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chu)身評(ping)書世家,伯父袁(yuan)(yuan)(yuan)杰(jie)亭(ting)、袁(yuan)(yuan)(yuan)杰(jie)英(ying)和父親袁(yuan)(yuan)(yuan)杰(jie)武號稱“袁(yuan)(yuan)(yuan)氏三杰(jie)”,以(yi)擅說《五女七(qi)貞》而著(zhu)名。
自幼隨父習藝,后拜金(jin)杰(jie)立為師(shi),并得到陳士(shi)和的指(zhi)點。14歲登臺,長期在唐山(shan)、天津、哈爾濱(bin)、營(ying)口、北京(jing)等地(di)獻藝,18歲即以短打書(shu)《十(shi)二(er)金(jin)錢(qian)鏢》、《施公案(an)》享名(ming)。
1949年后帶頭說(shuo)新(xin)書(shu)。新(xin)中(zhong)國成立后的(de)"新(xin)書(shu)"即革命題(ti)材(cai)書(shu),袁闊(kuo)成更有開拓(tuo)之功(gong)。《紅巖》、《赤膽忠(zhong)心》、《暴風驟雨(yu)》和《林海雪原(yuan)》等一系列新(xin)書(shu),成為幾代人的(de)精神享受。在藝(yi)術表現(xian)上(shang),袁闊(kuo)成率先(xian)撤掉(diao)桌案全身表演(yan),借(jie)鑒話劇、電視、音(yin)樂等多種(zhong)藝(yi)術,豐富了評書(shu)的(de)表現(xian)力,為探索古老的(de)評書(shu)藝(yi)術在現(xian)代生活中(zhong)的(de)道路作出(chu)了可貴(gui)實踐。
1952年在唐山說《呂梁英雄(xiong)傳》和《二五長征》等新書,政府曾獎(jiang)勵其一面(mian)錦旗(qi)。
1958年參加營口市(shi)曲藝團。參加全國第一屆曲藝匯演(yan)時,表演(yan)的《舌戰小爐(lu)匠》深受歡迎。
1963年表演的(de)《許云(yun)峰赴宴》等新書(shu),轟動一(yi)時,被譽(yu)為“說(shuo)新書(shu)的(de)帶頭人”。期間,先后在電臺(tai)播講(jiang)演出了《烈火(huo)金剛》、《林海(hai)雪原》、《紅(hong)巖》、《赤膽忠心》、《野(ye)火(huo)春風斗(dou)古城》等現代題(ti)材(cai)的(de)新評(ping)書(shu)。
1979年(nian)在北京“建國三十周年(nian)獻禮(li)演出大會(hui)”上,表演的《桃(tao)花莊》受到文化部的獎(jiang)勵(li)。從(cong)五十年(nian)代(dai)到八(ba)十年(nian)代(dai),他(ta)久居遼寧營口市。
1981年,應中央人(ren)民廣播電臺之邀,錄制長達三百六十五(wu)講的(de)《三國演義》。
1985年播出(chu)后受到(dao)好評(ping),先后被陳(chen)云、王震、薄一波(bo)等中(zhong)央領(ling)導同志接見,鼓勵(li)他說好評(ping)書,弘揚民族(zu)文化。評(ping)書《三國演(yan)義》榮獲遼寧省人民政府1983年優秀文藝(yi)創作(zuo)獎。
1985年調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tai)文藝部工作。
1988年以來先(xian)后為(wei)中(zhong)央電視臺、中(zhong)央人民廣播電臺錄(lu)制《長坂(ban)雄風》、《西(xi)楚霸(ba)王》和為(wei)北京電視臺錄(lu)制《紅巖》,在中(zhong)央人民廣播電臺音像出版社錄(lu)制了《十(shi)二金(jin)錢鏢》等。其作品《水滸外傳》入選《中(zhong)國(guo)十(shi)大傳統評書(shu)經典》叢(cong)書(shu)。
2003年11月11日,第(di)四(si)屆(jie)中國(guo)金唱片獎揭曉,袁闊成獲曲藝(yi)類演員獎。
2005年(nian)9月,在大地評書研究所藝(yi)術(shu)總監,著名評書表演藝(yi)術(shu)家(jia)袁闊(kuo)成先生的倡(chang)導下,大地評書研究所啟動兒童(tong)評書工程(cheng)。
2006年8月10日,由中國文學藝(yi)(yi)術界聯合(he)會、中國曲藝(yi)(yi)家協會聯合(he)主(zhu)辦的(de)中國曲藝(yi)(yi)界最高獎——第四屆中國曲藝(yi)(yi)牡丹獎評獎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授(shou)予袁闊(kuo)成終身(shen)成就(jiu)獎。
2007年1月,中國廣播(bo)音像(xiang)出版(ban)社全國廣播(bo)評書節目發行網成立,袁(yuan)闊成擔任藝術顧問。
2015年(nian)(nian)3月(yue)2日,著(zhu)名(ming)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先生在京(jing)逝世,享年(nian)(nian)八十六(liu)歲。
袁闊成說書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人說書。所謂因人說書,就是說袁闊成先生善于根據(ju)(ju)自(zi)己(ji)的條件和特(te)點,來選擇(ze)說(shuo)書(shu)(shu)的書(shu)(shu)目。該說(shuo)什么(me)書(shu)(shu)不該說(shuo)什么(me)書(shu)(shu),都是根據(ju)(ju)自(zi)己(ji)的條件來取舍的。袁闊成(cheng)的評書(shu)(shu)藝術可(ke)以劃分(fen)為三(san)個明顯(xian)不同(tong)的藝術時(shi)(shi)期:早年時(shi)(shi)期、中年時(shi)(shi)期、晚(wan)年時(shi)(shi)期。
