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考(kao)入(ru)縣立汴源學(xue)堂,甚為(wei)縣長(chang)張煦初賞識。
1907年(nian)12月,官費留(liu)學(xue)日本,入(ru)日本士(shi)官學(xue)校工兵科6期(qi)學(xue)習。李烈鈞(jun)、程潛、閻錫山、孫傳芳(fang)、顧品珍(zhen)、唐(tang)繼堯等(deng)為(wei)其同學(xue)。
1909年,回國(guo),任(ren)清廣(guang)西陸軍干部(bu)學校工(gong)兵科(ke)長。
1910年,任云南路軍工程隊第十九營管帶。
1911年,農歷九月初九,率部參加重九起義,任步兵第五團長。
1912年,北伐至黔,平定黔亂,任貴州衛(wei)戍司(si)令兼講(jiang)武堂長(chang)。
1913年(nian),任云南陸(lu)軍第一混(hun)成旅旅長(chang)兼(jian)講武堂長(chang)。
1914年,任北洋政府(fu)將(jiang)軍(jun)府(fu)參軍(jun),兼(jian)講武堂長。3月12日(ri),授陸軍(jun)中將(jiang)軍(jun)銜。
1915年,袁世(shi)凱稱帝后隨蔡鍔潛回云南,任護國軍第三(san)總(zong)參謀長兼第一(yi)梯(ti)團(tuan)長。
1916年,任(ren)四川督署參贊,兼講(jiang)武堂長。
1917年,張(zhang)勛復辟,任四川政府靖國軍左翼司令,率部討伐張(zhang)勛。
1918年,回(hui)云南(nan)(nan)任(ren)云南(nan)(nan)督署顧問。
1919年,因與唐繼堯不合(he),棄官。
1920年,退伍還鄉滎陽。
1922年,應(ying)劉鎮華(hua)邀(yao)請,任西安衛戍(shu)司令。
1924年,直奉戰(zhan)爭,劉鎮華戰(zhan)敗。
1926年,隨(sui)奉軍(jun)至鄭州,任(ren)鄭州商(shang)埠督辦。
1927年,任(ren)奉(feng)軍駐鄭總部(bu)顧問。
1929年,回滎陽(yang),擴建(jian)改良南(nan)關小學(xue),任校董(dong)事長。
1935年,任萬(wan)福(fu)煤礦董(dong)事(shi)長。
1936年,介紹魏樹漠等奔赴陜北,參加革命(ming)。
1938年,介紹滎陽縣東街(jie)丁云(yun)青(qing)赴革命(ming)圣(sheng)地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投身革命(ming),建國(guo)后丁云(yun)青(qing)任南京(jing)市政府處(chu)長等職。
1942年,與滎(ying)陽有識(shi)之士創(chuang)辦私立(li)煦(xu)初(chu)(chu)高(gao)中(zhong),任校董事(shi)長。煦(xu)初(chu)(chu)高(gao)中(zhong)是滎(ying)陽高(gao)中(zhong)的前身(shen),煦(xu)初(chu)(chu)高(gao)中(zhong)的創(chuang)辦,開滎(ying)陽市高(gao)中(zhong)教育(yu)的先河。
1944年(nian),滎陽淪陷后,日寇想(xiang)以韓鳳樓的聲望請他(ta)主持偽(wei)縣政,韓鳳樓則隱居滎陽南山(shan),日派人再三進山(shan)邀請,均遭拒(ju)絕。同年(nian),朱德總(zong)司(si)令寫信求助(zhu)韓鳳樓協助(zhu)抗日,掩(yan)護(hu)過境中(zhong)共黨員,營救中(zhong)共地下黨員郭穎生出獄。
1949年,解放后留居(ju)大陸。
1950年3月,出席河南省人民代表會議。5月,任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后(hou)又任政協河南省委首(shou)屆常委。
1956年2月(yue)4日,病逝于鄭(zheng)州,享(xiang)年71歲。2月(yue)10日,河南(nan)省政協舉行韓鳳樓(lou)追悼大(da)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