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司馬文森
0 票數:0 #作家#
司馬文森(1916年~1968年),原名何應泉,泉州東街人,中國著名作家。抗戰時期,司馬文森先后在上海、廣州從事救亡宣傳工作,發表了大量評論文章和小說。其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雨季》、《南洋淘金記》、《風雨桐江》,中篇小說《尚仲衣教授》、《折翼鳥》、《成長》、《汪漢國的故事》,短篇小說《大時代中的小人物》、《人間》等。
  • 中文名: 司馬(ma)文森
  • 外文名: 何(he)章平
  • 出生日期: 1916年
  • 性別:
  • 國籍: 中國(guo)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福(fu)建(jian)省泉州市
  • 去世日期: 1968年
  • 職業職位: 作家
  • 代表作品: 《雨季》,《南(nan)洋淘(tao)金記》,《風(feng)雨桐江(jiang)》
詳(xiang)細介紹 PROFILE +

主要經歷

1916出生在小販家庭。8歲進袞繡小學(xue)(xue)(今東門小學(xue)(xue))讀書,9歲輟學(xue)(xue)。

1966年在北京與小女(nv)兒司(si)馬小加(jia)合影(ying)。

1928年到菲律賓做工,1931年回國,在泉州黎明(ming)中學學習,參加共產黨(dang)的(de)外(wai)圍群眾(zhong)組織“互濟會”。

1932年,文森受(shou)(shou)學校(xiao)進步教師(shi)張庚的(de)影響,接受(shou)(shou)馬克思主(zhu)義思想。任共青(qing)團泉州特(te)支委員,中共泉州特(te)區委員,編(bian)輯地下黨刊物《赤(chi)色群(qun)眾報(bao)》(油印(yin)版)。

1933年加入(ru)中國共(gong)產(chan)黨,從(cong)事文(wen)化宣傳工作。他(ta)主編《農民報(bao)》,經常以林娜等筆名在泉(quan)州一些(xie)報(bao)刊上發表(biao)文(wen)學(xue)作品和評(ping)論文(wen)章,傳播革命思想(xiang)。

1934年冬(dong)中共泉州地下(xia)組織(zhi)遭(zao)破壞,司馬文森轉往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zuo)家(jia)聯盟,任組織(zhi)干事,負責暨(ji)南大學及江灣農民文藝學習(xi)小(xiao)組。經常以耶戈筆名在《申報》、《作(zuo)家(jia)》等報刊發表抨(peng)擊時政(zheng)的(de)犀利(li)短文和揭露現實的(de)短篇(pian)小(xiao)說。

1935年(nian)參加上海文化界救(jiu)國會,負責新生(sheng)讀(du)書會(又名職業青年(nian)救(jiu)國會)。

1936年參加中國文(wen)(wen)藝(yi)家協會(hui)。1937年在上海市文(wen)(wen)化界救亡協會(hui)宣(xuan)傳部,從事抗戰宣(xuan)傳,募捐,為(wei)堅守在四行倉庫的愛國軍士送醫(yi)藥和給(gei)養等。后隨救亡日(ri)報社(she)轉廣州,兼(jian)《救亡日(ri)報》記者并大(da)力推(tui)動戰時文(wen)(wen)藝(yi)通訊員運動。

1938年(nian)奉派到(dao)四(si)戰區政治部三(san)組,從事抗戰動員、宣傳,掛少(shao)校軍銜(xian)。

1939年到桂(gui)林(lin),由中(zhong)共南(nan)方局(ju)、周(zhou)恩(en)來通(tong)過(guo)李亞群(qun)聯(lian)絡(luo)工作。

1939年-40年在桂(gui)林廣西(xi)地(di)方(fang)建(jian)設(she)干(gan)部學校(xiao)任指導員,協助楊東莼工作,培訓華僑機工,編輯(ji)校(xiao)刊。

