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時期
1935年9月(yue),參加華北民眾武裝自衛軍,投(tou)身于抗日救亡和“一二九”運動。
1936年2月,參加中華民(min)族解(jie)放(fang)先(xian)鋒隊,任北(bei)平(ping)東北(bei)大學(xue)法學(xue)院“民(min)先(xian)隊”分隊長。
1936年4月,加入(ru)中(zhong)國共產黨。
1937年7月后,參加“學生戰地工作團”,曾任西安東北(bei)大(da)學黨支部書記等職(zhi)務。
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參加(jia)八路軍。8月,入(ru)延(yan)安抗日(ri)軍政大學(xue)(xue)學(xue)(xue)習(xi)。畢業后任中央西北(bei)工作委員(yuan)會研究員(yuan),延(yan)安民族(zu)(zu)學(xue)(xue)院(yuan)研究員(yuan)。進行民族(zu)(zu)問題調查(cha)研究、軍事情(qing)報工作。
1940年,受中共(gong)中央(yang)西北工作委員會(hui)指(zhi)派,到敵占區調查民族(zu)問題。
1942年9月,被調到中央社會部從事(shi)(shi)軍事(shi)(shi)情報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9月,在翁(weng)牛特旗建立卓(zhuo)索圖盟縱隊,在其任縱隊副司令員和司令員的解放(fang)戰爭(zheng)期(qi)間,指揮大小(xiao)戰斗59次,殲國軍300多人,迫降土匪(fei)280多人。
1947年6月(yue),配合冀察熱遼部隊相繼(ji)解放昭烏達盟(meng)、卓索圖盟(meng)兩個盟(meng)的(de)全境。之(zhi)后(hou)縱隊改(gai)為內蒙(meng)古騎兵(bing)第十師(shi),孔飛任師(shi)長(chang),經(jing)大小(xiao)戰斗20多次,曾轉(zhuan)戰于(yu)熱遼地區。
遼沈戰役中,孔飛以騎兵的(de)優勢,追殲潰逃的(de)國民黨(dang)軍和多股當地的(de)土匪,曾(ceng)追殲到錫(xi)林郭勒盟。
建國之后
建國后,孔(kong)飛(fei)先后任(ren)內蒙古軍(jun)(jun)(jun)區興安(an)盟軍(jun)(jun)(jun)分區司(si)令員兼(jian)(jian)政(zheng)委(wei)、內蒙古軍(jun)(jun)(jun)區東部(bu)(bu)軍(jun)(jun)(jun)事指(zhi)揮部(bu)(bu)部(bu)(bu)長(chang)、蒙綏(sui)軍(jun)(jun)(jun)區副參謀(mou)(mou)長(chang)、參謀(mou)(mou)長(chang)兼(jian)(jian)軍(jun)(jun)(jun)法處長(chang)、內蒙古軍(jun)(jun)(jun)區副參謀(mou)(mou)長(chang)、參謀(mou)(mou)長(chang)、副司(si)令員兼(jian)(jian)內蒙古體育運動委(wei)員會(hui)主任(ren)。榮獲二級解放勛章。
1955年,進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班學習。
1959年5月20日至1964年,組織寫作(zuo)班子完成了60余萬字的騎兵師(shi)(團)和(he)連以下戰斗(dou)條(tiao)例各一(yi)本和(he)有隊(dui)列條(tiao)例、馬術教范各一(yi)本,有軍隊(dui)軍、師(shi)、團、營沙(sha)漠地戰斗(dou)條(tiao)令和(he)炮兵營群沙(sha)漠地戰斗(dou)條(tiao)令各一(yi)份。
1977年后,孔飛(fei)歷(li)任自治區黨委(wei)(wei)書(shu)記、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wei)(wei)員會主任、自治區人民政(zheng)府主席(xi)。
是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u)第(di)一、二屆委(wei)(wei)員會(hui)委(wei)(wei)員,中國共產黨第(di)十二次全國代(dai)表大會(hui)候補代(dai)表,全國政(zheng)協(xie)第(di)六、七屆常務(wu)委(wei)(wei)員。
1993年(nian)1月23日(ri),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終年(nian)82歲。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jun)銜,榮(rong)獲(huo)二級解(jie)放勛章。
1988年7月,被中(zhong)央軍委授(shou)予中(zhong)國人民(min)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