袁闊成的(de)(de)(de)評(ping)(ping)書也象他的(de)(de)(de)名字一(yi)樣(yang),家喻戶曉(xiao),婦孺皆(jie)知。在繼承傳統的(de)(de)(de)基礎(chu)(chu)上(shang),他博采眾(zhong)長,吸收話(hua)劇,電(dian)影,戲曲,以(yi)(yi)及相(xiang)聲(sheng)等(deng)藝(yi)(yi)(yi)術(shu)形(xing)式之長,形(xing)成自(zi)己的(de)(de)(de)風格。說表(biao)并(bing)重,形(xing)神兼備,繪聲(sheng)繪色,以(yi)(yi)形(xing)傳神。袁闊成在繼承傳統評(ping)(ping)書的(de)(de)(de)基礎(chu)(chu)上(shang),不斷(duan)探(tan)索,勇(yong)(yong)于創新(xin)(xin),從現實生活中提煉(lian)新(xin)(xin)的(de)(de)(de)表(biao)演(yan)方法(fa)和(he)藝(yi)(yi)(yi)術(shu)技巧,汲取了(le)話(hua)劇、電(dian)影、相(xiang)聲(sheng)、戲曲、秧歌等(deng)姊妹(mei)藝(yi)(yi)(yi)術(shu)的(de)(de)(de)精(jing)華,借鑒其(qi)創作方法(fa)和(he)表(biao)演(yan)手(shou)段(duan),融會貫通,不斷(duan)豐富并(bing)形(xing)成了(le)自(zi)己的(de)(de)(de)表(biao)演(yan)風格。他的(de)(de)(de)表(biao)演(yan)說表(biao)并(bing)重,靜(jing)動(dong)互存,神形(xing)兼備,繪聲(sheng)狀形(xing),以(yi)(yi)形(xing)傳神;表(biao)演(yan)細膩感人,語言生動(dong)幽默(mo),人物形(xing)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cui)”的(de)(de)(de)特色。袁先生的(de)(de)(de)現代評(ping)(ping)書,可以(yi)(yi)說內容新(xin)(xin)、風格新(xin)(xin)、語言新(xin)(xin),給聽眾(zhong)流下極為深刻(ke)的(de)(de)(de)印象。他也是評(ping)(ping)書藝(yi)(yi)(yi)術(shu)改革的(de)(de)(de)帶頭人,他勇(yong)(yong)躍雷池,首先撤掉書桌,使評(ping)(ping)書由(you)高(gao)臺教(jiao)化(hua)的(de)(de)(de)半身藝(yi)(yi)(yi)術(shu),變為講究(jiu)氣、音、字、節、手(shou)、眼、身、法(fa)`步的(de)(de)(de)全身藝(yi)(yi)(yi)術(shu),為弘揚(yang)民族文化(hua)藝(yi)(yi)(yi)術(shu)做出了(le)可貴的(de)(de)(de)貢獻。
出版評書作品:《三國(guo)演義》(上(shang)集,云(yun)南人(ren)民(min))、《趙(zhao)子龍》(百花文(wen)(wen)藝)、《大(da)鬧(nao)大(da)名府》(黑龍江人(ren)民(min))、《大(da)鬧(nao)神州擂》(黑龍江人(ren)民(min))、《巧(qiao)破乾(qian)坤樓》(中原農民(min))、《燕青打(da)擂》(春(chun)風文(wen)(wen)藝)、《水滸(hu)外傳》(春(chun)風文(wen)(wen)藝)等。
? ? ?1 紅巖魂
2 水泊梁山(水滸外(wai)傳)
? ? ?3 東周列國-商鞅變法
4 水滸
5 施公案
6 創業史
7 彭公案-三(san)河斷奇案
8 艷陽天
9 十三妹
10 薛剛反唐
11 碧眼金蟬
12 長坂(ban)雄風(feng)(包(bao)括在三國演義)
13 過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國演義
16 赤膽忠心
17 暴風驟雨
18 烈火金剛
19 西楚霸王
20 敵(di)后武(wu)工隊
21 十二金(jin)錢鏢
22 呂梁(liang)英雄(xiong)傳
23 新(xin)英雄兒女傳
24 刺龜山(shan)(包括在(zai)野火春風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爾摩斯探(tan)案
27 乾(qian)隆與(yu)紀(ji)曉嵐(lan)
28 十二金錢鏢
29 轉戰陜北
30 李自成(cheng)-義送搖旗
31 李自(zi)成-谷城會獻
32 舌(she)戰小爐匠(包括在林海(hai)雪原)
33 李自(zi)成-劉宗珉(min)跳(tiao)江
34 許云峰赴宴(包(bao)括(kuo)在(zai)紅巖魂)
? ? ?35 灞橋挑袍(包括(kuo)在三國(guo)演義)
36 封神演義
37 李自(zi)成-紅娘子救李信
38 舉火招賢
39 五女七貞
40 二五長征
41 常山趙(zhao)子龍
42 大(da)鬧(nao)大(da)名府
43 巧破乾(qian)坤樓
44 燕青打擂
45 大鬧神州擂
46 桃花莊
47 神州擂
48 三聲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ye)火春(chun)風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53 保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