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jian)(jian)(jian)省(sheng)惠(hui)(hui)安(an)(an)第一(yi)(y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坐落(luo)于素有“海濱(bin)鄒魯”美譽的惠(hui)(hui)安(an)(an)縣,其前身(shen)是創辦于民國5年(1916年)的惠(hui)(hui)安(an)(an)縣立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址設明倫堂,首任校(xiao)長為(wei)(wei)陳蓉光(guang)。1920后(hou),蒼埔校(xiao)舍(she)陸續建(jian)(jian)(jian)成(cheng),教(jiao)育體(ti)制日(ri)臻完(wan)善;1927-1943年間(jian),先后(hou)并入私立螺陽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僑(qiao)光(guang)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1945年,考棚校(xiao)舍(she)奠(dian)基,1947年增設高中(zhong)(zhong)(zhong)(zhong)部,完(wan)成(cheng)“三(san)(san)三(san)(san)建(jian)(jian)(jian)制”,成(cheng)為(wei)(wei)一(yi)(yi)所完(wan)全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期間(jian),學(xue)(xue)校(xiao)數度易名,1952年始定(ding)名為(wei)(wei)“福建(jian)(jian)(jian)省(sheng)惠(hui)(hui)安(an)(an)第一(yi)(y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1953年8月被(bei)確定(ding)為(wei)(wei)省(sheng)重點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1999年9月,學(xue)(xue)校(xiao)停招初一(yi)(yi)年新生(sheng),成(cheng)為(wei)(wei)獨立高中(zhong)(zhong)(zhong)(zhong)校(xiao)。2001年5月被(bei)省(sheng)教(jiao)育廳確定(ding)為(wei)(wei)“省(sheng)一(yi)(yi)級達標學(xue)(xue)校(xiao)”; 2015年8月,停招14年的初中(zhong)(zhong)(zhong)(zhong)部復辦,恢復完(wan)全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建(jian)(jian)(jian)制。
一中(zhong)(zhong)現有(you)(you)教(jiao)(jiao)學班67個,在校(xiao)學生(sheng)(sheng)近3500人(ren);教(jiao)(jiao)職員(yuan)工267人(ren),其中(zhong)(zhong)專任教(jiao)(jiao)師(shi)(shi)(shi)259人(ren)。一中(zhong)(zhong)擁有(you)(you)雄厚(hou)的師(shi)(shi)(shi)資隊伍,這里有(you)(you)駱漢忠、曾忠民、王志龍(long)等全國模范優(you)秀教(jiao)(jiao)師(shi)(shi)(shi),有(you)(you)周錦忠等4位特級教(jiao)(jiao)師(shi)(shi)(shi),有(you)(you)省(sheng)市科學帶頭人(ren)骨干教(jiao)(jiao)師(shi)(shi)(shi)88人(ren);擁有(you)(you)高(gao)級教(jiao)(jiao)師(shi)(shi)(shi)130人(ren),一級教(jiao)(jiao)師(shi)(shi)(shi)64人(ren),碩(shuo)士研究生(sheng)(sheng)18人(ren),縣(xian)語(yu)文、數學、英語(yu)、化學、政治名(ming)師(shi)(shi)(shi)工作室領銜名(ming)師(shi)(shi)(shi)5人(ren)。
校訓
勤奮(fen)、守紀、求實(shi)、創(chuang)新
依法(fa)治校(xiao)、素質(zhi)立校(xiao)、科研強校(xiao)
1、行(xing)是(shi)知之始,知是(shi)行(xing)之成。
