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李可染出生于江(jiang)蘇徐(xu)州一個平民(min)之家(jia),排(pai)行第二,取(qu)名(ming)永(yong)順。雙親均(jun)不識字,父親是(shi)貧農(nong),逃荒到(dao)徐(xu)州改(gai)做了(le)廚師(shi),母親是(shi)城市貧民(min)。李可染童年酷(ku)愛(ai)戲(xi)曲繪畫(hua),常用碎碗片(pian)在地上畫(hua)戲(xi)曲人物,博得鄰人圍觀。
1914年(nian),李可染入私塾(shu)。窮巷無良(liang)師(shi),兩年(nian)無所(suo)得(de),惟(wei)常在堂上寫字畫畫,塾(shu)師(shi)寵愛(ai),不加阻(zu)止。
1916年,李(li)可(ke)(ke)染(ran)入徐州(zhou)“吳氏兄弟小學”讀書。1917年,小學圖(tu)畫老師王琴(qin)舫見他(ta)聰(cong)慧(hui)好學,贊曰:”孺(ru)子可(ke)(ke)教(jiao),素(su)質可(ke)(ke)染(ran)。”遂給他(ta)取學名(ming)可(ke)(ke)染(ran)。
1920年,暑假(jia),李可染游徐州城垣,俯(fu)瞰快哉亭,見集益書(shu)(shu)畫(hua)(hua)社室內數位(wei)老畫(hua)(hua)師正在作畫(hua)(hua),窗外伏觀數日后登堂(tang)入(ru)室,拜徐州畫(hua)(hua)家(jia)錢(qian)食芝為師,正式啟蒙書(shu)(shu)畫(hua)(hua),習王石谷(gu)一派(pai)的山水(shui)畫(hua)(hua)。
1923年,李可(ke)(ke)染入上(shang)海(hai)美術(shu)(shu)專門學校(xiao)普通師范(fan)科,學習圖畫(hua)、手(shou)工兩年。此間(jian),得見(jian)吳昌碩真跡。在學校(xiao)一次紀(ji)念會上(shang),聽(ting)康有為演講,得知中(zhong)國唐宋繪畫(hua)是世界藝術(shu)(shu)的(de)(de)高峰,因此被激發(fa)斗志的(de)(de)他離職獻身繪畫(hua)藝術(shu)(shu)。1925年,李可(ke)(ke)染畢業創作以其(qi)王石谷(gu)派細筆山水中(zhong)堂名列第(di)(di)一。劉海(hai)粟校(xiao)長為之題跋。是年回徐州(zhou),在第(di)(di)七師范(fan)附小和私立徐州(zhou)藝專任教(jiao)至1928年冬。
1929年,李可染(ran)(ran)越級考上(shang)西湖國立(li)藝術(shu)院研究(jiu)部研究(jiu)生。師(shi)從林風(feng)眠(mian)、法籍油畫(hua)家克羅多(duo)(AndreClaouodot)二位教授(shou),專攻(gong)素(su)描和(he)油畫(hua),同時自修國畫(hua),研習美術(shu)史論。同年,杭州”一(yi)八藝社”成立(li),李可染(ran)(ran)加(jia)入”一(yi)八藝社”,為最(zui)早成員。
1931年(nian)5月,杭州“一(yi)八藝(yi)社(she)”在(zai)上海舉(ju)行習(xi)作(zuo)(zuo)展(zhan),魯迅為展(zhan)覽寫(xie)《一(yi)八藝(yi)社(she)習(xi)作(zuo)(zuo)展(zhan)覽會小(xiao)引》,可染(ran)作(zuo)(zuo)品始受注意。
1930年(nian)至1932年(nian)期間,“一八藝社”成員先(xian)后(hou)被(bei)迫離校,李(li)可染(ran)得林風(feng)眠先(xian)生(sheng)暗中保(bao)護,給予(yu)路(lu)費資助,離開西湖,回到徐(xu)州(zhou)。1932年(nian),李(li)可染(ran)在徐(xu)州(zhou)舉辦第一次個(ge)人畫(hua)(hua)(hua)展(主要是油畫(hua)(hua)(hua)),創辦“黑(hei)白畫(hua)(hua)(hua)會”。大幅《鐘馗》入(ru)選(xuan)南(nan)京第二屆全國美展;同年(nian),在徐(xu)州(zhou)美術專科學校任(ren)教(jiao)。1933年(nian)冬,26歲的李(li)可染(ran)在徐(xu)州(zhou)舉辦了他的首次個(ge)人畫(hua)(hua)(hua)展。
