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yue)23日,馬蘭出(chu)生(sheng)于安(an)徽(hui)省太(tai)湖縣,原籍安(an)徽(hui)省壽縣。
1975年,馬蘭進入安徽藝術學院黃梅戲表(biao)演(yan)專業學習(xi)。
1980年,馬蘭(lan)從安(an)徽(hui)(hui)藝術(shu)學院畢業,選(xuan)拔到安(an)徽(hui)(hui)省黃梅戲劇院工作。
1981年12月,馬蘭赴香港演出黃(huang)梅戲《女駙馬》。
1982年,馬(ma)蘭(lan)在楊潔執導的古(gu)裝(zhuang)神話(hua)劇《西游記》中扮演(yan)唐僧的母(mu)親、丞相的女兒(er)丞相殷開(kai)山的女兒(er)殷溫(wen)嬌。同年排演(yan)舞(wu)臺劇《龍(long)女情》,并于次年元旦在合肥上演(yan),后(hou)在河南鄭(zheng)州(zhou)、洛陽等(deng)十個地市和(he)黑(hei)龍(long)江省大(da)慶市先后(hou)公演(yan)六十余場(chang)。
1983年6月,馬蘭(lan)作為中華人民(min)共和(he)國第六屆全國人民(min)代表大(da)會代表,出席會議。
1984年2月(yue),馬蘭主演的戲曲電影《龍女》殺青。11月(yue)15日,參加安徽省首屆(jie)戲劇節,演出黃梅戲《風塵女畫家》,該劇獲得劇本二等獎(jiang),演出一(yi)等獎(jiang)。
1985年(nian),經(jing)全(quan)國廣(guang)大(da)聽眾投(tou)票選出(chu)的全(quan)國黃梅戲中青年(nian)演員廣(guang)播大(da)獎賽名單(dan)中,馬蘭獲得第一名。
1986年10月13日晚9點30分,馬(ma)蘭(lan)主演(yan)的黃梅戲劇目《無(wu)事生(sheng)非》在人民大(da)會(hui)堂演(yan)出,演(yan)出前(qian)馬(ma)蘭(lan)作為(wei)演(yan)員代表(biao)參(can)加了李先念(nian)主席為(wei)歡迎女王伊麗(li)莎白(bai)舉行的國宴。
1987年,馬蘭憑借主演(yan)的莎士比(bi)亞(ya)戲《無事生(sheng)非》獲得第四屆中國戲劇獎·梅(mei)花(hua)表演(yan)獎。同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yan)員。
1988年3月11日,馬蘭主演(yan)的人物傳記(ji)電(dian)(dian)(dian)視(shi)(shi)(shi)(shi)劇(ju)《嚴鳳英》在(zai)(zai)中(zhong)(zhong)(zhong)央電(dian)(dian)(dian)視(shi)(shi)(shi)(shi)臺播(bo)出,憑借(jie)該(gai)劇(ju)獲得(de)第6屆(jie)中(zhong)(zhong)(zhong)國(guo)電(dian)(dian)(dian)視(shi)(shi)(shi)(shi)金(jin)鷹(ying)獎(jiang)(jiang)最佳女(nv)演(yan)員、第8屆(jie)中(zhong)(zhong)(zhong)國(guo)電(dian)(dian)(dian)視(shi)(shi)(shi)(shi)劇(ju)飛天獎(jiang)(jiang)最佳女(nv)主角。春節期間主演(yan)的黃梅戲(xi)音樂電(dian)(dian)(dian)視(shi)(shi)(shi)(shi)劇(ju)《西廂記(ji)》在(zai)(zai)中(zhong)(zhong)(zhong)央電(dian)(dian)(dian)視(shi)(shi)(shi)(shi)臺播(bo)出。同年拍(pai)攝黃梅戲(xi)《劈棺(guan)驚夢》。
1989年,馬蘭因主演(yan)的黃梅戲傳統劇目《羅帕(pa)記(ji)》,被評為全國首屆黃梅戲青年演(yan)員電視(shi)大獎賽十佳之首。同(tong)年10月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并出席受獎大會。
