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龍應臺
0 票數:0 #作家#
龍應臺,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國臺灣高雄大寮鄉眷村,臺灣當代女作家,畢業于臺灣成功大學。1985年,龍應臺出版書評《龍應臺評小說》、《野火集》印行100版,風靡臺灣,對80年代臺灣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曾獲得第二屆“散文世界”杯全國散文獎、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等榮譽。龍應臺書籍代表作品有《親愛的安德烈》、《目送》、《百年思索》、《這個動蕩的世界》、《故鄉異鄉》等。
  • 中文名: 龍(long)應臺
  • 出生日期: 1952年02月13日
  • 性別:
  • 國籍: 中國
  • 出生地: 臺灣高雄市大寮鄉眷村
  • 畢業院校: 堪薩斯州立大學
  • 代表作品: 野(ye)火集,親愛的(de)安(an)德烈
詳細介(jie)紹 PROFILE +

人物經歷

1952年生于臺灣(wan),自小在(zai)臺灣(wan)苗(miao)栗(li)苑里長大(da)。

1974年畢業于國(guo)(guo)立(li)(li)成功大(da)(da)學(xue)外文(wen)系后,赴美國(guo)(guo)求(qiu)學(xue),后獲堪薩斯(si)州(zhou)立(li)(li)大(da)(da)學(xue)英美文(wen)學(xue)博士。畢業后,曾任教于紐約(yue)市立(li)(li)大(da)(da)學(xue)、梅西學(xue)院、國(guo)(guo)立(li)(li)中央大(da)(da)學(xue)英文(wen)系、淡江大(da)(da)學(xue)、德國(guo)(guo)海德堡大(da)(da)學(xue)等(deng)。

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li)大學(xue)英(ying)文系博(bo)士學(xue)位后(hou),一度(du)在紐約(yue)市立(li)大學(xue)及梅西大學(xue)外(wai)文系任副教(jiao)授。

1983年(nian)回臺(tai)灣,先在“中(zhong)央大學(xue)”外(wai)文系任副(fu)教授,后去淡江大學(xue)外(wai)國文學(xue)所任研究員(yuan)。

1984年(nian),龍于中(zhong)國時(shi)報撰寫(xie)“野火集”專欄,引起熱(re)烈回響;隔(ge)年(nian)出版(ban),一(yi)上市(shi)即(ji)告罄,一(yi)個月內(nei)印(yin)刷24次,印(yin)行100版(ban),銷(xiao)售(shou)20萬冊,風(feng)靡臺(tai)(tai)灣(wan),是1980年(nian)代對臺(tai)(tai)灣(wan)民(min)主發展極(ji)具影響的(de)(de)(de)一(yi)本書(shu)。余光中(zhong)稱其(qi)為“龍卷風(feng)”。同(tong)年(nian)出版(ban)《龍應臺(tai)(tai)評小說》震動臺(tai)(tai)灣(wan)文(wen)(wen)壇。而(er)在臺(tai)(tai)灣(wan)《中(zhong)國時(shi)報》等(deng)報刊發表大(da)(da)量雜文(wen)(wen)、小說評論(lun),掀起軒然大(da)(da)波,成為知名度極(ji)高的(de)(de)(de)報紙專欄作家;她的(de)(de)(de)雜文(wen)(wen)針砭時(shi)弊,切中(zhong)民(min)意。在海峽兩岸及海外華人界都產生了(le)一(yi)定的(de)(de)(de)影響。

1986年至1988年龍應臺因家庭因素(su)旅居瑞士兩年,專心育兒(er)。

1988年遷居德國(guo)(guo),在法(fa)蘭克福大學任教(jiao)授(shou),兼臺灣《中(zhong)國(guo)(guo)時報》駐法(fa)國(guo)(guo)、瑞士(shi)特派員。還(huan)在海德堡大學漢學系(xi)任教(jiao),講授(shou)臺灣文(wen)(wen)學課程,并(bing)為(wei)學生導演(yan)戲劇。同年,北(bei)京作家出版社出版《龍應臺評小(xiao)說》,湖南文(wen)(wen)藝出版社出版《野火(huo)集》。

