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卞之琳
0 票數:0 #文人#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湯家鎮,祖籍南京市溧水區,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曾用筆名季陵、薛林等。他被公認為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他曾是徐志摩和胡適的學生,詩篇《斷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 中文名: 卞之(zhi)琳
  • 別號名稱: 季(ji)陵,薜林
  • 出生日期: 1910年12月08日
  • 性別:
  • 國籍: 中國(guo)
  • 民族: 漢(han)
  • 籍貫: 江蘇省(sheng)
  • 祖籍: 江蘇(su)省南京市溧水區
  • 出生地: 江蘇省海門(men)區湯家鎮(zhen)
  •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xue)
  • 去世日期: 2000年12月02日
  • 職業職位: 文(wen)學評論家(jia),翻譯家(jia)
  • 代表作品: 斷章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我心明亮"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卞之琳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細介(jie)紹(shao) PROFILE +

人物簡介

卞之(zhi)(zhi)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sheng)于(yu)江蘇省南(nan)通市(shi)海門區湯家(jia)鎮(zhen),祖(zu)籍南(nan)京(jing)市(shi)溧水區,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zhi)(zhi)一)、文(wen)學(xue)評論家(jia)、翻譯家(jia),曾用(yong)筆名季陵、薛林等。

抗(kang)戰期間(jian)在各地(di)任(ren)教,曾(ceng)是徐志摩和(he)胡適的(de)(de)學(xue)生(sheng)。為中國的(de)(de)文化教育事業做了很(hen)大貢(gong)獻。詩(shi)《斷章》是他不(bu)朽的(de)(de)代表(biao)作(zuo)。對莎士比亞很(hen)有(you)研究,西語教授,并且(qie)在現(xian)代詩(shi)壇上做出(chu)了重(zhong)要貢(gong)獻。

被公(gong)認為新文化運(yun)動(dong)中重(zhong)要的(de)詩(shi)歌流(liu)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de)代表詩(shi)人。

卞之琳(lin)原受“新月派(pai)”的影響,但(dan)其(qi)很(hen)快(kuai)就走向了現代詩風。

其前期詩(shi)(shi)作,內(nei)容多寫下層社會生(sheng)活,并探(tan)索宇(yu)宙與(yu)人(ren)生(sheng)哲理。卞之琳以“我”為(wei)主,將傳統的(de)(de)(de)“意(yi)境”與(yu)西(xi)方(fang)(fang)的(de)(de)(de)小說化、典型化、非個人(ren)化的(de)(de)(de)“戲劇性(xing)處(chu)境”融匯(hui)在(zai)一起,并且將傳統的(de)(de)(de)“含蓄”與(yu)西(xi)方(fang)(fang)的(de)(de)(de)“重暗(an)示性(xing)”和“親切感”融匯(hui)在(zai)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qi)”,“用冷淡掩(yan)深摯,從玩笑出辛(xin)酸”的(de)(de)(de)特殊風格(ge)。他的(de)(de)(de)詩(shi)(shi)顯示出一種著(zhu)意(yi)克制感情的(de)(de)(de)自我表現(xian)(xian),追求思辨美的(de)(de)(de)“非個性(xing)”傾(qing)向的(de)(de)(de)特色。在(zai)語言(yan)上(shang),他則追求在(zai)口語基(ji)礎(chu)上(shang)實現(xian)(xian)歐化詞(ci)匯(hui)、句法與(yu)中國文言(yan)詞(ci)匯(hui)、句法的(de)(de)(de)雜(za)糅(rou)。另外(wai),他的(de)(de)(de)詩(shi)(shi)由于(yu)重意(yi)象創造而省(sheng)略(lve)聯絡,因(yin)而詩(shi)(shi)意(yi)大多晦澀。

