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賀知章
0 票數:0 #詩人#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主要作品有《詠柳》和《回鄉偶書二首》。
  • 中文名: 賀知章
  • 別號名稱: 賀秘監(jian)
  • 出生日期: 約公元659年(nian)
  • 性別:
  • 國籍: 唐代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浙(zhe)江(jiang)省杭州(zhou)市(shi)蕭山區
  • 去世日期: 約(yue)公元744年
  • 代表作品: 《詠柳》,《回鄉偶書二(er)首》
詳細介紹 PROFILE +

主要經歷

年少成名

賀(he)知章早(zao)年(nian)遷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yi)詩文知名(ming)。唐武后證圣元(yuan)年(nian)(695年(nian))中進士(shi)、狀元(yuan),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wei)有資料(liao)記載的狀元(yuan)。

官宦之路

賀知章中(zhong)狀元(yuan)后,初(chu)授國子(zi)四門博(bo)士,后遷(qian)太常(chang)博(bo)士。開(kai)元(yuan)十(shi)年(722年),由麗正殿修(xiu)(xiu)書(shu)使張說推薦入(ru)該殿書(shu)院,參(can)與撰修(xiu)(xiu)《六典》《文(wen)纂》等書(shu),未成(cheng),轉官太常(chang)少卿。

開元十三年(725年)為禮部侍(shi)郎、集賢院學(xue)士。后(hou)調任太子右(you)庶子、侍(shi)讀、工部侍(shi)郎。

開元(yuan)二十六年(738年)改官(guan)太(tai)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fu)兼(jian)正授秘書監,因而(er)人(ren)稱“賀監”。

晚年生活

天寶三(san)年(nian)(744年(nian)),因(yin)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舍(she)本鄉家宅為道觀,求周宮湖(hu)數頃(qing)為放生池。皇(huang)帝詔令準許(xu),賜鑒湖(hu)一(yi)曲。唐玄宗以御制詩贈(zeng)之,皇(huang)太子率百官(guan)餞(jian)行。回(hui)山陰五云(yun)門外(wai)“道士莊”,住“千(qian)秋(qiu)觀”,建“一(yi)曲亭”自娛(yu),繁(fan)紙不過數十(shi)字。

其間(jian),寫下(xia)《回鄉(xiang)偶書二(er)首》,為人(ren)傳誦而(er)膾炙人(ren)口,未(wei)幾病逝,年八十(shi)六(liu)。乾元元年(758年)唐(tang)肅宗以侍讀(du)之歸(gui),追贈禮部尚(shang)書。

貢獻影響

文學成就

賀(he)知章(zhang)作(zuo)(zuo)為(wei)唐(tang)(tang)(tang)朝前期的(de)(de)一位重要詩(shi)(shi)(shi)人,其詩(shi)(shi)(shi)作(zuo)(zuo)對唐(tang)(tang)(tang)詩(shi)(shi)(shi)的(de)(de)健康發展具有(you)一定的(de)(de)導引(yin)作(zuo)(zuo)用,對盛(sheng)唐(tang)(tang)(tang)詩(shi)(shi)(shi)歌創(chuang)作(zuo)(zuo)實踐(jian)也具有(you)示(shi)范意義,并對盛(sheng)唐(tang)(tang)(tang)詩(shi)(shi)(shi)歌的(de)(de)繁(fan)榮產生了“一花引(yin)來萬花開”的(de)(de)巨(ju)大(da)效應,為(wei)唐(tang)(tang)(tang)詩(shi)(shi)(shi)的(de)(de)發展與繁(fan)榮做出了卓(zhuo)越的(de)(de)貢獻(xian)。

賀(he)知(zhi)章(zhang)詩(shi)(shi)歌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le)章(zhang)、應制(zhi)詩(shi)(shi)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feng)格獨特,從容(rong)不(bu)迫(po),淡而有(you)味。其詩(shi)(shi)最大的成功之處,在(zai)于(yu)反映和(he)(he)表(biao)現了社會生活中(zhong)最本質的東西,即(ji)人(ren)情人(ren)性,寫出(chu)了人(ren)類所(suo)共有(you)且具有(you)特定指向的一種情感,如(ru)《回鄉偶書二首》。賀(he)知(zhi)章(zhang)繼承和(he)(he)發揚了陳子昂(ang)標舉“魏晉風(feng)骨(gu)”、追求“比興(xing)寄托”和(he)(he)高揚“人(ren)情人(ren)性”的精神,對由初唐李嶠所(suo)倡導、躬行的詠(yong)物詩(shi)(shi)范式(shi)實即(ji)樊籬予(yu)以大膽的突破,寫出(chu)了膾炙人(ren)口的不(bu)朽詩(shi)(shi)篇《詠(yong)柳(liu)》。由于(yu)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ren)生際遇和(he)(he)曠達灑脫的個性,賀(he)知(zhi)章(zhang)在(zai)詩(shi)(shi)歌中(zhong)沒有(you)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嘆,即(ji)使有(you)惆悵,基調也是樂(le)觀豁達的,風(feng)格氣(qi)度雍容(rong),清新瀟灑。賀(he)知(zhi)章(zhang)的詩(shi)(shi)歌感情自(zi)然、逼真,語言樸實無華,毫不(bu)雕(diao)琢(zhuo),源于(yu)生活,發于(yu)心(xin)底,意境(jing)深遠。

書法成就

賀(he)知(zhi)章(zhang)是唐代書法(fa)名(ming)家,善草隸。竇氏兄弟評唐名(ming)家書多譏(ji)貶,惟推崇賀(he)知(zhi)章(zhang)“與造化(hua)相爭,非人工所到”,可(ke)知(zhi)賀(he)知(zhi)章(zhang)當(dang)時書法(fa)之聲(sheng)譽。

