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吳有訓
0 票數:0 #歷史人物#
吳有訓(1897.4.26-1977.11.30)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吳有訓一生著有科學論文50多篇,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辟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重要貢獻。吳有訓還在清華大學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研究實驗室,開創了中國物理學研究的先河。
  • 中文名: 吳有(you)訓
  • 外文名: Woo Y H
  • 出生日期: 1897年04月26日
  • 性別:
  • 國籍: 中國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江西高安(an)荷嶺鄉石溪吳村
  • 畢業院校: 芝加哥(ge)大(da)學
  • 去世日期: 1977年11月30日
  • 職業職位: 教(jiao)育(yu)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 《經輕元素(su)散射(she)后的(de)鉬(mu)K射(she)線的(de)波(bo)長(chang)》,《康普頓效(xiao)應與三次X輻射(she)》等
  • 主要成就: 中國物理學會的(de)創始人之一(yi)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我心明亮"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吳有訓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細介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吳有(you)訓(xun)(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zheng)之,江(jiang)西(xi)高安人,物(wu)理(li)學(xue)(xue)家、教育(yu)家,是中(zhong)國(guo)近代物(wu)理(li)學(xue)(xue)研(yan)究的(de)開拓者(zhe)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zhong)國(guo)物(wu)理(li)學(xue)(xue)研(yan)究的(de)“開山(shan)祖師”。

吳有訓(xun)1916年(nian)入南京高(gao)等(deng)師范(fan)學(xue)(xue)(xue)(xue)校學(xue)(xue)(xue)(xue)習(xi);1920年(nian)6月畢業于南京高(gao)等(deng)師范(fan)學(xue)(xue)(xue)(xue)校數理化部;1925年(nian)獲美國芝(zhi)加哥大學(xue)(xue)(xue)(xue)博士學(xue)(xue)(xue)(xue)位;1945年(nian)十月任(ren)中(zhong)央大學(xue)(xue)(xue)(xue)校長;1948年(nian)當選(xuan)為(wei)(wei)中(zhong)央研究(jiu)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1950年(nian)12月任(ren)中(zhong)國科學(xue)(xue)(xue)(xue)院(yuan)(yuan)副(fu)院(yuan)(yuan)長;1955年(nian)被選(xuan)聘為(wei)(wei)中(zhong)國科學(xue)(xue)(xue)(xue)院(yuan)(yuan)學(xue)(xue)(xue)(xue)部委員(院(yuan)(yuan)士)。

主要經歷

早年經歷

清朝(chao)光緒二(er)十三年(nian)(1897年(nian))四月(yue)二(er)十六日,吳(wu)(wu)有(you)訓(xun)出(chu)生在江西省(sheng)高(gao)安市荷(he)嶺鄉石溪吳(wu)(wu)村(cun)(cun)的小村(cun)(cun)莊。吳(wu)(wu)有(you)訓(xun)7歲時(shi)入家塾,習舊學。

中(zhong)(zhong)(zhong)華民國元年(1912年),進高(gao)安縣的瑞州中(zhong)(zhong)(zhong)學(xue)(xue),后隨學(xue)(xue)校并(bing)入江西省(sheng)南昌第二中(zhong)(zhong)(zhong)學(xue)(xue)。

中華民國五年(nian)(1916年(nian))七月,吳有(you)(you)訓畢(bi)業于(yu)江西省立第二中學(xue),同時考(kao)入南京(jing)高等師(shi)范學(xue)校理(li)化部(今南京(jing)大學(xue)), 受教于(yu)留(liu)美歸來(lai)的胡(hu)剛復博士,在胡(hu)先生的指導下,吳有(you)(you)訓在中國國內即對(dui)X射線有(you)(you)了一(yi)定的了解(jie)。

留學經歷

中華民國十年(1921年),吳有訓以優異(yi)成績考取江(jiang)西省(sheng)官(guan)費(fei)留(liu)學,赴美入學習。

中華民國(guo)十一年(nian)(1922年(nian))1月,進入(ru)芝(zhi)加哥大學物理系(xi)學習。

中華民國(guo)十二年(1923年),物(wu)理學(xue)家A.H.康普(pu)頓來到芝加哥(ge)大學(xue)任教,吳(wu)有訓成為他的研究(jiu)(jiu)生,與康普(pu)頓教授一起從事X射線散射光譜研究(jiu)(jiu)。