1935年(nian),李可染(ran)游(you)泰(tai)山,至(zhi)北平故宮(gong)博物(wu)院盡賞歷(li)代名畫(hua)。
1937年,李可染入郭沫若主(zhu)持的政治部第三廳,在武漢等地(di)畫(hua)抗日宣傳(chuan)畫(hua)。
1938年(nian),李可染(ran)赴武(wu)漢,先后在周恩來(lai)、郭沫若(ruo)領導下(xia)的部(bu)門進行愛國宣傳活動。
1939年,李可(ke)染為表達國仇家恨,完成宣傳畫《是誰(shui)破壞了你(ni)的快樂的家園?》
1940年,李可(ke)染住金剛坡(po)下(xia)的賴家(jia)橋,與理(li)論(lun)家(jia)蔡儀同(tong)室(shi),相互切磋藝事,共同(tong)探討(tao)新藝術理(li)論(lun)。由抗(kang)戰宣傳活動轉回中(zhong)國(guo)畫的創作和研究。
1941年,郭沫若先生為(wei)李可染作(zuo)題(ti)畫詩(shi)二(er)首,一(yi)為(wei)五(wu)律(lv)《題(ti)水牛圖》,一(yi)為(wei)七律(lv)《題(ti)峽里行舟(zhou)圖》。
1942年(nian),李可染開始水墨(mo)寫(xie)生,作牛圖,在四川重慶(qing)參加當(dang)代畫家聯展。同(tong)時期,古(gu)典寫(xie)意(yi)人物《屈(qu)原》、《王羲(xi)之》、《杜甫》以(yi)及山(shan)(shan)水畫《風雨歸(gui)牧》等作品問世。也是李可染山(shan)(shan)水畫形(xing)態古(gu)典期(1942-1953)的開始。
1943年,李可染應重慶(qing)國立(li)藝專校長陳之佛邀請,任中國畫(hua)(hua)講師(shi)至1946年9月。在此期間,致(zhi)力于中國畫(hua)(hua)教(jiao)學和研究,主攻山(shan)水(shui)、古典(dian)人物、牧牛(niu)圖。作《公蔭觀瀑圖》、《執扇仕女圖》、《擬八(ba)大山(shan)人》、《仿石濤(tao)》等畫(hua)(hua)。1944年,《李可染水(shui)墨寫意(yi)畫(hua)(hua)展》在重慶(qing)舉辦,徐悲鴻(hong)作序,老舍撰寫《看畫(hua)(hua)》一文(wen),并在文(wen)中對李可染的(de)山(shan)水(shui)畫(hua)(hua)和水(shui)牛(niu)圖表(biao)示稱贊。
1945,李可染與(yu)林風(feng)眠、丁衍庸、關(guan)良、倪貽德、趙無極等以山水和寫(xie)意人物為主,舉辦《現(xian)代(dai)繪(hui)畫聯展(zhan)》。同年,他在昆明(ming)舉辦了(le)《李可染水墨寫(xie)意畫展(zhan)》,也(ye)作了(le)《放鶴亭》、《棕下老人圖》等畫。
1946年(nian),李可染到(dao)北平藝術(shu)專科學校任教,翌年(nian)春拜齊白(bai)石為師,相隨10年(nian)。同年(nian)又深得(de)黃賓虹積墨(mo)法之(zhi)妙(miao)。
1948年(nian),李(li)可染(ran)在北(bei)平舉行(xing)第二次個人(ren)畫展。徐悲鴻收藏其《撥阮圖》、《懷素書蕉》等寫意人(ren)物畫近(jin)10幅,藏于徐悲鴻紀念館。
1949年后(hou),李可染當選為(wei)中國美術(shu)家(jia)協會理事。
1950年,李可染任中(zhong)央美(mei)術(shu)(shu)學院中(zhong)國畫副教授(shou)。同年,為《人民美(mei)術(shu)(shu)》創刊號撰(zhuan)文《談中(zhong)國畫的改造》,指出發展中(zhong)國畫的前(qian)景。當年《人民美(mei)術(shu)(shu)》第五期又發表了他到大(da)同云岡(gang)石窟(ku)考察(cha)后撰(zhuan)寫的《云岡(gang)石刻印(yin)象》一(yi)文。