1988年底,作為第一(yi)個臺灣女記(ji)者,應(ying)蘇聯政(zheng)府邀請,赴莫斯科(ke)訪問十天(tian)。

1994年,北京三聯(lian)書店(dian)出版《人在(zai)歐洲》。

1995年(nian),湖(hu)南文(wen)(wen)(wen)藝出版社出版《孩(hai)子(zi),你慢慢來》;自這(zhe)一(yi)年(nian)起,龍(long)應臺在上(shang)海《文(wen)(wen)(wen)匯(hui)報(bao)》“筆會”副刊寫“龍(long)應臺專欄(lan)”,與大陸讀者(zhe)及文(wen)(wen)(wen)化(hua)人的(de)接(jie)觸,使她開始(shi)更認(ren)真地關(guan)心大陸的(de)文(wen)(wen)(wen)化(hua)發(fa)展。

1996年,上(shang)海文藝(yi)出版社出版《龍應臺自選集(ji)》5種。1996年以(yi)后(hou)龍應臺不斷(duan)在歐(ou)洲報刊上(shang)發表(biao)作品,對歐(ou)洲讀者(zhe)呈(cheng)現一個中國知識分(fen)子的視野和見(jian)解(jie),頗受注目(mu)。

1997年,湖南文藝出版(ban)社(she)出版(ban)《魂牽》。

1998年,她的(de)(de)三部(bu)書(shu)《啊,上海男人》、《這個動蕩(dang)的(de)(de)世(shi)界》、《故鄉異鄉》分別(bie)在上海、汕頭、陜西(xi)出(chu)版,再次(ci)在大陸文(wen)壇(tan)和書(shu)市(shi)被稱為“龍卷風(feng)”。

1999年,應臺(tai)北(bei)市長馬英(ying)九(jiu)邀請,龍應臺(tai)出(chu)任臺(tai)北(bei)市首任文化局(ju)局(ju)長,期(qi)間推動本(ben)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deng)政策措施。

1999-2003年,當時的臺(tai)北市長馬英(ying)九親自(zi)前(qian)往德(de)國法(fa)蘭克福,龍應臺(tai)受(shou)邀(yao)出任(ren)臺(tai)北市的文化(hua)局局長,為期四年,龍遂從德(de)返臺(tai),任(ren)期內推(tui)動本土文化(hua)及保護樹木等政策(ce)措(cuo)施。

2003年(nian)(nian)8月,赴香(xiang)(xiang)港(gang)(gang),第(di)一(yi)年(nian)(nian)在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城市(shi)大(da)學(xue)(xue),其后任(ren)(ren)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大(da)學(xue)(xue)訪問(wen)教授(shou)。先后任(ren)(ren)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城市(shi)大(da)學(xue)(xue)及(ji)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大(da)學(xue)(xue)的(de)客座教授(shou),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大(da)學(xue)(xue)擔任(ren)(ren)杰出人文學(xue)(xue)者(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大(da)學(xue)(xue)第(di)一(yi)位終(zhong)身教授(shou))、新竹(zhu)清華大(da)學(xue)(xue)講座教授(shou)。此外,龍也積極參與到關(guan)于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公眾議題的(de)辯論中。在政制改革、文化(hua)保育和國際交流等話題上(shang),都不乏龍的(de)聲音,其專門討論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問(wen)題的(de)《龍應臺(tai)的(de)香(xiang)(xiang)港(gang)(gang)筆記(ji)》,在香(xiang)(xiang)港(gang)(gang)與新加坡的(de)暢銷榜(bang)上(shang)停留長達(da)半(ban)年(nian)(nian)。

2005年7月(yue),在大(da)成集團、普訊融(rong)悟文教基(ji)金(jin)會、誠品股份有(you)限公司、蔣震工業(ye)慈(ci)善基(ji)金(jin)支持下,與一群主張社(she)會參(can)與的文化人及企業(ye)家共同創(chuang)成立龍應(ying)臺文化基(ji)金(jin)會。

