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mu)蕻(hóng)良(1912.09.25—1996.10.05),滿族,原名(ming)曹漢文(wen),又名(ming)曹京平,曾用(yong)筆(bi)名(ming)黃葉(xie)﹑羅(luo)旋﹑葉(xie)之林﹑曹坪等。現代著名(ming)作(zuo)家(jia)、小說家(jia)。抗(kang)日戰爭(zheng)和解放戰爭(zheng)時期(qi)(qi),先(xian)后在(zai)山西﹑重(zhong)慶(qing)(qing)等處任教(jiao),在(zai)重(zhong)慶(qing)(qing)﹑香(xiang)港﹑上(shang)海等地編輯《文(wen)摘》副(fu)刊﹑《時代文(wen)學》雜志﹑《大剛報(bao)》副(fu)刊《大江(jiang)》﹑《求是》,長(chang)期(qi)(qi)從事進步的文(wen)化工作(zuo)。
1912年(nian)9月25日生于遼寧昌圖。
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du)書(shu),并從事進步學生運動。
1932年考入(ru)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jia)入(ru)“左聯”,同時(shi)開(kai)始文(wen)學創作活動,發(fa)表端木蕻良(liang)第一部小說《母親》。
1933年開(kai)始創作(zuo)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4年完成(cheng),成(cheng)為三十年代東北作(zuo)家群(qun)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zuo)之一。
1935年參(can)加“一二·九(jiu)”運動。曾(ceng)在臨汾民族革命大學(xue)任教。
從1936年(nian)至1938年(nian),他(ta)在(zai)上(shang)海(hai)(hai)和(he)武漢等(deng)地從事抗戰文學活動,創作亦走向成熟與(yu)多產,計有長篇小說《大(da)地的(de)(de)海(hai)(hai)》,以及《鴜(zi)鷺湖的(de)(de)憂郁》、《遙遠的(de)(de)風(feng)(feng)沙(sha)》等(deng)一系列風(feng)(feng)格獨異的(de)(de)短篇小說,奠(dian)定了他(ta)在(zai)中國現代文壇的(de)(de)地位(wei)。
1938年5月(yue),端(duan)木蕻良與蕭紅在武(wu)漢(han)結婚。
1938至1940上在重慶(qing)復(fu)旦大學任教,編輯《文摘(zhai)副刊》。
1940年,與蕭(xiao)紅到香港。
1940至1942年在(zai)香港主編《時代(dai)(dai)文(wen)學》和(he)《大時代(dai)(dai)文(wen)藝叢書》,曾(ceng)先后參加《力報》、《大剛報》、《求是》的(de)編輯工作(zuo)(zuo)。建國(guo)后,歷任(ren)北(bei)京(jing)市文(wen)聯創作(zuo)(zuo)部(bu)(bu)部(bu)(bu)長、副秘書長、中(zhong)國(guo)作(zuo)(zuo)協理事、北(bei)京(jing)分會(hui)副主席。三(san)十年代(dai)(dai)學習世(shi)(shi)界(jie)(jie)語(yu),熱心世(shi)(shi)界(jie)(jie)語(yu)的(de)宣傳(chuan)、推廣,1936年曾(ceng)在(zai)《世(shi)(shi)界(jie)(jie)》雜(za)志發表文(wen)章(zhang)盛贊世(shi)(shi)界(jie)(jie)語(yu),八十年代(dai)(dai)加入中(zhong)國(guo)世(shi)(shi)界(jie)(jie)語(yu)之友會(hui),在(zai)報刊上繼(ji)續(xu)寫文(wen)章(zhang)宣傳(chuan)世(shi)(shi)界(jie)(jie)語(yu)。
1942年蕭紅在香港病(bing)逝后,端木蕻良旅居桂林,后又(you)輾轉于(yu)重(zhong)慶、上(shang)海(hai)和香港等地,積極投身于(yu)文學創作,新品有長篇(pian)小說(shuo)《大江》、《大時代》、《上(shang)海(hai)潮》、《科(ke)爾沁旗草原》第二(er)部和諸多中短篇(pian)小說(shuo)。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mu)從(cong)香港回(hui)到北(bei)京。
從(cong)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duo)次到農(nong)村(cun)、工廠和部隊深入生(sheng)活,并創作了《墨爾格(ge)勒河(he)》、《風從(cong)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等(deng)大(da)量謳歌新生(sheng)活的散文(wen)作品。
