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hai)權之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闡述海(hai)權的第一經典(dian)、大(da)國海(hai)權的濫(lan)觴之作(zuo)。
馬漢在(zai)本書中劃(hua)時(shi)代地提(ti)出(chu)了“海(hai)(hai)權(quan)(quan)”的(de)(de)概念,將控制海(hai)(hai)洋提(ti)高到國(guo)(guo)(guo)家(jia)興(xing)衰的(de)(de)最高戰略層面。他認為海(hai)(hai)權(quan)(quan)與國(guo)(guo)(guo)家(jia)興(xing)衰休(xiu)戚與共,海(hai)(hai)洋利益對于一個(ge)國(guo)(guo)(guo)家(jia)的(de)(de)強大(da)至(zhi)關(guan)重要(yao),同時(shi)主張大(da)力發(fa)展海(hai)(hai)軍、發(fa)展商船(chuan)隊(dui)、發(fa) 展海(hai)(hai)洋貿易、建設海(hai)(hai)軍基地和商港。 馬漢的(de)(de)海(hai)(hai)權(quan)(quan)論思想既是對歷史的(de)(de)總結,也集中反映了世(shi)界(jie)(jie)主要(yao)軍事大(da)國(guo)(guo)(guo)對海(hai)(hai)洋戰略地位重要(yao)性(xing)的(de)(de)認識。自馬漢去世(shi)以降,兩次世(shi)界(jie)(jie)大(da)戰以及世(shi)界(jie)(jie)戰略格(ge)局的(de)(de)變(bian)化,已(yi)充分驗(yan)證了海(hai)(hai)權(quan)(quan)論的(de)(de)觀點(dian)。
作(zuo)為(wei)一部海(hai)(hai)(hai)權(quan)名著的(de)同時,本書也不(bu)乏文學(xue)性。馬漢不(bu)僅客觀(guan)而生動地再現了歷次海(hai)(hai)(hai)戰(zhan)的(de)過(guo)程,也不(bu)露聲色地表達了對那些卓越海(hai)(hai)(hai)軍將(jiang)領(ling)的(de)贊美。 我(wo)們似乎能直面(mian)四(si)天海(hai)(hai)(hai)戰(zhan)的(de)硝煙(yan)、特(te)拉法加(jia)海(hai)(hai)(hai)戰(zhan)的(de)激烈、馬拉加(jia)海(hai)(hai)(hai)戰(zhan)、拉烏(wu)格海(hai)(hai)(hai)戰(zhan)......我(wo)們仿佛能看到被海(hai)(hai)(hai)軍官兵尊稱為(wei)爺爺的(de)德·賴(lai)特(te),膽敢懸(xuan)掛(gua)著掃帚駛過(guo)英(ying)吉(ji)利海(hai)(hai)(hai)峽的(de)特(te)龍普,總是能在艱苦(ku)的(de)環境中找到補給的(de)敘弗朗,身負巨(ju)債但富于軍事才華的(de)羅德尼(ni),贏得特(te)拉法加(jia)海(hai)(hai)(hai)戰(zhan)的(de)智慧勇敢的(de)納爾遜......