1940年起連任(ren)歷(li)屆桂(gui)林文協理事(shi)、常務理事(shi),1941年創辦《文藝生活》月刊。

1944年任(ren)中共桂北工委委員,領(ling)導抗日武(wu)裝。

1946年-50年,先后(hou)在廣州、香(xiang)(xiang)港(gang)(gang)復刊《文(wen)(wen)(wen)(wen)藝生(sheng)活》,發(fa)起文(wen)(wen)(wen)(wen)藝生(sheng)活社(she)社(she)員(yuan)(yuan)(yuan)(yuan)(yuan)運動,在香(xiang)(xiang)港(gang)(gang)、泰國(guo)、菲(fei)律(lv)賓、新加坡等地設分會。任文(wen)(wen)(wen)(wen)協港(gang)(gang)粵(yue)分會理(li)事(shi),香(xiang)(xiang)港(gang)(gang)文(wen)(wen)(wen)(wen)協常務理(li)事(shi),香(xiang)(xiang)港(gang)(gang)達(da)德學院教授,中共(gong)香(xiang)(xiang)港(gang)(gang)文(wen)(wen)(wen)(wen)委(wei)(wei)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民(min)促會(小民(min)革(ge))中央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第一屆(jie)全(quan)國(guo)政協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并為共(gong)同綱領草案整(zheng)理(li)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會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新中國(guo)成立(li),出席開(kai)國(guo)大典。解放后(hou),續任中共(gong)港(gang)(gang)澳工委(wei)(wei)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香(xiang)(xiang)港(gang)(gang)文(wen)(wen)(wen)(wen)匯報總主(zhu)筆,民(min)革(ge)中央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中南(nan)(nan)軍政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會文(wen)(wen)(wen)(wen)教委(wei)(wei)員(yuan)(yuan)(yuan)(yuan)(yuan),華(hua)南(nan)(nan)文(wen)(wen)(wen)(wen)聯常委(wei)(wei),華(hua)南(nan)(nan)電影工作者聯誼(yi)會理(li)事(shi),中南(nan)(nan)文(wen)(wen)(wen)(wen)聯常務理(li)事(shi),中國(guo)新聞社(she)理(li)事(shi)。

1949年1月(yue)(yue)31日(ri)北平解放。司馬文森隨流寓香港的著名詩人柳亞子、文學(xue)家(jia)茅盾等人北上(shang),參加第一屆全國(guo)政協《共同綱(gang)領(ling)》的起草工作,并出席中(zhong)(zhong)華人民共和(he)國(guo)開國(guo)大典。為此(ci)連續創作《新(xin)中(zhong)(zhong)國(guo)的十月(yue)(yue)》、《會師記》等反映新(xin)中(zhong)(zhong)國(guo)成立的報告文學(xue)集。

1950年前后,司馬文森(sen)和香(xiang)港(gang)文化界人士創(chuang)作《火鳳凰(huang)》、《南(nan)海漁(yu)歌》、《血海仇(chou)》、《娘惹》、《海外尋夫》等5部電(dian)影劇本,先后拍成(cheng)電(dian)影,在香(xiang)港(gang)及(ji)東南(nan)亞一(yi)些(xie)國(guo)家(jia)上映。

1952年被港英政府非法遞解出(chu)境,我外交部及各社會(hui)團體(ti)發表嚴(yan)正抗議。回到(dao)廣(guang)州,任(ren)香港大(da)公報、文匯報、中(zhong)國(guo)新聞社聯合辦事處主(zhu)(zhu)任(ren),廣(guang)州作(zuo)家協(xie)會(hui)執行委(wei)(wei)員(yuan)(yuan)會(hui)委(wei)(wei)員(yuan)(yuan),廣(guang)州作(zuo)家協(xie)會(hui)會(hui)刊《作(zuo)品》主(zhu)(zhu)編,廣(guang)州市人(ren)大(da)代表,中(zhong)國(guo)人(ren)民保衛世界(jie)委(wei)(wei)員(yuan)(yuan)會(hui)廣(guang)東分(fen)會(hui)委(wei)(wei)員(yuan)(yuan),珠(zhu)江電影(ying)制片(pian)廠(chang)籌委(wei)(wei)會(hui)副主(zhu)(zhu)任(ren),中(zhong)南作(zuo)協(xie)常委(wei)(wei),中(zhong)共華南分(fen)局文委(wei)(wei)委(wei)(wei)員(yuan)(yuan)。

