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年輕時參加(jia)科舉,以明經及第(di),授(shou)汴州判佐,后得到河南道黜陟(zhi)使閻立本的(de)推(tui)薦,升(sheng)任并州都督府法(fa)曹。
儀鳳(feng)年間,狄仁杰升任大(da)理寺寺丞。他在一(yi)年內判決大(da)量積(ji)壓(ya)案件,涉及(ji)一(yi)萬七(qi)千人,卻無一(yi)人冤訴(su),后(hou)改任侍御史。
調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ren)度支郎中,并(bing)加朝散大(da)夫,后隨唐高宗(zong)巡幸汾陽宮(在今山西靜樂),充任(ren)知(zhi)頓使。
垂拱二年(nian)(686年(nian)),狄(di)仁杰被外(wai)放為寧州刺史。任內妥善處(chu)理民族關系,深受愛(ai)戴。寧州百姓(xing)立碑勒石,以頌(song)揚(yang)他(ta)的德政。當(dang)(dang)時,御史郭翰(han)巡(xun)察隴(long)右,彈劾了大批州縣官吏。但當(dang)(dang)他(ta)到達寧州(治今甘(gan)肅寧縣)境內后,卻不斷(duan)聽到當(dang)(dang)地百姓(xing)稱(cheng)頌(song)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薦(jian)狄(di)仁杰。不久,狄(di)仁杰被征拜為冬(dong)官侍(shi)郎(lang)。
垂拱四(si)年(nian)(688年(nian)),狄(di)仁(ren)杰(jie)(jie)充任(ren)江(jiang)南(nan)巡撫使。當(dang)時,江(jiang)南(nan)之地遍布(bu)淫祠(指(zhi)民間自行設立、不在祀典的祠廟)。狄(di)仁(ren)杰(jie)(jie)奏知(zhi)朝廷,焚(fen)毀淫祠一千七百余所(suo),只留下(xia)四(si)所(suo)祠廟,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員。不久(jiu),狄(di)仁(ren)杰(jie)(jie)又(you)改(gai)任(ren)文昌右丞。
同年九月(yue),狄(di)仁(ren)杰(jie)出任(ren)豫(yu)州刺史。當時,越王(wang)李貞在(zai)豫(yu)州(治今河南(nan)汝南(nan))起(qi)兵反(fan)抗(kang)武則天(tian)。宰相張(zhang)光輔率軍討(tao)平(ping)叛亂,但卻縱容部將(jiang)大肆勒(le)索。狄(di)仁(ren)杰(jie)一概不予聽從,還正言(yan)斥責(ze)張(zhang)光輔,稱其之罪甚于(yu)(yu)李貞。張(zhang)光輔懷恨(hen)在(zai)心,便(bian)于(yu)(yu)回朝(chao)后(hou)彈劾狄(di)仁(ren)杰(jie)出言(yan)不遜,侮辱宰相。狄(di)仁(ren)杰(jie)因(yin)此被貶為(wei)復州刺史。
天授(shou)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馬(ma)升任地官侍(shi)郎,代理尚(shang)書事務,并加授(shou)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wei)(wei)宰相(xiang)。武(wu)則天對他道:“你在(zai)汝(ru)南為(wei)(wei)官時有(you)良好的政績,但卻有(you)人在(zai)中傷(shang)你,你可知道是(shi)(shi)誰嗎?”狄仁杰答(da)道:“如果陛下認為(wei)(wei)臣做錯了(le),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并無過錯,這是(shi)(shi)臣的幸運。臣不(bu)想知道中傷(shang)我的人是(shi)(shi)誰,還會把他視為(wei)(wei)我的朋友。”武(wu)則天嘆服(fu)。
