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載(zai),清朝同治年間,靜寧城區部分回、漢群眾就以加工大餅為職業(ye)。
晚清愛國將(jiang)領左宗棠,率軍西進新疆途經靜寧(ning),購靜寧(ning)大(da)餅作行(xing)軍干糧(liang)。
民國元老于右任回靜寧舅(jiu)舅(jiu)家省親,曾把大餅做特產專門攜帶。五(wu)十年代靜寧大餅還(huan)在蘭州、北(bei)京展銷過,得到了良好評價(jia)。
它(ta)外形圓,有(you)(you)大、小(xiao)之分。大如盾、小(xiao)如盤,餅面旋有(you)(you)三道(dao)箍(gu)紋,飾(shi)有(you)(you)“一串龍”、“一朵云”、“一枝花”等圖案,精致美觀、雅麗動人,不要(yao)說是(shi)吃,就是(shi)看也是(shi)一種藝術享受。
靜寧大餅(bing)的制作原料有面(mian)粉(fen)、干酵母、五香粉(fen)、食鹽、芝麻、溫(wen)水(shui)等。
制作方法與平(ping)涼鍋盔(kui)大同小異,熱天用冷水(shui),冬天用熱水(shui)和面,再用直徑10厘米、長約66厘米左右的(de)木桿子反復碾(nian)壓,直到(dao)干面團(tuan)壓成綢子一(yi)樣綿軟,然后(hou)用刀切成2斤多重的(de)小塊,再用杠子逐塊壓成細(xi)紋褶呈月亮形(xing)的(de)圓餅(bing),上鍋烤熟即可食用。
1994年平涼崆峒旅游節(jie)被(bei)評為“名優食品”。
同年中央(yang)電視臺《旅游家》欄目組以“全國(guo)百家名優小(xiao)吃‘靜寧大餅(bing)’”,拍攝專題片在中央(yang)二臺播出(chu)。
2001年《正(zheng)大(da)綜藝(yi)》“甘肅專輯”中,將“翟記大(da)餅”作為地方民俗(su)名優食品介(jie)紹,分別在(zai)中央電視(shi)(shi)臺一套、二套和甘肅衛視(shi)(shi)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