1951年,李可染隨同中(zhong)央美(mei)術(shu)學院(yuan)全體師生參加土(tu)改,創(chuang)作新年畫(hua)《工農(nong)勞動模(mo)范北海游園大會》等(deng)作品。
1952年,李可(ke)染再次到云岡石(shi)窟(ku)考(kao)察。又(you)參加中央(yang)文化部組(zu)織的炳(bing)靈(ling)寺(si)石(shi)窟(ku)考(kao)察團赴炳(bing)靈(ling)寺(si)考(kao)察,沿途參觀龍門石(shi)窟(ku)、西安(an)碑(bei)林等大型石(shi)刻(ke),為漢(han)代藝術所震撼。
1953年,李可(ke)染(ran)在(zai)北京舉行(xing)了李可(ke)染(ran)、張(zhang)仃、羅銘寫生聯展。
1954年(nian),李可染為變革中(zhong)國畫鐫“可貴者(zhe)(zhe)膽”、“所要者(zhe)(zhe)魂(hun)”兩(liang)方(fang)印章。上半(ban)年(nian)首次長(chang)(chang)途寫(xie)(xie)生(sheng),歷時三月(yue)余。同(tong)行者(zhe)(zhe)有(you)畫家張仃、羅銘。9月(yue)19日(ri),在(zai)北京北海悅(yue)心(xin)殿舉(ju)行三畫家水(shui)墨(mo)寫(xie)(xie)生(sheng)畫聯展(zhan)。這一年(nian),也是李可染山水(shui)畫形(xing)態的轉型期(1954-1965)的開(kai)始。1956年(nian),李可染再次長(chang)(chang)途寫(xie)(xie)生(sheng),歷時八個月(yue),行程數萬(wan)里,作(zuo)畫近二百幅(fu)。從“對景(jing)寫(xie)(xie)生(sheng)發展(zhan)到對景(jing)創作(zuo)”。他的代(dai)表作(zuo)有(you)《魯迅(xun)故鄉紹興(xing)城》、《萬(wan)縣(xian)》、《江城朝霧》、《嘉定(ding)大佛》、《峨眉山秋色》、《巫峽百步梯》等。返回(hui)后,在(zai)中(zhong)央美術學院大禮堂舉(ju)行“李可染水(shui)墨(mo)山水(shui)寫(xie)(xie)生(sheng)作(zuo)品觀摩展(zhan)”三天。
1957年,李(li)可染(ran)與畫(hua)家關良同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uo),歷時四個月。柏林藝術(shu)科院為兩(liang)畫(hua)家舉辦聯合畫(hua)展(zhan)。
1958年(nian),李可染觀摩齊(qi)(qi)白石遺作展并發表了《談齊(qi)(qi)白石老師(shi)和他的(de)畫》一文。
1959年,李(li)可染赴桂林寫生(sheng)。在北京(jing)舉(ju)辦(ban)(ban)《江山如此多(duo)嬌》水墨山水寫生(sheng)畫展(zhan),并先后在中國八大城市巡(xun)回展(zhan)出。同年,捷克布拉格(ge)博物館舉(ju)辦(ban)(ban)《李(li)可染畫展(zhan)》,《李(li)可染水墨山水寫生(sheng)畫集》出版。
1960年,李可染提出(chu)“采一煉十”的主張。意即(ji),采礦(kuang)是(shi)艱辛的,冶(ye)煉更加需要付出(chu)倍(bei)百倍(bei)的勞動,真(zhen)正的藝術創造必須(xu)兼有采礦(kuang)工人和冶(ye)煉家雙重(zhong)艱辛和勤奮。
1961年,李可(ke)染山水畫(hua)室成(cheng)立(li),逐步形成(cheng)山水畫(hua)教學體系。此后三年,冬(dong)季(ji)到廣(guang)東從化(hua)、夏季(ji)到北戴河從事創作(zuo),這一期間完成(cheng)了《魯迅故鄉紹興城》、《黃(huang)海煙霞》、《鼎湖飛瀑》、《暮韻圖(tu)》、《鐘馗(kui)嫁妹圖(tu)》。
1962年,李可染完成了《黃山煙霞》、《漓江》、《萬山紅(hong)遍(一)》、《五牛圖(tu)》的畫作。
