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出生(sheng)在福州三坊七巷(xiang)。幼年時(shi)過(guo)繼給叔父為(wei)子,其嗣(si)父是(shi)個(ge)飽(bao)學多(duo)才的廩生(sheng),以詩文(wen)聞名(ming)于(yu)時(shi);嗣(si)母(mu)是(shi)個(ge)生(sheng)性(xing)善良仁愛,典(dian)型的賢妻良母(mu)。林覺民天性(xing)聰慧,讀書過(guo)目(mu)不忘,深得嗣(si)父的喜(xi)愛,自幼就(jiu)由嗣(si)父親自教導讀書。后(hou)參加科舉(ju)考試,無意獲取功(gong)名(ming),遂在考卷上題了“少(shao)年不望萬戶侯(hou)”七個(ge)大字,離開考場。
1902年(nian)(清光緒二十八(ba)年(nian)),考入全閩大學(xue)堂(今福州一中),開(kai)始接受民主革命(ming)思想,推(tui)崇自由(you)平等學(xue)說(shuo)。
1905年(清光緒三十(shi)一年),回鄉與陳意(yi)映結婚。
少年林覺(jue)民覺(jue)得教育腐化,力贊鄒容的(de)“革命軍(jun)”中所提的(de)“革命與教育并行”,與幾個(ge)進步同(tong)學在福(fu)建城北(bei)找(zhao)了房子(zi),自辦私學。
林(lin)覺民(min)還(huan)在家中辦女(nv)學(xue),動員妻(qi)子陳意映(ying)、堂妹林(lin)孟瑜等親友10余人(ren)入(ru)學(xue)。他(ta)親授國文課程(cheng),抨擊封(feng)建禮教,并介(jie)紹歐美先進(jin)國家的社(she)會(hui)制(zhi)度和(he)男女(nv)平等情況。在他(ta)的勸導下(xia),家中一眾女(nv)眷紛紛放腳,還(huan)有人(ren)進(jin)入(ru)福州女(nv)子師范求學(xue),成為(wei)該(gai)校(xiao)第一屆畢業生。
為了(le)激發市民的(de)革命(ming)(ming)思想(xiang),林覺民和同學一起成立讀報(bao)所,其中(zhong)收納了(le)鄒(zou)容的(de)“革命(ming)(ming)軍”、陳(chen)天華(hua)的(de)“猛回(hui)頭(tou)”等(deng)小(xiao)冊子,訂了(le)《民報(bao)》《蘇報(bao)》《浙(zhe)江潮》和秋瑾的(de)《中(zhong)國女報(bao)》等(deng)進步報(bao)刊。
林(lin)覺民尤善講演,常常宣傳革命道理。有一(yi)天晚上,他(ta)在(zai)(zai)城內錦巷七(qi)星君廟參加愛國社活動(dong),發表了一(yi)篇題為《挽救垂(chui)危之中(zhong)國》的(de)演說,拍案捶胸,聲淚(lei)俱下。全(quan)閩大學堂的(de)一(yi)個(ge)學監恰(qia)好在(zai)(zai)場。事后他(ta)對(dui)人說:“亡大清者,必(bi)此(ci)輩也!”