賀(he)知章(zhang)的(de)作品被愛好書(shu)(shu)法者視為珍品。賀(he)知章(zhang)墨跡(ji)留傳很(hen)少,其傳世書(shu)(shu)法作品中(zhong),尚有(you)紹興城東(dong)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shi)上的(de)《龍瑞宮記》石(shi)刻和流(liu)傳到日本(ben)的(de)《孝經(jing)》草書(shu)(shu)等。《孝經(jing)》全(quan)卷(juan)縱筆如(ru)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wu),神采(cai)奕奕。略取隸意(yi),融入章(zhang)草,以求高古。既有(you)唐人(ren)(ren)的(de)嚴謹作風(feng),又有(you)晉人(ren)(ren)流(liu)潤(run)飛揚(yang)的(de)風(feng)姿,對晚唐和宋人(ren)(ren)書(shu)(shu)風(feng)影響巨大。

據記載御府藏賀(he)知(zhi)章草書(shu)十二幅(fu),惜已佚(yi)失。紹(shao)興東南宛委山南的(de)飛來石上,曾有賀(he)知(zhi)章所書(shu)摩(mo)崖(ya)石刻十二行,原刻在南宋(song)嘉(jia)泰(tai)年間漫滅,現在的(de)石刻為后人重刻。張旭之外,另(ling)一位唐(tang)代書(shu)法家鐘紹(shao)京(jing)也是賀(he)知(zhi)章的(de)好友(you),畫圣吳道子還曾向賀(he)知(zhi)章學過書(shu)法。

人物評價

李白《對酒憶賀監(jian)二首》:“四明有狂客(ke),風(feng)流(liu)賀季真。”《送賀賓客(ke)歸越》:“鏡湖流(liu)水(shui)漾清波,狂客(ke)歸舟(zhou)逸興多(duo)。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ing)寫(xie)《黃(huang)庭(ting)》換白鵝。”

陶宗儀(yi):“善(shan)草、隸,當世稱重。晚節尤放(fang)誕,每醉(zui)必(bi)(bi)作(zuo)為文(wen)詞,行草相間,時及于怪逸,使醒(xing)而復(fu)書,未必(bi)(bi)爾也。”

竇(dou)臮《述書(shu)賦》:“湖山降祉,狂客(ke)風(feng)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絢采,實一望而寫憂。”竇(dou)蒙(meng)注云:“(賀知章)每興酣命筆,好書(shu)大字,或三(san)百(bai)言,或五(wu)百(bai)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chu),與(yu)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dao)也。”

施宿《嘉(jia)泰會稽志》:“凡人家廳館好(hao)墻壁及屏障(zhang),忽忘機興發,落筆(bi)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suo)(靖)不如也。好(hao)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bao)之”。

呂總《續書評》:“縱筆如飛,奔(ben)而不竭。”

豐坊:昔人傳筆(bi)訣云:“雙鉤懸(xuan)腕,讓(rang)左側(ce)右(you),虛掌實(shi)指,意前筆(bi)后。”論(lun)書勢云:“如屋漏痕(hen),如壁坼,如錐畫沙,如印印泥(ni),如折釵股。”自鐘、王以來(lai),知此秘者……唐則歐陽(yang)信本(歐陽(yang)詢)、虞(yu)伯施(虞(yu)世南)、褚(chu)登(deng)善(褚(chu)遂良(liang))、薛純陀、薛嗣(si)通(薛稷)、孫過庭(ting)、鐘紹京、賈膺福、李(li)泰和(李(li)邕)、賀季真、李(li)太白(bai)、張(zhang)伯高(張(zhang)旭)、杜(du)子美、顏清臣(chen)(顏真卿)、柳(liu)誠懸(xuan)(柳(liu)公權)、錢藏真(懷(huai)素)、張(zhang)從(cong)申……雖所就不一,要之皆有(you)師法,非孟浪者。

本(ben)百科詞條由網站(zhan)注冊(ce)用(yong)戶【 文壇(tan)那些(xie)人 】編輯(ji)(ji)上(shang)傳提供,詞條屬(shu)(shu)于(yu)開(kai)放詞條,當前頁面(mian)(mian)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ji)宣傳內(nei)容屬(shu)(shu)于(yu)注冊(ce)用戶(hu)個人(ren)編輯(ji)(ji)行(xing)為,與【賀知章】的所屬(shu)(shu)企業/所有人(ren)/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nei)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xin)不及(ji)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qing)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guo)頁面(mian)(mian)內(nei)容與實際情況不符(fu),可(ke)點擊“反(fan)饋”在線向網站提出(chu)修(xiu)改,網站將(jiang)核實后進行(xing)更正。 反(fan)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zhu)冊(ce)用戶提(ti)供(gong)信(xin)(xin)息存儲空(kong)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ji)上傳提(ti)供(gong)”的(de)文章/文字(zi)均是注(zhu)冊(ce)用戶自(zi)主發布(bu)上傳,不代(dai)表本站(zhan)觀點,版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虛假信(xin)(xin)息、錯誤(wu)信(xin)(xin)息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shi)聯系(xi)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一(yi)時(shi)間刪除或(huo)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shang)相關信息(xi)的(de)知識產(chan)權歸網站方所有(you)(包括但不限于(yu)文(wen)字、圖(tu)片、圖(tu)表(biao)、著作(zuo)權、商標權、為用(yong)戶提供(gong)的(de)商業(ye)信息(xi)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yong)。
提交(jiao)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9736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350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