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shi)北侖區三(san)山(shan)學(xue)校(xiao)(xiao)前(qian)身為三(san)山(shan)私立神山(shan)學(xue)堂,創辦(ban)于1927年(nian),校(xiao)(xiao)址在鳳山(shan)山(shan)麓神山(shan)廟(miao)內(nei),以廟(miao)事(shi)、祠(ci)堂田(tian)息為辦(ban)學(xue)經費,時有2個復習班,校(xiao)(xiao)長李仲遠。1935年(nian)遷址三(san)山(shan)柯氏(shi)宗(zong)祠(ci),改名為三(san)山(shan)國民學(xue)校(xiao)(xiao),由中共地下(xia)黨員徐建農任校(xiao)(xiao)長,徐以教書為掩護,開(kai)展(zhan)革命工作(zuo),1938年(nian)因叛徒告(gao)密遭國民黨殺(sha)害。
北侖區(qu)三山學校(xiao)成立(li)之后,本著(zhu)為人(ren)民群眾提供優質教育(yu)資源,為本地(di)經濟發(fa)展提供合格勞動者,為高(gao)一(yi)(yi)級學校(xiao)輸送優秀畢(bi)業生(sheng)的宗旨。學校(xiao)確立(li)了(le)"民主與科(ke)學"的辦學思想;"腳(jiao)踏實地(di)、艱苦奮斗、團結一(yi)(yi)致(zhi)、開(kai)拓(tuo)進(jin)(jin)取(qu)、知難(nan)而上(shang)"的學校(xiao)精神;"轉變觀念,提高(gao)效(xiao)率(lv),加快融(rong)合;深化(hua)形象,規范管理,辦好實事(shi);開(kai)拓(tuo)創新,辦出(chu)特色(se)"的學校(xiao)工作(zuo)目標;"誠、勤、健(jian)、進(jin)(jin)"的校(xiao)訓(xun)和"真誠、求實、博學、進(jin)(jin)取(qu)"的校(xiao)風。
學(xue)校資源的整合也(ye)隨著新校的成立而加(jia)快步伐:校園網、電腦(nao)房、多媒體綜合電教(jiao)(jiao)室(shi)(shi)(shi)、書法室(shi)(shi)(shi)、語音(yin)室(shi)(shi)(shi)、音(yin)樂室(shi)(shi)(shi)、體育(yu)館、圖書館、閱(yue)覽室(shi)(shi)(shi)、勞技室(shi)(shi)(shi)、實驗室(shi)(shi)(shi)等專用教(jiao)(jiao)室(shi)(shi)(shi)齊(qi)全。為(wei)了(le)更(geng)好地實現(xian)(xian)教(jiao)(jiao)育(yu)現(xian)(xian)代(dai)化,使農村學(xue)生(sheng)平等享受現(xian)(xian)代(dai)化教(jiao)(jiao)育(yu),學(xue)校所有教(jiao)(jiao)室(shi)(shi)(shi)都(dou)配備(bei)了(le)多媒體,使學(xue)生(sheng)在教(jiao)(jiao)室(shi)(shi)(shi)中也(ye)能享受到現(xian)(xian)代(dai)化教(jiao)(jiao)育(yu),為(wei)學(xue)校的教(jiao)(jiao)育(yu)現(xian)(xian)代(dai)化奠定了(le)基(ji)礎(chu)。
全(quan)校(xiao)教師團結一致(zhi),努力奮斗,升入普通(tong)高中比例超過(guo)區(qu)平(ping)均;新課程實驗工作取得(de)了階(jie)段性成果;學(xue)校(xiao)先后被評為(wei)區(qu)文(wen)明單位、區(qu)校(xiao)園文(wen)化達標學(xue)校(xiao)、先進黨(dang)支部、市(shi)藝術特色學(xue)校(xiao)等(deng)榮譽(yu)稱號。
1950年更(geng)名三山(shan)鄉中心小學,校長應書(shu)霆,生源(yuan)由原鳳山(shan)、堰潭、合宅擴至咸昶、球山(shan)、東岙(ao)等地(di)。
1958年(nian)(nian)改(gai)名(ming)為三山社(she)中(zhong)心,同年(nian)(nian)創辦三山公(gong)社(she)初(chu)級中(zhong)學,時有3個(ge)班級,教師6人(ren),學生約(yue)120人(ren)。公(gong)社(she)書記(ji)鄭明元兼任校長。
1962年遷址宣(xuan)化寺,1964年改辦為三山公社農業技術(shu)初級學校。
1969年遷址(zhi)柯家祠堂(tang),1972年遷址(zhi)現址(zhi),更名為三山公社初級中學,1976年附(fu)設(she)二年制高中班,1979年撤銷(xiao)。
1978年、1984年東(dong)岙戴帽中(zhong)學(xue)、海口中(zhong)學(xue)相繼(ji)并入本校(xiao),學(xue)校(xiao)規模(mo)不(bu)斷擴大。
1992年三山鄉中(zhong)心與三山初級(ji)中(zhong)學(xue)合并(bing)為九年一貫(guan)制學(xue)校,更名為北侖(lun)三山學(xue)校。
1993年9月恢復中、小學獨立建制。
2000年林慈小學(xue)五(wu)、六年級并入海口小學(xue)。
2002年(nian)8月林(lin)慈小學撤(che)銷并(bing)入海口小學,2002年(nian)8月咸昶、東岙學校同時撤(che)銷并(bing)入鄉(xiang)中心。
2002年8月中小學再次合并為(wei)九年一(yi)貫制學校,更名(ming)為(wei)北侖區三山(shan)學校。
2003年9月(yue)撤銷(xiao)海口小(xiao)學,生源并入(ru)新(xin)建立的(de)三山學校。
2003年9月三山(shan)(shan)撤鄉建(jian)鎮,與原柴橋鎮昆(kun)亭點合(he)并成(cheng)立春曉鎮,原昆(kun)亭學(xue)校歸三山(shan)(shan)學(xue)校下屬一個完小(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