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是由美國Oscilloscope影(ying)(ying)業(ye)發行的113分(fen)鐘劇情影(ying)(ying)片(pian)。該片(pian)由奧(ao)倫·穆弗門執導,本·福斯特(te)、伍迪(di)·哈里森、薩曼(man)莎·莫頓(dun)等主(zhu)演(yan),于2009年2月9日在德國柏林國際(ji)電(dian)影(ying)(ying)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殘酷的(de)戰爭讓蒙(meng)哥馬利的(de)眼睛和下肢都喪(sang)失了大部(bu)分功能(neng),退(tui)伍回(hui)到鄉(xiang)下后(hou)接受了一份(fen)遞送吊唁的(de)工作,他還因此認識了一個(ge)遺孀,而他發(fa)現自己竟然愛上了這個(ge)堅強的(de)女(nv)人。
本·福斯特 飾(shi) 威(wei)爾·蒙哥馬利
伍迪·哈(ha)里森 飾 托尼·斯通
薩曼莎·莫頓 飾 奧(ao)利(li)維婭(ya)·皮特森(sen)
史(shi)蒂(di)夫·安托努(nu)奇(qi) 飾 士兵“準備”
Sara Jane Blazo 飾 凱莉的媽媽
Angel Caban 飾 巴斯克斯先(xian)生
蓋烏斯·查爾斯 飾 布朗
邁克爾(er)·哲努斯 飾 艾倫(lun)
法(fa)(fa)布麗茲亞·達爾·法(fa)(fa)拉 飾 軍嫂
Brian Adam DeJesus 飾 少年
演員 本·福斯特
美(mei)國軍官,剛(gang)剛(gang)在伊拉克的(de)(de)(de)(de)負傷(shang)并回(hui)國,彈片弄(nong)傷(shang)了他(ta)的(de)(de)(de)(de)臉和下(xia)肢(zhi)。他(ta)回(hui)到(dao)家鄉之后,卻發現自己(ji)的(de)(de)(de)(de)前(qian)女(nv)友已經(jing)跟別人訂了婚,同(tong)時他(ta)還背(bei)負著從戰場(chang)上(shang)帶回(hui)來的(de)(de)(de)(de)巨(ju)大壓力(li)。由于(yu)他(ta)服(fu)役(yi)的(de)(de)(de)(de)期限還未滿,隨即被調派(pai)到(dao)了軍隊的(de)(de)(de)(de)“傷(shang)亡通知(zhi)”服(fu)務中心(xin)任(ren)職(zhi)。
演員 伍迪·哈里森
“傷亡(wang)通知”服務中心(xin)經驗豐富(fu)的(de)指揮官。酗酒(jiu)的(de)他(ta)對(dui)遞(di)送(song)吊唁已經是習以為常,看似鐵(tie)石心(xin)腸的(de)他(ta)內心(xin)深(shen)處其實很脆弱。
演員 薩曼莎·莫頓
陣亡軍官的(de)遺孀。威(wei)爾向她傳遞(di)了她丈夫的(de)死訊之后,又忍不(bu)住回頭去打探她是否安好。威(wei)爾發現自己(ji)竟然(ran)愛上(shang)了這個堅強的(de)女人。
美國軍官威爾·蒙哥馬利(本(ben)·福斯特飾)剛剛在伊拉克的(de)負傷并回國,由于他服役的(de)期限還未(wei)滿,隨即(ji)被調派到了(le)軍隊的(de)“傷亡通(tong)知”服務(wu)中心任職。
在這里,威(wei)爾(er)與另外一(yi)(yi)(yi)位(wei)同(tong)是(shi)軍官的(de)托尼·斯通(伍(wu)迪·哈里森飾)組成(cheng)了(le)搭檔,而他(ta)們需要忍受和承擔(dan)的(de)卻是(shi)一(yi)(yi)(yi)連串(chuan)糟(zao)糕至極的(de)壞消息(xi),全部(bu)都是(shi)他(ta)們所熱愛的(de)戰友光(guang)榮殉國的(de)訊息(xi)。每完成(cheng)一(yi)(yi)(yi)個任務,威(wei)爾(er)需要面對的(de)都是(shi)一(yi)(yi)(yi)次可怕的(de)挑戰,而他(ta)從(cong)前線回(hui)到后方,是(shi)為了(le)尋(xun)找一(yi)(yi)(yi)個更適(shi)合治療心(xin)靈創作的(de)舒適(shi)環境的(de)。