1955年夏,司(si)馬(ma)文(wen)森(sen)奉派出任駐印度尼西亞大使(shi)館文(wen)化參贊(zan)。他在繁忙的外事工作之(zhi)余,撰寫許多反映華(hua)(hua)僑在海(hai)外的生活、中印(尼)兩國人民(min)之(zhi)間的友誼以及揭露帝國主義殖民(min)政策(ce)的文(wen)章。印尼當(dang)局掀(xian)起反華(hua)(hua)、排(pai)華(hua)(hua)逆流時,司(si)馬(ma)文(wen)森(sen)多次冒(mao)著(zhu)生命危險,深入基層解決難僑的困難,并根據所見所聞撰寫報(bao)告文(wen)學。

1962年底,司馬(ma)文(wen)(wen)森離任回國(guo)(guo),擔任國(guo)(guo)家對外文(wen)(wen)化(hua)聯(lian)絡委員(yuan)會西亞(ya)(ya)、非洲司司長(chang)(chang)。兼中(zhong)國(guo)(guo)-阿(a)富汗友協理事。在此期間,他代表中(zhong)國(guo)(guo)作家協會參(can)加(jia)在印度尼西亞(ya)(ya)峇厘召開的亞(ya)(ya)非作家執行(xing)委員(yuan)會議(yi),參(can)加(jia)中(zhong)國(guo)(guo)政府文(wen)(wen)化(hua)代表團赴北非與阿(a)爾及(ji)利亞(ya)(ya)、摩洛哥、突尼斯等3國(guo)(guo)簽訂文(wen)(wen)化(hua)協定;同(tong)時完成反(fan)映30年代泉(quan)州革命斗爭的長(chang)(chang)篇小說《風雨桐江(jiang)》以(yi)及(ji)國(guo)(guo)際題材的兒童文(wen)(wen)學集《我們的新朋友》。

1963年出席(xi)亞非作家常(chang)設局(ju)會議,及(ji)執行(xing)委員會會議。

1964年(nian)出任中國(guo)(guo)駐法蘭西共和國(guo)(guo)文化參贊、黨委委員。歷任全(quan)國(guo)(guo)第一、二、三屆文代(dai)會代(dai)表。

1966年,司馬(ma)文(wen)森奉召回國參加“文(wen)化(hua)大革(ge)命”。由于(yu)30年代(dai)他在上海了解江青(qing)、張春(chun)橋等人(ren)的一(yi)些(xie)底細,江青(qing)反(fan)革(ge)命集團先(xian)發制(zhi)人(ren),給他的《風雨(yu)桐江》扣上三條莫(mo)須有的罪名,并(bing)進行(xing)人(ren)身(shen)摧殘。

1968年(nian)5月(yue),司馬(ma)文森負屈含冤離世,享年(nian)53歲(sui)。

1970年8月平反,骨灰移葬北京八寶山(shan)革命公(gong)墓。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雨(yu)季》 1943年9月初版,44年3月再版,46年三版

《人的希(xi)望》 1945年(nian)初版,47年(nian)再(zai)版,50年(nian)改電影劇本

《南洋淘金記》1949年(nian)12月初版(ban)(ban),50年(nian)再版(ban)(ban),86年(nian)三版(ban)(ban)

《風雨桐(tong)江》 1964年(nian)8月初(chu)版,83年(nian)再(zai)版,2008年(nian)三版

〈阻街(jie)的人〉 香港(gang)〈華商(shang)報〉1948年(nian)連載(zai)