中華民國十四年(nian)(1925年(nian)),吳(wu)有訓在康(kang)普(pu)頓(dun)的指導下做博士(shi)(shi)論(lun)文,題(ti)目就叫“康(kang)普(pu)頓(dun)效應”。通過答辯獲(huo)得芝加(jia)哥大學(xue)(xue)哲(zhe)學(xue)(xue)博士(shi)(shi)學(xue)(xue)位,并留校任助教。

歸國任教

中(zhong)華(hua)民國(guo)十五年(nian)(1926年(nian))秋,回中(zhong)國(guo)先(xian)后在江(jiang)西(xi)大(da)學(xue)和國(guo)立(li)中(zhong)央(yang)大(da)學(xue)(今南京大(da)學(xue))任(ren)教。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八月(yue),任國立(li)第四中山大學(xue)(1949年更名南(nan)京大學(xue))理學(xue)院物理系副教授兼(jian)系主任。

中(zhong)華民國(guo)十七年(nian)(1928年(nian))八月,任清華大學(xue)教授(shou),物理(li)系主任、理(li)學(xue)院(yuan)院(yuan)長(包(bao)括1938年(nian)以后在西南聯合大學(xue)的8年(nian))。

中(zhong)華(hua)民國(guo)十(shi)八年(1929年),吳有訓在清華(hua)大(da)學(xue)建立中(zhong)國(guo)第(di)一個近代(dai)物理學(xue)實驗(yan)室,進(jin)行中(zhong)國(guo)國(guo)內X射線問題的研究。

中華民(min)國(guo)二十(shi)五年(1936年)四月,被德(de)國(guo)哈萊(lai)(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yuan)(yuan)推舉為(wei)該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shi),成為(wei)第一位被西(xi)方(fang)國(guo)家授予(yu)院(yuan)(yuan)士(shi)稱(cheng)號的中國(guo)人。

中華民國(guo)三十(shi)四年(1945年)十(shi)月,任中央(yang)大(da)學(今南京大(da)學)校長。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nian)(1948年(nian)),先后(hou)在美國哈佛(fo)大學(xue)(xue)和(he)麻(ma)省理工學(xue)(xue)院(yuan)等校進行短期(qi)訪問;同年(nian)底,任交通大學(xue)(xue)教(jiao)授。

1949年(nian)6月初,上(shang)海科(ke)(ke)技(ji)(ji)團體(ti)聯合會(hui)(hui)推(tui)舉吳有訓(xun)(xun)為(wei)(wei)主(zhu)席;6月中(zhong),上(shang)海軍事管制(zhi)委員會(hui)(hui)又任命他為(wei)(wei)上(shang)海交通大(da)(da)學(xue)(xue)校務委員會(hui)(hui)主(zhu)任(相當于校長),主(zhu)持交通大(da)(da)學(xue)(xue)的(de)(de)教學(xue)(xue)恢復工;7月,吳有訓(xun)(xun)作為(wei)(wei)上(shang)海科(ke)(ke)技(ji)(ji)界的(de)(de)代(dai)表(biao)(biao),赴(fu)北京(jing)(jing)出席中(zhong)華(hua)全國第一次(ci)自然(ran)科(ke)(ke)學(xue)(xue)工作者代(dai)表(biao)(biao)大(da)(da)會(hui)(hui)籌備(bei)會(hui)(hui)。會(hui)(hui)議(yi)選(xuan)舉了出席全國政(zheng)治協商(shang)會(hui)(hui)議(yi)的(de)(de)科(ke)(ke)技(ji)(ji)界代(dai)表(biao)(biao)15名,吳有訓(xun)(xun)是(shi)代(dai)表(biao)(biao)之一;9月,前往北京(jing)(jing)參(can)加(jia)中(zhong)國人民政(zheng)治協商(shang)會(hui)(hui)議(yi)第一屆全體(ti)會(hui)(hui)議(yi),期間(jian)受到(dao)毛澤東接見。

1950年1月,出席科學(xue)(xue)院(yuan)研究(jiu)計畫局召開的近(jin)代物(wu)理(li)(li)(li)座(zuo)談(tan)會,討論并(bing)參(can)與(yu)科學(xue)(xue)院(yuan)物(wu)理(li)(li)(li)科學(xue)(xue)相關機構的調整和(he)設(she)置(zhi)問題;3月被(bei)提名為近(jin)代物(wu)理(li)(li)(li)研究(jiu)所所長;5月,由(you)中央人民政府正(zheng)式任(ren)命。