1990年(nian),馬蘭主演的黃(huang)梅戲音樂(le)電(dian)(dian)視劇《遙指(zhi)杏(xing)花村》獲得全國(guo)(guo)(guo)第10屆中國(guo)(guo)(guo)電(dian)(dian)視劇飛天獎(jiang)(jiang)(jiang)二等(deng)獎(jiang)(jiang)(jiang),全國(guo)(guo)(guo)第五屆戲曲電(dian)(dian)視劇多本劇二等(deng)獎(jiang)(jiang)(jiang),以及全國(guo)(guo)(guo)第三(san)屆“烏金獎(jiang)(jiang)(jiang)”特等(deng)獎(jiang)(jiang)(jiang)。
1991年(nian)4月(yue),黃(huang)梅戲《紅樓(lou)夢》整(zheng)體構(gou)思,6月(yue)6日《紅樓(lou)夢》初稿寫成,后(hou)經修改,7月(yue)23日起進入120余(yu)天的創作主(zhu)攻階段(演(yan)員邊到街頭賑災邊排戲),11月(yue)24日晚,《紅樓(lou)夢》在合肥長(chang)江劇院演(yan)出,后(hou)赴(fu)南京(jing)、北京(jing)、上海、武漢(han)、長(chang)沙(sha)、廣州、深圳等市區演(yan)出八十余(yu)場(統計截止到1992年(nian))。
1992年3月(yue),《紅樓(lou)夢》進(jin)中南海懷仁(ren)堂演(yan)(yan)(yan)出(chu)兩場(當(dang)時還不曾有(you)戲被邀連演(yan)(yan)(yan)兩場),馬蘭也憑(ping)借(jie)該劇獲(huo)得(de)第(di)二屆文華(hua)獎(jiang)(戲曲表(biao)演(yan)(yan)(yan)獎(jiang))。4月(yue)《紅樓(lou)夢》因故(gu)停演(yan)(yan)(yan)10個月(yue)。
1993年10月,《紅樓夢》劇組赴香(xiang)港演出(chu)。同(tong)年《梁祝(zhu)》第(di)四、六(liu)兩場(chang)在香(xiang)港、澳門、深圳(zhen)演出(chu),第(di)三場(chang)在中央電視臺(tai)1994年戲(xi)曲春(chun)節晚會中播(bo)出(chu),《梁祝(zhu)》全劇在合肥(fei)、新(xin)加坡、臺(tai)灣演出(chu)。
1997年(nian)(nian)2月,馬(ma)蘭參加1997年(nian)(nian)中央(yang)電視臺(tai)春節(jie)聯歡晚會(hui),在地(di)方(fang)戲曲(qu)《戲苑(yuan)飄香》中表演《女駙馬(ma)》選段《狀元府(fu)》。并與白(bai)燕升共同主(zhu)持中央(yang)電視臺(tai)春節(jie)戲曲(qu)晚會(hui)。
1999年1月18日(ri),馬(ma)蘭主(zhu)演的黃梅音樂劇(ju)《秋千架》在(zai)安(an)徽(hui)劇(ju)院(yuan)上演,6月8日(ri)開始《秋千架》在(zai)北京(jing)長安(an)大戲(xi)院(yuan)演出六場(chang),后急加兩場(chang)(馬(ma)蘭下榻(ta)國際(ji)飯店(dian))。7月10日(ri)《秋千架》在(zai)淄博劇(ju)院(yuan)演出。
2000年12月,馬蘭與吳鳳花合作(zuo)表演中央電視臺(tai)錄制(zhi)的黃梅戲.越劇《十八(ba)相送(song)》。
2006年10月,馬(ma)蘭第二(er)次參(can)加(jia)廣州·深圳中華戲曲名(ming)家(jia)演唱(chang)(chang)會,演唱(chang)(chang)《女駙馬(ma)》。
2007年,馬蘭獲得美國(guo)(guo)紐約市文化(hua)局、林肯(ken)表(biao)演(yan)藝(yi)(yi)術中(zhong)心(xin)和(he)美華協會(hui)頒發的亞洲(zhou)最杰出藝(yi)(yi)人獎(終身成就獎),并于2008年1月赴美國(guo)(guo)哥倫比亞大學領(ling)獎。
2008年,馬蘭參加錄制《文化主題夜》《陳蓉博客》《長(chang)河排練記錄》《魯豫有(you)約》等節目(mu)。
2009年春,馬(ma)蘭主持上(shang)海(hai)戲劇(ju)學院戲曲(qu)音樂劇(ju)專業在(zai)全國各地的招生工作。5月(yue)錄制了(le)中(zhong)(zhong)國中(zhong)(zhong)央電視(shi)臺(tai)戲曲(qu)音樂頻道訪談(tan)節目《戲苑百家》(長河漫漫·馬(ma)蘭)。9月(yue)參加湖(hu)北省黃梅(mei)戲藝(yi)術(shu)節(第七屆)。12月(yue)10日,馬(ma)蘭應邀參加上(shang)海(hai)財(cai)經大學甲申講(jiang)壇第六期暨中(zhong)(zhong)國十大文化藝(yi)術(shu)名家話(hua)六十年之中(zhong)(zhong)國系列講(jiang)座(zuo)開(kai)講(jiang),作了(le)題為《黃梅(mei)戲藝(yi)術(shu)印象與人生》的講(jiang)座(zuo)。