主要經歷

卞(bian)(bian)之琳1929年畢業于上(shang)海(hai)浦東中學(xue)入北京大學(xue)英文(wen)(wen)系就(jiu)讀,接近英國(guo)浪漫派、法國(guo)象(xiang)征派詩(shi)歌,新詩(shi)創作。193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xue)英文(wen)(wen)系,就(jiu)學(xue)期(qi)間曾師(shi)從徐志(zhi)摩(mo),深(shen)受賞識,徐志(zhi)摩(mo)不(bu)僅將卞(bian)(bian)之琳的(de)(de)詩(shi)歌在其編(bian)輯的(de)(de)《詩(shi)刊》上(shang)發表,還請沈從文(wen)(wen)先(xian)生(sheng)寫題記(ji)。因為這段(duan)經歷,卞(bian)(bian)之琳被公認(ren)為“新文(wen)(wen)化運動”中重要(yao)的(de)(de)詩(shi)歌流(liu)派"新月派"的(de)(de)代表詩(shi)人。

卞之琳于(yu)(yu)20世紀30年代出現(xian)于(yu)(yu)詩(shi)壇,曾(ceng)經受過"新月派"的(de)(de)(de)影響(xiang),但他(ta)更(geng)醉心于(yu)(yu)法國(guo)(guo)象(xiang)征派,并(bing)且善(shan)于(yu)(yu)從(cong)中國(guo)(guo)古典詩(shi)詞中汲取營養(yang),形成自己(ji)獨特(te)的(de)(de)(de)風(feng)格。他(ta)的(de)(de)(de)詩(shi)精巧玲(ling)瓏(long),聯想(xiang)豐富,跳躍(yue)性強,尤其注(zhu)意(yi)(yi)理智化、戲劇化和(he)哲理化,善(shan)于(yu)(yu)從(cong)日常生活中發(fa)現(xian)詩(shi)的(de)(de)(de)內容并(bing)進一步挖掘出常人意(yi)(yi)料不到的(de)(de)(de)深刻(ke)內涵,詩(shi)意(yi)(yi)大多偏于(yu)(yu)晦澀(se)深曲(qu),冷僻奇(qi)兀,耐人尋(xun)味。

卞之琳曾任(ren)北京大學(xue)(xue)西語系教(jiao)(jiao)授(shou)(shou)(1949-1952),中(zhong)社科院文學(xue)(xue)所(suo)研究員(二級)享受終(zhong)身制(zhi)待遇;曾任(ren)國務(wu)院學(xue)(xue)位委員會(hui)第一、二屆(jie)外國文學(xue)(xue)評議組成員;中(zhong)國莎士(shi)比(bi)亞研究會(hui)副會(hui)長(chang);歷(li)任(ren)中(zhong)國作(zuo)家協會(hui)理事,現任(ren)顧問(wen);曾作(zuo)客(ke)英國牛(niu)津(jin)(1947年(nian)-1949年(nian))。抗日(ri)戰(zhan)爭初年(nian)曾訪(fang)問(wen)延安從(cong)事臨時性教(jiao)(jiao)學(xue)(xue)工(gong)作(zuo)、并訪(fang)問(wen)太行(xing)山區前(qian)方、隨(sui)軍(jun);回西南(nan)大后方后在昆明(ming)西南(nan)聯大,任(ren)講師,副教(jiao)(jiao)授(shou)(shou),定級教(jiao)(jiao)授(shou)(shou),1946復員至天津(jin)南(nan)開(kai)大學(xue)(xue)任(ren)職一年(nian)。

