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洛夫
0 票數:0 #文人#
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衡陽人,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譽為中國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他潛心現代詩歌的創作,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99年洛夫的詩集《魔歌》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又憑借長詩《漂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 中文名: 洛夫
  • 別號名稱: 莫洛夫(fu),莫運(yun)瑞,詩魔
  • 出生日期: 1928年(nian)5月11日
  • 性別: 男(nan)
  • 國籍: 中國
  • 民族: 漢族(zu)
  • 出生地: 衡(heng)(heng)陽市(shi)衡(heng)(heng)南縣相市(shi)鄉相公(gong)堡
  • 配偶: 陳瓊芳
  • 畢業院校: 臺灣淡(dan)江大學
  • 去世日期: 2018年3月19日(ri)
  • 職業職位: 詩人(ren),作家,軍(jun)人(ren)(海(hai)軍(jun)中(zhong)校)
  • 代表作品: 《洛(luo)夫詩(shi)歌(ge)全(quan)集》《魔歌(ge)》《汽車后視(shi)鏡所見》《時間(jian)之傷》
  • 主要成就: 中國十大詩(shi)人首(shou)位
詳細介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洛(luo)(luo)夫(fu),原名(ming)莫(mo)運(yun)瑞、莫(mo)洛(luo)(luo)夫(fu),筆(bi)名(ming)野叟(sou)(sou)。國(guo)際著(zhu)(zhu)名(ming)詩(shi)(shi)(shi)人(ren)、世界華語詩(shi)(shi)(shi)壇泰斗、諾貝爾(er)文(wen)學獎提名(ming)者、中(zhong)(zhong)國(guo)最著(zhu)(zhu)名(ming)的(de)現代(dai)(dai)詩(shi)(shi)(shi)人(ren)。1928年(nian)(nian)(nian)生于(yu)衡(heng)陽東鄉相(xiang)公堡(bao)(今衡(heng)陽市衡(heng)南縣相(xiang)市鄉),1943年(nian)(nian)(nian)以野叟(sou)(sou)筆(bi)名(ming)發表第一(yi)篇(pian)散文(wen)《秋(qiu)日(ri)的(de)庭院(yuan)》于(yu)衡(heng)陽市《力(li)報》(今《衡(heng)陽日(ri)報》)副刊。1949年(nian)(nian)(nian)赴(fu)臺(tai)(tai)灣,現旅居加拿(na)大溫(wen)哥華,被(bei)譽(yu)為(wei)中(zhong)(zhong)國(guo)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li)的(de)詩(shi)(shi)(shi)人(ren),《中(zhong)(zhong)國(guo)當代(dai)(dai)十大詩(shi)(shi)(shi)人(ren)選(xuan)集(ji)》將洛(luo)(luo)夫(fu)評為(wei)中(zhong)(zhong)國(guo)十大詩(shi)(shi)(shi)人(ren)首位(wei)。潛心現代(dai)(dai)詩(shi)(shi)(shi)歌的(de)創作,對(dui)臺(tai)(tai)灣現代(dai)(dai)詩(shi)(shi)(shi)的(de)發展產生了重(zhong)要的(de)影(ying)響。1999年(nian)(nian)(nian),洛(luo)(luo)夫(fu)的(de)詩(shi)(shi)(shi)集(ji)《魔(mo)歌》被(bei)評選(xuan)為(wei)臺(tai)(tai)灣文(wen)學經(jing)典(dian)之一(yi),2001年(nian)(nian)(nian)又(you)憑(ping)借長詩(shi)(shi)(shi)《漂木》獲得諾貝爾(er)文(wen)學獎提名(ming)。洛(luo)(luo)夫(fu)為(wei)超現實主義(yi)詩(shi)(shi)(shi)人(ren),表現手法(fa)近乎魔(mo)幻,被(bei)詩(shi)(shi)(shi)壇譽(yu)為(wei)“詩(shi)(shi)(shi)魔(mo)”。

主要經歷

1928年(nian)5月(yue)11日,出生于(yu)衡陽市衡南縣(xian)相(xiang)市鄉相(xiang)公堡,現聘任北京師范大(da)學、南華大(da)學、中華僑大(da)學、廣西民(min)族(zu)大(da)學、中北大(da)學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da)漂木藝術(shu)家(jia)協(xie)會(hui)(hui)會(hui)(hui)長,香港(gang)當(dang)代作(zuo)家(jia)協(xie)會(hui)(hui)永遠名譽(yu)會(hui)(hui)長、衡陽廻雁(yan)詩社名譽(yu)社長。