2008年在香(xiang)港(gang)大學(xue)(xue)教授任上獲評為(wei)“孔梁(liang)巧(qiao)玲杰出(chu)人文學(xue)(xue)者”。

2009年,龍(long)應臺推(tui)出了號稱用了十年醞釀、一年閉關、走(zou)遍(bian)三大(da)洋(yang)五(wu)大(da)洲才寫成的《大(da)江大(da)海1949》。

2010年(nian)8月1日,龍應臺在北京(jing)大(da)學(xue)百周(zhou)年(nian)紀念講(jiang)堂發(fa)表題為《文明的(de)(de)力量:從鄉愁到(dao)美麗(li)島》的(de)(de)演說,闡(chan)述她(ta)的(de)(de)“中國夢”。她(ta)認為“禮義廉恥國之(zhi)四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er)道遠”構成了臺灣(wan)社(she)會(hui)價值觀的(de)(de)基座,而(er)且永(yong)遠不會(hui)改(gai)變。她(ta)強調,這(zhe)是(shi)臺灣(wan)人的(de)(de)夢,是(shi)可以與(yu)所(suo)有(you)中國人共同擁有(you)的(de)(de)夢,也就是(shi)兩(liang)岸人民基本的(de)(de)價值觀。

2010年11月(yue)15日,“2010第(di)五(wu)屆中國作家(jia)(jia)富豪(hao)榜(bang)”重磅發(fa)布,龍應(ying)臺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jia)(jia)富豪(hao)榜(bang)第(di)16名,引發(fa)廣泛關(guan)注。

2012年(nian)1月(yue)31日,臺(tai)灣“文(wen)(wen)建會主(zhu)委”將由前臺(tai)北(bei)市文(wen)(wen)化(hua)局局長龍應臺(tai)接任(ren)。

2012年5月20日之(zhi)后,“文(wen)建會”將轉型為“文(wen)化部(bu)”,龍應臺(tai)也將成為第一任(ren)臺(tai)灣地區“文(wen)化部(bu)長”。

2013年1月29日,宣布啟動“臺(tai)灣文化光點(dian)計劃”。

2013年2月17日,展開為期10天的歐(ou)洲(zhou)文化訪問,并出(chu)席相(xiang)關頒獎典禮。

2014年12月(yue)1日,發表辭(ci)職聲(sheng)明,確(que)定(ding)辭(ci)去(qu)臺灣“文化(hua)部(bu)長”。

2014年12月5日,正式(shi)卸任臺灣“文(wen)化(hua)部長”。

2017年9月22日,龍應臺教授應香港中文大(da)學博群大(da)講堂之(zhi)邀(yao),于新亞(ya)書院圓形廣場演講,題為(wei)《青(qing)春迷惘后發現(xian)的十三件(jian)事》。

創作特色

溫柔(rou)纖細,深(shen)情(qing)動(dong)人(ren),其《孩(hai)子(zi)(zi)你慢慢來》與《目(mu)送(song)》均是以溫柔(rou)筆(bi)觸描(miao)寫(xie)親子(zi)(zi)間的(de)(de)(de)親密互(hu)動(dong),《親愛的(de)(de)(de)安德烈》是數封(feng)寫(xie)給兒子(zi)(zi)的(de)(de)(de)坦率的(de)(de)(de)幾乎痛楚的(de)(de)(de)信(xin)。身為父母與子(zi)(zi)女雙重身份的(de)(de)(de)她逐漸(jian)(jian)明了人(ren)世(shi)中親情(qing)的(de)(de)(de)牽(qian)絆,不僅是當下的(de)(de)(de)感動(dong),亦是漸(jian)(jian)行(xing)漸(jian)(jian)遠的(de)(de)(de)必經(jing)路(lu)程(cheng),龍應臺一(yi)反批(pi)判犀利的(de)(de)(de)筆(bi)調,描(miao)寫(xie)諸(zhu)多生活中有情(qing)細節,反映出其細膩的(de)(de)(de)情(qing)感,讀起來溫馨有味,情(qing)意盎然。