情感經歷

卞(bian)之(zhi)琳苦戀的(de)(de)對(dui)象是(shi)(shi)張(zhang)充(chong)和(he)(he)。1933年(nian)(nian),卞(bian)之(zhi)琳虛歲23,夏(xia)天(tian)在(zai)(zai)北(bei)京大學英文(wen)系畢業(ye),秋天(tian)認(ren)識(shi)了(le)來北(bei)大中(zhong)(zhong)文(wen)系念書的(de)(de)張(zhang)充(chong)和(he)(he)。因為(wei)(wei)張(zhang)充(chong)和(he)(he),卞(bian)之(zhi)琳詩(shi)創作(zuo)(zuo)也發(fa)(fa)生(sheng)了(le)很有(you)(you)(you)意(yi)味的(de)(de)變化(hua)。當(dang)初聞一(yi)(yi)多先(xian)生(sheng)曾經當(dang)面(mian)夸他在(zai)(zai)年(nian)(nian)輕人(ren)中(zhong)(zhong)間(jian)不(bu)(bu)(bu)寫情詩(shi),他自(zi)(zi)己(ji)也說(shuo)一(yi)(yi)向怕寫私(si)生(sheng)活(huo),“正如(ru)我(wo)面(mian)對(dui)重大的(de)(de)歷史事(shi)(shi)件(jian)不(bu)(bu)(bu)會(hui)用語言表達自(zi)(zi)己(ji)的(de)(de)激(ji)情,我(wo)在(zai)(zai)私(si)生(sheng)活(huo)中(zhong)(zhong)越是(shi)(shi)觸及內(nei)心的(de)(de)痛癢處,越是(shi)(shi)不(bu)(bu)(bu)想寫詩(shi)來抒發(fa)(fa)。事(shi)(shi)實上我(wo)當(dang)時(shi)逐(zhu)漸擴大了(le)的(de)(de)私(si)人(ren)交(jiao)游(you)中(zhong)(zhong),在(zai)(zai)這方(fang)面(mian)也沒有(you)(you)(you)感(gan)(gan)到(dao)過這種觸動。”“但是(shi)(shi)后來,在(zai)(zai)1933年(nian)(nian)初秋,例(li)外也來了(le)。”——他在(zai)(zai)《〈雕蟲紀歷〉自(zi)(zi)序》中(zhong)(zhong)坦言——“在(zai)(zai)一(yi)(yi)般的(de)(de)兒(er)女(nv)交(jiao)往中(zhong)(zhong)有(you)(you)(you)一(yi)(yi)個異乎尋常的(de)(de)初次結(jie)識(shi),顯然彼(bi)此有(you)(you)(you)相通的(de)(de)‘一(yi)(yi)點(dian)’。由于我(wo)的(de)(de)矜(jin)持,由于對(dui)方(fang)的(de)(de)灑脫(tuo),看(kan)來一(yi)(yi)縱即逝的(de)(de)這一(yi)(yi)點(dian),我(wo)以為(wei)(wei)值得珍惜而只(zhi)能(neng)任(ren)其(qi)消(xiao)失的(de)(de)一(yi)(yi)顆朝(chao)露(lu)罷了(le)。不(bu)(bu)(bu)料事(shi)(shi)隔三(san)年(nian)(nian)多,我(wo)們彼(bi)此有(you)(you)(you)緣(yuan)重逢,就發(fa)(fa)現這竟是(shi)(shi)彼(bi)此無(wu)心或有(you)(you)(you)意(yi)共同栽(zai)培的(de)(de)一(yi)(yi)粒種子(zi),突然萌發(fa)(fa),甚至含(han)苞了(le)。我(wo)開始做起了(le)好夢,開始私(si)下深(shen)切感(gan)(gan)受這方(fang)面(mian)的(de)(de)悲歡。隱(yin)隱(yin)中(zhong)(zhong)我(wo)又在(zai)(zai)希望(wang)中(zhong)(zhong)預感(gan)(gan)到(dao)無(wu)望(wang),預感(gan)(gan)到(dao)這還(huan)是(shi)(shi)不(bu)(bu)(bu)會(hui)開花結(jie)果。仿佛作(zuo)(zuo)為(wei)(wei)雪(xue)泥鴻爪,留個紀念,就寫了(le)《無(wu)題(ti)》等這種詩(shi)。”但事(shi)(shi)情并不(bu)(bu)(bu)到(dao)《無(wu)題(ti)》詩(shi)時(shi)期(qi)為(wei)(wei)止,“這番私(si)生(sheng)活(huo)以后還(huan)有(you)(you)(you)幾年(nian)(nian)的(de)(de)折騰長夢”。說(shuo)得更鄭(zheng)重一(yi)(yi)些,這其(qi)實是(shi)(shi)一(yi)(yi)個人(ren)一(yi)(yi)生(sheng)中(zhong)(zhong)刻骨銘心的(de)(de)經驗和(he)(he)記憶。其(qi)中(zhong)(zhong)不(bu)(bu)(bu)乏一(yi)(yi)些感(gan)(gan)情的(de)(de)細節,如(ru)《無(wu)題(ti)三(san)》所(suo)寫——

