)墩高級中學(xue)調研學(xue)生宿舍樓建設用地等問題。
2010年9月,劉(liu)修禮同(tong)(tong)志(zhi)調任(ren)至蒼南(nan)教(jiao)育局人(ren)事科,楊(yang)麟同(tong)(tong)志(zhi)出任(ren)我(wo)校校長。
2012年(nian)6月,楊(yang)麟校(xiao)(xiao)長調(diao)任(ren)至(zhi)蒼南(nan)縣教育局學生科,陳(chen)敏同(tong)志出擔(dan)任(ren)我校(xiao)(xiao)校(xiao)(xiao)長、黨支部書記。
2013年12月我校(xiao)被(bei)評為縣綠色學校(xiao)。
作為一所(suo)50多年(nian)(nian)歷史老校(xiao)(xiao),校(xiao)(xiao)史璀璨,世紀的(de)(de)積淀必將孕育橋高的(de)(de)輝煌(huang),今日的(de)(de)橋高正傳承著(zhu)歷史的(de)(de)人文底蘊,彰顯著(zhu)今日學校(xiao)(xiao)優良(liang)的(de)(de)校(xiao)(xiao)風。尤其近幾年(nian)(nian),在廣(guang)大師生(sheng)的(de)(de)共(gong)同(tong)努力下,每年(nian)(nian)高中證書會考通過率(lv)保持在95%以上(shang),師生(sheng)也在國家、省、市的(de)(de)各級(ji)各類競(jing)賽活動中屢獲(huo)大獎,各項工作都走在兄弟學校(xiao)(xiao)前列,教育教學碩果累累,辦學成績卓著(zhu)。
我們冷(leng)靜地盤點過去,清晰地展望(wang)未(wei)來(lai)。桃李(li)綻放花千數(shu),無限青春(chun)向未(wei)來(lai)。在(zai)玉(yu)蒼腳下,在(zai)玉(yu)龍湖旁,橋墩高中(zhong)必(bi)將以更具活力(li)的(de)姿(zi)態凝望(wang)未(wei)來(lai),堅(jian)持依法(fa)治校、以德(de)立校、科(ke)學辦(ban)校、民主(zhu)興校的(de)辦(ban)學方針,把橋墩高中(zhong)辦(ban)成一(yi)所能(neng)立足山(shan)區(qu)實際,具有農(nong)村高中(zhong)辦(ban)學特色并為家鄉學子向往的(de)求知殿堂,為蒼南(nan)教育添(tian)一(yi)片新(xin)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