1938年,舉家從鄉下遷居衡(heng)(heng)(heng)陽(yang)市(shi)(shi)(shi)石(shi)鼓區(qu)大西門痘(dou)姆(mu)街(jie),先后在相市(shi)(shi)(shi)小學、衡(heng)(heng)(heng)陽(yang)市(shi)(shi)(shi)國民中(zhong)心小學、衡(heng)(heng)(heng)陽(yang)市(shi)(shi)(shi)二中(zhong)、衡(heng)(heng)(heng)陽(yang)市(shi)(shi)(shi)八中(zhong)和(he)衡(heng)(heng)(heng)陽(yang)市(shi)(shi)(shi)岳云中(zhong)學就讀小學、初中(zhong)、高中(zhong),1943年在《衡(heng)(heng)(heng)陽(yang)力報(bao)》(今(jin)《衡(heng)(heng)(heng)陽(yang)日報(bao)》)上發表(biao)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7月(yue)離衡(heng)(heng)(heng)隨(sui)軍赴臺(tai)灣。

1951年(nian),考入(ru)(ru)臺灣(wan)政工干校本(ben)科班,畢業后入(ru)(ru)臺灣(wan)海(hai)軍陸戰隊。

1954年,與(yu)張(zhang)默、痖(ya)弦(xian)共同創(chuang)辦(ban)(ban)《創(chuang)世(shi)紀》詩(shi)(shi)(shi)刊、與(yu)紀弦(xian)早一年創(chuang)辦(ban)(ban)的(de)(de)(de)《現(xian)代(dai)(dai)詩(shi)(shi)(shi)》,并任總編(bian)輯二十(shi)余年,使之成為中國(guo)(guo)現(xian)代(dai)(dai)詩(shi)(shi)(shi)歌的(de)(de)(de)標志性刊物之一,對臺(tai)灣和大陸(lu)現(xian)代(dai)(dai)詩(shi)(shi)(shi)的(de)(de)(de)發(fa)展影(ying)響深遠,開創(chuang)了中國(guo)(guo)臺(tai)灣現(xian)代(dai)(dai)主義詩(shi)(shi)(shi)歌的(de)(de)(de)新(xin)時代(dai)(dai)。《創(chuang)世(shi)紀》強調純粹(cui)性、獨創(chuang)性、世(shi)界性,主張(zhang)融合西方(fang)與(yu)中國(guo)(guo),現(xian)代(dai)(dai)與(yu)傳(chuan)統,以建立一個嶄(zhan)新(xin)的(de)(de)(de)中國(guo)(guo)現(xian)代(dai)(dai)漢詩(shi)(shi)(shi)的(de)(de)(de)詩(shi)(shi)(shi)學體系。作(zuo)品被(bei)譯成英(ying)、法(fa)、日(ri)、韓、荷(he)蘭(lan)、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shou)入各(ge)種大型詩(shi)(shi)(shi)選,包(bao)括臺(tai)灣出版的(de)(de)(de)《中國(guo)(guo)當代(dai)(dai)十(shi)大詩(shi)(shi)(shi)人選集(ji)》,將洛夫評為中國(guo)(guo)十(shi)大詩(shi)(shi)(shi)人首位。

1959年7月,臺灣軍(jun)官外語學校畢業(ye),分(fen)配到金門擔(dan)任聯絡官,負責接待來自(zi)各國的(de)新聞記者(zhe),寫(xie)下第(di)一首長詩且具(ju)有個人里程碑性質著作《石室之(zhi)死亡(wang)》。

1965年11月(yue),去越(yue)南任(ren)“顧問團”顧問兼(jian)英文秘(mi)書,負責(ze)翻譯與聯絡的(de)工作,寫下(xia)《外外集(ji)》“西貢詩(shi)抄”。

1967年11月,返回臺灣,又入淡江大學文理學院英文系讀(du)書。

1973年8月,以海軍中校軍銜退役,任教東吳(wu)大學外文(wen)系。

1982年,長詩《血(xue)的(de)再版》獲(huo)中國(guo)時報文學推(tui)薦(jian)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獲(huo)臺灣(wan)的(de)中山文藝創作獎。