我在門薦上不忘(wang)記(ji)細心的踩踩,

不帶路(lu)上的塵土(tu)來糟蹋你房間

以感(gan)謝你必用滲墨紙(zhi)輕(qing)輕(qing)的掩一(yi)下

叫字淚不玷污(wu)你寫給我的信面。

門薦有(you)悲哀的印(yin)痕,滲墨(mo)紙也有(you),

我明白海水洗得盡(jin)人間的煙火。

白手絹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卻(que)更(geng)愛它月臺上綠旗后的揮舞。

香(xiang)港的(de)張(zhang)(zhang)曼儀女士是卞(bian)之(zhi)琳(lin)研究專家(jia)(jia),她編選(xuan)的(de)《中(zhong)國現(xian)代作(zuo)家(jia)(jia)選(xuan)集(ji)·卞(bian)之(zhi)琳(lin)》一(yi)書附有《卞(bian)之(zhi)琳(lin)年(nian)表(biao)簡編》,極其(qi)簡單的(de)年(nian)表(biao),許多事情只能略而不記,卻特(te)別在意地記下了與張(zhang)(zhang)充(chong)(chong)和相(xiang)關(guan)的(de)“細小(xiao)”信(xin)息,如(ru)(ru)(ru)1933年(nian)的(de)初識(shi);如(ru)(ru)(ru)1936年(nian)10月(yue),回老家(jia)(jia)江蘇(su)海門辦完母親喪事,“離鄉往(wang)(wang)蘇(su)州探(tan)望張(zhang)(zhang)充(chong)(chong)和”;如(ru)(ru)(ru)1937年(nian),“3月(yue)到5月(yue)間(jian)作(zuo)《無題》詩(shi)5首(shou)”,又,“在杭州把本年(nian)所(suo)(suo)作(zuo)詩(shi)18首(shou)加上(shang)先兩年(nian)各一(yi)道編成《裝飾集(ji)》,題獻給張(zhang)(zhang)充(chong)(chong)和,手抄一(yi)冊,本擬交戴望舒的(de)新詩(shi)社出(chu)版,未(wei)果,后(hou)收入(ru)《十年(nian)詩(shi)草》。”如(ru)(ru)(ru)1943年(nian),“寒假前(qian)往(wang)(wang)重慶探(tan)訪張(zhang)(zhang)充(chong)(chong)和”,其(qi)時距初識(shi)已經10年(nian)。年(nian)表(biao)雖然是張(zhang)(zhang)曼儀所(suo)(suo)編,這些(xie)事情卻一(yi)定是卞(bian)之(zhi)琳(lin)講出(chu)來并且愿意鄭(zheng)重編入(ru)年(nian)表(biao)中(zhong)的(de)。

1955年(nian),卞之琳(lin)45歲,10月1日(ri)與青林結(jie)婚(hun)。

創作歷程

14歲第一次買了一本冰心的詩(shi)集《繁(fan)星》,從此(ci)對新詩(shi)發生興趣。

1929年(nian)畢業于上海(hai)市浦(pu)東中學(xue),考入北京大學(xue)英文(wen)系。

1930年(nian)開始寫詩(shi),此后不斷發表新詩(shi)和(he)翻譯文章。

1933年出版詩集《三秋(qiu)草》。

1935年出版《魚目集》。

1936年與(yu)李(li)廣田、何其芳合出(chu)《漢園集》,因(yin)此三人又(you)被(bei)合稱為漢園三詩人。

抗(kang)日(ri)戰爭時(shi)期,卞(bian)之(zhi)琳先后(hou)在四川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

