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dong)(dong)樂山(1924年11月(yue)14日一1999年1月(yue)16日),翻譯家,作(zuo)家,美(mei)(mei)(mei)國文(wen)化研(yan)究學(xue)者。生于浙江省寧波市。1946年冬(dong)畢業于上海(hai)圣約翰(han)大(da)學(xue)英(ying)國文(wen)學(xue)系(xi)。畢業后(hou)從事新聞工作(zuo)。1950年后(hou)歷(li)任新華社參編(bian)部(bu)翻譯、審稿,北京第(di)(di)二外(wai)國語(yu)學(xue)院(yuan)(yuan)英(ying)語(yu)教師。1957年被(bei)劃為右派。文(wen)革后(hou)歷(li)任中國社會科學(xue)院(yuan)(yuan)美(mei)(mei)(mei)國研(yan)究所研(yan)究員、研(yan)究生院(yuan)(yuan)美(mei)(mei)(mei)國系(xi)主(zhu)任等職。譯作(zuo)《第(di)(di)三帝國的(de)興亡(wang)》(合(he)譯)、《一九八(ba)四》、《西方人文(wen)主(zhu)義的(de)傳統》、《紅星照耀(yao)中國》(《西行漫記》)等均有(you)(you)廣(guang)泛(fan)影響。編(bian)有(you)(you)《英(ying)漢美(mei)(mei)(mei)國翻譯社會知識辭典(dian)》。文(wen)革后(hou)出(chu)版有(you)(you)《譯余廢墨》等散文(wen)隨筆(bi)集。有(you)(you)四卷本《董(dong)(dong)樂山文(wen)集》。哥(ge)哥(ge)董(dong)(dong)鼎(ding)山是(shi)中美(mei)(mei)(mei)文(wen)學(xue)交(jiao)流杰(jie)出(chu)的(de)使者。
1924年11月14日,出生(sheng)于浙江寧波一個從(cong)事染料生(sheng)意的(de)商賈之家,排行老三(san)。先(xian)后(hou)在(zai)私塾、教(jiao)會(hui)小學(xue)(xue)和教(jiao)會(hui)中學(xue)(xue)讀書。
1937年(nian),轉(zhuan)到上(shang)海(hai)租界里上(shang)海(hai)光華大學附(fu)中(zhong)繼續學業。
1940年,作(zuo)為(wei)上海光華附中全校學(xue)生(sheng)的二十一名學(xue)生(sheng)代表之一,反(fan)對(dui)學(xue)校懸掛偽國(guo)旗并反(fan)對(dui)學(xue)校向汪偽政權“登記”,迫使校方未去“登記”,他因此(ci)被“勒令學(xue)”(變(bian)相開除),并上了黑名單。
1942年(nian),考(kao)入上(shang)海圣(sheng)約翰(han)大學(xue)外國文(wen)學(xue)系主修英國文(wen)學(xue),受教(jiao)于莎士(shi)比亞專家(jia)王文(wen)顯(xian)教(jiao)授(shou)、歐洲戲劇專家(jia)姚克(ke)教(jiao)授(shou)以及專授(shou)新聞寫(xie)作(zuo)的(de)彭(peng)望荃教(jiao)授(shou)等學(xue)者(zhe)。不到20歲的(de)他,便以“麥耶”為筆名,蜚聲上(shang)海戲劇評論界。他的(de)第一首詩就(jiu)被《大美(mei)晚(wan)報》副(fu)刊主編(bian)柯靈(ling)看(kan)中(zhong)并刊出(chu)。
1946年(nian)畢業后,在上海《東南日(ri)報》任助理(li)編輯,后又考取了(le)美國新聞處(chu),工作了(le)半年(nian)。1947年(nian),脫離組織。
1949年(nian)全(quan)國解(jie)放,沒(mei)有隨他的朋友(you)們離開上海,而是留下(xia)來希望在新中國發揮(hui)自(zi)己的智(zhi)慧和才干。
1950年初,考(kao)取了南下上海招聘(pin)翻(fan)譯的新華社外文部。
1956年(nian),新(xin)華社(she)成(cheng)立(li)翻譯部,董樂山擔任業(ye)務秘書。除(chu)了(le)(le)完成(cheng)繁忙(mang)的(de)(de)翻譯和定(ding)稿任務外,還編寫(xie)了(le)(le)幾(ji)萬字的(de)(de)《新(xin)聞翻譯手(shou)冊(ce)》。在(zai)《參(can)考消(xiao)息》工作(zuo)了(le)(le)八年(nian)。《參(can)考消(xiao)息》的(de)(de)報頭(tou)題(ti)字,也是經(jing)他再三(san)斟酌選(xuan)定(ding)魯迅先生的(de)(de)手(shou)跡,經(jing)過幾(ji)十年(nian)的(de)(de)風(feng)風(feng)雨雨,一直沿用至2017年(nian)。
