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pian)從(cong)1947年(nian)開始,一位名叫斯丁格(ge)(彼得·邁(mai)克尼克爾飾)的青年(nian)住在寄(ji)宿宿舍里從(cong)事寫(xie)作,他經常被樓上一對男女的爭(zheng)吵與歡笑聲所打擾。女的叫蘇菲(fei)(梅麗爾·斯特里普(pu)飾),是(shi)個在戰(zhan)爭(zheng)中(zhong)失去丈夫與兒女的波蘭人,男的叫納森(sen)(凱文·克萊(lai)恩飾),是(shi)個多(duo)才多(duo)藝的猶(you)太(tai)知識分子(zi)。兩人都被關(guan)進過集中(zhong)營(ying)。
納森(sen)患有(you)精神分(fen)裂癥,舉(ju)止反復無常,而(er)蘇菲(fei)(fei)也有(you)隱痛。原來,在(zai)奧(ao)斯威辛集中營時,納粹曾經(jing)逼(bi)她(ta)在(zai)子女(nv)之間作出殺(sha)一留一的(de)殘酷選(xuan)擇(ze)(ze),如果她(ta)不(bu)作抉(jue)擇(ze)(ze),那么兩個(ge)孩(hai)子都(dou)將被殺(sha)死。為了使留在(zai)身邊的(de)兒子能(neng)活下去,她(ta)任由納粹糟(zao)蹋(ta),但是(shi)后(hou)來兒子也沒能(neng)幸免一死。斯丁格對(dui)蘇菲(fei)(fei)的(de)遭遇十分(fen)同情(qing),竟愛上(shang)了她(ta),面臨兩個(ge)性格迥然不(bu)同的(de)男人(ren),蘇菲(fei)(fei)經(jing)過激烈(lie)的(de)思(si)想斗爭,終(zhong)于選(xuan)擇(ze)(ze)了納森(sen)。可是(shi)這對(dui)情(qing)人(ren)終(zhong)因心情(qing)灰(hui)暗(an)而(er)不(bu)能(neng)自(zi)拔(ba),雙雙服毒自(zi)殺(sha)。
角色 演員
蘇菲 梅麗爾(er)·斯特里普
納森 凱(kai)文·克萊恩
斯(si)丁格 彼得·邁(mai)克尼(ni)克爾
耶塔 Rita Karin
Larry Stephen D. Newman
Leslie Lapidus Greta Turken
Morris Fink Leslie Lapidus
Astrid Weinstein Marcel Rosenblatt
Moishe Rosenblum Moishe Rosenfeld
Lillian Grossman 羅賓·巴利特
Polish Professor 尤戈尼(ni)·力(li)平(ping)斯基(ji)
Librarian 約翰·羅思曼
Dr. Blackstock Joseph Leon
English Teacher David Wohl
Woman in English Class Nina Polan
Man #1 in English Class Alexander Sirotin
斯丁格
演員 彼得·邁克尼克爾
斯丁格是影(ying)片(pian)中(zhong)故事的(de)敘述者。他(ta)從南(nan)方來到(dao)紐約,理(li)想(xiang)(xiang)是成為(wei)偉大的(de)小(xiao)說(shuo)家,自信能通過自己(ji)的(de)努力獲(huo)得想(xiang)(xiang)要(yao)的(de)一切。在與蘇菲(fei)的(de)接觸當中(zhong),慢(man)慢(man)地愛上(shang)了蘇菲(fei)。在看到(dao)蘇菲(fei)遭受納(na)森(sen)(sen)的(de)暴力之后,一心想(xiang)(xiang)要(yao)帶蘇菲(fei)離開納(na)森(sen)(sen),但最(zui)終沒能挽救蘇菲(fei)。
蘇菲
演員 梅麗爾·斯(si)特里(li)普
