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恒,(1913—1994)作家。廣(guang)(guang)東(dong)恩(en)平人。1936年(nian)(nian)加(jia)入(ru)中(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共(gong)產(chan)黨。曾(ceng)任(ren)(ren)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香港工委(wei)書記(ji)。1939年(nian)(nian)赴延安,入(ru)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中(zhong)(zhong)(zhong)央黨校學習。后任(ren)(ren)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廣(guang)(guang)東(dong)區委(wei)南路地區特(te)派員,致力于(yu)開發桂邊區縱隊、粵(yue)中(zhong)(zhong)(zhong)縱隊司(si)令員。建國(guo)(guo)(guo)后,歷任(ren)(ren)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粵(yue)中(zhong)(zhong)(zhong)地委(wei)、廣(guang)(guang)州(zhou)市委(wei)書記(ji),中(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作協(xie)廣(guang)(guang)東(dong)分會(hui)副主席,《羊城(cheng)晚(wan)報》總編輯,廣(guang)(guang)東(dong)省第(di)六屆人大(da)(da)常委(wei)會(hui)副主任(ren)(ren)。是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七(qi)大(da)(da)、十二大(da)(da)代(dai)表,第(di)一屆全國(guo)(guo)(guo)人大(da)(da)代(dai)表。著有長篇小說《山鄉風云錄》等。
1931年(nian)九(jiu)一八事變后投身抗日救亡(wang)運動(dong)。
1936年3月在(zai)香港參(can)加全國(guo)各(ge)界救國(guo)聯合會,任(ren)華(hua)南區總部(bu)干事。9月加入中(zhong)國(guo)共產黨。同年冬起,先后(hou)在(zai)香港的中(zhong)小學教師、人力(li)車工人、修船廠工人、漁民和(he)洋行(xing)勤雜工中(zhong)發(fa)展黨員(yuan)、建(jian)立黨支部(bu)或(huo)黨小組,擔任(ren)中(zhong)共香港地下黨支部(bu)書(shu)記(ji)。
1936年11月至1937年12月任中(zhong)共香港市工委書記。
1937年(nian)12月至1938年(nian)10月任中共香港市(shi)委書記(ji)。
1938年4 月任(ren)中(zhong)共廣東省委委員(yuan)。
曾任中共廣州市(shi)委(wei)學(xue)生工(gong)委(wei)書記、粵(yue)東南特委(wei)組織(zhi)部(bu)部(bu)長(chang)、廣東省委(wei)港(gang)澳地區特派員。
1939年赴延(yan)安,任中(zhong)央黨務研(yan)究室(shi)研(yan)究員(yuan)。
1945年(nian)4月(yue)至6月(yue)作為大后方代表團成(cheng)員出(chu)席中共七大。會后被派回廣東從事武裝斗爭,開辟游擊(ji)根據地。
1946年4月任(ren)廣東南路地(di)區副特(te)派員,9月任(ren)特(te)派員(駐湛江市(shi))。
1947年3月(yue)(yue)(yue)至5月(yue)(yue)(yue)任粵(yue)桂(gui)邊(bian)(bian)(bian)人民解放軍(jun)司令部司令員(yuan),4月(yue)(yue)(yue)至11月(yue)(yue)(yue)任中共(gong)粵(yue)桂(gui)邊(bian)(bian)(bian)地方(fang)委(wei)(wei)(wei)員(yuan)會(hui)副(fu)書記。5月(yue)(yue)(yue)任粵(yue)桂(gui)邊(bian)(bian)(bian)人民解放軍(jun)司令部副(fu)政治委(wei)(wei)(wei)員(yuan)、中共(gong)粵(yue)桂(gui)邊(bian)(bian)(bian)區委(wei)(wei)(wei)員(yuan)會(hui)廣南分委(wei)(wei)(wei)員(yuan)會(hui)常務委(wei)(wei)(wei)員(yuan)。
1948年6月(yue)至11月(yue)任(ren)中(zhong)共(gong)粵桂(gui)邊區(qu)委員(yuan)(yuan)會(hui)臨時(shi)軍事(shi)委員(yuan)(yuan)會(hui)廣(guang)南分委員(yuan)(yuan)會(hui)第(di)一(yi)副主席。同(tong)年11月(yue)至 1949年7月(yue)任(ren)中(zhong)共(gong)粵桂(gui)邊區(qu)委員(yuan)(yuan)會(hui)粵中(zhong)分委員(yuan)(yuan)會(hui)常務委員(yuan)(yuan)。
1949年(nian)7月至(zhi)11月任(ren)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司令員(yuan)、中共粵中區臨時(shi)委員(yuan)會常(chang)務委員(yuan)。
1949年11月至1951年5月任中共粵中地委書記。
1950年1月任廣東軍區臺山軍分區政治委員。
1952年11月至1954年6 月任(ren)中共(gong)粵西區委(wei)(wei)委(wei)(wei)員、秘書長。后任(ren)中共(gong)廣州市委(wei)(wei)秘書長。
1954年11月至(zhi)1956年3月任廣州市委副書(shu)記(ji)。
1958年受到錯誤處分,被下放(fang)到廣(guang)州(zhou)造(zao)紙廠工作,開(kai)始業(ye)余創作。
1963年轉為(wei)專業作(zuo)家(jia)。先后創作(zuo)話劇《山(shan)鄉(xiang)恩仇(chou)記(ji)》、粵劇《山(shan)鄉(xiang)風云》和長篇小說《北山(shan)記(ji)》、《濱海傳》、雜(za)(za)文(wen)《榕蔭雜(za)(za)記(ji)》。
“文(wen)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中共(gong)十一(yi)屆三中全(quan)會后得到平反(fan),恢復名譽(yu)。
1978年恢(hui)復(fu)工(gong)作,1979年受命主(zhu)持復(fu)辦《羊城晚報》,1980年2月至1983 年8月任報社總編(bian)輯、黨委(wei)書記。
1980年1月任(ren)廣(guang)東省第(di)五屆人大(da)常委(wei)會委(wei)員(yuan)。1983年1月任(ren)廣(guang)東省第(di)六屆人大(da)常委(wei)會副主任(ren)。
1978年以后,歷任廣東(dong)省(sheng)作(zuo)協副主席(xi)、文聯副主席(xi)、民間(jian)文藝研究會主席(xi)、廣東(dong)省(sheng)新聞學會會長等職。1987年離休(xiu)。
第一屆(jie)全國人(ren)大代表。中共八大、十(shi)二大代表。
1994年(nian)8月(yue)23日因病在廣州逝世(shi)。
主要作(zuo)品(pin)有(you)長篇(pian)小說(shuo)《山(shan)鄉(xiang)風(feng)云(yun)(yun)錄(lu)》、《北山(shan)記》、《濱海(hai)傳》、歷史小說(shuo)集《香港地生死恩(en)仇(chou)》、《當代雜文(wen)選粹·吳有(you)恒(heng)(heng)之卷(juan)》、粵(yue)劇《山(shan)鄉(xiang)風(feng)云(yun)(yun)》以及大量詩詞(ci)、散文(wen)。1993年(nian)《吳有(you)恒(heng)(heng)文(wen)集》(共3卷(juan))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