就在最(zui)近的(de)(de)一次任務當(dang)中(zhong),當(dang)威爾向奧利維婭·皮特森(薩曼(man)莎·莫頓飾)傳達(da)她丈夫(fu)的(de)(de)死(si)訊時,他(ta)卻(que)發(fa)現自(zi)己不可抑(yi)制地(di)被(bei)她深深地(di)吸引住(zhu)了。隨著(zhu)兩個人越(yue)(yue)走越(yue)(yue)近,威爾那超(chao)然且冷漠的(de)(de)心也開(kai)始慢慢地(di)溶解和軟化。
制作人(ren) Steffen Aumueller、Gwen Bialic、Nathaniel Bolotin、Benjamin Goldhirsh、馬克·戈登、Lawrence Inglee、Christopher Mapp、Zach Miller、Shaun Redick 、Glenn M. Stewart、Matthew Street、David Whealy、Bryan Zuriff
導演 奧倫·穆弗門(men)
副導演(yan)(助理) Tim Kane、Scott Larkin、Curtis Smith
編(bian)劇(ju) 亞歷桑德羅·卡蒙(meng)、奧倫(lun)·穆(mu)弗門
攝影 Bobby Bukowski
配樂 Nathan Larson
剪(jian)輯 Alexander Hall
藝術指導 Stephen Beatrice
美術設計(ji) Scott Anderson
服裝設計 Catherine George
視(shi)覺特效 John Bair
獲(huo)獎時間(jian) 獎項名稱(cheng) 獲(huo)獎方 獲(huo)獎情況
2010年3月7日 第82屆奧斯卡金(jin)像(xiang)獎(jiang) 最佳男配角(jiao) 伍迪·哈里(li)森 提名
最(zui)佳(jia)原創劇本 亞歷桑德羅·卡蒙、
奧倫·穆弗門
2009年(nian)2月15日 第59屆柏林國(guo)際電影(ying)節 和(he)平電影(ying)獎 《信使》 獲獎
銀熊獎-最(zui)佳劇本 亞歷桑德(de)羅·卡(ka)蒙、
奧倫·穆弗門
金(jin)熊獎(jiang)-最佳影片 《信使》 提名
2010年1月17日(ri) 第67屆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伍迪(di)·哈(ha)里森 提名
2010年6月24日 第36屆美國(guo)電(dian)影土(tu)星獎 最佳動作(zuo)/冒(mao)險/驚悚電(dian)影 《信(xin)使》 提(ti)名
2010年1月(yue)16日 第15屆北美廣播影(ying)評人(ren)協會獎 最(zui)佳男配(pei)角 伍迪·哈里(li)森 提(ti)名
最佳女配角 薩曼(man)莎(sha)·莫(mo)頓
2010年(nian)1月(yue)24日(ri) 第16屆美國演(yan)員工(gong)會獎 最佳男配角 伍迪·哈里森 提名
2010年3月(yue)5日 第25屆美國獨立精神獎 最(zui)佳男(nan)配角(jiao) 獲獎
2010年(nian)1月9日 第8屆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hui)獎(jiang) 年(nian)度演員獎(jiang) 第二(er)名
2009年(nian)12月(yue)29日 第3屆底特律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 提名
2009年(nian)12月16日 第13屆圣地亞(ya)哥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jia)女配(pei)角 薩曼莎(sha)·莫頓 獲獎
勤(qin)勞電(dian)影人(ren)獎 伍迪(di)·哈(ha)里森
2009年12月16日 第(di)5屆奧斯汀(ting)影評人協(xie)會獎 最佳影片 《信使》 并列第(di)10名
2009年12月15日 第(di)18屆東南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男配角 伍迪·哈(ha)里森
2009年12月(yue)14日 第10屆(jie)紐約在線影(ying)評人(ren)協(xie)會(hui)獎 最佳(jia)影(ying)片 《信使》 提名