蘇(su)菲是(shi)一個信奉(feng)天主(zhu)教的(de)波(bo)蘭女人(ren)。她因為(wei)私藏火腿而被納粹逮捕,送(song)入(ru)集中營,她在那里(li)失去了兩個孩子(zi),自己(ji)僥幸(xing)活了下來,移(yi)民(min)到美國(guo)布魯(lu)克林,與猶太(tai)知識分子(zi)納森同居(ju)。因為(wei)自己(ji)內心的(de)愧(kui)疚,她忍(ren)受猶太(tai)人(ren)納森的(de)虐待,并最(zui)終(zhong)和納森服毒自殺。
納森
演(yan)員 凱(kai)文·克萊(lai)恩
納森是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多才多藝。二戰期間,他(ta)在納粹(cui)黨(dang)迫害下(xia),精神備受創(chuang)傷,以至人格畸(ji)變。他(ta)在精神正常的(de)時候與(yu)蘇菲恩愛(ai)有加,不正常的(de)時候虐待毆打(da)蘇菲,最終與(yu)蘇菲雙(shuang)雙(shuang)服毒(du)自殺。
霍斯
演員(yuan) Günther Maria Halmer
霍斯是納粹集(ji)中(zhong)營的德軍長官(guan),冷漠嚴(yan)肅,無情的執行上級的命令。因為(wei)蘇(su)菲(fei)的能力(li)而招募(mu)蘇(su)菲(fei)作(zuo)為(wei)他的打字員,后對蘇(su)菲(fei)舉止曖昧,想與蘇(su)菲(fei)發生關系(xi)未果。
時間 屆(jie)次(ci) 獎項(xiang) 獲獎方 結果
1983年 第55屆 美國奧斯(si)卡金像獎最佳女主(zhu)角 梅麗(li)爾·斯(si)特(te)里普(pu) 獲獎
1983年 第55屆 美國奧斯卡金像(xiang)獎最佳改(gai)編劇本 艾倫·J·帕庫拉(la) 提名
1983年 第55屆 美國(guo)奧斯卡金像獎最佳(jia)攝影 納(na)斯托·艾爾(er)孟德(de)羅斯 提名
1983年 第55屆 美國(guo)奧(ao)斯卡金像獎最佳服(fu)裝設計 艾伯特·沃斯基 提名
1983年 第55屆 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 馬文·哈姆利奇 提名
1983年 第40屆 美(mei)國金球(qiu)獎(jiang)最(zui)佳女主角 梅(mei)麗(li)爾·斯特里普 獲獎(jiang)
1983年 第40屆 美國金球獎(jiang)最佳男新人 凱文·克萊恩 獲獎(jiang)
1984年 第37屆 英國(guo)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梅麗(li)爾·斯特(te)里普 提名(ming)
1984年 第(di)37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jiang)最佳男新人 凱文·克萊恩 提名
1984年 第(di)7屆 日本電影學院獎(jiang)最(zui)佳外語片 《蘇菲的(de)抉擇》 提名
該片突出了猶太人負罪體驗和道德糾結。(光明日報評)
影片(pian)幾(ji)乎沒(mei)有直接表現戰爭,卻表現了(le)戰后不堪回首的靈魂(hun)絕望。(藍(lan)春(chun)雨(yu)、王佳泉評)
該(gai)片的(de)內容比(bi)較(jiao)深刻(ke),觀(guan)眾可以透過男女主人公的(de)悲(bei)慘(can)遭遇與復雜內心,看到了第(di)二次世(shi)界大戰(zhan)期間(jian)納粹暴行給(gei)人們帶來的(de)精神(shen)創傷(shang)。但是(shi)該(gai)片在結鉤上比(bi)較(jiao)松散,例如蘇菲時常陷入回憶,因(yin)此故(gu)事(shi)敘述(shu)中(zhong)只得穿插大量閃(shan)回鏡頭。(娜(na)捷(jie)評)
影片最大的(de)成就是(shi)(shi)斯特(te)里(li)普的(de)演(yan)技(ji),她把(ba)蘇(su)菲這個飽經(jing)滄桑而又感情復雜、情緒多變的(de)人(ren)物演(yan)得(de)層次(ci)分明且(qie)質樸自然(ran),使人(ren)感到她不(bu)是(shi)(shi)在演(yan)戲,好象是(shi)(shi)在現(xian)(xian)身說法(fa)。尤其令人(ren)驚嘆的(de)是(shi)(shi),斯特(te)里(li)普以(yi)其豐富的(de)面部表(biao)情和眼神把(ba)復雜的(de)內心活(huo)動充分體現(xian)(xian)出來。(李莊藩評(ping))