1938-1939年去延安(an)和(he)太行(xing)山區抗日民主根據地(di)訪問,并一(yi)度任教(jiao)于魯(lu)迅藝(yi)術文(wen)學院。此行(xing)促(cu)成他創作詩(shi)集《慰勞信(xin)集》與報告(gao)文(wen)學集《第(di)七(qi)七(qi)二團在太行(xing)山一(yi)帶》,作品歌(ge)頌了抗日戰士和(he)群眾,記敘(xu)了抗日根據地(di)部隊(dui)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聯(lian)大任教。

1942年《十年詩草》出版。

1946年(nian)到南開大學任(ren)教。次年(nian)應英國文化委員會邀請,赴牛津從事研究。

1947年(nian)赴英國牛津大學做研(yan)究(jiu)員。

1949年回到(dao)北(bei)(bei)京(jing),先后任職于(yu)北(bei)(bei)京(jing)大(da)(da)學、北(bei)(bei)大(da)(da)文(wen)(wen)學研究所、中國社會(hui)科學院(yuan)外文(wen)(wen)所等機構,主要從事外國文(wen)(wen)學的研究、評論和翻譯(yi)。

1951年出版詩集《翻一個(ge)浪頭》。1979年出版自(zi)選詩集《雕蟲紀歷1930~1958》。

1949年(nian)起,任北京(jing)大學(xue)西語系教授,1953年(nian)任中國社會(hui)科學(xue)院(yuan)文(wen)學(xue)研究(jiu)所研究(jiu)員(yuan)。

1964年后為中國社會科學(xue)院外(wai)(wai)國文學(xue)研(yan)究所(suo)研(yan)究員。長期從事W.莎士(shi)比(bi)亞等外(wai)(wai)國作家作品(pin)的翻譯(yi)、研(yan)究,著(zhu)譯(yi)有(you)《莎士(shi)比(bi)亞悲劇論(lun)痕》《英國詩選(xuan)》等。此(ci)外(wai)(wai)還出版詩論(lun)集《人(ren)與詩:憶(yi)舊(jiu)說新》。

主要作品

著(zhu)有詩集《三(san)秋(qiu)草》(1933)、《魚目集》(1935)、《數(shu)行(xing)集》(收(shou)入《漢園集》1936)、《慰勞信(xin)集》(1940)、《十年詩草》(1942)、《雕(diao)蟲紀歷1930-1958》(1979)等。

斷章

你站在(zai)橋上看(kan)風景,

看(kan)風景的人在樓上(shang)看(kan)你(ni)。

明(ming)月(yue)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ni)裝飾(shi)了別人的夢。

雨同我

"天天下雨(yu),自從你走了。"

"自從(cong)你(ni)來(lai)了,天天下雨。"

兩地友人雨,我樂意負責。

第(di)三處(chu)沒消息(xi),寄一把傘去?

我的憂愁隨草綠天涯:

鳥安于巢(chao)嗎?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sheng)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yu)今夜落幾(ji)寸。

入夢

設(she)想你(ni)自己在小(xiao)病(bing)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著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與疏疏的樹影

枕(zhen)著一(yi)個(ge)遠去了的人

留下的舊枕,

想著枕上(shang)依(yi)稀認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舊主的舊夢的遺痕(hen)

仿佛風流云散的

舊友的渺茫的行蹤(zong),

仿佛入往事在褪(tun)色(se)的素(su)箋上(shang)

正如(ru)歷史的陳跡在燈下

老人面前昏黃(huang)的(de)古(gu)書中(zhong)……

你不會迷失嗎

在夢中的煙水?