2、教育(yu)是立(li)國之(zhi)本(ben)。
3、人生(sheng)辦一(yi)件(jian)大事來,做一(yi)件(jian)大事去。
4、千教(jiao)(jiao)萬教(jiao)(jiao),教(jiao)(jiao)人(ren)求真;千學(xue)萬學(xue),學(xue)做真人(ren)。
5、與其把學生當(dang)天津鴨(ya)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ru)給他(ta)們(men)幾把鎖匙,使他(ta)們(men)可(ke)以自(zi)動去開發(fa)文(wen)化的金庫和宇(yu)宙之(zhi)寶藏。
6、真教育(yu)是心心相印的(de)活動,唯(wei)獨從(cong)心里(li)發(fa)出來,才能(neng)打動心靈的(de)深處(chu)。
7、手(shou)(shou)和(he)腦在一塊(kuai)兒干(gan),是(shi)創造(zao)教育的開(kai)始;手(shou)(shou)腦雙(shuang)全,是(shi)創造(zao)教育的目的。
8、鄉村(cun)師范之主旨在造就農夫(fu)身手(shou)、科(ke)學頭腦、改造社會精神的(de)教(jiao)師。
9、農不(bu)(bu)(bu)重(zhong)師,則(ze)農必(bi)破產;工不(bu)(bu)(bu)重(zhong)師,則(ze)工必(bi)粗陋;國(guo)民不(bu)(bu)(bu)重(zhong)師,則(ze)國(guo)必(bi)不(bu)(bu)(bu)能富強;人(ren)類不(bu)(bu)(bu)重(zhong)師,則(ze)世(shi)界不(bu)(bu)(bu)得太平。
10、所謂健全人(ren)格須包括(kuo):一、私(si)德(de)為(wei)立身之本,公德(de)為(wei)服務社會國家之本。二、人(ren)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
截至2015年1月(yue),該(gai)校的行知心苑是該(gai)校文(wen)化交流的刊(kan)物性心苑。
學校(xiao)創(chuang)建于1916年(nian),前身(shen)惠(hui)安縣立中學,校(xiao)址(zhi)是(shi)明倫(lun)堂(今孔廟后(hou)南側),學制四年(nian),11月8日首屆學生正式入學上(shang)課(ke)。
1923年,校名改為惠安縣立(li)初級中學,學制三(san)年。陳誦堯任(ren)校長。
1927年秋(qiu),私立(li)螺陽中學合并縣中后,校名改為惠安(an)公立(li)初(chu)級中學。
私立螺(luo)陽中(zhong)學(xue)創(chuang)辦于(yu)1923年,校(xiao)址設于(yu)東(dong)張王氏祠。
1930年秋,學(xue)校改(gai)名為(wei)惠(hui)安(an)縣立螺陽初級中學(xue)。
1933年(nian)夏,學校(xiao)改名為惠安縣立螺陽(yang)初級中學。
1937年7月,抗日戰(zhan)爭爆(bao)發(fa),師生(sheng)走(zou)出校門,組織參加抗戰(zhan)援會宣傳隊、戰(zhan)時青年服(fu)務(wu)團、抗戰(zhan)劇社,深入鄉(xiang)鎮,開展(zhan)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秋,改簡師為初級中(zhong)學,招(zhao)收(shou)初中(zhong)學生(sheng)。
1938年5月,廈門淪(lun)陷,7月9日,日寇在崇武等地(di)登陸。10月,學(xue)校搬遷內地(di)藍田(tian)辦(ban)學(xue)上課。
1941年春,學校由(you)藍田搬(ban)遷至離縣(xian)城(cheng)三(san)華里的東張辦學上課,添宿舍、膳廳各一(yi)座,入學學生劇增。
1943年秋,私立僑光中(zhong)學(xue)、私立復興中(zhong)學(xue)先后(hou)并(bing)入本校(xiao);學(xue)校(xiao)設倉埔總校(xiao)、東張分校(xiao)、東園分校(xiao),山兜曾(ceng)為學(xue)生宿舍(she)學(xue)生人數逾千(qian)。
私立僑(qiao)光中學始(shi)辦于1939年春,先后假文廟、后坑內(nei)陳祠、山(shan)兜(dou)曾祠為校舍。
私立復興學校(xiao)創辦(ban)于(yu)1942年秋,假東園西山小學為(wei)校(xiao)舍(she)。
1947年秋,改(gai)校名(ming)為惠(hui)安縣立中學。
1948年春(chun),高(gao)中班(ban)移入考棚新校舍(現校址),分校開始逐次撤銷。
1952年夏(xia),學(xue)校(xiao)更名為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學(xue)。