長壽元(yuan)年(692年)正月,酷吏(li)來(lai)(lai)俊臣(chen)(chen)誣告狄仁杰(jie)等大臣(chen)(chen)謀反(fan),將他們逮(dai)捕下獄。當時(shi)律法規定,一(yi)經審問即(ji)承認謀反(fan)的人(ren)可以減免死罪(zui)(zui)。狄仁杰(jie)當場認罪(zui)(zui)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tang)室舊臣(chen)(chen),甘(gan)從(cong)誅(zhu)戮,反(fan)是實!”來(lai)(lai)俊臣(chen)(chen)得到口供(gong),將狄仁杰(jie)等人(ren)收監(jian),只待來(lai)(lai)日行刑,不再(zai)嚴加防備(bei)。狄仁杰(jie)向獄吏(li)借來(lai)(lai)筆墨(mo),從(cong)被子上撕下一(yi)塊帛(bo),書(shu)寫冤(yuan)屈情況(kuang),塞在棉衣里,請求送(song)回家(jia)中。負責看守的王德壽并未起(qi)疑,讓人(ren)送(song)交給狄仁杰(jie)的兒子狄光(guang)遠。狄光(guang)遠持帛(bo)書(shu)向武則天(tian)訴冤(yuan)。
武(wu)(wu)則天看(kan)罷帛書,召(zhao)來俊(jun)(jun)(jun)(jun)臣(chen)(chen)前來質問。來俊(jun)(jun)(jun)(jun)臣(chen)(chen)辯稱:“臣(chen)(chen)并未(wei)(wei)對(dui)狄(di)仁(ren)杰等(deng)人用刑(xing),連他們的冠(guan)帶都未(wei)(wei)曾(ceng)剝(bo)下,飲食寢(qin)宿(su)也一切如(ru)常。假(jia)如(ru)沒有謀反的事(shi)(shi)實,他們如(ru)何肯(ken)承認謀反?”武(wu)(wu)則天便派通事(shi)(shi)舍人周(zhou)綝(lin)到獄(yu)中查(cha)看(kan)。來俊(jun)(jun)(jun)(jun)臣(chen)(chen)先給狄(di)仁(ren)杰等(deng)人穿戴齊整,然后(hou)讓(rang)(rang)周(zhou)綝(lin)入內查(cha)看(kan)。周(zhou)綝(lin)懼怕來俊(jun)(jun)(jun)(jun)臣(chen)(chen),只是唯唯諾諾,甚至都沒有看(kan)狄(di)仁(ren)杰等(deng)人一眼,便回去(qu)向(xiang)武(wu)(wu)則天復命(ming)。來俊(jun)(jun)(jun)(jun)臣(chen)(chen)還(huan)命(ming)人假(jia)冒狄(di)仁(ren)杰等(deng)人的名義,偽造《謝死表(biao)》,讓(rang)(rang)周(zhou)綝(lin)呈給武(wu)(wu)則天。
武(wu)則天決定親(qin)自過問(wen)(wen)狄(di)(di)(di)仁(ren)杰謀(mou)反案。她召見狄(di)(di)(di)仁(ren)杰,詢問(wen)(wen)他為(wei)(wei)何(he)承認謀(mou)反。狄(di)(di)(di)仁(ren)杰道:“我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si)于酷(ku)刑(xing)了(le)。”武(wu)則天又問(wen)(wen)為(wei)(wei)何(he)要作《謝死(si)表》,狄(di)(di)(di)仁(ren)杰則答稱并(bing)未寫(xie)過。武(wu)則天便讓人拿出《謝死(si)表》,方知道表章是偽造的(de),因此免(mian)去(qu)狄(di)(di)(di)仁(ren)杰等(deng)大臣的(de)死(si)罪,全部貶(bian)為(wei)(wei)地方官。其中,狄(di)(di)(di)仁(ren)杰被貶(bian)到(dao)彭澤,擔任澤區令。此后,魏王武(wu)承嗣(si)多(duo)次(ci)請求誅殺狄(di)(di)(di)仁(ren)杰,但(dan)都被武(wu)則天拒絕(jue)。
萬(wan)歲通天元(yuan)年(696年),契(qi)丹首領孫萬(wan)榮作亂,攻(gong)陷冀州,一時(shi)間河(he)北震動。武則天為了穩(wen)定局勢,起用狄(di)仁(ren)杰(jie)(jie)為魏(wei)州刺史。當時(shi),前任(ren)刺史為了抵御(yu)契(qi)丹,盡趨百(bai)姓入(ru)城,繕修(xiu)守城器具。但狄(di)仁(ren)杰(jie)(jie)到任(ren)后(hou),卻讓百(bai)姓返(fan)田(tian)耕(geng)作。孫萬(wan)榮聞聽狄(di)仁(ren)杰(jie)(jie)被起復,不戰而退(tui)。魏(wei)州百(bai)姓爭相立碑頌德(de)。不久,狄(di)仁(ren)杰(jie)(jie)調(diao)任(ren)幽(you)州都督,獲賜紫(zi)袍、龜帶。武則天還在紫(zi)袍上題寫了十(shi)二個金字,以表彰(zhang)狄(di)仁(ren)杰(jie)(jie)的忠誠。