燈蟲

可憐以浮華為食品,

小蠓蟲在燈(deng)下紛墜。

不甘淡如(ru)水,還(huan)要醉,

而(er)拋下露養的青(qing)身。

多少艘艨艟一齊發(fa),

白帆篷拜倒(dao)于風濤(tao),

英雄們求的金羊毛,

終(zhong)成了海(hai)倫的秀(xiu)發。

贊美吧,蕓蕓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夢(meng)死(si)地,

也(ye)畫了佛頂的圓圈(quan)

曉夢后看(kan)明窗凈幾,

待我(wo)來(lai)把你們(men)吹空,

像風掃滿階的落紅(hong)。

魚化石

我要有你的懷抱(bao)的形狀,

我往往溶于水的(de)線條。

你真象鏡子一樣的愛我(wo)呢(ni),

你我(wo)都遠了乃有了魚化石。

墻頭草

五點鐘貼一角夕陽

六點鐘掛(gua)半輪燈光

想(xiang)有人把(ba)所有的日子

就(jiu)過在做(zuo)做(zuo)夢,看看墻

墻頭草(cao)長了又黃了

古鎮的夢

小鎮上有兩種(zhong)聲(sheng)音(yin)

一樣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鑼,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別人的夢,

做著夢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塊石頭(tou)低,

哪一塊石頭高,

哪(na)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紀。

敲(qiao)沉了別人的夢(meng),

做著夢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塊(kuai)石(shi)頭(tou)低(di),

哪一塊石頭高,

哪(na)一(yi)家門戶(hu)關得最嚴密。

“三更了,你聽(ting)哪(na),

毛兒的爸爸,

這小子吵(chao)得人睡(shui)不成(cheng)覺(jue),

老在夢里哭,

明(ming)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wu)∶

敲梆的過橋,

敲鑼的又過橋,

不(bu)斷(duan)的(de)是橋下流水的(de)聲音。

妝臺(古意新擬)

世界(jie)豐富了我的妝(zhuang)臺,

宛然水(shui)果(guo)店用(yong)水(shui)果(guo)包圍我,

縱不廢氣力而(er)俯拾即是,

可(ke)奈(nai)我(wo)睡(shui)起的胃口太弱?

游(you)絲該系(xi)上左邊的擔角。

柳絮別掉下我(wo)的盆(pen)水。

鏡(jing)子,鏡(jing)子,你(ni)真是可憎,

讓我先給你(ni)描兩筆秀眉。

可(ke)是從每一(yi)片鴛瓦的(de)歡喜

我了(le)解了(le)屋頂(ding),我也(ye)明了(le)

一張張綠葉一大棵碧(bi)梧--

看(kan)枝頭一(yi)只弄(nong)喙的(de)小(xiao)鳥!

給那件新袍(pao)子一(yi)個風姿吧。

“裝飾(shi)的意義在失卻(que)自己,”

誰寫(xie)給我的(de)話呢?別想了--

討厭(yan)!“我完(wan)成我以(yi)完(wan)成你。”

尺八

像候鳥銜來了異(yi)方的種子,

三桅船載來了一枝尺(chi)八。

從(cong)夕陽里(li),從(cong)海西頭,

長(chang)安(an)丸載來的海西客。

夜半聽樓下醉漢(han)的尺八,

想一(yi)個孤館寄居的番客

聽了雁聲,動(dong)了鄉愁,

得(de)了慰藉于鄰家的尺八。

次朝(chao)在長(chang)安市(shi)的繁華里

獨訪取一枝凄涼(liang)的(de)竹管......

(為什么年(nian)紅燈的萬花(hua)間,

還飄著一(yi)縷(lv)縷(lv)凄涼的古(gu)香(xiang)?)