1953年8月,學校(xiao)定(ding)為省重(zhong)點中學。
1958年冬,學校評為晉江地區(qu)教育(yu)先進單位。
1969年夏(xia),部(bu)分學生“上山下(xia)鄉”;冬,學校撤銷停辦。
1972年春,學校復辦,負(fu)責人連水法,實(shi)行“二(er)?二(er)制”,學校響(xiang)應“文化(hua)教育(yu)也要整頓”的(de)號召(zhao),著手建立正常教學秩(zhi)序。
1980年9月(yue)秋,學校(xiao)定為省體育傳(chuan)統項(xiang)目重點學校(xiao)。
1985年,福建(jian)省人民政府授予學(xue)校(xiao)“省教育(yu)先進學(xue)校(xiao)”光榮稱號。
1987年,省綠(lv)化委員會授予學校(xiao)(xiao)“綠(lv)化先(xian)進單位(wei)”光榮稱(cheng)號(hao),第(di)二屆教代會制定了“勤奮、守紀、求實、創新”的校(xiao)(xiao)訓。
1988年,省(sheng)綠化委員會(hui)授予學校“綠化紅旗單(dan)位”光榮稱號。
1989年,學校榮獲省第七屆學校音樂周先(xian)(xian)進(jin)單位光榮稱號(hao);9月,由校友陳茂德先(xian)(xian)生(sheng)捐資設立(li)的(de)“炳廉—茂德數學獎(jiang)學金”首次頒(ban)獎(jiang)。
1991—1992學年,省(sheng)教委(wei)、省(sheng)體委(wei)授(shou)予(yu)“福建(jian)省(sheng)體育(yu)傳統項目先進學校”。
1993年12月(yue)10日(ri),省教委閩教中[1993]102號文:“關于確認(ren)惠(hui)安第一(yi)中學(xue)為(wei)福建省普通中學(xue)二級達標學(xue)校”的通知(zhi)。
1994年3月,學(xue)校被評為(wei)省(sheng)級“文明學(xue)校”。
1995年12月7日(ri),中共福建(jian)省委(wei)、省人民(min)政府授(shou)予“文明(ming)單位”。
1998年2月,學校(xiao)被省委、省政府授(shou)予第六(liu)屆(jie)“文明學校(xiao)”。
2000年6月(yue)23日,學(xue)校(xiao)申(shen)報省“一級達標(biao)中學(xue)”,12月(yue),學(xue)校(xiao)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七屆“文明學(xue)校(xiao)”。
2001年5月25至27日,省(sheng)教育廳(ting)對學校進行“一級達標(biao)(biao)學校”定(ding)級驗收,確(que)定(ding)為(wei)“省(sheng)一級達標(biao)(biao)學校”。
2008年12月,學(xue)校圖書館被確認為(wei)福(fu)建省“中(zhong)學(xue)示范性圖書館”。
2009年(nian)(nian)8月,在連(lian)獲(huo)五屆(1996年(nian)(nian)-2006年(nian)(nian))省(sheng)“文(wen)明學(xue)校(xiao)(xiao)”表彰(zhang)后,學(xue)校(xiao)(xiao)榮獲(huo)首屆(2006年(nian)(nian)-2008年(nian)(nian))“福建省(sheng)文(wen)明學(xue)校(xiao)(xiao)標兵”稱(cheng)號(全省(sheng)僅十所)。
2011年(nian)6月(yue),福(fu)建(jian)省(sheng)陶研(yan)會(hui)授(shou)予惠安第(di)一中學(xue)(xue)“福(fu)建(jian)省(sheng)行知實驗學(xue)(xue)校”;12月(yue),學(xue)(xue)校獲中共福(fu)建(jian)省(sheng)委、省(sheng)人民政(zheng)府表彰文(wen)明學(xue)(xue)校(2009年(nian)-2011年(nian)),此為學(xue)(xue)校連續第(di)七屆(jie)獲得本項(xiang)榮(rong)譽稱號。
2015年(nian)5月,學校被授予第十二(er)屆(2012年(nian)-2014年(nian)度)省“文明(ming)學校”。
2015年(nian)7月,經縣委、縣政府(fu)批準,學校8月復辦停止招生(sheng)14年(nian)的初中部(bu),招收(shou)7個(ge)(ge)教學班375個(ge)(ge)學生(sheng)。恢(hui)復完全中學建制(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