1986年,復獲吳三連文(wen)藝獎。

1991年,復獲臺灣“國家文藝獎(jiang)”。

1996年,旅居(ju)加拿(na)大溫哥華。

1999年,洛夫詩集《魔歌》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

2001年,三千行長詩(shi)、新文學(xue)(xue)史(shi)上最長的詩(shi)——《漂木》出版(ban),獲得諾貝爾文學(xue)(xue)獎提(ti)名,震驚世界華語詩(shi)壇。

2003年,獲中(zhong)國(guo)文藝協會頒增終身成就榮譽(yu)獎(jiang)。

2004年,獲(huo)北京新詩(shi)界(jie)首屆國際詩(shi)歌獎——北斗星獎。

2008年(nian)10月(yue)12日,洛夫具(ju)有后(hou)現代意義的詩《汽車后(hou)視(shi)鏡(jing)所(suo)見(jian)》入(ru)選深圳(zhen)改(gai)革開放30年(nian)30首最具(ju)代表性(xing)的佳作。

2008年10月18日,洛夫詩書畫展在中國現代文(wen)學館舉(ju)行(xing)為期5天的展覽(lan)。

2009年秋,由(you)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出版《洛(luo)夫詩歌全集》。

2009年11月(yue)12日,洛夫憑借自(zi)選詩集《雨(yu)想說的》獲(huo)得獲(huo)得華僑文學獎(jiang)詩歌組最佳作品獎(jiang)。

2011年年初(chu),江(jiang)蘇文藝(yi)出版社出版了洛夫的(de)兩卷本(ben)精選(詩集(ji)《煙之外(wai)》、散文集(ji)《大(da)河(he)的(de)潛流》)。

2011年9月(yue)12日,洛夫(fu)作品入選《詩(shi)會中國——2011中秋詩(shi)會》

2011年10月16日,獲得中國當代詩歌獎(2000—2010)創作獎。

2011年11月,獲得首屆孔(kong)子國際文學獎。

2018年(nian)3月19日凌晨3:21在臺北榮民總(zong)醫院逝世,享年(nian)九十一歲。

主要作品

詩集

1957年《靈河》,臺北:創(chuang)世紀詩社(she)。

1965年《石(shi)室之死亡》,臺(tai)北:創世紀(ji)詩社。

1967年《外外集》,臺北:創世紀詩社。

1970年《無岸之河》,臺北:大(da)林。

1971年(nian)《1970詩選》,臺北:仙人掌。

1974年《魔歌(ge)》,臺北:中(zhong)外文學。

1975年《洛夫自選集》,臺北:黎明。

1976年(nian)《眾荷喧嘩》,新竹:楓城。

1981年(nian)《時(shi)間之傷》,臺北:時(shi)報出版社。

1983年《釀(niang)酒的(de)石(shi)頭》,臺北:九歌。

1985年7月獲(huo)臺灣“中國新詩聯(lian)誼會”贈予最佳創作獎。

1988年《因為風的(de)緣故(gu)--洛夫詩選(一(yi)九五五~一(yi)九八(ba)七)》,臺北(bei):九歌。

1988年(nian)《洛夫精品》,北京:人民(min)文學。

1988年《石(shi)室之死(si)亡——及相關重要評(ping)論》,臺北:漢光文化公(gong)司出版。

1988年《愛的辯證--洛夫詩選》,香港:文(wen)藝風出版(ban)社。

1990年《天使的(de)涅盤》,臺北:尚書。

1990年(nian)《月(yue)光房子》,臺北:九歌。

1990年《詩魔之歌--洛夫詩作(zuo)分類選》,廣州:花城。

1992年《葬我於(wu)雪》,北京:中國友誼出(chu)版。

1993年(nian)《我的(de)獸(shou)》,北京:中國文聯(lian)出版。

1993年《洛夫詩選》,北(bei)京:中國(guo)友(you)誼出版(ban)公司(si)。

1993年《雪(xue)崩--洛夫(fu)詩選》,臺北:書林。

1993年(nian)《夢的(de)解圖》,臺北:書林。

1993年《隱題(ti)詩》,臺北:爾雅。

1994年《石(shi)室之死亡》(英(ying)譯本(ben)),美國(guo)漢(han)學(xue)家陶(tao)忘(wang)機(JohnBalcom)教(jiao)授(shou)譯,舊金山:道朗出(chu)版社出(chu)版(TaoranPress)。