歸(gui)去(qu)也(ye),歸(gui)去(qu)也(ye),歸(gui)去(qu)也(ye)——

像候鳥銜來了異(yi)方的種(zhong)子(zi),

三(san)桅船載來了(le)一枝尺八。

尺八成(cheng)了三島的花草。

(為什么霓(ni)虹燈的萬花間(jian),

還飄(piao)著一縷(lv)縷(lv)凄涼的(de)古(gu)香?)

歸去也,歸去也,歸去也——

海西(xi)人想帶回失去的悲(bei)哀嗎?

人物評價

中國作家(jia)協(xie)會(hui)書(shu)記處書(shu)記、《詩(shi)刊(kan)》社主編、詩(shi)人高洪波說:“卞之(zhi)琳先(xian)生(sheng)(sheng)是(shi)(shi)中國詩(shi)壇(tan)的(de)琢玉者。他(ta)一生(sheng)(sheng)寫的(de)詩(shi)歌沒有(you)(you)(you)超過五(wu)千行,惜墨如(ru)(ru)金,是(shi)(shi)個(ge)很特殊的(de)例子,真(zhen)有(you)(you)(you)點(dian)兒(er)像當年(nian)唐(tang)代的(de)孟郊、賈島這樣的(de)苦(ku)吟詩(shi)人,‘二句三年(nian)得,一吟雙(shuang)淚流’。詩(shi)的(de)寫法有(you)(you)(you)兩種(zhong),一種(zhong)是(shi)(shi)才華(hua)橫溢式(shi)的(de),寫得很多,像龔自珍:另一種(zhong)是(shi)(shi)披沙揀金式(shi)的(de),拙于言語,但有(you)(you)(you)耐心和耐力,寫得持久,不(bu)以數(shu)量取勝(sheng),如(ru)(ru)卞之(zhi)琳。他(ta)把詩(shi)當成一塊玉來雕(diao),如(ru)(ru)切如(ru)(ru)磋,如(ru)(ru)琢如(ru)(ru)磨,其(qi)詩(shi)作錚(zheng)錚(zheng)然(ran)有(you)(you)(you)金玉之(zhi)聲。卞之(zhi)琳長于內(nei)心思(si)(si)考,短于社會(hui)交往,把自己封(feng)閉起來,絕(jue)對不(bu)是(shi)(shi)公眾(zhong)人物(wu)(wu),不(bu)是(shi)(shi)表演式(shi)的(de)公眾(zhong)人物(wu)(wu),就(jiu)像孫(sun)犁,是(shi)(shi)遠距離征服式(shi)的(de)作家(jia)。但他(ta)卻是(shi)(shi)文(wen)(wen)化(hua)(hua)和精(jing)神意義(yi)上的(de)真(zhen)正的(de)公眾(zhong)人物(wu)(wu)。其(qi)詩(shi),表現了人生(sheng)(sheng)深(shen)層(ceng)次的(de)痛苦(ku)、孤獨(du)、命運和思(si)(si)索,博采(cai)中西各家(jia)之(zhi)所長,又對中國傳統文(wen)(wen)化(hua)(hua)有(you)(you)(you)深(shen)層(ceng)挖掘,沉(chen)著、大氣、精(jing)光內(nei)蘊同時也(ye)靜氣內(nei)斂,并直接影(ying)響了當時的(de)九(jiu)葉詩(shi)人等詩(shi)作者。他(ta)是(shi)(shi)一個(ge)純粹的(de)詩(shi)人。”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wei)注(zhu)冊用(yong)戶(hu)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de)文(wen)章/文(wen)字均是注(zhu)冊用(yong)戶(hu)自(zi)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更不表示本(ben)站(zhan)支(zhi)持購買和交易,本(ben)站(zhan)對網頁中內容的(de)合(he)法性、準確性、真實性、適用(yong)性、安(an)全(quan)性等概(gai)不負責(ze)。版(ban)權(quan)歸原(yuan)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xu)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lian)系我(wo)(wo)們(men),我(wo)(wo)們(men)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384488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8029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025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2930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