1956年,在幫助黨整風(feng)的(de)號召(zhao)下,提出了讓干(gan)部稍有一定程度的(de)擇業自由的(de)意見,1957年夏天被打成“右派”,被送到唐山(shan)去“勞改”。
1961年被(bei)改正,回(hui)到新華社,身份卻仍屬(shu)“摘帽右派”。與其他幾(ji)位(wei)好友開始(shi)《第三帝國(guo)的(de)(de)興亡(wang)》的(de)(de)翻譯工作,該(gai)書1963年首(shou)次(ci)(ci)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內部發行,此后(hou)多次(ci)(ci)再版。該(gai)書確立了董在翻譯界的(de)(de)地位(wei),被(bei)一(yi)些大(da)學的(de)(de)英文(wen)系(xi)當(dang)作翻譯教學的(de)(de)范文(wen)。
1971年在河(he)南明(ming)港的(de)“五(wu)七干(gan)校”,因(yin)搬運重物(wu)疲勞過度(du)從(cong)拖(tuo)拉(la)機上(shang)摔下而使左臂折斷。
1976年后,應三聯書(shu)店(dian)之邀,翻譯了美(mei)國記(ji)(ji)者埃德加·斯諾的(de)傳記(ji)(ji)《紅星照(zhao)耀中(zhong)國》(又名《西行(xing)漫(man)記(ji)(ji)》)。
1978年,時任新華社(she)副社(she)長的(de)陳(chen)適(shi)五在外文出(chu)版局主持一本《國外作品選譯》,專門(men)刊登“某些(xie)有參考價值而篇幅過長或(huo)性質不合(he)的(de)材(cai)料,供領導及其他(ta)同志(zhi)參考”,向董樂山約稿,他(ta)選擇了《1984》。
1979年(nian)獲得改正。
1979年4~7月,《1984》在《國外作品選(xuan)譯(yi)》分(fen)三期刊登,這(zhe)是《1984》同中國讀者的(de)第一次(ci)見面。
1980年(nian),董樂山由北京第二外國(guo)語(yu)學院調到(dao)中國(guo)社會科學院美(mei)國(guo)研究所,從事美(mei)國(guo)文(wen)化研究。主編(bian)出版了《英漢美(mei)國(guo)社會知(zhi)識詞(ci)典》。合(he)校了流行一(yi)時(shi)的《光榮和(he)夢想》,單獨校完了《美(mei)國(guo)志(zhi)》、《美(mei)國(guo)新聞史(shi)》等書(shu)。
1982年,赴(fu)美國(guo)康奈爾(er)大學作為美國(guo)盧斯基金(jin)會訪問教(jiao)授,負(fu)責接(jie)待他(ta)的(de)是愛德華·耿教(jiao)授,一(yi)位專(zhuan)門(men)研究中國(guo)抗戰時(shi)期文學活動(dong)的(de)學者(zhe),寫過一(yi)部專(zhuan)著《不受歡迎的(de)繆斯》,其中評述上(shang)海(hai)孤(gu)島(dao)時(shi)期的(de)戲(xi)劇(ju)活動(dong)時(shi)就引述了許多(duo)董當年所寫的(de)劇(ju)評。
1985年(nian),《1984》正式以(yi)書籍形式出(chu)版,為《反(fan)烏托(tuo)邦三(san)部曲(qu)》之(zhi)一。這(zhe)三(san)部曲(qu)便是英國作家赫胥(xu)黎的(de)《美(mei)麗新世界》、前蘇聯作家扎(zha)米亞京的(de)《我們》,奧威爾的(de)《1984》。
1994年(nian)與楊(yang)憲益、沙(sha)博理、趙(zhao)蘿(luo)蕤、李文(wen)俊同(tong)獲“中美文(wen)學交流獎”。
1999年(nian)1月16日,董樂山拒絕(jue)了(le)最后搶(qiang)救(jiu),靜(jing)靜(jing)地在北(bei)京一家醫院(yuan)去世。骨灰被家人安葬(zang)在美國(guo)加利福尼亞州臨(lin)近太平洋的一個山崗(gang)上的陵園(yuan)里。骨灰安放處坐東朝(chao)西,面(mian)對太平洋遙望中國(guo)。