晚年經歷

1951年,吳有訓率團再赴東北(bei);10月,組織成立東北(bei)分院(yuan)籌備處(chu),提(ti)出了設立中國科學(xue)院(yuan)東北(bei)分院(yuan)的初步方(fang)案(an)。

1956年,主持制定數理化等基礎學科“12年科學遠(yuan)景(jing)規劃(hua)”,12年遠(yuan)景(jing)規劃(hua)提(ti)前完成。

1958年(nian)8月,參加江(jiang)西(xi)省首屆科學工作(zuo)者(zhe)會議(yi)。

1959年2月14日(ri)至(zhi)5月11日(ri),以(yi)中國(guo)科(ke)學院(yuan)副院(yuan)長(chang)吳有訓(xun)為團長(chang)的(de)中國(guo)科(ke)學院(yuan)代表(biao)團,訪問了東歐七國(guo)科(ke)學院(yuan)和若干(gan)高(gao)校(xiao)及產(chan)業(ye)部門的(de)研究組織。

1960年7月(yue),吳有訓作為團(tuan)長率中(zhong)國科學院代表團(tuan)一(yi)行五人應邀參加(jia)英(ying)國皇家學會成立(li)三(san)百周年慶典活(huo)動,對(dui)英(ying)國進行訪問。

1963年(nian),又參加與制(zhi)定機(ji)關報的科技10年(nian)規劃。

1977年(nian),吳有訓為籌備全國科(ke)學(xue)大(da)會的(de)召(zhao)開,提出(chu)了(le)許多建議,并審(shen)閱中國自(zi)然科(ke)學(xue)發展規劃,同年(nian)11月(yue)30日,在北(bei)京地安門東(dong)大(da)街的(de)家(jia)(jia)中去世,終年(nian)八十歲。12月(yue)7日下午,黨和(he)國家(jia)(jia)領導人以及(ji)科(ke)學(xue)界的(de)同仁好(hao)友(you)數百人在北(bei)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吳有訓舉行(xing)了(le)隆重(zhong)的(de)追悼大(da)會。

貢獻影響

科研成就

驗證康普頓效應

吳有(you)訓(xun)對近(jin)代(dai)物(wu)(wu)理學(xue)的(de)(de)(de)(de)重(zhong)要貢(gong)獻(xian),主(zhu)要是全面地驗(yan)證(zheng)了(le)(le)康普(pu)(pu)頓(dun)效應(ying)。康普(pu)(pu)頓(dun)發表(biao)(biao)的(de)(de)(de)(de)論文(wen)只(zhi)涉(she)及一(yi)種散射物(wu)(wu)質(zhi)(zhi)(石墨),盡管(guan)已經(jing)獲得明(ming)確的(de)(de)(de)(de)數據,但(dan)終究只(zhi)限(xian)于某一(yi)特殊條件。為了(le)(le)證(zheng)明(ming)這(zhe)(zhe)一(yi)效應(ying)的(de)(de)(de)(de)普(pu)(pu)遍性,吳有(you)訓(xun)在康普(pu)(pu)頓(dun)的(de)(de)(de)(de)指導下,做了(le)(le)7種物(wu)(wu)質(zhi)(zhi)的(de)(de)(de)(de)X射線(xian)(xian)(xian)散射曲線(xian)(xian)(xian),證(zheng)明(ming)只(zhi)要散射角相同,不同物(wu)(wu)質(zhi)(zhi)散射的(de)(de)(de)(de)效果都一(yi)樣(yang),變(bian)線(xian)(xian)(xian)和(he)不變(bian)線(xian)(xian)(xian)的(de)(de)(de)(de)偏(pian)離與物(wu)(wu)質(zhi)(zhi)成分無關。他們在1924年(nian)聯名發表(biao)(biao)題為《經(jing)輕元素散射后的(de)(de)(de)(de)鉬K·射線(xian)(xian)(xian)的(de)(de)(de)(de)波(bo)長》一(yi)文(wen),論文(wen)刊登于《美國科學(xue)院通報》(Proc.Nat.Acad.Sci.)第10卷上。文(wen)中寫道:“這(zhe)(zhe)些(xie)實(shi)驗(yan)無可(ke)置疑地證(zheng)明(ming)了(le)(le)散射量(liang)子理論所預(yu)言的(de)(de)(de)(de)光譜位移的(de)(de)(de)(de)真實(shi)性。