神功元(yuan)年(nian)(697年(nian)),狄(di)仁杰(jie)再次拜相,擔任鸞臺(tai)侍郎、同鳳閣(ge)鸞臺(tai)平章(zhang)事(shi),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當時,朝廷征發百姓(xing)戍(shu)守安(an)西四鎮,以致怨聲載道。狄(di)仁杰(jie)為此上(shang)表(biao)勸諫,又(you)建(jian)(jian)議(yi)廢除(chu)安(an)東都護府,復(fu)立高(gao)氏為高(gao)句麗君(jun)主(zhu),暫(zan)停江南(nan)糧(liang)草(cao)運輸,撫慰河北百姓(xing)。他的建(jian)(jian)議(yi)雖未被朝廷采納,但卻得到(dao)了有(you)識之(zhi)士的贊同。不久,狄(di)仁杰(jie)又(you)代理納言之(zhi)職(zhi),兼任右肅(su)政臺(tai)御史大夫。
圣歷元年(nian)(698年(nian)),突(tu)厥(jue)(jue)南下騷(sao)擾河(he)(he)北(bei)(bei),劫掠百(bai)姓萬余(yu)人(ren)。武(wu)(wu)則天任命狄仁杰為(wei)(wei)河(he)(he)北(bei)(bei)道行(xing)軍(jun)元帥,征討突(tu)厥(jue)(jue),并許(xu)以(yi)便宜(yi)行(xing)事之權。突(tu)厥(jue)(jue)軍(jun)殺(sha)盡(jin)俘虜(lu),由(you)五回(hui)(hui)道(在(zai)今河(he)(he)北(bei)(bei)易縣西)退回(hui)(hui)漠北(bei)(bei)。狄仁杰率十萬大軍(jun)追擊,但未能追上,只(zhi)得退回(hui)(hui)河(he)(he)北(bei)(bei)。武(wu)(wu)則天又任命狄仁杰為(wei)(wei)河(he)(he)北(bei)(bei)道安撫大使,讓他(ta)安撫河(he)(he)北(bei)(bei)。當時,河(he)(he)北(bei)(bei)百(bai)姓多被突(tu)厥(jue)(jue)脅從,在(zai)突(tu)厥(jue)(jue)退軍(jun)后(hou)害(hai)怕受(shou)到牽連,紛(fen)紛(fen)逃匿。狄仁杰奏明(ming)皇帝,赦免河(he)(he)北(bei)(bei)諸州百(bai)姓,使他(ta)們回(hui)(hui)鄉生(sheng)產。
久視元年(700年),狄(di)仁(ren)杰進拜內史,隨武(wu)則天巡幸(xing)三(san)陽宮。當時,文(wen)(wen)武(wu)百官(guan)多隨駕前往(wang),唯有狄(di)仁(ren)杰獲賜宅第一所(suo),恩寵冠絕當朝。是年九月,狄(di)仁(ren)杰病逝,終(zhong)年七十一歲。武(wu)則天廢朝三(san)日,追贈他為文(wen)(wen)昌(chang)右相(xiang),賜謚號文(wen)(wen)惠。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追贈狄仁杰為司空。
景(jing)龍(long)四年(710年),唐(tang)睿宗(zong)繼(ji)位,追封狄仁(ren)杰為(wei)梁國公(gong)。
天寶(bao)六載(747年),狄(di)仁杰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tong)配享太廟,附祭于中宗(zong)廟廷。
后晉(jin)天福六年(nian)(941年(nian)),狄仁杰被后晉(jin)朝廷追封為太師。
狄仁杰著有文集十卷,《家范(fan)》一(yi)卷。此外,《全(quan)(quan)唐(tang)詩(shi)》、《全(quan)(quan)唐(tang)文》等文集還收錄有他的詩(shi)詞、奏疏、文告等作(zuo)品。具體詳見下(xia)表:
狄仁杰詩文作品
詩作 《奉(feng)和圣制(zhi)夏日游石淙山》
奏疏
《奏(zou)從越王舉兵(bing)詿誤免死表》
《請拔安東表》
《請罷百姓西(xi)戍疏勒(le)等(deng)四鎮疏》