1907年(清光緒三十(shi)三年),林覺(jue)民(min)告別陳意映,東(dong)渡(du)日本自費留學,專攻日語。
1908年(nian)(nian)(清光緒三十四年(nian)(nian)),轉(zhuan)入慶應(ying)大學學習(xi)文科,專攻哲(zhe)學,兼習(xi)英、德兩國語(yu)言。不久,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成(cheng)(cheng)為第14分(fen)(fen)會(福建分(fen)(fen)會)的(de)骨(gu)干(gan)成(cheng)(cheng)員。
1911年1月底(清宣統三年一月),中國(guo)同盟會在香港成立了統籌(chou)部(bu),策(ce)動(dong)廣州起義(yi)。趙聲、黃興分別任統籌(chou)部(bu)的(de)正、副部(bu)長。林覺民得知后,從(cong)日本回(hui)國(guo)參加廣州起義(yi),遂赴香港,后回(hui)福建召集革命志士。
1911年4月(yue)9日(ri)(清宣統三年四月(yue)九日(ri)),林覺民告別(bie)了陳意(yi)映,帶著20余人從馬尾登船馳往(wang)香港(gang)。
1911年4月11日(ri)(清宣統三(san)年四月十一日(ri)),林(lin)覺民(min)到(dao)達香(xiang)港。此時(shi),參加(jia)起義的人員(yuan)陸續(xu)從各地(di)趕(gan)來。林(lin)覺民(min)一趟趟地(di)在香(xiang)港與廣(guang)州之(zhi)間來來往往,負責把(ba)這批人護送進廣(guang)州。
1911年4月23日(清(qing)宣統三(san)年四月二十(shi)三(san)日),黃(huang)興(xing)從香港潛(qian)入廣州主持起義(yi)工(gong)作,因為出了內奸(jian)。
1911年4月24日(清宣統三(san)年四月二十(shi)四日)夜,林(lin)覺民臨行(xing)前回家探望(wang)了父(fu)母和(he)妻子陳意映,跟家人(ren)說學校正在(zai)(zai)放櫻花假。當時陳意映已(yi)經懷孕。在(zai)(zai)香(xiang)港(gang),林(lin)覺民深夜里在(zai)(zai)手(shou)帕上寫下(xia)了給(gei)父(fu)親的《稟父(fu)書(shu)》及給(gei)妻子的《與(yu)妻書(shu)》。
1911年4月25日(ri)(清宣統三年四月二(er)十五日(ri)),清政府增兵(bing)廣州,加緊搜捕,部分秘(mi)密機關也遭破壞。黃興(xing)只得臨時決(jue)定(ding)于27日(ri)發(fa)動起義,進(jin)攻計劃(hua)由(you)原定(ding)的(de)十路改為四路。
1911年4月27日(清(qing)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qi)日),陳(chen)更新等(deng)率福建志士進入廣(guang)州,林覺民參加黃(huang)興(xing)領導的(de)廣(guang)州起義。下午5時30分,林覺民隨(sui)黃(huang)興(xing)勇猛地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fen)燒督署。沖(chong)出督署后,轉攻督練(lian)所,途中與清(qing)巡(xun)防營大隊人(ren)馬相遇,展開(kai)激烈巷(xiang)戰,受(shou)傷(shang)力盡被俘。
面對(dui)清廷廣州將軍張鳴(ming)歧與水師提督李(li)準(zhun)會審,根據(ju)相關記載(zai),林覺民(min)“侃侃而談,暢(chang)論(lun)世(shi)界(jie)大(da)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zhi),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chui)胸”。他(ta)告訴兩人,“只(zhi)要革除(chu)暴政,建(jian)立共和(he),能(neng)使(shi)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
李準甚至動了(le)惻(ce)隱之心,覺(jue)得可以留下林覺(jue)民為清廷(ting)所用。張鳴歧(qi)則認為,這個“面(mian)貌如(ru)玉、心腸如(ru)鐵、心地光明如(ru)雪,稱得上(shang)奇(qi)男子”的(de)林覺(jue)民,如(ru)果留給了(le)革命黨(dang),實為后患(huan)。
1911年5月3日(ri)(清宣統(tong)三年五月二日(ri)),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tou)被槍(qiang)殺,年僅24歲。
《稟父(fu)書》、《與妻書》
孫中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zhi)概已震動全球。
韓梅梅:投(tou)革命舍妻兒,為民主志不(bu)移。
胡歌:我覺(jue)得(de)林覺(jue)民是(shi)一(yi)個內心很強大(da)、對自(zi)己特別狠的人(ren)。
顧甫濤(tao):林(lin)覺民(min)少年(nian)時(shi)代就接受了資(zi)產階(jie)級民(min)主思(si)想的影響(xiang)。
梁尚玉:林(lin)覺民(min)立志救國救民(min),言辭敏銳、胸襟開闊、熱心公益(yi)、不畏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