1964年,李可染完成了(le)《清漓(li)天下景》、《萬山(shan)紅遍(二)》、丈二巨幅《漓(li)江》、《巫山(shan)云圖》、《山(shan)下水田(tian)》等(deng)畫(hua)作。
1966年,“文(wen)化大革命”開始,李可(ke)染被迫停筆。通過書法磨(mo)練基本(ben)功。這段時間為李可(ke)染山水畫的豐碑(bei)期(qi)(1979-1989)積蓄了雄(xiong)厚精進的創造力(li)。
1969年,李可染下(xia)放湖北丹江口干(gan)校,為時二年。
1972年,李可染(ran)按(an)周(zhou)恩來(lai)調令返京,重新致(zhi)力于(yu)中(zhong)國畫(hua)創作,為民族飯店(dian)作大幅《漓(li)江》。
1973年,李可染作《漓江(jiang)勝境圖》,歷(li)時三個月完成。又(you)作《樹梢(shao)百(bai)重泉》,作為國禮贈送友好(hao)國家(jia)元首。
1974-1975年,“四人幫”發動“批黑(hei)畫、反(fan)擊資產階級黑(hei)線回潮”運(yun)動。李可(ke)染(ran)名作(zuo)《陽朔勝境(jing)圖》被指(zhi)為黑(hei)畫,橫遭批判。原陳列于公(gong)共場所(suo)的李可(ke)染(ran)力作(zuo)一律禁展。李可(ke)染(ran)身受迫害,但(dan)仍堅(jian)持習字,自(zi)創“醬當體(ti)”,筆勢(shi)格局,重如碑拓(tuo)。
1976年,李可染(ran)為日本華僑總會(hui)作(zuo)大幅《漓江(jiang)》、《井崗(gang)山(shan)》圖軸。
1977年,李可染作《井崗山》、《襟(jin)江閣》、《清漓風光圖(tu)》等(deng)。
1978年,李可染當選為(wei)第(di)五屆全(quan)國(guo)政治協商會議(yi)委(wei)(wei)員。此后(hou)連續當選為(wei)第(di)六、第(di)七屆全(quan)國(guo)政協委(wei)(wei)員。
1979年(nian),李可(ke)染當選為(wei)(wei)中(zhong)(zhong)國美術家(jia)協會副主席、全國文聯(lian)委(wei)員(yuan),并(bing)被任(ren)命為(wei)(wei)中(zhong)(zhong)國畫研(yan)究院院長(chang)。1981年(nian),在任(ren)中(zhong)(zhong)國畫研(yan)究院院長(chang)期間(jian),為(wei)(wei)紀念魯迅(xun)誕辰(chen)100周年(nian)書寫(xie)了魯迅(xun)聯(lian)語,并(bing)題“魯迅(xun)先(xian)生(sheng)聯(lian)語云‘俯(fu)首甘為(wei)(wei)孺子牛(niu)(niu)’,此(ci)語給我啟發教育(yu),吾因此(ci)開始(shi)畫牛(niu)(niu),并(bing)名我畫室為(wei)(wei)‘師(shi)牛(niu)(niu)堂’,今逢魯迅(xun)先(xian)生(sheng)誕辰(chen)一百年(nian)紀念,寫(xie)此(ci)以志敬仰。一九八一,可(ke)染并(bing)記”。
1983年,李可(ke)(ke)染(ran)赴日本(ben)東京(jing)、大阪舉辦《李可(ke)(ke)染(ran)中國畫展》。藝(yi)(yi)術教學片《峰高無坦途(tu)--李可(ke)(ke)染(ran)的山(shan)(shan)水(shui)藝(yi)(yi)術》,欣賞(shang)片《為祖國河(he)山(shan)(shan)立傳(chuan)》、《李可(ke)(ke)染(ran)畫牛》拍(pai)攝完成。
1984年,《江山無盡圖》獲第六(liu)屆全(quan)國美術(shu)展覽榮譽獎。
1985年10月,江蘇(su)徐州市(shi)修復李可染(ran)舊居,李可染(ran)捐贈(zeng)其本人歷年書畫墨跡珍(zhen)品40件(jian),連同李可染(ran)學生、傳派畫家贈(zeng)畫。同年,作《水(shui)牛贊圖》。
1986年(nian)5月,”李可(ke)染(ran)中國畫展”在(zai)北京中國美術館(guan)舉行。這是李可(ke)染(ran)在(zai)世近70年(nian)筆耕生涯(ya)的最后(hou)一次展覽,展出作品202件。