2001年(nian),四卷本、140余萬字(zi)的《董(dong)樂山文集》出版(ban),李輝主(zhu)編。文集收集了(le)從他(ta)40年(nian)代(dai)以“麥耶(ye)”為筆(bi)名寫(xie)的那些回(hui)憶、劇評(ping)、小說(shuo),一直(zhi)到晚年(nian)寫(xie)的雜(za)文、隨筆(bi)、時評(ping)。這套可稱純紀念性質的書只印了(le)2000套。
著作有《譯(yi)(yi)(yi)余廢墨》、《文(wen)(wen)化(hua)的(de)休閑》、《文(wen)(wen)化(hua)的(de)誤(wu)讀》、《邊緣(yuan)人(ren)語》等;譯(yi)(yi)(yi)作有《西行漫記》、《第三(san)帝國(guo)(guo)的(de)興(xing)亡》(與人(ren)合譯(yi)(yi)(yi)并校訂)、《蘇(su)格拉底(di)的(de)審判》、《西方人(ren)文(wen)(wen)主義傳(chuan)統》、《奧威爾文(wen)(wen)集》、《韓(han)素音自傳(chuan)》(之一)、《囚鳥》、《鬼作家(jia)》、《基(ji)督的(de)最后誘惑》(合譯(yi)(yi)(yi))、《巴(ba)黎燒了嗎?》等;編(bian)著有《英漢美國(guo)(guo)社會知識(shi)(shi)辭典》等。他(ta)翻(fan)(fan)譯(yi)(yi)(yi)的(de)《西行漫記》是(shi)斯諾這部關于中國(guo)(guo)革命的(de)經典性著作中文(wen)(wen)譯(yi)(yi)(yi)本中翻(fan)(fan)譯(yi)(yi)(yi)的(de)最精確(que)、流傳(chuan)最廣(guang)的(de)一部,譯(yi)(yi)(yi)作文(wen)(wen)筆(bi)流暢纖巧,達到(dao)很高(gao)的(de)水準。他(ta)是(shi)一位(wei)難得的(de)信達雅(ya)俱佳的(de)翻(fan)(fan)譯(yi)(yi)(yi)家(jia),所編(bian)著的(de)《英漢美國(guo)(guo)社會知識(shi)(shi)辭典》獨辟蹊(xi)徑,是(shi)希圖了解美國(guo)(guo)社會與文(wen)(wen)化(hua)的(de)讀者以(yi)及研(yan)究者一部不可或缺的(de)工具(ju)書。
董樂山一生譯作頗豐,寫希特勒的(de)崛起和滅(mie)亡的(de)《第(di)三帝國(guo)的(de)興亡》、記錄(lu)1944年8月(yue)解放巴黎(li)全(quan)過程的(de)報(bao)告文學(xue)《巴黎(li)燒了嗎?》、斯(si)諾在(zai)陜北的(de)記錄(lu)《西行漫記》、實錄(lu)1932-1972年美國(guo)社會變遷的(de)《光榮與(yu)夢想》、東歐作家(jia)阿瑟(se)·庫思(si)勒描寫紅色(se)恐怖的(de)小說《中午的(de)黑(hei)暗》、關(guan)于西方文化(hua)傳統的(de)普及讀(du)物《古典學(xue)》、觀照人(ren)文主(zhu)(zhu)義源(yuan)流的(de)《西方人(ren)文主(zhu)(zhu)義傳統》、美國(guo)報(bao)人(ren)斯(si)通對民主(zhu)(zhu)與(yu)自(zi)由的(de)矛盾的(de)思(si)考《蘇格(ge)拉底的(de)審判》、傳播信息革命的(de)《第(di)三次浪(lang)潮》、卡贊(zan)扎基斯(si)驚世駭俗的(de)精神拷問《基督最后的(de)誘惑(huo)》、以荒誕筆觸嘲諷現實的(de)黑(hei)色(se)幽默小說《冠軍早餐/囚鳥》。
文化的誤讀
作(zuo)者名稱(cheng) 董樂山
作品時間 1997年03月
《文化的誤讀-學術(shu)隨(sui)筆文叢》是1997年中國(guo)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樂(le)山。
邊緣人語
作者名(ming)稱 董樂山
文化的休閑
作者名稱(cheng) 董樂山
譯余廢墨
作者(zhe)名稱 董(dong)樂山
《一(yi)九八四》獲1985年廣(guang)東地(di)區翻譯一(yi)等(deng)獎,《傅征(zheng)業教授的顛倒世界》獲1980年《文匯(hui)報》小(xiao)說(shuo)征(zheng)文一(yi)等(deng)獎,《賽珍珠(zhu)與林語(yu)堂(tang)》、《拂去歷史的塵埃(ai)》分別獲1993年廣(guang)東報刊(kan)散文一(yi)等(deng)獎、1995年中美文學交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