1960年(nian)5月(yue),與鐘(zhong)耀群結婚。十年(nian)浩(hao)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熱情(qing)和更勤(qin)奮的創作加入了(le)新(xin)時期文學的發展歷程,先后寫出了(le)《懷念老舍(she)》等一批散文和文化隨筆,《江南風景》等一批中短(duan)篇小說,而尤以長篇小說《曹雪芹》影響卓著。
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xing)世(shi),海內(nei)外頗(po)多贊譽。
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bei)京(jing)市作(zuo)家協會(hui)副主席。
1984年當選為中國(guo)作家協會(hui)理事。
1985年(nian),《曹雪(xue)芹(qin)》中卷(juan)(與夫人鐘耀(yao)群(qun)合著)出(chu)版,在中國國當代文學史上(shang)又添重(zhong)筆。
1996年10月5日,這位跨越(yue)現(xian)當代(dai)文壇的遼寧籍著名作(zuo)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憎恨(hen)》(短篇小說集) 1937年6月,上海(hai),文化生活(huo)出版社
《大地的海》(長篇小說(shuo)) 1938年(nian)5月,上海,生活書店
《科爾(er)沁旗草(cao)原》(長篇小說) 1939年5月,上海,開明書店
《風陵渡(du)》(短篇小說集) 1939年12月,重慶,上海雜志公司
《江(jiang)南風(feng)景(jing)》(中篇小說集(ji)) 1940年5月,重慶,大時代(dai)公司
《新都花絮》(長篇小說) 1940年9月,上(shang)海,知識出(chu)版社
《大(da)江》(長篇小說) 1944年4月,桂林,良(liang)友復(fu)興圖書(shu)印刷公司
《羅漢堂》(河(he)北梆(bang)子劇本) 1952年(nian)2月,北京,寶文(wen)堂書店
《梁祝》、《除三害(hai)》、《戚繼光斬子》(京劇劇本) 1952年10月,北京,大眾出(chu)版(ban)社
《此鷺灑湖的憂郁》(短篇(pian)小說(shuo)集) 1956年6月,香港,藝美圖書公司
《鋼鐵的凱(kai)歌》(長篇小說(shuo),未完成) 1958年,北京,北京出版(ban)社
《端木蕻良(liang)選集(ji) 》1978年6月,香港,文學研(yan)究(jiu)所
《曹雪(xue)芹》(上卷) 1980年4月,北(bei)京,北(bei)京出版社
《火(huo)鳥之羽》(散文集)1981年7月,香港,文學研究會
《端木蕻良小說選取 》1982年(nian)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端木蕻良近作 》1983年1月,重(zhong)慶,花城出(chu)版社
《曹雪芹》(中(zhong)卷,與鐘耀群(qun)合(he)著) 1985年(nian)5月,北(bei)京,北(bei)京出版社(she)
《中國現(xian)代作家選集--端木蕻良(liang)》 1988年(nian)11月,香港(gang),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友(you)情的絲》(散文(wen)集) 1993年1月,重慶,花城出版社
端木蕻(hong)良的(de)(de)作品(pin),從第一部長篇小說《科(ke)爾沁旗草原》(1934)開始,包括《大地的(de)(de)海》,中﹑短篇小說《鴜(zi)鷺湖的(de)(de)憂郁》﹑《遙遠(yuan)的(de)(de)風砂(sha)》﹑《憎恨》﹑《爺爺為(wei)什么不(bu)吃(chi)高粱米(mi)粥》等,大都以東北故鄉(xiang)為(wei)背景,展現出在民族與階級的(de)(de)雙重壓迫(po)下人民的(de)(de)災難和戰斗。
作家懷著憂郁的(de)心情(qing)眷戀故鄉的(de)土地(di)(di),為人(ren)(ren)民(min)所遭(zao)受的(de)苦難(nan)而(er)憤怒。愛與(yu)憎交織的(de)思想基調﹐貫穿于他的(de)主要(yao)作品和(he)人(ren)(ren)物身上。作品場面(mian)宏(hong)偉,筆(bi)調細致,有(you)些(xie)(xie)細節描寫十分(fen)突出﹔以濃郁的(de)風土人(ren)(ren)情(qing)和(he)方(fang)言,渲染出強(qiang)烈(lie)的(de)地(di)(di)方(fang)色彩(cai)(cai)。早期(qi)有(you)些(xie)(xie)短篇(pian)小(xiao)說(shuo)(shuo),表現手(shou)法簡練(lian)而(er)含蓄,富有(you)抒情(qing)色彩(cai)(cai)。后(hou)期(qi)某些(xie)(xie)長篇(pian)小(xiao)說(shuo)(shuo),過多地(di)(di)追求(qiu)場景宏(hong)大,開掘不深,顯得龐雜,但仍然保持著鮮明的(de)地(di)(di)方(fang)色彩(cai)(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