1998年(nian)《洛夫(fu)小(xiao)詩選》,臺北:小(xiao)報文(wen)化(hua)公(gong)司(si)。

1999年(nian)《形(xing)而上的游戲(xi)》,臺北:駱駝(tuo)。

1999年(nian)《雪落無聲(sheng)》,臺(tai)北(bei):爾雅。

1999年(nian)《魔歌(ge)(書(shu)法詩集典藏版)》,臺北(bei):探索(suo)文(wen)化。

2000年《洛夫?世(shi)紀詩選》,臺北(bei):爾雅。

2001年《洛(luo)夫短(duan)詩選--中英對照》,香港(gang):銀河。

2001年《漂木(mu)》,臺北:聯合文學。獲(huo)諾貝爾文學獎提(ti)名。

2003年《洛夫(fu)詩鈔》,臺北:未來(lai)書城。

2003年(nian)《洛夫禪詩》,臺北:天使(shi)學(xue)圓文化(hua)公(gong)司出版。

散文集

1979年《一(yi)朵午荷》,臺北:九歌。

1985年《洛夫隨筆》,臺北:九歌。

1985年《一朵午(wu)荷--洛夫散(san)文選》,臺北(bei):九歌。

1990年(nian)《一朵午荷--洛夫散文(wen)選》,上(shang)海(hai):上(shang)海(hai)文(wen)藝。

1998年《洛夫小(xiao)品選》,臺(tai)北:小(xiao)報文(wen)化。

1998年《落葉在火(huo)中沉思》,臺北:爾雅。

2000年《雪樓隨筆(bi)》,臺北(bei):探索文化。

評論集

1969年《詩人之(zhi)鏡(jing)》,臺北:大(da)業。

1978年《洛夫(fu)詩論選集》,臺北:開(kai)源。

1979年(nian)《詩的探險》,臺北(bei):黎明(ming)。

1981年《孤寂中(zhong)的回(hui)響》,臺北:東(dong)大。

1986年(nian)《詩的邊(bian)緣(yuan)》,臺北(bei):漢(han)光。

翻譯作品

1973年《季(ji)辛吉評傳》,臺北:中華日報。

1975年《雨果(guo)傳》,臺北(bei):志(zhi)光。

1975年《第五號屠(tu)宰場》,臺北:星光。

1976年《心(xin)靈雋語》,臺北:星光。

1977年《約翰生(sheng)傳》,臺北(bei):志文。

1979年《亞歷山大傳》,臺北:中(zhong)華(hua)日報。

1979年《邱吉爾(er)傳》,臺北:中(zhong)華日報。

散篇

1970年洛夫等:〈以新批評觀點看中國古詩(詩宗社第二次座談會)〉,《花之聲》,臺(tai)北:仙人掌出版社(she),頁172-205。

1972年洛夫:〈與顏元叔談詩的結構與批評并自釋〈手術臺上的男子〉〉,《中外文學》1卷4期頁40—52。

1974年洛夫:〈魔歌——我的詩觀與詩法〉,《中華日(ri)報》12月6—8日(ri)9版。

1977年洛夫:〈《洛夫詩論選集(ji)》自序〉,《中(zhong)外文(wen)學》5卷10期,頁34—45。

1978年(nian)洛夫(fu)〈自序〉,《洛夫(fu)詩論(lun)選集》,臺北:金川,1-15頁。

1979年洛夫〈我的詩觀與詩法——「魔歌」詩集自序〉,《詩的探險》,臺北。黎明出版社,頁(ye)153—164。

1979年洛夫:〈洛夫作品評論(lun)題目(mu)備考〉,《詩的探險》,臺北:黎明,頁1—3。

1979年洛夫:〈關於(wu)「我的第一首(shou)詩(shi)」〉,《文藝月刊》122期,頁57—65。

1979年洛夫〈《眾荷喧嘩》詩(shi)集自(zi)序〉,《詩(shi)的探險》,臺北(bei):黎明,頁165-168。1981年洛夫:〈自(zi)序〉,《時(shi)間之(zhi)傷》,臺北(bei):時(shi)報,頁1—4。