被譽為(wei)華(hua)人(ren)最(zui)有(you)(you)力的(de)(de)一支筆,針(zhen)砭時(shi)事,鞭辟入(ru)里,以有(you)(you)情眼(yan)光觀察社(she)(she)會(hui),其(qi)《野火集》、《百(bai)年思索(suo)》、《面(mian)對(dui)大海(hai)的(de)(de)時(shi)候(hou)》討(tao)論的(de)(de)均是臺(tai)(tai)灣面(mian)對(dui)國(guo)際(ji)面(mian)對(dui)世界時(shi)人(ren)民(min)應有(you)(you)的(de)(de)自(zi)我反(fan)省(sheng)與探討(tao),她(ta)舉出無(wu)數臺(tai)(tai)灣社(she)(she)會(hui)現(xian)象來作為(wei)討(tao)論,并以中(zhong)國(guo)人(ren)文(wen)化的(de)(de)心(xin)理(li)角度深入(ru)解(jie)釋(shi)臺(tai)(tai)灣政府(fu)的(de)(de)作為(wei)和人(ren)民(min)的(de)(de)表現(xian),其(qi)中(zhong)辛辣(la)諷刺(ci)的(de)(de)文(wen)筆雖遭(zao)人(ren)反(fan)對(dui)、謾罵、或密投書至政府(fu)單(dan)位(wei),但她(ta)仍秉著(zhu)客觀批判的(de)(de)精(jing)神(shen),持續而正中(zhong)要害(hai)地不(bu)斷寫出她(ta)的(de)(de)社(she)(she)會(hui)觀察,龍(long)應臺(tai)(tai)無(wu)所畏懼,因為(wei)她(ta)筆下(xia)臺(tai)(tai)灣的(de)(de)丑惡(e)和腐化,是源自(zi)于她(ta)愛臺(tai)(tai)灣的(de)(de)不(bu)舍與心(xin)疼。

社會評價

龍應臺是(shi)一名真正的文化批(pi)評家(jia)和優秀的文化建(jian)設者。(余秋雨、新華網(wang)評)

龍(long)應臺是(shi)才學并高的性(xing)情(qing)中人,一(yi)生的作為其實都取決于(yu)自己的真性(xing)情(qing),她同樣用直接(jie)而有力的雜文,“筆(bi)鋒(feng)常帶(dai)情(qing)感”,來揭示(shi)我們社會的病情(qing)。(人民網(wang)、鐵道網(wang)評)

龍(long)應臺(tai)不(bu)僅僅是(shi)一(yi)(yi)名將野火燒向專制的(de)(de)斗士,她出現的(de)(de)時(shi)機也是(shi)一(yi)(yi)種優勢,也是(shi)一(yi)(yi)個(ge)容易被誤讀的(de)(de)指針,龍(long)應臺(tai)從一(yi)(yi)開始就(jiu)放(fang)棄有利地勢,選擇站在一(yi)(yi)個(ge)孤立位置,不(bu)僅批(pi)評(ping)政(zheng)府,更(geng)多的(de)(de)是(shi)尖銳的(de)(de)刺向每一(yi)(yi)個(ge)人的(de)(de)內心。(搜狐評(ping))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文壇那些人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龍應臺】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的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bu)(bu)代表(biao)(biao)本(ben)站(zhan)觀點,更(geng)不(bu)(bu)表(biao)(biao)示本(ben)站(zhan)支持購買(mai)和(he)交易,本(ben)站(zhan)對網頁中內(nei)容的合法(fa)性(xing)、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適(shi)用性(xing)、安(an)全性(xing)等(deng)概不(bu)(bu)負責(z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xi)、錯誤(wu)信息(xi)或任何問(wen)題(ti),請及時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zai)第一時間刪(shan)除或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jiao)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0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08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9404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379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