曲目 其他信息
Love Theme Stingo, Polish Lullaby
Train Ride to Brooklyn Nathan Returns
Returning the Tray Southern Plantation
Coney Island Fun I'll Never Leave You
Songs Without Words: Op. 30, No. 1 Stingo and Sophie Together
Emily Dickinson Ample Make This Bed 藝人: Marvin Hamlisch
Aren't All Women Like You? End Credits 唱片公司: Southern Cross
Rite on the Brooklyn Bridge 發行時間: 1984年(nian)01月01日
《蘇菲的(de)抉擇》正(zheng)式開拍前(qian),帕(pa)庫拉想邀(yao)請歐洲女(nv)(nv)演(yan)(yan)員出演(yan)(yan)女(nv)(nv)主角(jiao)蘇菲,演(yan)(yan)員高蒂(di)·韓對這個角(jiao)色(se)也很(hen)有興趣。帕(pa)庫拉最(zui)后(hou)還是(shi)選擇了(le)美國女(nv)(nv)演(yan)(yan)員梅麗爾·斯特里普。
為(wei)了演(yan)好蘇菲(fei),斯特里普特地進語(yu)言學校,接受(shou)了為(wei)期(qi)兩個月的德語(yu)和波蘭語(yu)的語(yu)音訓練(lian)。并嚴格(ge)控制自己(ji)的飲食(shi),使體重驟減6公斤。
為了增強真實(shi)感,不少場面(mian)(mian),例如主(zhu)人公(gong)在集中營(ying)受折(zhe)磨的場面(mian)(mian),都(dou)是(shi)在德(de)國南方的原集中營(ying)舊址與營(ying)房拍攝的,采用(yong)原始(shi)的營(ying)房布置和自然光(guang)照明(ming)。
主創單位
制作公司
1、Incorporated Television Company(英國)
2、Jadran Film(克羅地亞)
發行公司
1、CBS/Fox Video(比(bi)利時)
2、CBS/FOX(美國)
3、CBS Television Network(美國)
4、Maple Pictures(加(jia)拿(na)大)
5、Associated Film Distribution(美國)
6、Editora Europa(巴西)
7、環球影業(美國)
8、Versatil Home Video(巴西)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xing)日期
美國 1982年12月(yue)8日(ri)(限量放映);1983年3月(yue)4日(ri)
加拿大(da) 1982年12月10日
巴西(xi) 1983年1月(yue)14日
西班牙 1983年3月4日(ri)
挪威 1983年(nian)3月(yue)13日
澳大利亞、丹麥 1983年3月25日
法國 1983年(nian)(nian)3月(yue)30日;2013年(nian)(nian)6月(yue)19日(重新發行)
芬(fen)蘭、瑞典(dian)、希臘(la) 1983年4月1日
英國(guo) 1983年4月14日
烏拉圭 1983年4月(yue)18日
荷蘭 1983年4月21日
墨西哥 1983年4月(yue)28日
愛爾蘭 1983年4月29日
比利(li)時 1983年5月5日(根特)
意大利、西德 1983年(nian)5月6日(ri)
阿(a)根廷 1983年8月18日
葡萄牙(ya) 1983年(nian)8月25日
日本 1983年10月(yue)15日
匈牙利(li) 198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