1981年洛夫:〈咸咸的旅程——第二屆覽分地帶文藝管談詩記〉,《孤寂中的回響》,臺北:東大,頁105—114。

1984年洛夫:〈一首辯證的詩—談「愛的辯證」之創作過程〉,《詩人季刊》18期,頁(ye)19—24。

1988年〈洛夫與(yu)謝冕(mian)的通信〉,《作家》8期(qi),頁28。

1988年〈關於「石室之死亡」—跋〉,《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臺北:漢光(guang)頁(ye)192—203。

1988年洛夫:〈回(hui)歸(gui)傳統(tong),擁抱(bao)現代——詩人對話〉,《文藝報》8月20日7版。

1989年洛夫:〈廿八寒暑,鰜鰈情深〉,《文訊》42期,頁80—81。

1990年洛夫:〈自序〉,《天使的涅盤》,臺(tai)北:尚(shang)書,頁4—7。

1991年洛(luo)夫:〈蚱蜢歲月〉,《中央日報(bao)》11月18日16版。

1993年(nian)洛夫:〈超現實(shi)主義(yi)的詩與禪(chan)〉,《江西社(she)會科學》10期,頁(ye)70—72。

1998年洛夫:〈《落(luo)葉在(zai)火中沉思》〉,《爾雅(ya)人》第107期,2、3版。

1998年洛夫:〈臥雪圖〉,《中華日報》10月1日16版。

1998年洛夫:〈讀(du)閑(xian)書〉,《中華日報(bao)》9月1日16版。

1999年洛夫:〈《魔歌》新版自序〉,《創世紀詩刊》121期,頁118—120。

1999年洛夫:〈如是晚景〉,《聯合報》6月23日37版。

2000年洛夫:〈我那顆千禧年的頭顱〉,《聯合報》1月10日37版。

2002年(nian)洛夫:〈我的大陸出書經驗〉,《文訊》197期,頁37—38。

人物評價

余(yu)光中先生(sheng)剛走(zou)不(bu)久(jiu),洛(luo)夫先生(sheng)又走(zou),一個時代(dai)結束了!他們是這個時代(dai)詩的高(gao)峰,我們高(gao)山仰止(zhi),景行行止(zhi)!默(mo)哀(ai)!致敬!詩人洛(luo)夫千(qian)古。——劉正(zheng)成(書(shu)法家(jia)、作家(jia),《中國(guo)書(shu)法全集》主編)

驚(jing)聞洛(luo)夫先(xian)(xian)生(sheng)逝世,甚(shen)哀甚(shen)嘆!1988年中秋,洛(luo)夫一(yi)(yi)行(xing)(xing)首次(ci)回大陸,我攜(xie)妻(qi)楊泥,從四川趕到桂林,與湖南李元(yuan)洛(luo)教(jiao)授同陪洛(luo)夫一(yi)(yi)行(xing)(xing)漓江上中秋賞月,這是(shi)(shi)臺灣開禁后,兩岸(an)詩人首次(ci)相聚(ju)在李白的(de)月光下(xia)。我寫了一(yi)(yi)短(duan)文(wen)記(ji)念這次(ci)聚(ju)會。當年中共(gong)中央最重要的(de)機關刊物《求(qiu)是(shi)(shi)》刊出了此文(wen),足(zu)見洛(luo)夫先(xian)(xian)生(sheng)為兩岸(an)文(wen)化交流(liu)所做的(de)貢(gong)獻!將三十年前(qian)這篇短(duan)文(wen)奉于洛(luo)夫先(xian)(xian)生(sheng)靈前(qian),先(xian)(xian)生(sheng)不朽(xiu),詩歌(ge)萬(wan)歲!——葉延濱(詩人、作家,原《詩刊》主編(bian))

詞條所在榜單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ce)用戶提供信(xin)息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傳提供”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發(fa)布上傳,不代表本站(zhan)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suo)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何問題,請及(ji)時(shi)聯(lian)系我們(men)(men),我們(men)(men)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chu)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xin)息的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所有(包括(kuo)但不限于文字(zi)、圖片(pian)、圖表、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用戶(hu)提供的商(shang)業信(xin)息等),非經許可不得抄(chao)襲(xi)或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8911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2550條品牌點贊