《請曲赦河北諸州疏》
《諫造大像疏》
《諫(jian)殺誤斫昭(zhao)陵柏者疏》
《乞免民租疏》
文告(gao) 《檄(xi)告(gao)西楚霸王文》
《吁神文》
清朝(chao)公(gong)案小(xiao)說《狄公(gong)案》,原名《武(wu)則天四大(da)奇案》,又名《狄梁公(gong)全傳(chuan)》、《狄梁公(gong)四大(da)奇案》,講述狄仁(ren)杰任昌平(ping)縣令時平(ping)斷(duan)冤獄及任宰相時整肅朝(chao)綱的(de)故事。
荷蘭漢學家(jia)高羅(luo)佩(pei)曾根據中國小說創作《大唐狄公案》。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片名 飾演者
1939年 電影 《武則天(tian)》 黎明
1963年 電影 《武(wu)則天》 陳又新
1984年 電視劇 《武則天》 梁漢威
1985年(nian) 電視劇 《一(yi)代女皇》 吳風
1986年 電視劇 《一代公主》 吳風(feng)
1986年 電視(shi)劇 《狄(di)公案》 薛中銳
1986年(nian) 電視劇 《狄仁杰斷案傳奇》 孫承政
1986年 電影 《血(xue)濺畫屏》 孫重(zhong)亮
1986年 電視歌(ge)仔戲 《薛剛反唐》 張文彬(bin)
1995年 電視(shi)劇 《武(wu)則天》 王冰
1996年 電視劇(ju) 《狄仁杰斷(duan)案傳奇第一部》 孫承政
1996年 電(dian)視劇(ju) 《狄仁(ren)杰斷案傳奇第(di)二部》 馬昌鈺
1998年 電視劇 《上官婉兒》
不詳
1999年 電視劇 《大明宮詞》 不詳
1999年 電影 《唐朝禁宮秘史》 鐘(zhong)倫理
2002年 電視劇 《護國良相狄仁杰》 寇世勛(xun)
2002年 巡(xun)禮(li)劇 《狄(di)仁(ren)杰公(gong)案》 羅嘉(jia)良
2003年(nian) 電視(shi)劇 《至(zhi)尊紅顏(yan)》 張(zhang)明健(jian)
2004年 電視(shi)劇 《神探狄(di)仁杰(jie)》 梁冠華
2004年(nian) 電視劇(ju) 《龍珠(zhu)風暴》 陳寶國
2004年 電視劇 《月上(shang)江(jiang)南之狄仁杰(jie)洗冤(yuan)錄》 歐陽震華
2006年 電視劇 《無字碑歌》 方旭(xu)
2006年 電視劇 《日月凌(ling)空》 劉偉明
2006年(nian) 電(dian)視劇(ju) 《大(da)祚榮》 奇元(yuan)浩
2006年 電(dian)視劇 《神探狄(di)仁杰第(di)二部(bu)》 梁冠華
2007年 電視(shi)劇 《神探狄仁(ren)杰第三部》 梁冠華
2008年 動畫劇 《少年狄仁杰》 吳(wu)曉(xiao)蕾(配音)
2010年 電視劇 《神(shen)斷狄仁杰》 梁冠華
2010年 電視劇(ju) 《神(shen)探狄仁杰(jie)前(qian)傳》 富(fu)大龍
2010年(nian) 電影 《狄仁杰之通天(tian)帝(di)國》 劉德華
2011年 電視劇 《武(wu)則天秘(mi)史》 陳繼(ji)銘
2011年 電(dian)視劇 《太平公(gong)主秘史》 葉新(xin)宇
2011年 電(dian)視劇 《大唐儒(ru)將開(kai)漳圣王》 李真奇(qi)
2012年 電(dian)視劇 《盛世仁杰》 鄭則仕
2012年 電視劇(ju) 《大唐文宗(zong)》 黑(hei)子
2013年 電影 《狄(di)仁杰之神都龍王》 趙又(you)廷(ting)
2014年 電視劇 《少年神探狄(di)仁(ren)杰》 黃宗澤(ze)
2015年 網絡劇 《名偵探狄仁杰》 小愛
2015年 電視劇(ju) 《通天狄仁杰》 任(ren)嘉倫(lun)
2015年 電視劇(ju) 《武媚娘傳奇》 徐杰
2015年(nian) 網絡電影 《武則天降妖記》 肖基(ji)國
2015年 電視劇 《隋唐英雄(xiong)之薛剛反唐》 楊(yang)洪武
2016年(nian) 電視劇(ju) 《神探(tan)狄(di)仁杰之(zhi)瓊花金人案》 梁冠華
2017年 網絡電影 《大唐狄(di)仁杰之(zhi)東瀛邪術》 韓承羽(yu)
2018年 網絡(luo)電影 《狄仁杰之輪(lun)回(hui)圖》 王海祥
2018年 電影(ying)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趙又廷