2009年12月3日 第81屆美國(guo)國(guo)家(jia)評論協(xie)會獎(jiang) 最(zui)佳影片 提名
最(zui)佳男配(pei)角 伍迪·哈里森 獲獎
注目演技獎 奧倫·穆弗曼
2009年11月30日 第(di)19屆哥譚獨立電影(ying)獎 年度突破演員 本·福斯特 提名
2009年12月20日 第14屆金衛星獎 最佳劇情類影片《信使》提名
最佳男(nan)配角 伍迪·哈里森
《信使》在揭露戰(zhan)爭帶來不幸(xing)的(de)同時又隱隱含有著(zhu)一份(fen)愛國情操在內。該片選取了(le)戰(zhan)爭里面最(zui)讓人心碎的(de)一面展示給(gei)觀(guan)眾。影片通過年輕氣盛(sheng)的(de)青年和一位經驗豐(feng)富的(de)指揮官(guan)之間性(xing)格的(de)巨大落(luo)差形(xing)成(cheng)了(le)強(qiang)烈(lie)的(de)對比。雖然影片大部分時間都是(shi)圍繞著(zhu)他倆(lia)的(de)業余(yu)生活,不過兩名軍人一同工作時的(de)鏡頭卻是(shi)感人至深。
為(wei)(wei)了(le)避免影(ying)片(pian)(pian)的(de)悲劇(ju)色彩(cai)過于濃厚,導演和編(bian)劇(ju)為(wei)(wei)影(ying)片(pian)(pian)注入了(le)大(da)量的(de)幽默元素。角(jiao)色偶爾的(de)玩笑話就是彌補(bu)影(ying)片(pian)(pian)悲情色彩(cai)的(de)一大(da)利器(qi),而隨(sui)著時間(jian)的(de)推移(yi),觀眾們也能(neng)體(ti)會到這個看似鐵石心腸的(de)角(jiao)色內(nei)心深處的(de)脆弱。畢竟在(zai)戰爭中(zhong),無人幸免,也沒有人會是贏家(jia)。(新浪娛樂評)
《信使》由奧倫·穆弗門(men)(men)自編(bian)自導,同時這(zhe)(zhe)也是編(bian)劇(ju)出身的(de)(de)穆弗門(men)(men)的(de)(de)首部(bu)導演(yan)作品,而(er)他(ta)之所(suo)以產生了(le)要創作這(zhe)(zhe)樣一個描述美國(guo)軍(jun)隊的(de)(de)特(te)殊服務部(bu)門(men)(men)的(de)(de)想(xiang)法,主要還得歸咎(jiu)于(yu)另外一位編(bian)劇(ju)亞歷桑(sang)德羅·卡蒙的(de)(de)想(xiang)象力。
最初的(de)(de)(de)(de)(de)時(shi)候,是卡蒙(meng)(meng)提出的(de)(de)(de)(de)(de)建議,他想創作一(yi)個專門描(miao)述“傷亡(wang)通知軍官”的(de)(de)(de)(de)(de)電(dian)影劇本,之前從(cong)沒有人(ren)以(yi)這樣獨特的(de)(de)(de)(de)(de)角度去(qu)審視戰爭殘酷的(de)(de)(de)(de)(de)一(yi)面(mian)與(yu)造(zao)成的(de)(de)(de)(de)(de)傷害,也沒有人(ren)從(cong)這些為(wei)軍屬傳達戰爭結(jie)果的(de)(de)(de)(de)(de)'信(xin)使(shi)(shi)'的(de)(de)(de)(de)(de)視角去(qu)觀察后方(fang)(fang)的(de)(de)(de)(de)(de)一(yi)些情(qing)況。所以(yi),對于任何一(yi)個人(ren)來(lai)說,成為(wei)一(yi)個只要出現就代(dai)表著痛(tong)苦的(de)(de)(de)(de)(de)結(jie)果的(de)(de)(de)(de)(de)“信(xin)使(shi)(shi)”,是一(yi)份(fen)令人(ren)難以(yi)忍受(shou)且非常可怕(pa)的(de)(de)(de)(de)(de)工作。卡蒙(meng)(meng)的(de)(de)(de)(de)(de)這個想法讓奧倫(lun)·穆(mu)弗(fu)(fu)門感到非常地(di)興奮,同時(shi)還可以(yi)以(yi)一(yi)種迂回的(de)(de)(de)(de)(de)方(fang)(fang)式(shi),來(lai)處理奧倫(lun)·穆(mu)弗(fu)(fu)門自己對美國兵役的(de)(de)(de)(de)(de)心魔。