1930年10月,吳有訓在美國著名的《自然》雜志發(fa)表了(le)他中國后的第一篇理論文(wen)章:《論單原子氣體全散(san)射(she)(she)X射(she)(she)線的強度》,開始了(le)對單原子氣體、雙原子氣體和(he)晶(jing)體散(san)射(she)(she)的散(san)射(she)(she)強度理論研究。

1932年,吳有訓在美國(guo)《物(wu)理(li)學評論》上發表了題為(wei)《雙原(yuan)子(zi)氣體X射線(xian)散射》一文,認為(wei)當時(shi)華(hua)盛頓大學物(wu)理(li)系教授江(jiang)賽的(de)(de)散射強度公式,缺少一個校正因子(zi),并令人信(xin)服地闡明(ming)了他(ta)分析的(de)(de)正確性。

人才培養

教學成果

吳有訓(xun)在大學的物理學教育(yu)中有幾(ji)個(ge)突出的特點:

(1)注(zhu)重(zhong)基本概念、注(zhu)重(zhong)科(ke)學思維的條(tiao)理(li)性(xing),啟發學生從簡單的事實中(zhong)悟(wu)出深刻的道理(li)來;

(2)重(zhong)視實驗(yan)教學,大力宣導培養學生(sheng)的(de)動手能力,強(qiang)調(diao)理(li)論與實驗(yan)并重(zhong)的(de)觀點(dian);

(3)強調培養學生、特別是(shi)研究生的(de)自學能力;

(4)注意將中(zhong)國國內外(wai)新的(de)科學(xue)研究成果(guo)引入課堂(tang),盡力(li)使學(xue)生在學(xue)習(xi)基礎物理學(xue)知識的(de)同時(shi),能及時(shi)了解該學(xue)科的(de)一些前沿情況;

(5)重視學(xue)生(sheng)的(de)(de)全面發(fa)展。他(ta)認為,即使(shi)是物理系的(de)(de)學(xue)生(sheng),也不能(neng)只學(xue)物理學(xue)課程,而應學(xue)習一些(xie)相(xiang)關相(xiang)近的(de)(de)其他(ta)科目,甚至是人文課程,這(zhe)樣(yang)才能(neng)使(shi)學(xue)生(sheng)得到(dao)全面的(de)(de)發(fa)展。

1935年,他開(kai)出“實驗技術(shu)”選修課,手把手地教學(xue)生掌(zhang)握燒玻璃(li)的火候和吹玻璃(li)技術(shu)的關(guan)鍵(jian)所在,并(bing)隨時指出缺點。

人物評價

吳有訓是(shi)近代中國科學史上一個(ge)模范的(de)科學家。(數學家陳省身院士評)

吳有訓是他平生(sheng)得意的(de)兩個學生(sheng)之一。(物(wu)理學家(jia)康普頓評)

我沒有(you)和他講過(guo)一(yi)句話,沒有(you)聽(ting)過(guo)他一(yi)堂課(ke),60多年(nian)過(guo)去了,他崇高(gao)的形象依(yi)然(ran)確(que)確(que)實實地活在我們同學的心中。巖(yan)石學家王德滋院士評)

吳有訓的工作實(shi)開中(zhong)國物理學研究之(zhi)先河。(物理學家嚴濟慈(ci)評)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xin)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站(zhan)(zhan)為注冊(ce)用戶提(ti)供信(xin)(xin)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ti)供”的(de)文章/文字均(jun)是注冊(ce)用戶自(zi)主發(fa)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ben)(ben)站(zhan)(zhan)觀點,更(geng)不表示本(ben)(ben)站(zhan)(zhan)支持購買和交易,本(ben)(ben)站(zhan)(zhan)對網頁中內(nei)容的(de)合(he)法性(xing)、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適用性(xing)、安(an)全(quan)性(xing)等(deng)概不負責(ze)。版權歸(gui)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xu)假信(xin)(xin)息、錯誤(wu)信(xin)(xin)息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xi)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huo)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jiao)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794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01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775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002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