2018年 電視劇 《秋官(guan)課院之狄(di)仁杰(jie)浮(fu)世傳奇》 高旻睿
2019年 網絡(luo)電影 《狄仁杰之奪命(ming)天眼》 陳鍵鋒
2019年 網絡電影 《狄仁(ren)杰之無(wu)頭神將》 無(wu)
2019年 網絡電影 《少(shao)年狄(di)仁杰之奇石(shi)傳說》 無
2019年 網絡電影 《少年狄(di)仁杰之通(tong)風神猿》 無
狄(di)仁(ren)杰的一生,可(ke)以說(shuo)是(shi)宦海浮沉;狄(di)仁(ren)杰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ba)孝(xiao)、忠(zhong)、廉稱(cheng)之(zhi)(zhi)(zhi)為大義(yi)。狄(di)仁(ren)杰作為一個封(feng)建統治階級中杰出(chu)(chu)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dou)心系(xi)民(min)生,政績卓(zhuo)著。身居宰相之(zhi)(zhi)(zhi)位后,輔國安(an)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kuang)正;狄(di)仁(ren)杰在(zai)上承(cheng)貞觀之(zhi)(zhi)(zhi)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chu)(chu)了卓(zhuo)越的貢獻。
唐代
閻立本(ben):仲尼云:“觀(guan)過知仁矣。”足下可謂“海(hai)曲(qu)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藺仁基:狄公之賢,北斗以南(nan),一人而已(yi)。
武則(ze)(ze)天(tian):地(di)華(hua)簪組(zu),材標(biao)棟干。城(cheng)府(fu)凝深(shen),宮墻峻邈。有(you)八龍之藝(yi)術,兼三冬之文史。雅達政方,早膺朝寄。出移節傳,播良守之風;入踐臺閣,得名臣之體(ti)。豈(qi)惟懷道(dao)佐(zuo)明(ming),見期于管樂;故以謁誠(cheng)匡(kuang)主,思(si)致于堯舜。九(jiu)重(zhong)肅(su)侍,則(ze)(ze)深(shen)陳可否;百辟在庭,則(ze)(ze)顯(xian)言得失。雖從容顧問(wen),禮被于皇闈,而基酌輕重(zhong),事隆于紫(zi)誥。(《授狄仁杰內史制》)
寧原悌(ti):自(zi)天授以來,二十余載,周興、來俊臣等,譖害忠良,壅蔽正(zheng)直,先(xian)皇舊(jiu)臣,夷滅殆盡,唯有狄仁(ren)杰、魏元忠尚存。仁(ren)杰等處先(xian)帝之(zhi)朝,猶為小(xiao)吏。及周室之(zhi)際,實謂忠臣,或樹績當(dang)時,徇身王室。
張鷟:粗覽經史,薄閑(xian)文華,箴規切諫(jian)有古(gu)人之風,剪伐淫祠有烈士之操。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膽氣堅剛(gang)。明而能斷(duan)。晚途(tu)錢癖,和嶠(jiao)之徒(tu)與。
高適(shi):梁(liang)公乃貞固,勛烈(lie)垂竹(zhu)帛。昌言(yan)太后朝(chao),潛(qian)運儲君策。待(dai)賢(xian)開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jin)青云人,猶(you)是門下客。(詩作《三君詠(yong)·狄梁(liang)公》)
杜甫:狄公(gong)執政在末年,濁河終不污清濟。國嗣初將付諸武,公(gong)獨廷(ting)諍守(shou)丹陛。禁(jin)中決冊請(qing)房陵,前朝(chao)長(chang)老皆流涕。太宗社(she)稷一朝(chao)正(zheng),漢官威儀重昭(zhao)洗。(詩作(zuo)《狄明府》)
令(ling)狐楚:洪惟昊(hao)穹,降鑒儲祉,誕生仁杰(jie),保佑(you)中(zhong)宗,使絕維更張,明辟乃復。
馮宿:后不可以獨臨,必誕生岳靈,扶既傾,系(xi)將絕,茲梁國狄公(gong)是(shi)已,興于天授之(zhi)朝,蘊深謀,奮(fen)奇節也(ye)。(《魏府狄梁公(gong)祠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