制(zhi)作單位(wei) All the Kings Horses、The Mark GordonReason影業、Sherazade影業、OscilloscopeOmnilab傳媒(mei)、BZ娛(yu)樂、Good Worldwide
發行單位(wei) Lucky Red(意(yi)大利)、Oscilloscope影業(美國(guo))、E1娛(yu)樂(le)(荷蘭)、CatchPlay(中國(guo)臺灣(wan))、Madman娛(yu)樂(le)(澳(ao)大利亞)、Paris影業(巴西)、WorksUK Distribution(英國(guo))、Zon Lusomundo(葡(pu)萄牙)
上(shang)(shang)映(ying)國家(jia)、地區 上(shang)(shang)映(ying)時間、細節 上(shang)(shang)映(ying)國家(jia)、地區 上(shang)(shang)映(ying)時間、細節
美國(guo) 2009年1月19日(圣丹(dan)斯電影節) 德(de)國(guo) 2009年2月9日(柏(bo)林(lin)國(guo)際電影節)
美國(guo)(guo) 2009年3月27日(ri)(薩(sa)拉索塔電影(ying)節(jie)) 法國(guo)(guo) 2009年5月13日(ri)(戛納影(ying)展)
以色列 2009年(nian)(nian)7月15日(耶路撒(sa)冷電(dian)影節(jie)) 法國 2009年(nian)(nian)9月9日(杜維爾美國電(dian)影節(jie))
羅馬尼亞(ya) 2009年9月27日(ri)(ri)(雅西國際電影節(jie)) 美國 2009年10月1日(ri)(ri)(伍德斯(si)托克電影節(jie))
巴西 2009年(nian)10月3日(里約熱(re)內盧電(dian)影節) 比利時 2009年(nian)10月8日(根特(te)國際電(dian)影節)
美國 2009年10月10日(漢普頓國際(ji)電影(ying)(ying)節)(芝加哥國際(ji)電影(ying)(ying)節)
韓國(guo)(guo) 2009年(nian)10月10日(釜山國(guo)(guo)際(ji)電(dian)(dian)影節) 美國(guo)(guo) 2009年(nian)10月15日(米爾谷(gu)電(dian)(dian)影節)
美國(guo) 2009年(nian)10月(yue)23日(CMJ音樂、電(dian)(dian)影節) 奧(ao)地(di)利 2009年(nian)10月(yue)23日(維(wei)也納國(guo)際電(dian)(dian)影節)
美國(guo) 2009年10月25日(奧斯汀電(dian)影節) 美國(guo) 2009年11月3日(AFI電(dian)影節)
美國 2009年11月(yue)(yue)13日(限定(ding)) 法國 2010年1月(yue)(yue)31日(世界電影論壇(tan))
巴西 2010年2月19日 葡萄牙 2010年2月25日
加拿大(da) 2010年(nian)2月(yue)26日(限(xian)定) 以色列 2010年(nian)3月(yue)11日
荷蘭 2010年3月25日 中國香(xiang)港 2010年3月28日(香(xiang)港國際電影節(jie))
中(zhong)國香(xiang)港 2010年4月8日 俄羅斯(si) 2010年4月15日
意大利(li) 2010年(nian)4月16日 德(de)國 2010年(nian)6月3日
澳大利亞 2010年7月26日(墨爾本(ben)國(guo)際電影節(jie)) 匈(xiong)牙利 2010年9月23日(DVD發(fa)行)
墨西哥 2010年10月1日 澳大利亞(ya) 2010年11月4日
丹麥(mai) 2011年1月6日(ri)(哥本哈根) 阿根廷 2011年1月19日(ri)(DVD發行)
中國(guo)臺灣(wan) 2011年1月21日 英國(guo) 201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