1987年(nian),李可(ke)染(ran)為黃潤華(hua)、張憑、李行簡(jian)在日本舉辦聯合畫(hua)展(zhan)寫《“苦學派”畫(hua)展(zhan)前(qian)言》,提(ti)出學派的(de)形成(cheng)與發展(zhan)問題。7月,德意志(zhi)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李可(ke)染(ran)通訊院士榮譽稱號。
1988年,李(li)可染捐贈作品《雨過瀑聲急(ji)》,以義賣所(suo)得4萬美元贈予國(guo)際修復(fu)長城、拯救威尼斯委員會。
1989年5月(yue)12日,文化部舉行(xing)“著名國(guo)畫藝術(shu)大師李可(ke)染(ran)先生為中(zhong)國(guo)藝術(shu)節基金會捐(juan)款儀式”,表彰其捐(juan)款10萬美元以(yi)促進中(zhong)國(guo)藝術(shu)事業發(fa)展。12月(yue)5日上(shang)午(wu)10時50分,心臟病猝發(fa),享年82歲。
萬山紅遍
一葉知秋
清漓勝境圖
洗桐圖
棕下老人
午困圖
魯迅故鄉紹興城
昆侖山色
陽朔
山頂梯田
井岡山
清漓帆影圖
雨中漓江
潑墨山水
牧童歸去夕陽紅
煙江夕照
百重泉
密林煙樹
雨勢驟然晴
執扇仕女
布袋和尚
荷凈納涼
放鶴亭
蕉林鳴琴
宋人詩意
潯陽琵琶
暮歸
溫柔鄉里不驚寒
鐘馗
柳溪漁艇圖
醉翁圖
無錫惠山天(tian)下第二(er)泉
黃山云海
春雨江南圖
廣州美(mei)術學院(yuan)李(li)公明(ming)教授(shou)說:“在新中(zhong)國畫改造過程中(zhong),李(li)可染(ran)的寫生山水(shui)和紅色山水(shui)在這一新傳(chuan)統中(zhong)所取得(de)的成就是(shi)具有(you)原創性(xing)意義(yi)的。”
沈(shen)鵬先《李(li)可染(ran)書畫全(quan)集(ji)·書法(fa)卷·序》中說:“書法(fa)既是(shi)(shi)李(li)可染(ran)的(de)(de)余(yu)事,也是(shi)(shi)他的(de)(de)全(quan)部(bu)藝術活動的(de)(de)重(zhong)要部(bu)分。說余(yu)事,因(yin)為書法(fa)只占用(yong)他從(cong)事繪(hui)畫以外的(de)(de)較少時間,并且與(yu)繪(hui)畫的(de)(de)數量比較占據次位。但是(shi)(shi),從(cong)書畫理法(fa)相同(tong)的(de)(de)意(yi)義(yi)來(lai)(lai)說,從(cong)筆(bi)法(fa)與(yu)結構的(de)(de)最抽(chou)象的(de)(de)原(yuan)則來(lai)(lai)說,書法(fa)就不(bu)僅不(bu)是(shi)(shi)余(yu)事,而是(shi)(shi)可染(ran)藝術十(shi)分重(zhong)要的(de)(de)基(ji)礎工(gong)程(cheng)了。”
李可染的(de)(de)(de)(de)兒子李小可接受采訪(fang)時說“我(wo)父(fu)親讓我(wo)們最為受益的(de)(de)(de)(de)是(shi)他(ta)對(dui)待藝(yi)術和人生的(de)(de)(de)(de)態度,他(ta)的(de)(de)(de)(de)故事背后反映出來的(de)(de)(de)(de)是(shi)他(ta)對(dui)藝(yi)術的(de)(de)(de)(de)態度。”
老(lao)舍在《李可染水墨寫意(yi)畫展(zhan)》的撰文中說“在窮苦中,偶爾能看到幾幅好(hao)畫,精神為之一振。”
吳作人在《李可染中(zhong)國畫(hua)展(zhan)》的序言中(zhong)說:“藝術(shu)天地(di)至廣,而于山水匠心(xin)獨運。峰戀隱顯,云煙吞吐,乃古(gu)人所未逮;嵐影樹光,以墨勝(sheng)彩(cai),創(chuang)境界以推陳(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