海權(quan)的歷史,主要(yao)(yao)是一部軍事(shi)史。一個國家要(yao)(yao)控(kong)制(zhi)海洋必須永遠(yuan)進攻。——馬漢
★ “海(hai)權(quan)之父”馬漢劃時代杰作,闡述海(hai)權(quan)的**經典、大國海(hai)權(quan)的濫(lan)觴(shang)之作。
★ 各(ge)國軍(jun)(jun)事院校的(de)必修(xiu)課(ke),當代(dai)海軍(jun)(jun)指揮軍(jun)(jun)官、海軍(jun)(jun)研究人(ren)員以及西方(fang)史研究者必讀(du)之書。
★ 精(jing)譯(yi)(yi)、精(jing)校 、精(jing)注、精(jing)裝,精(jing)心打(da)造當前*權威中(zhong)文(wen)譯(yi)(yi)本。
★一般人既不是(shi)(shi)懦夫,也不是(shi)(shi)天生的勇士(shi),只在于他是(shi)(shi)否擁有在關(guan)(guan)鍵時(shi)刻本(ben)能地把握住關(guan)(guan)鍵步驟的能力。——馬(ma)漢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 :
美國(guo)歷史上最(zui)著名、最(zui)有影響(xiang)的海(hai)軍戰略理論家和歷史學家。被(bei)美國(guo)史學界稱為“海(hai)權論的思想家”、“帶領(ling)美國(guo)海(hai)軍進(jin)入20世紀(ji)的有先見(jian)之明的天才(cai)”。
主要作品有闡釋其理論的(de)“海(hai)權(quan)(quan)論三部曲”——《海(hai)權(quan)(quan)對歷史(shi)的(de)影響》、《海(hai)權(quan)(quan)對法國革命(ming)和帝國的(de)影響》、《海(hai)權(quan)(quan)的(de)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de)關(guan)系(xi)》及(ji)《海(hai)軍戰略》等。
緒論
第(di)一章 海權構(gou)成要素的(de)論述
第二章 1660年的(de)歐(ou)洲形勢——第二次英荷戰(zhan)爭(1665—1667)——洛斯托夫特海戰(zhan)和(he)四天(tian)海戰(zhan)
第三章 英法同盟對(dui)聯合省的(de)戰(zhan)爭(1672—1674)——法國對(dui)歐洲各國聯盟的(de)戰(zhan)爭(1674—1678)——索萊灣(wan)海戰(zhan)、泰(tai)瑟爾島海戰(zhan)和(he)斯特(te)隆(long)博利島海戰(zhan)
第四(si)章 英國(guo)光榮革命——奧格(ge)斯堡同盟戰爭(1688—1697)——比奇角海戰和拉烏格(ge)海戰
第五章(zhang)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an)爭(1702—1713)——馬拉(la)加海戰(zhan)
第六(liu)章 法國攝政(zheng)時(shi)期——西班牙大臣阿爾韋(wei)羅尼(ni)——英(ying)國沃波(bo)爾和法國弗勒(le)里的政(zheng)策——波(bo)蘭(lan)王位繼承戰爭(zheng)——英(ying)國在(zai)拉丁美(mei)洲的非法貿易——大不列顛(dian)與西班牙的戰爭(zheng)(1715—1739)
第(di)七章 1739年(nian)(nian)大(da)不列顛和(he)西(xi)班牙的(de)戰(zhan)(zhan)爭(zheng)——1740年(nian)(nian)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an)(zhan)爭(zheng)——1744年(nian)(nian)法國與西(xi)班牙聯合對抗大(da)不列顛——馬(ma)修(xiu)斯(si)、安森和(he)霍克(ke)進行的(de)海戰(zhan)(zhan)——1748年(nian)(nian)《亞琛和(he)約》
第(di)八章 七年戰爭(1756—1763)——英國勢(shi)不可擋的(de)力量及其在各(ge)海(hai)(hai)洋、北美洲、歐洲、東印(yin)(yin)度和(he)西(xi)印(yin)(yin)度群島的(de)征服行(xing)動(dong)——賓(bin)在梅諾卡(ka)島外(wai)海(hai)(hai)的(de)海(hai)(hai)戰、霍克和(he)康弗朗斯的(de)海(hai)(hai)戰、波科克和(he)德·阿赫在東印(yin)(yin)度進行(xing)的(de)海(hai)(hai)戰
第九章 從《巴黎和(he)約》至1778年的(de)事態發(fa)展——美(mei)國獨立戰爭引起的(de)海(hai)戰——韋(wei)桑(sang)島外(wai)海(hai)海(hai)戰
第十章 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dao)之海戰(zhan)(1778—1781)——海戰(zhan)對美國獨立戰(zhan)爭進程的影響(xiang)——英(ying)法兩國艦隊(dui)在格(ge)林納達、多米尼加和切(qie)薩(sa)皮克灣外海的軍(jun)事行(xing)動(dong)
第十一章 在(zai)歐洲海(hai)域的海(hai)戰(1779—1782)
第十二章 東印(yin)(yin)度(du)的(de)若干事件(1778—1781)——1781年敘弗朗從布雷斯特(te)港起(qi)航——敘弗朗在(zai)印(yin)(yin)度(du)海域進行(xing)的(de)輝煌(huang)戰役(1782—1783)
第十三(san)章 約(yue)克鎮陷落后西(xi)印度群島的若干事件——德格拉斯與胡(hu)德的遭遇戰(zhan)——圣(sheng)基茨海(hai)戰(zhan)(1781—1782)
第十四章 對1778年(nian)海(hai)戰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