2010年(nian)1月(yue)(yue)29日(ri),馬蘭赴北京參(can)加2010“尋找鄧(deng)麗君傳(chuan)人”暨“紀念鄧(deng)麗君大型音樂會(hui)”。4月(yue)(yue)7日(ri)參(can)加第(di)(di)20屆上海(hai)白玉(yu)蘭戲(xi)(xi)劇表演(yan)藝術獎(jiang)頒獎(jiang)晚會(hui),和尚長(chang)榮宣(xuan)讀“最佳主角獎(jiang)”,并與(yu)(yu)白燕升(sheng)共同演(yan)唱(chang)黃梅戲(xi)(xi)《風塵女畫家》選段(duan)《海(hai)灘(tan)別(bie)》。8月(yue)(yue)14日(ri)赴上海(hai)參(can)加越劇名家何賽飛新專(zhuan)輯簽(qian)售儀式(shi)。8月(yue)(yue)16日(ri),赴河(he)南參(can)加《梨(li)園(yuan)春》第(di)(di)600期特別(bie)節目,與(yu)(yu)白燕升(sheng)對唱(chang)黃梅戲(xi)(xi)經典唱(chang)段(duan)《海(hai)灘(tan)別(bie)》。11月(yue)(yue)21日(ri),參(can)加梨(li)園(yuan)春612期-第(di)(di)7屆蘭花獎(jiang)頒獎(jiang)晚會(hui)-蘭花賦,和閻肅共同頒獎(jiang)。
2011年(nian)2月(yue)13日,馬蘭參(can)加(jia)北京電視臺(tai)《八大劇(ju)種名家(jia)名段演唱(chang)(chang)會》,演唱(chang)(chang)《女駙馬》,并與白燕升對(dui)唱(chang)(chang)黃梅戲經典唱(chang)(chang)段《海(hai)灘別(bie)》。8月(yue)23日參(can)加(jia)在北京舉行由“劉(liu)詩(shi)昆孫穎締(di)造非凡會所”主辦的(de)“幽默的(de)高(gao)品質生活(huo)”征文啟動儀(yi)式。
2012年1月19日,馬(ma)蘭參加貴州電(dian)視臺春節聯(lian)歡(huan)晚會“根深葉茂貴州情(qing)”,演唱《女(nv)駙馬(ma)》和黃梅調(diao)《遠山含(han)笑》。2月21日,以馬(ma)蘭名字命名的“馬(ma)蘭戲劇(ju)工作(zuo)室”,在上(shang)海市(shi)閔行區古美路街道成立。
黃梅戲劇目
《女駙馬》
《龍女情》
《風塵女畫家》
《無事生非》
《百花贈劍》
《遙指杏花村》
《紅樓夢》
《梁祝》
《秋千架》
《天仙配》
老戲、小戲及新創曲目
《蘇詞新曲》
《牛郎織女》
《小辭店》
《打豬草》
《夫妻觀燈》
《王(wang)小六(liu)打豆腐》
《戲牡丹》
《春香鬧學》
《桃花扇》
《白蛇傳》
1985年:馬蘭獲(huo)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da)獎賽第一名。
1985年,獲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的“五一(yi)勞動獎章”。
1987年:獲第四屆全國戲(xi)曲(qu)梅花獎(主演莎士(shi)比亞戲(xi)《無(wu)事(shi)生非(fei)》)。
1988年,獲(huo)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最佳(jia)女主角(jiao)獎(主演電視連續劇《嚴鳳英》)。
1989年,《羅(luo)帕記》全國(guo)首屆(jie)黃梅(mei)戲青(qing)年演員電視大(da)獎(jiang)賽十佳(jia)之首。
1990年:黃(huang)梅戲音樂電視(shi)劇(ju)《遙指杏花村》獲(huo)全國第十屆(jie)電視(shi)劇(ju)《飛(fei)天獎》二等獎,全國第五屆(jie)戲曲電視(shi)劇(ju)多本劇(ju)二等獎,全國第三屆(jie)“烏(wu)金獎”特等獎。