〈海外尋(xun)夫(fu)記(ji)〉〈華商報〉1949年連載,后改電影劇本

〈香港淘(tao)金記〉 香港〈大公報〉1950年連載

中篇小說

《尚仲衣教授》(又(you)名《天(tian)才(cai)的悲劇》)1940年初版,

1943年再版,47年三版

《轉形(xing)》 1942年(nian)4月初版

《希望》 1942年12月初版,43年再版

《掙脫了枷(jia)鎖》 1946年(nian)5月初版

《成長》 1947年2月初版

《折(zhe)翼鳥(niao)》 1951年初版,1958年再(zai)版

《汪漢國的(de)故事》 1955年7月初版學

〈海外游俠傳〉1963年發表(biao)

短篇小說

《一個英雄的(de)故事》 1940年7月初版

《蠢貨》 1942年1月初版(ban)(ban),43年再(zai)版(ban)(ban),48年三(san)版(ban)(ban)

《奇遇》 1942年3月初版(ban),43年再版(ban)

《人間(jian)》 1943年(nian)3月初版(ban),44年(nian)再版(ban)

《孤獨》 1943年(nian)5月(yue)初版(ban)

《小城生活(huo)》 1943年(nian)月9曰初版

《大時代中的(de)小人物(wu)》1945年再版(初(chu)版缺)

《危城記》1946年9月初版

散文集

《島上》 1937年(nian)初版

《粵北散記》 1940年(nian)3月初版(ban),同年(nian)5月再版(ban)

《過客》 1941年9月初版,1942年3月再(zai)版

《新中國的十月(yue)》 1950年1月(yue)初版,1951年再版

《少男少女》 1952年初(chu)版

報告文學

《上水四童軍》1948年7月初版

《新社會下的新人物、新作風》1950年初版

〈會師記(ji)〉1949年12月發表(biao)

兒童文學

《砍(kan)不斷的頭(tou)》1941年(nian)6月

《保(bao)家鄉》1941年6月

《戚繼光斬(zhan)子》1941年(nian)6月

《菲菲島(dao)夢(meng)游記(ji)》1941年10月初版(ban),42年再版(ban)

《漁父(fu)和魚》(劇(ju)本(ben))1942年5月初版(ban),42年再版(ban),44年三版(ban),47年四版(ban)

《黑帶》1949年初(chu)版

《我們的新朋(peng)友(you)》 1964年10月初版

理論

《戰時文藝通(tong)俗化(hua)運(yun)動》1937年(nian)12月初(chu)版,38年(nian)1月再(zai)版

《怎樣辦壁報》 1938年(nian)2月

《文藝(yi)通訊員的組織與活動》1938年(nian)5月初版

《通訊速寫和報告》1947年(nian)

《新少年寫作講(jiang)話》1949年8月初版

本百(bai)科(ke)詞條由網(wang)站(zhan)注冊用戶【 巧笑(xiao)倩(qian)兮 】編輯上(shang)傳提供,詞條屬(shu)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mian)所展示的(de)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nei)容(rong)屬(shu)于注冊用戶個人(ren)編輯行為,與【司馬文森】的(de)所屬(shu)企業/所有人(ren)/主體無關(guan),網站不完全保證內(nei)容(rong)信息的(de)準(zhun)(zhun)確(que)性、真實(shi)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ge)項數據信息存在(zai)更新不及時的(de)情況,僅供參考(kao),請以官方發布(bu)為準(zhun)(zhun)。如果(guo)頁面(mian)內(nei)容(rong)與實(shi)際(ji)情況不符(fu),可點擊“反饋”在(zai)線向網站提出(chu)修改,網站將核實(shi)后進行更正。 反(fan)饋(kui)
詞條所在榜單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ce)用戶提(ti)供(gong)信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提(ti)供(gong)”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guan)點(dian),版權(quan)(quan)歸(gui)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quan)、虛(xu)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he)問(wen)題,請及(ji)時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一時間刪(shan)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xiang)關信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gui)網站方所(suo)有(包括但不(bu)(bu)限于文字、圖(tu)片(pian)、圖(tu)表(biao)、著作(zuo)權(quan)、商(shang)標權(quan)、為用戶(hu)提(ti)供的商(shang)業(ye)信息等),非經(jing)許可(ke)不(bu)(bu)得抄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2827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10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664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8833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