1991年(nian)(nian),《紅樓夢》獲年(nian)(nian)度“五(wu)個一工(gong)程”獎(jiang),馬蘭(lan)獲“文華獎(jiang)”,“白玉蘭(lan)”獎(jiang)。
1992年,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稱(cheng)號。
1992年(nian)7月,享(xiang)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tie)。
2007年(nian)(nian):獲美國(guo)(guo)紐約(yue)市文化局、林肯(ken)表演藝(yi)術(shu)中心(xin)和美華協會(hui)頒發的“亞洲(zhou)最杰出藝(yi)術(shu)家終(zhong)身(shen)成就獎(jiang)”并于2008年(nian)(nian)1月(yue)赴美國(guo)(guo)哥倫比(bi)亞大學領獎(jiang)。
1985年起,先(xian)后獲“優秀文藝工作者”,“三(san)八紅旗手”,以及(ji)團省委(wei)“七五(wu)建'功者”稱號。
馬(ma)蘭,她是(shi)用自己的(de)人(ren)生積累和全部(bu)的(de)生命(ming)能量(liang),來展現劇中人(ren)物的(de)光(guang)彩,她在臺(tai)上,就有了一種(zhong)攝人(ren)心魄的(de)亮度。(曹禺評)
臺灣(wan)(wan)(wan)人把黃(huang)梅(mei)(mei)戲(xi)叫“黃(huang)梅(mei)(mei)調(diao)”,自從馬(ma)蘭在(zai)臺灣(wan)(wan)(wan)演(yan)出后,臺灣(wan)(wan)(wan)人就更加喜歡黃(huang)梅(mei)(mei)戲(xi)了(le),所以說是(shi)她最先(xian)架起兩(liang)岸戲(xi)劇溝通的橋梁,馬(ma)蘭在(zai)臺灣(wan)(wan)(wan)家(jia)喻戶曉(xiao),家(jia)家(jia)哼(heng)唱黃(huang)梅(mei)(mei)調(diao)。(白先(xian)勇(yong)評)
馬(ma)蘭是非常有(you)才(cai)華的演員,形象好,形體漂亮,表演深入淺出,在(zai)表現人(ren)物方(fang)面(mian)更(geng)是有(you)獨到之(zhi)處。(時白林評)
馬蘭在(zai)(zai)香港成功(gong)演出(chu)《女駙馬》回來以(yi)后,在(zai)(zai)實戰(zhan)中(zhong)(zhong)(zhong),在(zai)(zai)磨練(lian)中(zhong)(zhong)(zhong),她(ta)一天(tian)天(tian)成熟起來,演唱(chang)方面的(de)(de)(de)(de)(de)(de)(de)進步非(fei)常明顯,在(zai)(zai)臺上更有信心。可以(yi)說馬蘭的(de)(de)(de)(de)(de)(de)(de)潛質和(he)聰慧得(de)到了完(wan)全的(de)(de)(de)(de)(de)(de)(de)開(kai)啟和(he)充分的(de)(de)(de)(de)(de)(de)(de)釋(shi)放(fang)。馬蘭天(tian)生麗(li)質,風(feng)度翩翩,如空谷幽蘭,品(pin)位一流(liu),是黃梅(mei)戲梅(mei)開(kai)二度的(de)(de)(de)(de)(de)(de)(de)代表人(ren)物。盡管她(ta)已經(jing)離開(kai)舞臺多年,但(dan)在(zai)(zai)觀眾心目中(zhong)(zhong)(zhong)、在(zai)(zai)藝術圈(quan)內,她(ta)的(de)(de)(de)(de)(de)(de)(de)聲(sheng)望猶在(zai)(zai),她(ta)至(zhi)今是黃梅(mei)戲界一座無法替代、難以(yi)逾(yu)越的(de)(de)(de)(de)(de)(de)(de)高峰。甚至(zhi)隨著歲月流(liu)逝,她(ta)的(de)(de)(de)(de)(de)(de)(de)作品(pin)、她(ta)的(de)(de)(de)(de)(de)(de)(de)為人(ren),更加散發出(chu)濃郁(yu)的(de)(de)(de)(de)(de)(de)(de)清香。(黃新德(d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